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没有这事,梁一宁也不会拿鱼回家。
梁一宁也不知道要是自己知道了这鱼不能拿?她还会不会起这这个心思把鱼给拿回家。
她想她应该还是会的。
就是明知道有些事情不可为,但给她一次机会,她还是会照样和以前做出相同的选择,无关其它,也许在那一刻她始终坚持自己是对的。
不是她想去占这个小便宜,而是任何人都会去的,主要还是家里太穷了,这么好的机会不会错过,可能甚至还会觉得要是可以再多拿几条就好了。
其实潜意识里她还是担心害怕的,不然她也不会在把鱼给赵春娥以后,返回学校没有走刚刚那条比较近的,而是选择了另外一条比较远的。
养鱼的人也只是看见有个人拿了鱼往村里这边走了,隔得太远并没有看清楚是谁,就追着梁一宁走的路一直走,到了村子头人就不见了,这人肯定是进了村子回家了。
养鱼的人也是梁家村的,虽然是一个村子的,可是并不认识她。
村子都有好几个小组,虽然都是叫梁家村,村民小组都是错落分开的,大人们互相之间可能还有点儿印象,小孩子哪能都认识啊。
“你看见有人走这里过去了吗?”转眼就不见踪影了,却发现有人在田里做事,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询问。
苏新东大早想趁天气凉快把地里的草除了,夏天天气热,等太阳大了就不好做事情了。
没想到却意外的看见梁一宁拿了两条鱼回家,当时他并没有出声,人家来问他也没讲出来,他知道要是说了,这孩子可是摊上的事就可大可小了。
“我一直在这田里除草,上面的路比我的田地可是高了不少,哪里留意了谁从这里过去了。你怎么了这是?”知道他是养鱼的,估计梁家小孩手里的鱼就是他池塘里的。
“还不是我这个榆木脑袋,好端端的舍不得那点猪屎,好心办了坏事,把整个塘的鱼都给养死了。好了,不说了,梁叔你真没看见有人从这里过去啊?不可能啊,我看见她往这边走的,不会有错的。”
这样说苏新东心里就有数了,这孩子没干什么坏事,就捡了一个小便宜也不是很大的事情,自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了,这年头谁家都不容易。
“我在做事真没留意,要是我真看见了,瞒着你干什么?你都说了是你自己的过失造成鱼的死亡,就是拿了两条死鱼,能值几个钱,你这么大费周章的追过来,还不如想想你那塘里剩下的该怎么办?”
养鱼的人瞧着问不出来什么结果,想想也是当务之急确实是要解决塘里的鱼,就走了。
这里所发生的这一切,梁一宁都不知道。自然不知道自己的事情其实是被撞见的,全靠苏新东帮她隐瞒了过去。梁一宁后来才知道的,她把鱼拿给赵春娥以后,去学校的时候换了一条路,
苏新东还是和赵春娥说了这个事,但是夸了她。
他说得是你家孩子还是不错的,要是别人家的孩子,看见死了一塘的鱼,还不马上就走了,谁会想着下去摸两条上来,也不怕被人看见。回来还知道不原路返回,城府不错,你家孩子,还好是遇见我了,不然你家一宁可是惹上麻烦了。
虽然是当笑话讲给她听的,赵春娥还是上心了。
她是又惊又怕的,她知道这不是一件好事情,现在是梁一宁性格的形成时期,要是批评的太过,又怕伤了她的心,要不说到时候占小便宜习惯了,若是以后还发生这样的事情如何得了。
本来就很敏感,要是再因为这件事觉得自己做得不对责怪自己,她也是难做。
其实这个事情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是赵春娥小题大做了,所谓的关心则乱嘛。
你说要是现在你去隔壁家里扯把韭菜就是偷了吗?或者你在单位上班,从单位上带了自己写字的笔回来,就是偷了吗?虽然这些行为不对,你也不能上升到品质问题,或者说她以后一定会怎么样,只能说这种行为不对,不能占小便。
而且以前吃都吃饱谁还没有打过一点擦边球,但是你也不能说她就是变坏了,以后就是坏人。
梁一宁也说不好,就是觉得现在还是不能和她以前生活过的地方相比的,赵春娥虽然没有批评她,但是她还是觉得自己变了,变得计较了,变得自己都认识不了自己了。
比如说重生以前的她总认为钱不重要,开心就好。可是现在却在想尽一切办法摩拳擦掌准备学习挣钱,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拿鱼的事情确实是她不对。
可是有件事却是确确实实冤枉了梁一宁,这件事发生在这一年的下半年的金秋时节。
