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李倩圆脸小眼,一脸和气样,趴到夏若耳边神秘的说:“还不是因为你,据说你这次语文考试98分,比她还高3分呢。”
语文考试作文分很少拿满分,这次夏若失分也是出在这里。
夏若倒没什么意外,她从小就偏科,语文是她的强项,小时候单科就能全班前几名,只是数学拖后腿,每次都是及格线上下,好在现在努力为时不晚,纵使她从小缺少理科细胞,但勤能补拙,一点一滴打牢基础她就不信出不了好成绩。
“一次第一有什么好得意的,不知道数学能考几分呢?”纵使声音小,前面的方媛媛还是听到了,本来很委屈的心里更是不痛快,她的语文成绩每次都是第一,要不然也不会当了这么久的语文课代表,谁知道这次一直在自己后面的夏若能超过自己。不过想到对方数学成绩不好,心里总算平衡了点,自己的总排名照样靠前。
凡是期中期末考试成绩除了张榜公布,还会开学校大会发奖状奖品的,当着全校几百人的面上台领奖,多光荣的事儿,因此,即使成绩不好的学生对于能上台领奖也是万分羡慕嫉妒的。
夏若总体成绩中等偏上,上台领奖的事儿轮不着她。
不过这次必然不是这样,虽然数学成绩拖后腿,但是身为一个成年人,五年级的数学还是hold的住的,虽然在最后的大题上有些丢人,但前面节省了很多时间的苏夏还是在最后的时间里解答出来了。
因此今天发试卷的课堂上,严谨的数学老师格外关注她。数学老师一直跟级走,教了夏若将近五年,他能不知道她在数学上是怎么不开窍的榆木疙瘩?
这次数学考一百分,说抄的似乎也说不过去,毕竟全班其他考百分的同学离她十万八千里。
不管数学老师如何的不相信,夏若的名字还是大咧咧的出现在了全班第一名的地方,比二班第一名还高一分。
不过因为夏若一直中上游的水平,这个第一名怎么都让人玩味,至少大多数同学惊讶居多,若说羡慕嫉妒,不好意思,真还没反应过来。
此时,大腹便便的校长大人在上面侃侃而谈,无非是学校成长史,学校师生的辛苦,然后就是各年级前十名的名字。
顶着头上晒人的大太阳,夏若还得对付身边小伙伴的一惊一乍,虽然小时候的她很羡慕去上面台子上领奖品,在全校师生面前当一把好学生,可是,现在的她一点也不好吗,总感觉名不正言不顺的像是偷来的。
“夏若你好厉害,竟然是第一名。”说话的是张晓霞,请原谅农村人的用词匮乏,总想将最好的给自己的儿女,名字重复率是极高的。圆圆脸的张晓霞成绩比夏若要好,虽然不是每次考试都能拿到前十名,那也是差不离的。
“瞎猫碰到死耗子。”方媛媛嘟囔了一声,她是第三名,差了夏若十来分,如果是一直学习好的她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可是夏若明明成绩不好嘛,心里自然十分的不服气。
“能碰着也行啊。”李倩拉长了声音回了一句,虽然平常跟自己成绩差不多的夏若突然考了好成绩让人措手不及,但是作为同桌更多的是高兴,以后自己跟年级第一同桌,成绩提高的肯定很快,不过马上就要升学了,不过他们肯定还是同学的。
方媛媛被呛了一声也不吭声了,上面已经开始叫学生上去领奖了。不自觉的把身形拔的挺直,很骄傲的样子。
“现在为五年级学生发奖,年级第一名夏若、第二名李华、第三名方媛媛……请以上同学上台领奖。”唱名的是四年级的语文老师杨若依,因为学的是播音主持,所以说话字正腔圆,普通话标准的很。
学校很多女生都喜欢她,私下里总学她说话,特别是大一点的孩子,普通话已经像模像样了。略略不一样的穿衣打扮也会让大家讨论半天,在他们眼里,杨若依就是洋气的代名词。
夏若自然也不例外,四年级的时候就常帮杨若依写板报抄题目,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又是她的丈夫,作为语文强将,她和杨若依的关系不错,不过也没少因为偏科的事儿被她说。
夏若硬着头皮上了领奖台,看到杨若依冲自己挤了挤眼嘴角抽搐了下,老师你对我可真自信。也不想想,我要是能对数学开窍早就开窍了,哪里会等到现在。
唐校长是夏若爸爸的朋友,每逢年底还会小聚一下,因此总会多关注一下好友的女儿,对于她的成绩自然了如指掌,现在见她这么争气的成绩,真不知道摆出什么表情好了,只得和对待其他学生一样嘱咐了两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夏若有点不开心,虽然她是沾了多活了十几年的光,但是,好歹也是正经考出来的成绩吧,你们一个两个的表情是有多为难。
