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梧桐花开 (糖拌饭)


当时上海局势很不稳,许多大商家秘密撤离上海,有的去台湾,有的去美国。二舅爷的东家是去台湾的那一批。为了行动的保密,二舅爷这个帮着搬货的店员也一起被裹挟着去了台湾。此后,奶奶和二舅爷就失去了联系。二舅爷是后来又辗转去了美国。
一九四八年底,爷爷和奶奶就结婚了,那时凤家班已散。奶奶进了一家纺织厂做工人,一九四九年,父亲出生。父亲是共和国的同龄人。
到得一九五三年,梅市戏剧院成立。奶奶就突然跟爷爷要求,调到梅市戏剧院,爷爷也跟着调到了梅市教委,此后便在梅市生根发芽了。
“当初介绍人介绍我跟你奶奶认识的时候,只说她是同你二舅爷相依为命的,那个年月,家庭离散的太多了,所以我并不晓得你奶奶以前发生的这些事情,你奶奶性子一向是闷的,这些事她也从来都只闷在肚子里……”
爷爷啜了一口茶水,神色悠然的继续道:“后来,大约是一九六六年还是六七年吧,凤家班的一个乐师突然送来了相机和你们二舅爷的信,我才从你奶奶的一些言语中知道这些东西,只可惜没多久,相机事件又起,我和你奶奶下放农场,于是所有的事情都成了不能碰触的痛。”
奶奶的过往说完,爷爷颇有些感叹,整个故事就是普通人在动荡时代的缩影。
屋里,传来奶奶睡着的轻酣声。
“那奶奶的家乡是哪里?”灯光下,叶梧桐又问,感觉着就在听一部人世沧桑的大戏。
“你奶奶一直没说,而你奶奶精神状态一直不太好,我也没太问,不过我估计应该离梅市不远,要不然当初你奶奶不会突然要求来梅市。”爷爷道。
当初决定来梅市是很突然的。
“哎,早知道,当初在广交会那会有,有人打听苗金凤时我就多聊几句就好了。”母亲有些懊恼。不过,在那种场合,一些事情本也就不会深聊。
“就算是知道,桐桐奶奶现在这情况,我也不敢冒险让她回乡啊。”爷爷长叹一声道。
有一句古话,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奶奶这种情况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坏。如果是不相干的人,可能去拼那个更好。但作为亲人,却不敢去拼那个更好,只希望不会更坏,因为赌不起啊。
关心则乱。
接下来几天,奶奶都表现的很静。
傍晚,吃过晚饭,天有些冷,叶梧桐就不扶奶奶出去走,就扶着奶奶在走廊上遛弯。
后院门口,一阵脚步声传来,然后是许团长的声音:“桐桐,找你说个事儿。”
自上回最后一场戏演完后,昆剧团就被打散了,有出路的自谋出路,剩下的于人事相关之事都并入了戏剧院。
许团长现在也在戏剧院上班,当然戏剧院现在也没有什么事儿,只是维持着一个行政文化单位。
“团长,什么事儿?”
许团长没多说,却是递给了叶梧桐几单纸,是一段剧情。
原来最近有一家电影制片厂在梅市拍电影,有一场以庙会为背景,男女主人公在分离多年后一场意外相遇的片段。
两人分离时还是青青子衿,再见时却已是白发苍苍,又各有经历,物是人非。这段戏是一段很有张力的戏,导演运用了一个衬托的表现手法。
他把男女主角相遇的场面放在戏台的前面
这部电影是一部时代大戏,男女主角经历的时代从民国一直到新中国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男女主经过各种的颠沛流离,此时相遇是百感交集的,导演通过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方法来表现这一段戏的张力。
可如果真的完全无声的话,这张力是绝对不够的,于是导演就在戏台上安排了一出戏做整段剧情的背景。
所选的段子是《玉簪记》里的一折《秋江》。
《玉簪记》讲述的是陈娇娥避乱托身女贞观为尼,却于观主之侄儿潘必正相遇相恋并相合的一个故事。
《秋江》一折讲述的是潘必正应试,陈妙常江上追别的一段戏。
戏台上的故事是别离,而现实中是男女主角再相遇,正好呼应,再加上《秋江》这段戏十分的缠绵,词句也很优美,可以完全达到情感于故事的统一。
导演找上了梅市戏剧院,其实一开始并没有定昆剧,是许团长得到了消息,力荐了《秋江》这一折。
不管怎么说,一个剧种要复兴,要传承,总要时不时的常在观众面前露露脸。
如果大家都不了解,不熟悉,那要谈何传承,谈何复兴?
叶梧桐最近正学玉簪记,正在兴头,这会儿倒是瞌睡正遇上枕头了。
不过,母亲似乎有些不太乐意。
“桐桐快期末考试了吧?”母亲侧过脸问叶梧桐。
现在这时代学戏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读书才是正业。
“妈,我想唱。”叶梧桐道。
“那不能耽误学习啊。”母亲摇摇头,让桐桐学戏真不知是对了还是错了。
“这学了戏就是要上台唱的。”奶奶在一边似清醒似糊涂的嘟喃了一句。
这一刻,叶梧桐在奶奶的眼中看到了一丝似有若无的清明,奶奶的情况似乎是真的在好转。
这一出戏安排在冬至。
………………
ps:感谢yh6764900的平安符,xc241,爱狗的923,红尘有你不寂寞123,樱桃味的粉红票,谢谢支持!!!

