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一日为师 番外完结 (千年书一桐)
- 类型:都市言情
- 作者:千年书一桐
- 入库:04.11
梅保平和邓红英鲜少见梅兰这么严肃和认真,两人相视了一眼,摇摇头,倒是也很快坐了过来。
“爸,你还这么年轻,你没有想做点什么?”
“这话是什么意思?不是你让我回来的吗?”梅保平以为梅兰是反悔了,嗓门不由得高了一度。
“爸,你别着急,我不是再让你去打工。我的意思是,你也做了这么多年的大厨,有没有想过自己开一个饭馆,把我妈一块带着去,反正梅鑫也去了县城,婆婆可以跟着大爸他们,当然了,她要实在离不开你,愿意跟着你们,我也没意见。”
“自己当老板?你是说你出钱让我当老板?”梅保平一边说一边使劲掐了一下自己。
真疼,不是在做梦。
女儿刚给他买了一辆新车,这会又要拿钱给他创业,他总觉得似乎在做梦一般,其实,从昨天开始,他就觉得自己仿佛踩在云端里,这今天一早起来,没想到天上又掉了一块大馅饼。
不对,不是天上掉的,是女儿给的。
“兰兰,你能给爸爸多少钱?”梅保平乐颠颠地问。
“十万块。”梅兰报了一个数。
梅兰并不是很看好梅保平,因为梅保平不是那种很能吃苦的性子,也不是那种精明会算计的人,梅兰只是觉得他才44岁,给别人打了一辈子工,如果有机会圆他一个做老板的梦,就当自己替他完成一个心愿。
当然了,他要能扶得起来就更好了,就当梅兰赚到了。
“十万块?”梅保平听了开始琢磨起来。
十万块不多,只能在乡下地方开一个小馆子,这风险有些大,他担心的是梅兰给了他钱开饭馆,万一再提出条件来说不管梅竹三个念书的费用了,这事他就得掂量掂量了。
三个人念书的费用一年怎么也要四五万,乡下的小饭馆一年挣四五万还是有些费劲。
他看向了邓红英。
不愧是二十多年的夫妻,邓红英一下便知道了丈夫的心思。
“兰兰,那他们三个的学费呢?”邓红英替梅保平问了出来。
“他们三个的学费我还管,但是我不给你们打钱了。”
“这成。有这十万块钱,我可以先在镇子里开一个小饭馆,你妈还能出来帮帮我,你婆婆也不用去别的地方,我们自己有车,每天还能回家住。”
梅保平一听不用负担他们三个的学费,相当于没有了后顾之忧,立马觉得信心倍增了。
不想做老板的厨师不是好厨师,他梅保平想开一个自己的饭馆想了多少年?本以为这辈子都没有指望了,哪曾想梅兰要替他完成这个愿望。
“在镇子里好,离家近,家里地里的活还不耽误。”邓红英一听丈夫不用出门了,就在家门口开一个饭馆,顿时也满脸笑容了。
“你怎么还想着种地?”梅兰不愿意了。
她现在完全有能力让自己的妈妈不这么辛苦了,可如果邓红英还是要忙着地里田里家里,再加上一个饭馆,岂不更忙碌了?
“那,那不种稻子和花生,就种点菜,再养两头猪。”邓红英迟疑了一下,说道。
邓红英有邓红英的盘算。
梅兰是不用她操心了。
可她还有三个孩子,她不能把养家的希望全寄托在梅兰一个人身上,万一哪天梅兰自己自顾不暇或者是梅兰有了别的原因不管他们了,她手里没有一点积蓄该怎么办?
退一步说,就算梅兰能供他们到大学毕业,可梅兰一个月给他们一千块钱,除了吃和零用,想穿件漂亮的衣服也还是不够,梅竹就是一个例子,还得跟家里伸手要钱,更别提以后他们要找工作要结婚成家,这些哪样不要钱?
