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为了让少军放心,喜多点头应了。但在心里,喜多却已经有了主意。
……
上午第一节课,就是孙主任的课。下了课,孙主任走出了教室,后面喜多急匆匆地追上来,叫住了孙主任。
孙主任看着这个小姑娘,惊讶地问道:“你下午又要请假?”
喜多点点头,眼睛瞅着地面,小声地说:“孙主任,我可能以后都要下午请假了,我要卖豆腐,需要半天的功夫。本来想请上午的假,上午的主课多,所以就改请下午的假……”
孙主任痛心地啧啧两声,“老师不是说过吗?你和小务在学校的费用,由我包了!一个小孩子,做什么豆腐?!你就好好学,明年考个好成绩给我就行!”
考个好成绩简单,但考上了好的中学,以后怎么办呢您还能包我一辈子么?喜多看着痛心疾首的孙主任,心里默默地想。
但这个老师从头到尾的好意,喜多也不是好赖不懂的人,怎会不领情?
喜多用那双明澈的眼睛看着孙主任,微微一笑,脸颊上露了两个精致的小梨涡,这是个十分自信的笑容:“谢谢您,不过我只上半天的学,一样可以考个好成绩出来!您就相信我吧!”
孙主任无奈地看看这个主意坚定的少女。如果自己再不答应,只怕她真的会不来上学了。
“好吧。”孙主任很快做出了决定。“那就依你,你的情况特殊,我也会跟校长汇报这件事。但你得保证,成绩不能掉下来。如果下次月考,你的成绩低于本次月考的成绩,你就不能再享受这个待遇。你能保证吗?”
喜多爽快地说道:“能!”
……
下午,喜多又来到了杨婆婆家,杨婆婆见她来了,立即把手里的东西收到裤兜里,向喜多说道:“来了?我正好要出门。你在家里先把那袋子豆子泡上吧。”
喜多应了声,麻利地解开墙边长条案子上放的袋子,把豆子倒在盆里。
杨婆婆出门去了。
喜多想了想,走出去把大门闩上,走回灶间,端着盆,闪身进了空间。
蹲在河边,细细地将这一盆的豆子洗干净,小红鱼都围了上来,几个小红鱼调皮地游到盆里,嘴里吞吐着黄黄的豆子,并不咽下去,玩的不亦乐乎。
洗干净了,又打满了水,回到灶间。
看着早上做好的那两板豆腐,还在清水中镇着,喜多凑过去闻闻,依然是阵阵的清香。这下可放心了,在神河里的水泡着,豆腐是不会坏的。
没啥事可做,喜多想着先帮杨婆婆把晚上的菜做出来,如法炮制,做了那个最拿手的香煎豆腐。
杨婆婆一个人在家,吃的少,喜多就只煎了不到十片小豆腐块,炒完了装到大碗里,又放到大灶里,盖上锅盖温着。
正忙乎着,听得一阵咣咣的砸门声。喜多一楞,喊着来了。一个带笑的声音从大门外传来:“阿婆,你家做啥好吃的呢?隔两条街我就闻着味了。”
喜多打开门,看见一个烫着时髦大卷头的妇女笑吟吟地站在门口。
二人都一楞,喜多问道:“您找杨婆婆?她出去了。”
那女人打量着喜多,边说边迈步进来,直奔灶间,问道:“家里做的什么这么香啊?”
喜多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我给杨婆婆做了个煎豆腐。”
女人眼睛一亮:“杨婆婆又开始做豆腐啦?”
喜多点点头。女人看到灶台上放着的浸在清水的豆腐,悄悄笑道:“阿婆不在家,快给我来两块。”
说着,从兜里掏出了五毛钱,放到喜多手上。
作者有话要说:
好啦!终于开始赚钱啦!
☆、第三十五章
卷头发的女人是杨婆婆后院的朱婶,听着杨婆婆又做豆腐了,朱婶立即掏出钱来,塞给喜多,自己去碗架子上翻了个掉漆的盘子出来,也不用喜多动手,自己抄起竖铲,切了两块装到盘里。
凑过去深吸一口气,嘴里赞道:“还是杨婆婆的手艺好!真香!”
笑嘻嘻地就要迈出门去,喜多回过神来,举着钱哎哎地叫了两声。朱婶一楞,“咋?嫌钱少?老王家的豆腐就是五毛钱两块,三毛钱一块啊。”
喜多期期艾艾地说着:“我还不知道婆婆打不打算卖呢。”
朱婶笑着走回来,悄声说:“卖,怎么不卖呢,不卖是傻子,那老王家的豆腐,赶这个味儿可差远了。杨婆婆的豆腐要是卖呀,准保能把老王家的生意顶黄!可惜呀,杨婆婆这两年每次做豆腐,都做那么一丁点儿,只留着她自己吃,这次赶上了,可得赶紧抢两块!”
说完,也不理喜多了,径自扭着腰哼着小曲迈出门去了。
喜多看着手心里的五毛钱,心里甭得多开心了!想了想,干脆试一下!
