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M后来总结道:“如果做情人这个行当有专业测评的话,你绝对是我所见过的最专业的。”
我自觉是个努力的人吧,无论在生活、感情还是事业方面。
我坐在以前L的位置上,看着我眼前的部门团队,新老更替,忙碌而有序。我心里一直有一种温暖的坚定:我要尽心尽力,带好这个团队,不负L曾经坐过的这把交椅。
自升任经理以来,我的工作开始非常繁忙——虽然只是个副职,但是直接对总监汇报,算是提正前的考察期。
我算是升得很快的。自身原因不用说,L的口碑,S的力荐,让我一路绿灯。我从未刻意寻求过职场的贵人,我算是幸运吧。
每当加班到深夜,办公室里还有人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两年前我刚进公司那会儿,我为L改pp拼命加班。我也会学着L的样子,给这些敬业的兄弟姐妹们买些零食带上来,大家都挺开心。当任务繁重焦头烂额的时候,我就会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静静地窝在皮质办公椅里闭目养神,感受L的信念,仿佛这座位具有神奇的功力,能使我重获新力。我只有一点,我不允许其他人坐我的办公位。有一次S过来找我,我不在,他坐在我的椅子上等我,我回来看见了还挺不高兴。他后来私下打趣我说:“怎么,这才几天就贪恋上‘官位’啦?”我笑,我当然不会告诉他:那是因为这儿过去是L的座位。然而在工作上遇到疑难杂症时,我通常都会去找S沟通请教,而不会去问L。这个道理想必大家都懂,无庸赘述。
所以为什么我平日里不会时时刻刻想L想到心焦?因为我有自己的充实生活,忙起来的时候,实在是没空联系没空想啊。
我上任第一天,坐在这个办公位上偷偷拍了张照片发给L,什么也没说。他回复我道:“别把我的椅子坐塌了。”
有一次说到暧昧期间L在微信上调戏我的事,我坏笑着问:“你是不是那个时候就对我有企图啊?”他立即坚决否认:“没有!像我这么单纯的人。而且我忙得要死,哪里有时间去想这些事。”我自作多情,颜面扫地,立即气赧地打住了话题。
第二次我又问:“哎你还记得上次我朋友圈里发的那首歌吗,当时你还问是不是写给你做暗示的,我打死不承认。你还生气了。其实是的……那些你怀疑是写给你而我统统不承认的东西,其实都是写给你的。”
L压着心底的得意说:“我都记得啊。”
第三次我又问他:“你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我的啊?”
“从见你的第一面起。”他的口气简单明了。
“扯屁!上次你又说对我没意思!”我愤愤然。
L嫌弃地哼道:“喂,你总得让我保留一点矜持嘛!”
我和L都很聪明。记忆力好,理解力强,反应快。在沟通方面,很多时候我们不用把话说完,就能完全领悟对方想要传达的意境,这种默契很惊人。我们常惊喜而快意于这样的无障碍交流,有时候知音难觅就是这种感觉。可所造成的问题就是,我们都能很敏锐地区分出“哄人”和“哄骗”的话,轻易不能够欺瞒对方。开开玩笑无伤大雅,L口才比我好,真正贫起嘴来我可不是他的对手,总吃哑巴亏。但是L比我要更直肠子一些,情绪袒露,日理万机时显得毛毛躁躁的,只是对我还算有耐性。
可能也是因为喜欢吧。像他这种人,如果很烦你,是真的会让你知道要“赶紧滚蛋”的。我要尽量注意不能触及他耐心的极限,若即若离要恰到好处,近了烦你,远了恼你。
在我们的相处模式中,L也非常清楚,我也有我的底线:他不能撒谎让我识破。
不成文的法则,通过相处观察慢慢摸索而得。
尽管我们没什么都没说。
这是我们的默契。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我为什么说情人关系,时时可危,需要谨慎处之、不能任性妄为,就是这个道理。你想要获得,必须要遵守规则,并付出忍耐。
不是说你徒有一片喜欢就行的。
如果你那么单纯,认为真心相待就能得到真情回报,那么你最好还是不要当情人。残酷的现实会给你上课。
☆、二十九、Y的出现
关于对L的想念的抑制,其实还有一个因素:道德。
虽然此时说这个有点招人耻笑。
但这是事实。
自从和L在一起,我就有点神经衰弱的倾向,失眠,早醒,做紧张离奇的梦。中间因故跟他分手的期间,症状自动消失;恢复联系后,又继续衰弱。这个神奇的现象,我把它称作报应。
我不知道L自己会不会有些类似的烦恼。也许他心大又“健忘”,不会受任何担惊受怕的约束。
但偶尔在情欲难耐的时候我会突然想起L的太太,进而觉得我和L的关系纯属无稽无聊、肤浅透顶,马上一点也不想联络他了。