所以邓红英是很愿意梅保平开这个饭馆的,梅保平做菜的手艺不错,曲塘镇这几年来旅游的外地游客也不少,这是其一,其二,邓红英在家里多种些菜,这样饭店的青菜就可以从自家地里摘,这一笔就能省掉不少钱,再拿饭店的泔水来喂几头猪什么的,里外里又算赚了一笔。
“这样好,不种地能轻松不少。”梅兰知道这些年邓红英也是忙碌惯了,陡然一下让她什么都不做只怕她还不适应,就光在家里种点菜喂点猪什么的还是行,反正有梅保平在家能伸把手。
“成,那就这样说定了,我现在就去镇子里瞧瞧,看看能不能租一个门面?”梅保平说完就起身要走。
“爸,你也太心急了些。你先跟我去一趟市里,先把行驶证和牌照还有保险什么的办了,回头你再去忙你的。”梅兰拉住了他。
“也对,你不说我还忘了。”
梅保平说完进屋去取身份证了,因为发票上是写的他的名字。
梅兰也要拉着邓红英一起去,她要带邓红英去剪个头,顺便去买点东西,比如洗衣机、电暖风、床单被套什么的,梅兰不光要给这边买,还要给外婆那边备一份,因为梅兰猜想王思思和鹄鹄肯定在这乡下地方住不惯,梅兰只能尽可能地帮他们创造点好条件。
此外,梅兰还打算买点年货回来,这些邓红英就比梅兰有经验多了。
想到买年货,估计东西肯定不少,梅兰便扯开嗓子喊了一声梅竹,梅竹一听去梅市买东西,忙换了身衣服下来了。(未完待续)
ps:感谢kaisa51、素手v纤纤的粉红票,以及noshy的平安符,谢谢。
☆、第五十七章、新鲜事
从市里回来后,梅兰和梅竹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把东西归置好,刚要试试洗衣机的好坏,又接到了邓建文的电话,外公外婆要回家了。
原来是邓建武打电话回来说他们已经订好了腊月二十三到家的车票,正好还可以赶上过小年。
周桂芝一听这话便待不住了,她本就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又一向对这两个孙子心重,这一晃有两年没看到自己的小孙子了,哪有不想之理?
用她自己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见一面少一面了,这次见了谁知下次还能不能见到?
所以老人家非要着急回乡下收拾屋子打扫卫生,梅兰只得又跑了一趟梅县,把三位老人接了回来。
只是这卫生梅兰一个人搞就有些费劲了,她给梅竹打了个电话,梅竹倒是挺痛快地答应了。
正好梅兰要回家拉一趟洗衣机和电暖风、床单被套等东西,当时她给自家买的时候便买了双份,因为不知道这边什么时候回来,便都卸在了自己家里。
谁知就在梅兰和梅竹从家里往车子里倒腾东西时,正好
被王细妹看见了,彼时王细妹正从厨房里乐呵呵地拿了一根香蕉出来。
王细妹一听梅竹说这些东西是要拉着给邓家湾送去,脸上立刻能拧出水来。
可巧家里的小黄狗在院子里溜达,见王细妹站着吃东西,忙上前凑了过去摇尾巴。
“还是这老话讲的好,养猫养狗也比养人强,这猫呀狗呀养亲了也都晓得谁是它的主人,见了主人也晓得摇摇尾巴,这人呀。就不一定啰。”
这话正对了梅兰的心思,看来,她根本就不是梅家的骨肉。
因为这绝对不是一个亲祖母该说的话。
梅兰正待开口问明白。邓红英急急忙忙从厨房走了出来,直问着王细妹:“妈。你又怎么了?兰兰给孩子她爸买了一辆车,又要拿钱给孩子她爸开饭馆,那是多少钱?我那两个弟弟供了兰兰念了这些年书,兰兰给我爸妈送点这个你也有意见?”
这是梅兰这些年第一次见邓红英挺起了腰杆去反驳王细妹。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为连着生了三个女孩子,因为穷,邓红英憋屈了多少年,一直敢怒不敢言的。可如今是梅兰在养着这个家,邓红英终于有了底气有了倚仗。
“哟,腰杆子这就硬了起来?敢跟我犟嘴了,不就有两个臭钱吗?还不晓得是怎么来的呢?啊呸,我劝你们呀,别兴过了头,谁晓得。。。”
“妈,这也是你一个当老人该说的话?”邓红英气得两眼冒火,两手不停地哆嗦。
“妈,让她说。让她把话说清楚,我倒想听听我怎么就不如一只狗养的亲了?我晓得这些话在她心里憋着不说出来也难受,今天就让她一口气全说出来。省得三天两头拿出来刮刺我几下。”
“吵什么吵,婆婆你就少说两句,你还嫌这个家不够散?”梅竹吼了一句。
“怎么了,怎么了?”梅保平听到外面的动静忙从屋子里跑来,不由分说就把王细妹拉进了屋子里。
不一会,梅保平把邓红英也喊了进去,只是这三人在房间里说什么却听不见,反正肯定是跟梅兰有关就是了。
梅兰想了想,这样子也没法在家住了。反正外婆那边事情也多,还不如干脆搬过去住还能帮着他们干点活。
这么想着梅兰便上楼把自己的行李箱拎了下来。可梅竹一见梅兰拎箱子就吓坏了,梅兰现在是一块香饽饽。谁不想啃两口?
本来,梅兰因为梅菊的事情就已经迁怒到梅家人的身上,要不也不会从北京回来连家都不回先去的舅舅家,给那边的几位长辈花好几万块买什么翡翠镯子,而自己的妈妈才是一对几百块钱的银镯子。
虽然梅兰后来买了一辆汽车送给梅保平,可这汽车,也是因为有需要才买的,跟翡翠镯子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