  ☆、第八十五章 冬至 亲戚

冬至。
城隍庙,戏台前,百年银杏树下。
一个穿着布鞋布衣,包着布头巾的阿婆坐在银杏树下,正低头绣着虎头鞋上的虎面绣,她身前一个小摊上,摊上摆满了各色各样的虎头鞋。
远远的,逛庙会的人群之中,一个西装革履的银发老者拄着拐杖慢慢的走了过来,老者的步态很悠闲,他显然就是一个游客,此刻正悠闲的逛着庙会。
老者的目光被高大的银杏树吸引了,随后那眼神从银杏树冠慢慢的下移,扫过正低头刺绣的老妇,老者的眼光落在了小摊子的虎头鞋上……
于此同时,两人身后的戏台上,叶梧桐踏着急碎的小步从后台奔出……
根据剧本,老人的目光在落在虎头鞋上就开始回忆同女主别离的场景,那同样是在江边。
“秋江一望泪潸潸,怕向那孤篷看。也……这别离中,生出一种苦难言,恨拆散在霎时间,都只为心儿里,眼儿边,血儿里,把我的香肌减。也……恨杀那野水平川。生隔断银河水,断送我春老啼鹃。”
叶梧桐这一段《小桃红》一出,一边的导演提着的心就放下了。
导演姓仇。
“还真不错,完全把气氛哄托出来了,这点年纪能唱成这样真不错。”
在这之前,整个剧组对于启用叶梧桐这么个女孩还是有些顾虑的,虽然这只是一个背景的哄托,但对于剧情的阐述是很重要的一环,而戏剧院里的大拿着实不少,叶梧桐却是一个学徒。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小学徒能不能挡得这样的大任让人心里实在不踏实啊。
只不过仇导却欠着许团长一个人情,当然仅仅是人情也不足以让仇导尝试启用叶梧桐。
只是许团长把叶梧桐一个表演赛的录像以及上回最后一场演出的《牡丹亭》录像拿来给仇导看了。
从这两场录像来看,叶梧桐的表演和唱腔都不是最好的,但她的表演却天生带着一种感染力,而这部电影这一段情节所需要的正是感染力,再加上叶梧桐平常看着并不是太出色。但她的戏剧扮相相当的秀丽。正是这两个原因促使了仇导试一试的决心。
如今看这情形。相当不错,他赌赢了。
叶梧桐这一段小桃红唱完,小生便接着唱:“黄昏月下。意惹情牵……花谢重开月再圆,又怕你难留恋。离情万千,一似梦里相逢,教我愁怎言……
小生这一段是《下山虎》的曲牌。
小生唱完。戏台前的银发老者,也就是电影的男主从回忆中走出来。此刻他拿着虎头鞋的手有些微微发,两眼定定的看着正绣着虎头鞋老妇,嘴唇抖了两下终于道:“阿秋……是阿秋吗?”
此时一直埋头的老妇慢慢的抬起头来,因为坐的低。她的目光先是落在老者的皮鞋上,然后一点点的上移,之后落在老者的脸上。老妇的眼神就突然的眯了起来,好一会儿。老妇才慢慢的站了起来……
除了之前男主问是阿秋吗之外,所有的动作都是静的,但每个人都能感到男主女之间那种紧绷的张力。
“你老多了……”最后老妇慢慢的说了这句。
一句你老多了,道尽了几十年时光流转。
“欲共你同行难上难,早寄鸾笺……夕阳古道催行晚,千愁万恨别离间,暮雨朝云两下单。”
戏台上最后的音一唱三叹,袅袅悠远,余韵悠长。
“过……”导演兴奋挥手,这一段戏为整个剧情增色不少。
“小叶不错。”剧组里的人冲着叶梧桐伸大拇指。
叶梧桐自是开怀的笑了。
远处不知哪家店里放着歌《万水千山总是情》。
“莫说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柔情似水爱共永……”
……
活了两世,叶梧桐觉得她最大的收获是感情上收放自如,之前唱戏时,她完全把自己沉浸在陈妙常的情绪里,这唱完了,立刻卸了装,同剧组的人道了别,就一脸急不可奈的朝家里赶。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