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双面人)


  牛继宗兄弟的本意是叫媒婆直接去退亲,讨回庚帖,另外把聘礼都收拾出来了退给连家,理直气壮地说道:“咱们如此也算是帮了连家一把,他们家已是家徒四壁,这份聘礼退了回去,他们手里有了这么大的一笔银子,立时便复了几分元气。”
  牛耀祖得知后,顿时哑口无言,一时竟对父叔无计可施。
  虽然他一直都清楚自己父亲和叔叔的为人并不如何好,凡事只想着利益二字,可是连家刚刚出事,他们就立刻落井下石,实在有违君子之道。
  退了亲,难道堂妹的名声就好了么?一样声名败坏,连累府上清名。
  如果这门亲事不退,连家有镇国公府这门姻亲,在京城中也好,返回家乡也罢,任是官员也都不敢欺负他们家,毕竟镇国公府在京城里赫赫有名,其世交故旧遍布朝野,想替连家出气非常容易。谁知,自己的父叔竟要退亲,岂不是把连家逼向绝路?
  凤姐口舌伶俐,向连太太十分赔罪,又说了难处,道:“我们大爷不想退亲,他常说,人生在世,都有起起落落的时候,谁能说府上老爷将来不能起复呢?连三爷是那样品貌出挑的人物,前程可期,我们大爷喜欢得很。可是我们大爷毕竟是晚辈,无法左右老爷和二老爷的意愿,故先打发我来向太太赔罪,也是想让太太心里有数。”
  说毕,她又歉然一笑,道:“今儿来,是悄悄来的,我们家老爷们都不知道。依我们大爷的意思,是怕老爷派人来得突然,惊扰了太太。”
  闻得镇国公府动了退亲的意思,连太太心头一凉。
  虽然她隐隐有些预料,可是没想到居然来得如此之急。
  很快,连太太脸上的神情就恢复了从前,苦笑道:“怨不得府上。谁家不疼女儿呢?都想女儿嫁得好,不想女儿吃苦受罪,我明白府上二位老爷的爱女之心。我这小儿子,因他父兄连累,日后哪里还有什么前程?便是想科举出身也不能了,没的连累了牛小姐的终身,退了倒好,彼此清静,退了亲,我们正打算回家乡去等他老子回来。”
  凤姐听了,陡然生出几分敬佩来。
  事情都到这种地步了,连太太居然还是这般豁达,竟也没怨恨他们镇国公府。凤姐想,若是自己的儿子因这样的事情被退亲,她一定会亲自登门闹他们一个天翻地覆,既然嫌弃他们家败落,那就都坏了名声好了,自己闹过,看看退亲之后,小姐还能说到什么好亲事。
  一时之间,凤姐原先预备的许多话都不用说出口了。
  连太太看到她脸上的惊异之色,不觉好笑,旋即长叹道:“倒不是我想得开,只是想好聚好散罢了。”自己家失势,镇国公府风头正盛,何必得罪了他们家,叫自己家雪上加霜?
  她眼前只有连城这么一个儿子,哪能再有不测?
  牛继宗的性子,她虽未亲眼所见,却也听说了不少,最是睚眦必报。原想着这样的人物极其护着家人,也能帮衬连城的前程,故此精挑细选下来,最终不顾贾敏劝阻,定了这门亲事,谁知竟真是自己看走了眼。
  如了镇国公府的意,年轻有为的牛耀祖心中有愧,势必不会对连城将来的前程袖手旁观,而牛继宗兄弟也不会再用权势逼着他们退亲,也算是两全其美。
  从前不觉得,现今才知道一朝败落,事事只能忍气吞声。
  连太太觉得连城被镇国公府退亲,不仅镇国公府落下凉薄无信之名,就是连城的名声也不会好,谁家儿子被女家退亲名声能好?遂婉转道:“牛大奶奶回去跟府上说,明儿我亲自请媒人送庚帖回去,不必府上亲自来了,免得对牛二小姐名声不好。”
  连家去镇国公府退亲,只说家中败落至极,怕耽误了牛丽君,别人知道后会说他们家有情义,体贴女家,丝毫不会影响连城的名声。同时,也免得由镇国公府退亲,牛丽君名声有损,亲事不顺时,镇国公府来寻他们的晦气,把牛丽君婚事不顺的怒火撒在他们家头上。
  也算是结个善缘罢,他们家风雨飘摇,再经不起任何波折了。
  连太太心里如同吞了黄连,苦涩难言。
  凤姐顿时震惊了。
  她心思伶俐,不过略略一动,就明白了连太太的顾虑,无奈一笑,只能如实告知丈夫。
  连城非常同意连太太的打算,与其娶一位心不甘情不愿的妻子,进门后高高在上,倒不如解除婚约,寻一位志同道合之人。自己家败落如此,将来仍然愿意嫁给自己的,想必会是人品极好又不嫌贫爱富的女孩子。
  所以,连城当即就催着连太太打发人将当初的媒人招来。
  牛继宗兄弟从凤姐处得知连家的说法后,反而欢喜起来,这件事能解决他们家日后不好的名声,当然巴不得由连家退亲,又赞连家善解人意,当即就答应了。很快,连太太打发的媒人就来了,送回庚帖,取回聘礼,两家的婚事就此一拍两散。
  事毕,连太太便带着家中人等回乡了。
  她走得虽十分仓促,仍然按照礼数辞别了交好的人家,吃罢践行酒方上路。
  黛玉自来视连城如兄长,他们家遇到这样的难事,连城的婚事又如此结局,心下难免有些伤感,就是林家阖府连年都不曾好过,直到开春闻得连尘有喜,方渐渐回转过来。
  逗弄着妙玉的女儿顾幂,黛玉道:“顾姐姐去粤海了,想来姐姐十分寂寞?”