这时候梁平山也不在市里做工了,回到了村里。
梁家的隔壁村在大山里开了一家采石场,他就去那里工作了,虽然比以前苦点累点但是工资还是可观的。
绝大多数工人的工资一个月也就百来块钱,甚至有的还没有一百块,这个工作工资足足可是有一百多呢。因为这个事是重体力活,而且毕竟有一定危险。
梁平山以前想着梁一静的户口要是有钱了能解决就解决,要是没钱就算了,反正有班上着,也走不掉。
现在他不这么想了,他怕万一政策变了,丫头的工作不是钱解决户口能办的了,那就难了,他在市里也见过太多为了一份工作想尽一切办法的,梁一静的工作是好好的香饽饽,哪有不要的?这事还是尽快落实下来比较妥当。
别人都削尖脑袋的想去市里,大丫头都去了市里了,万万没有还回来农村的道理。
可不能因为自己就耽误了女儿。
现在还不努力,总不能等女儿以后结婚了,让女婿家里来解决这个事情啊,要是工作问题没有落实好,估计要找条件好的,也很困难。
几千块真的是很多了,对于出委培费来说他们家就很难拿出来,这笔钱现在只能存一点是一点。
要不是前面的那个孩子没有带大,生病用了不少钱,两边的老人每年也要给点,没有什么钱。他以前也是市里有活干了家里才宽裕点,赵春娥照顾家里,也一直只够糊口而已,两个人没其他的收入,不然也不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
梁平山考虑好了,就算再困难咬牙也要坚持。
他没有多少文化,一点也技术都不懂,唯一做过轻松一点的活就是一个送信的,钱也挣得不多。没结婚以前的工资都是给了梁老太拿着的,结婚后才归自己管,等老二结婚了就分了家。
后来这工作也就没了,又养着一大家子人,所以日子就一直是紧巴巴的。他过这样的日子没有关系,不能在让自己的孩子再过一眼看不到头的日子了。
☆、第十七章
梁一宁家谁都是反对梁平山去采石场工作这个事情的,梁老太都气得破口大骂了,直说这个儿子疯了,为了两个赔钱货,连命都不要了,可是梁平山也没有妥协,这次他是铁了心要去。
他想过了采石场的工资很客观,除了梁一宁和梁一然的学费其他的开支,这剩下的就都可以存下来,一年勉强也可以存个千儿八百的,梁一宁还有一段时间才毕业,等毕业了这给老大的户口钱也差不多是弄好了。
二丫头就可以去上高中了,要是顺利的话,他和找春娥就多吃几年哭呗,再把儿子也供出来,能有什么办法,都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都疼着呢。
要说就是梁一然在后面差一点,没有留下什么东西给他,做父母的年纪又越来越大。不过姐姐要是以后都有出息了,怎么样不得多帮衬着弟弟啊,要是不过分你不帮也会说不过去不是。
事情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走,家里的经济情况,梁一然的工作等等,可是梁一宁却被冤枉了。
生产队里丢了橘子。
正确的来说是在橘子园旁边的棉花地里,发现了一个青皮的被剥开了橘子。
消息一下子就传开了,这下整个村里都热闹起来了。
本来小偷小摸的行为就是屡禁不止的,可那都是个人行为,你即使找到了人,最多也就是把东西拿回来,其次就是对偷拿东西的人的名誉有影响。
吃了雄心豹子胆了,居然打起了队里的橘子来了。
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逮住了可是要受惩罚的,头号嫌疑人居然就是梁一宁。
为什么会怀疑到梁一宁的头上呢?因为有人举报说看见梁一宁从橘子园里出来的。有了人证,梁一宁的的罪名怕是很难洗刷了。
通常有盗窃行为的都是大人,而且都是孤寡的或者是游手好闲的人。他们只要可以填饱肚子,名誉也就不那么看重,才每次偷偷摸摸的去别人家里顺手拿点小东小西。
这次可是半大的孩子,还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而且天生爱看热闹可是人的本能,怎么能不在村子里引起轰动。
大家都想看看究竟会怎么办?
这不村书记和村长带着一大群人浩浩荡荡来到了梁一宁的家里,地方本来就不大,后面还跟着一群看热闹的人,就显得更加的拥挤了。
“怎么了,村长,你们来我家找谁啊?”
这个阵仗吓了赵春娥一跳,看见来了不少人以为是来找她老公的,梁平山在采石场打石头还没有回来,要是真有什么事,家里人连个主事的人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