她被迫向公众澄清了她从未改国籍的想法,也说明了将工作室开在苏格兰,纯粹是因为离家近。
“我和培根买了一栋大房子,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亲手布置的,我想没有理由空置它,于是我就住了进去。”霍恩如是地说道。
当然也有记者质疑霍恩,偌大的一个法国就找不到一个开工作室的地方吗?
年轻的法国导演反问,“法国环境如此优美,保证你一辈子不踏出法国一步吗?”
这场闹剧式的记者发布会,作为当事人的塔玛拉·霍恩,受到了外界一致同情,而法国媒体甚至是法国公民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嘲笑。
《太阳报》更是大肆嘲讽法国当局,“年轻法国导演无疑是非常倒霉的,她只是有一个英国丈夫,就成为了被法国当局逼走的高端人才的替罪羊,更可笑的是,这只替罪羊从头到尾都是一颗法国心,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后,霍恩对法国到底还有多少忠诚,若她对这个国家心冷了想要离开了,大不列颠北爱尔兰的大门始终向霍恩导演敞开。”
事实上也不怪法国人如此敏感,近两年法国经济不景气,政府已经多次提高了高收入人群个人所得税,陆续有高收入人群受不了法国高昂的附加税而选择另投他国,其中不乏演艺人士、科学家、艺术家、企业高层等。
导演、剧作家也是法国迅速流失的人才类型之一。
这些高端人才遭到了欧盟其他国家的疯抢,甚至有大使馆工作人员对有意向移民的高端人才直接上门推销。
如此哄抢大白菜一样抢高端人才市场,终于引起了法国政府的重视,可惜当局采取了多种措施,依然没有阻止人才流走,于是苔米这个倒霉蛋就成了法国当局疑神疑鬼的无辜躺枪受害者。
“简直是一场噩梦,我为什么要为那群蠢货买单!?”想起自己家门口无缘无故找上门的示威游行者,曾经有游行经历的苔米整个人都不好了。
——————
“苔米,最近有什么拍片计划吗,你已经将近两年没有新作品了。”莫妮卡·贝鲁奇在电话中忍不住问道。
“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凤凰社》应该还在部分国家上映吧……”苔米忍不住反驳。
“但是这两年你除了《凤凰社》,也没有别的作品。”贝鲁奇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之所在。
不得不说,《凤凰社》实在是太磨时间了,苔米筹划这部电影花了一年时间,拍摄和后期制作以及上映宣传又花了一年半,两年半的时间,她几乎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为此她甚至耽误了心心念念的is考试。
不过对于苔米来说,这并不见得是什么坏事,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苔米觉得,若再让她拍一次《凤凰社》,她一定比过去的那个霍恩做得更好。
“唔,很快就有了。”
电话那边,霍恩的声音依然很平静,贝鲁奇一愣,片刻才意识到,对方话里的意思是,她很快就有新作品了。
“你又要拍新片了,有没有什么角色是我能演的?”贝鲁奇兴冲冲地问道。
苔米挑了挑眉毛,没有正面回答,“我需要想一想,你的档期告诉我,若是适合的话,我会联系你。”
贝鲁奇大喜,她没有想到一通电话竟然能得到这样一句话。
陷入狂喜状态的贝鲁奇完全忽略了,导演除向她要了档期,什么许诺都没有。
苔米最近确实打算启动新片,剧本已经经过审批,政府方面拨款也已经下来,法国电视四台和多家电影公司联合,资金完全不成问题。
但是演员方面,苔米却始终没有敲定人选。
因为毛遂自荐的人太多,合适的人也太多,导演也很苦恼,到底将这个机会给谁。
和很多导演喜欢用自己国家的演员相同,苔米也倾向法国演员,片酬不高还非常敬业。
不过法国就这么大的地方,演员就这么一小撮,大家档期排的都很满,也不可能让苔米像挑大白菜一样挑人。
于是年轻的法国导演退而求其次,将范围扩大到了欧洲,这时候来自大洋另一端,美国演员斯嘉丽·约翰逊的一通电话,又让苔米觉得美国演员也没什么不好,紧接着苔米又接到了莫妮卡·贝鲁奇的电话。
这些演员,演技暂且不论,名声都是响当当的,若能集中在一部电影中,当然是最好,毕竟演员票房号召力在那,名气越大的演员越好卖片。