  张大虎既已长驻于粤海,张母自然想让儿媳带着孙儿孙女和他相聚,所以等到春暖花开时节,就收拾东西南下了。
  张大虎不在京城的时候,张母常命顾逸回娘家走动,分外贴心,在京城中人人称道,妙玉虽是孤高自诩的性子,可对她看重的人却是十分亲热,顾逸便是其中之一,她自己也时常去张家,所以顾逸离京,先觉不舍的是妙玉。
  妙玉道:“成日被幂儿闹得头痛,哪里有空去想这些。”
  当年妙玉怀孕生了这个女儿,只怀胎八月,名字是周岁后顾越亲自起的,都说七活八不活,怕她体弱养不住,所以家里都叫她小名平安。顾幂因家里照顾得仔细,虽还娇弱,却不妨事,打小儿就生得粉妆玉琢,会走动时就开始撒娇,会说话时就开始甜言蜜语,哪怕吐字不清晰,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说,仍然哄得家里上上下下眉开眼笑,都稀罕极了。
  黛玉抱着顾幂,抓着她的小手,笑嘻嘻地道:“幂儿做了什么事情让你妈头痛了?”
  顾幂不过一岁半,如何听得懂黛玉问话?她见黛玉满脸笑容,十分可亲,只当黛玉同她顽,咧嘴露出米粒儿似的白牙,然后往黛玉脸上凑,涂了黛玉一脸口水,然后坐在黛玉怀里,又自顾自地要褪下手腕上细细巧巧的银镯子。
  妙玉忙递了手帕给黛玉擦拭,道:“我和我们爷都不是这样的性子,怎么偏就她见谁都亲热?天生的会讨人喜欢。”
  又见顾幂因褪不下银镯子急得涨红了脸,张嘴欲哭,忙替她摘下来。
  黛玉奇道:“她这是做什么?”
  一语未了,手心里便多了一物,正是顾幂褪下的镯子。
  疑惑间,见到顾幂眼睛盯着自己腕上的七色宝石赤金累丝镯不放,然后仰脸望着自己。黛玉既觉惊奇,又觉好笑,遂褪下来给她顽,问妙玉道:“这是什么时候养成的性子?上回我见她还不曾如此。小小年纪,难道就懂得丢砖而引玉了?”
  妙玉无奈地道:“还是过年的时候,她拿自己身上的小东西讨人喜欢,大家得了她的东西,少不得回一两件给她,每回自然都比她送出去的东西名贵,一来二去,后来她想要我的东西,就知道拿自己的东西来讨我欢心了。这些东西我那里不说有上百箱,几十箱总是有的,我才和我们爷说,明儿把东西都找出来与她顽,叫她见识见识什么才是好东西,咱们家的女孩儿个个娇生惯养,可不能见了别人的东西好就想要,眼皮子忒浅了。”
  黛玉失笑道:“她还小呢,只觉得好看好顽,哪里晓得贵贱与否?等大些就懂事了。再说,她也知道拿自己的东西送人,有来有往,可见并不贪心。”
  一席话说得妙玉也笑了。
  好容易歇住,妙玉问道:“明儿牟尼院有师父讲经,你去不去?”
  牟尼院位于西门外,曾是灵台师父挂单之所,如今灵台师父已经圆寂,妙玉因从前出家几年的缘故,倒是经常去牟尼院里上香吃斋。
  黛玉摇头道:“我们家最不信这个,我竟不去了,我懒怠听她们说些因果轮回报应不爽的故事,真真是千篇一律。明儿我爹爹休沐,已经答应我带我去城外小庙里游玩了,我们在南边相识的一位老和尚在那里挂单,他就不爱说那些,所以找他去。”
  妙玉道:“难道和尚不说因果?我却不信。再说,寺庙和庵堂有何不同?”
  黛玉嘻嘻一笑,伸手摆了摆,道:“不同,大有不同。了尘和尚挂单的就是个极小的寺庙,只一个老和尚守着,没有香火。”
  妙玉闻言,更觉奇怪,疑惑道:“哪有没有香火的寺庙?”
  黛玉道:“怎么没有?老和尚守着的小庙就没有香火,清静得很。世人求神拜佛,不过就是为名利二字,殊不知佛若有灵,何以又需凡人塑金身奉沉香方得体面?因此老和尚做了住持以后,常常劝谏香客,跟他们说求神不如求己,求名利卜吉凶都是无用,就算是求了,佛祖也不显灵,一来二去,渐渐没人去了。了尘老和尚却说这才是出家人的境界,因而来了京城就跑去那里挂单,两个老和尚相对念经,自个儿种菜吃饭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