当时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我是被动地去适应与L的和谐相处模式,力争能使这美好的关系维持得相对更长久。我没想过结局,或者说,曾预见过比较悲观而普遍的结果。在这个结果中,大概无外乎是竹篮打水、哭天抢地、暗自神伤、凤凰涅盘,然后以一场很好定性的婚外恋剧情落入俗套。就此我也知足了。
我从未想过费尽心机地去赢得和讨好L的心,我甚至不关心他的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比如他就是玩玩而已,或者就为了一己私欲,知道了多伤人。虽然随着交往的深入我会自然而然地逐渐生出更多的情感藤蔓,这其中包含了控制欲、好奇心和占有欲,但我将它们的萌芽牢牢把握得很好。我一直怀抱一颗初心:我希望L能快乐。而不是我希望L能喜欢我。
我并不执着于我自己会不会快乐。
L说的善良,其实就是傻。
傻人有傻福。
很快另一个男主角Y就会出现在这个故事里,他以奇异的身份,挑战了L一度不可撼动的地位。
L的初心就是约炮,所以我学会了自保。我不敢说我善良,但我至少不太自私。我可以妥协、不强求自身的快乐,但也不能允许你把你的快乐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在与L的兜兜转转、短兵相接、斗智斗勇的情感交锋中,乐此不疲是常态,但总是不能卸下武装坦诚相对,也是一种辛苦。
D是我异性朋友中可以摘掉面具自然相处的一个,但很多时候他不能理解我,我也不愿意过多地去在意他的想法。我们的世界观,好像不在一个level上。虽然我们很有聊,但深涉交心领域时,话不投机半句多。
茫茫人海,知己难寻。倘若我跟L不是以这样的关系相识、相知,我们应该会是一对惺惺相惜的佳侣——感情亲密无间不敢说,至少性爱和性情方面是天造地设。
在我自己的另一个圈子里,我始终在积极搜寻适婚对象,甚至也不再那么排斥我妈的新近推荐。但经过跟L长达两年的深度接触,我一度认为我这辈子如果不找个机会逃离永诀,将永远陷在他手里了。在他身边,我无法爱上别人。
我和Y的第一次见面,是MBA同学的热情举荐。
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很好,干净、健康、有品位,笑容像地中海的阳光。
几个人一起去爬山,他们故意留我俩在后面走。这种场合要看人,如果是令我不舒服的无聊家伙,我会非常自然而机智地带着他赶上大部队。
结果我们聊得很投机,最后跟大部队走散了,也没有再追上。
我们从看过的书聊到中国近代史,从旅行美食聊到金融理财,从娱乐八卦聊到科技前沿。Y总有些我从没听过的新思路,还能深入浅出地“举个栗子”,让谈话充满愉悦欢笑。
下山后双方互留联系方式尔后作别。分手后我嘴角的微笑还延续了大约五分钟。同时看得出Y对我也很有继续了解的兴趣。
那么,是不是可以问问职业、工资什么的了……我差点被我妈的相亲思维俘虏了。
我后来想清楚了为什么我会那么快地接纳Y:因为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令我不会想起L。就这一点,击败其他一切条件。
过了一周,Y邀请我共进晚餐。我精心收拾了一番——自从跟L转为常态关系之后,我好久没有刻意打扮自己了。男人是视觉动物,初期印象总要好点才是。
是我成熟了么,亦或是麻木?相比起对L一见钟情的宿命感和后来的暧昧小细节,我和Y相处初期的各种情状,我都记不太清了,有点令人叹惋。只记得氛围总是很好,很有趣,他也会给我制造交流上的小惊喜。
唯一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说到一本很冷僻的外国翻译典籍,他竟然也看过。我毕业这么多年了,还从未遇到过同样看过这本书的人。L是理工科出身,动手能力极强,虽然知识面也算广,但在文史类方面还是涉猎甚少,我基本也从不跟他谈这些。而Y是学金融的,算是偏文科,况且人家是正牌北大研究生毕业。
优质才子啊。怎么还没结婚?
我和Y开始频繁地约饭。朋友关系嘛,我也主动回请他。
Y这个人同样很聪明,但他思考的时间比较长,面对一件不好判断的事情时,他并不急于反应,只会微笑听取别人的看法,或者暂且岔开话题。等到思考得胸有成竹后,他才会找个机会有条不紊地表述出自己的观点。我不得不佩服高等教育对人类思维的训练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