与此同时,法国百代电影在看过苔米根据《红与黑》改编的同名剧本后,非常满意,支付了她令人满意的报酬,并开始认真考虑霍恩担任导演的可能性。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塔玛拉·霍恩片酬不能太高。
名著改编电影是一把双刃剑,很容易走极端,拍的好了,票房大爆,拍不好,不仅票房糟糕,口碑也会变坏,甚至会影响导演的职业生涯。
在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拒绝执导该片后,百代尝试另寻高人,却碰了一鼻子灰,有数位欧洲颇有名气的导演拒绝担任《红与黑》的导演。
其中便有,法国新锐导演克里斯托弗·奥诺雷。
克里斯托弗·奥诺雷直言不讳地说:“《红与黑》太伟大了,塔玛拉·霍恩的剧本写得有很精彩,过分的优秀会让导演望而生畏。”
于是,百代电影又找到了塔玛拉·霍恩,希望劝说这位剧本创作者担任电影导演。
可是对方却有了拍摄新电影的打算。
不过霍恩并没有直接拒绝百代电影,换句话就是,这件事还有回旋的余地。
☆、第92章 励志故事
九月中旬法国《明星周刊》刊登了一则关于超人气新生代导演塔玛拉·霍恩的短新闻。
“时隔两年,超人气导演塔玛拉·霍恩再度出山,有消息称,塔玛拉·霍恩有意与百代电影合作,将司汤达经典小说《红与黑》搬上大荧幕,此外,另有传言,美国新线电影有意将雷蒙德·培根爱情小说改编成电影,这对才华横溢的天才夫妇能否再度携手,创造大荧幕神话,我们拭目以待!”
这则短消息被无数影迷和杂志转载,一时间,喜爱霍恩电影的影迷非常高兴,这意味着未来将有两部精彩绝伦的电影呈现在他们面前。
“霍恩又要拍新片了,为同档期的电影表达内心的同情。”
“又要和培根合作了吗,是哪本书呢,除了《精神病人》培根都是爱情小说啊,难道霍恩要执导爱情电影了吗?”
“肯定不是爱情片,塔玛拉从来不执导爱情片。”
“喜欢《婚姻的秘密》,希望塔玛拉将这个拍成电影长片。”
“难道没有人关注《红与黑》吗,这个可是塔玛拉·霍恩亲自写的剧本,要拍也会拍这个吧。”
一个名为“我爱天才小苔米”专门讨论法国导演塔玛拉·霍恩作品的网站上,影迷七嘴八舌在bbs上发表对霍恩新电影的看法。
这原本是一个冷门论坛,最初会员只有几百人,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霍恩迷”,后来队伍逐渐增加到几千人,再后来增加到几万人,到现在注册会员已经有十几万,仅常驻会员就有几万人。
这只是一个非常小的论坛,像这样的论坛,还有很多,尤其是《凤凰社》后,塔玛拉·霍恩一跃成为国际知名导演,更多人关注她。
从侧面上也证明,霍恩人气今非昔比。
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一言不发的小姑娘。
——————
“现在大家都以为你要和雷蒙德再度携手,或者是执导司汤达的经典名著《红与黑》的电影版,恐怕没人相信,你接下来的电影和这两个都没有关系。”
苏格兰泰河边上的一栋红色别墅里,亚伦在巨大的遮阳伞下一遍喝着由妹妹亲手做的奶茶,一遍品尝雷蒙德烹饪的小点心,很是惬意。
最初,亚伦和所有人一样,不太能接受妹妹搬家到英国。
他甚至为此暗自责怪雷蒙德,虽然雷蒙德也不是苏格兰人,但谁让苏格兰也属于英国。
不过,在见到这里的环境后,亚伦改变了看法,他成了全家第一个倒戈的,公然站出来支持妹妹的决定。
因为这个地方太美了,亚伦环视四周,郁郁葱葱的森林和错落有致的灌木从,天空不时有飞鸟经过,侧耳倾听,仿佛还能听到泰河潺潺流水声。
亚伦很喜欢巴黎,他从心底热爱法国这个浪漫又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国度,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样的景致,你一辈子也别想在巴黎看到。
和苔米雷蒙德一样,第一次踏足这里,亚伦就爱上了这里。
这段时间,单身的亚伦一直住在这里,甚至创作出两幅他非常满意的作品。
在兄弟姐妹中,苔米和亚伦年龄最近,关系最好。
听到亚伦这样说,坐在对面的苔米露出了淡淡地笑容,和亲人在一起让她非常放松,对待外人时情不自禁紧绷的表情变得柔和,看上去就像一个靓丽羞涩的少女。
“原本我也这样考虑过,不过眼下我有了更好的选择。”苔米说道。
所谓“更好的选择”,就是她的新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