所以说,脑子慢半拍的孩子成绩就得循序渐进,没听人说勤能补拙,你才开始勤快就显露出了这样的成绩,这拙补的也太快了吧。
为了奠定自己逢考必过,务必考入一流大学,一雪前耻的基础,夏若决定自己以后要脚踏实地的勤学苦练,让别人看不出自己哪里有拙。
去过女生节了,竟然忘记没上传这回事了……
☆、第四章 老师
“夏若很厉害,这次竟然是第一名,还是这么高分。”放学后,和自家老公一起放学回家的杨若依对着夏若满脸笑容。
“呵呵,瞎猫碰见死耗子,发挥超常了。”对此夏若只能呵呵了,不过放心,她现在可勤快了,保持现在的成绩绝对没难度。
“你语文成绩那么好,没道理数学学不好的,加油哦,老师相信你。”二十四岁的杨若依单纯阳光积极向上,被家人被自己老公宠溺的像是一个大孩子。
夏若记得自己大学毕业的时候五年级语文刘老师已经是这所学校的校长了,本来有更广阔天地的杨老师一直在这儿陪着他,一点一滴的保持并改变着这所村中小学,只希望可以带给更多的孩子知识。
那时在路上见到,还记得杨老师很高兴的说:“夏若已经这么大了啊,记得你们那时候才那么高一点,不过你们那一届走之后学校变破了好多。”
她不是嫌弃,而是真实的惋惜,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不少家长已经开始走关系加学费将孩子送到镇里县城里的学校了,虽然这是无法阻止的大势所趋,可是看着昔日的学校一点点破败,看着自己的丈夫为了学校经费一地辗转一地的奔波,她无奈到心疼。
看到现在年轻活力的杨老师,夏若鼻子莫名有些发酸,年轻时候的梦想随着成长一点点远去,回头去看,还有多少人在为自己的梦想坚持着,杨老师和刘老师很好,她很希望,时间可以多眷顾这些人,给他们实现梦想的时间和机会。
“不要有压力,反正要升初中了,不拿第一也没关系的。”看夏若一直没说话,又想起数学一直是夏若的软肋,怕她有压力,赶紧加上了这句话。
“杨老师我知道的,我数学肯定能学好的。”作为一直以来深恶痛绝的学科,夏若现在提起它还有种头皮发麻的感觉,真的对数字不敏感啊,不过为了以后,她必须从现在开始培养对它的兴趣,慢慢征服它。
“这样就对了,有什么不会的找你刘老师。”杨若依的数学也不见得有多好,不然大学也不会选择不用学数学的中文,此时毫无压力的将问题推给自家丈夫,简直理直气壮的毫无压力。
推着自行车走在她身边的刘老师点了点头:“其实数学没什么难的,趁着现在学的少,把基础打牢,以后就是灵活应用的事儿了,回家多练练题。”
“什么呀,放假也不休息会,去我家玩吧,我新学了首曲子,到时候弹给你们听。”夏若家在下林村,杨若依家在上林村,不过是几分钟路程的事儿,他们以前就常去找她玩。
“好。”夏若没有任何犹豫的答应了,记得赵庄中学里有个老式的钢琴,他们上节音乐课跟过年似的,上课前,准会将那钢琴稳稳地抬到班级讲台上,小小的孩子眼睛里满是好奇与叹服,听那里面传出来的悦耳的音乐,更是惊讶不已。
杨若依家里却有台电子琴,不是简单的键盘式,而是功能很全的电子琴,那架电子琴发出的声音给了像夏若这样的女孩子做梦的机会,无数次幻想着,假如有一天,自己也可以这么娴熟优雅的弹奏一支曲子该有多好。
夏若是付诸实践过的,每次她都很认真的看杨若依老师弹琴,很认真的将她说的注意事项记在心底,很认真的去翻看桌子上的简谱……只是,学琴真的不是很认真就行的,对于偶尔才能过来的她尤其如是,所以,在能有自己的琴的时候夏若已经没有时间定下心来去学琴了,因此,到底只能断断续续的弹些简单的段落。
也许,自己可以趁着想学、能学,去学。
“老师,这个我们可以学吗?”小孩子都是没定性的,想学又不想下功夫,怎么可能学得会,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只有经历的多了,才会明白这个道理。
“可以啊,不过要背很多东西哦。”杨若依笑着回答,现在电子琴于她只是个爱好,自己弹也是弹,教她们也可以,只是就看她们能不能吃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