拿起竖刀,切下来一块留给杨婆婆,剩下的,全部搬到院里的小桌子上。
搬了一把小椅子放在大门口,又把小桌子连豆腐一块搬到大门口,豆腐盆上蒙上纱布,自己就这么拄着腮帮子,坐在小椅子上。
来来往往的人,看着喜多坐在门口,一言不发。面前的桌子放着一个大盆,盆旁边放着一摞空盘子,盘子旁边放着一个纸牌子“新鲜豆腐,三毛一块,五毛两块。”
往来的人都停下了脚步,叽叽喳喳地说着:“这不老杨太太家吗?”
“这是杨老太做的豆腐吗?”
“杨老太又开始卖豆腐了?”
“哎呀,这豆腐真香,快给我来两块。”有人掀开纱布看了看,清清的水中泡着嫩嫩的豆腐,透出一股甜香味。
人围的越来越多,喜多手脚麻利地切豆腐,装盘子,收钱,不一会儿,盆里的那两大板豆腐就卖完了。
后面还有人拿着空盘子往这边跑,听着已经卖完了,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喜多笑眯眯地招呼着:“婶子,明天下午还有,明天再来啊。”
人群散去。喜多收拾了桌子椅子盆子,往院里搬。
关上了大门,兴奋地从兜里掏出刚才收的票子,捻着数了两遍,零零散散的票子,竟然有六块钱!
喜多咧着嘴,眼睛里放出了亮闪闪的光!
杨婆婆回到家里,推开门,就看见了一脸开心的喜多。
喜多麻利地递过来水杯,杨婆婆喝了口水,问道:“啥事这么高兴?”
喜多一抿嘴,从口袋里掏出卷的紧紧的一沓零票放到桌子上。
杨婆婆一楞:“哪来的”喜多忍不住咧嘴笑着:“我下午卖豆腐挣的。”
杨婆婆立刻探头向盆里望去,满满的一大盆豆腐,只剩下巴掌见方的一块。杨婆婆笑了:“你还真能干。”
喜多不好意思地说道:“哪是我的功劳,那些婶子们一听是您做的豆腐,都上来抢了。”
杨婆婆笑了笑,从兜里掏出一张折的板板正正的纸,递给喜多。
喜多打开,是一份房屋出受契。受主上写的是夏喜多,出主上写的是杨百年。大红字的“XX县古水镇人民政府”的章子盖在上面,还带着微微的湿意。喜多不解地看着杨婆婆。
杨婆婆抬头看看这个连东西屋加灶间的三间屋,感慨地说:“在这儿住了半辈子了,老了老了,却要走了。”
“这杨百年是我老头子,其实我不姓杨,我叫赵花儿。随了老头子,被他们杨婆子杨婆子的唤了几十年。”
杨婆婆点了点这份房契,郑重地对喜多说道:“今天下午我去找张镇长把这房子过给你了,你治好了我的眼睛,我也正好要回老家了,就把这遮风挡雨的地方送给你。往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了。你把这个收好,啥时也别弄掉了。”
杨婆婆把这房契又再次折好,放到喜多手里。
喜多手捧着这张轻飘飘的小纸片,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天色不早了,杨婆婆叮嘱着喜多,明天还是四点来,再做一次豆腐。喜多答应了,拎起灶间的皮桶就回了。
杨婆婆看着院里小桌子上立的那个小纸牌,又看看饭桌上还放着的那一卷毛票,微微笑了,这个小徒弟,还真是个说干就干的,是个爽利人,杨家豆腐传到她手里准没错!
喜多往回走着,刚到大门,就闻到屋里飘出阵阵的香味。推门进去,看到曹丽萍和少军两个人正在做饭呢。少军坐在灶前烧着火,丽萍正挥舞着大铁勺子翻炒着锅里的菜。
喜多高兴地问着:“做啥好吃的呢,这么香?”
丽萍笑着从灶台后面装好盘的菜里,挑出一块还冒着热气的五花三层肉,塞到喜多嘴里。入口即化甜香鲜美的肉,让喜多一边大口嚼着,一边满足的唔唔直叫。
等小务回来,全家人便开了饭。
丽萍的手艺不是盖的,香喷喷的白米饭,配上肥瘦相间松软香甜的红烧肉,还有一碟柿子炒鸡蛋,再搭上一盆碧绿的菠菜汤,黄白红绿,颜色漂亮极了,香的大伙都要把舌头吞下去了。
喜多突然想起来早上拿来的豆腐还剩下半块,急忙起身去端了过来,找出大酱罐子,用勺子舀出来些豆瓣酱放到碟子里。丽萍用筷子掐了一块大豆腐,蘸了蘸那个大酱,放到嘴里一抿,连连点头:“好吃好吃!”
“对了,听说杨婆婆家今天又卖豆腐了。”丽萍笑着说,“你这豆腐不会是从她那儿来的吧?”
喜多咧嘴一笑,和少军对视了一眼,笑着问丽萍:“姐,你要是爱吃,往后我天天让你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