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双面人)


  黛玉目光落在画上,端祥片刻,道:“妹妹太过谦了,我说好,必然是好的,何况妹妹的年纪还小,有这样的功力,不知道让多少大家羞煞!”
  说完,忽然一顿,奇道:“妹妹说我这里笔墨颜料一应俱全,难道妹妹自小学画,却没有齐全的颜料画具不成?”
  迎春正在苦思冥想,不知在何处落子方能扭转,她自恃棋艺出众,没想到黛玉小小年纪,亦是胸中有丘壑,而且棋路千变万化,天马行空,一时倒被她难住了,听了黛玉的话,她淡淡一笑,道:“四妹妹那里只有几支笔和四五样颜料罢了。从前我见四妹妹没有,她画的画儿又好,我原说拿我攒的梯己托太太和嫂子置办一份,偏四妹妹说太过惹眼,不肯要。”
  黛玉闻言,望向惜春的时候,倍添怜惜。
  惜春若无其事地道:“有几支笔几样颜料足矣,何必非得样样齐全?我又不是正经学画的,画的画儿也都是废纸,烧的多着呢。”
  黛玉道:“妹妹画得这样好,怎能烧了?明儿送我几幅。”
  惜春笑道:“姐姐喜欢,我多多画些送姐姐,不过我并未见过外面的风景,都是按着园子里的景色画的,若是不好,姐姐可别嫌弃。”
  黛玉道:“妹妹愿意给我,是我的福气,哪能嫌弃?”
  棋局未完,姊妹往园子内逛了一回,因天热,不消片刻,便即娇喘微微,香汗淋漓,黛玉忙请她们去亭中歇脚,打发人送上茶果,望着外面的水,心里更加清亮。
  她们在园内顽耍,窦夫人却是有事相求,正跟贾敏开口。
  贾敏听完,诧异道:“嫂子托我给惜春说一门亲事?这是为何?”听说宁国府的腌臜事情后,贾敏再没上过宁国府半步,正月里宁国府请吃年酒,贾敏便托病未至,连带林睿和林智都只去坐一会然后回来。不过对于惜春的为人,贾敏却是明白,冷心冷面,最不屑宁国府,也是个古怪性儿,亏得迎春性子好,倒渐渐教导出来了,因此贾敏并不厌恶她。
  窦夫人叹道:“说来,惜春是个可怜的孩子,父亲若无,兄嫂亦不在意她,孤零零地带着入画住在府里,一应衣食起居都和探丫头一样,在府里竟是谁都不在意的。我们迎春自有我们东院里照料,不缺东西,她就可怜了些,堂堂宁国府嫡出的大姑娘,落得如此。迎春常带她到东院住,日子长了,我心里也疼她,因此想着她嫁个好人家。姑太太别怨我多事,帮她一把,感激与否我也不在乎,只当是给子孙积德了。”
  窦夫人又把贾琏打算外放并和贾赦商量等事说了,笑道:“虽不知老爷如何决定,但是我想老爷舍不得芾哥儿,十之八九会跟着一起出京,我纵然在京城里耽搁些,却只能料理完迎春的终身。等我出了京,惜春的事儿我就鞭长莫及了,思来想去,只能托姑太太费心。话说,就算我们不出京,少不得也得托姑太太替惜春筹谋一二。”
  对于贾赦一房意欲离京,贾敏心里明白,也颇赞同,她早从林如海那里听说了,她常常担心荣国府的前程,奈何事已至此,事情早已做下了,无法抹平,自己和王夫人有嫌隙,贾母偏心二房又不听劝,贾敏无可奈何,只能不管。听了窦夫人一番掏心窝子的话,贾敏有些动容,道:“嫂子善心,竟是惜春丫头的福分。”
  窦夫人道:“只求人生在世,做事无愧于心。我不是大善人,对我好的人我才用心,远着我的,我自然也远着他们。说来,惜春只比玉儿小一岁,耽误不得。”窦夫人乐得把惜春拉拢到自己这一房来,虽不图惜春什么,但是眼看着她被荣国府里耽误,倒有些于心不忍。
  贾敏听了,笑道:“嫂子放心,若有极恰当的人家,我就替她打算一回。不过,嫂子可有什么要求?若是依着我的想法,必然是给她挑个读书人家,只是不如宁国府那般富贵。”
  窦夫人道:“读书人家最好,宁国府那些人没一个人在意惜春,有姑太太出面,还有不成的?不必十分大富大贵,要紧的是人品。不过惜春是嫡出,又是三等将军的同胞妹子,比迎春还强些,也得门当户对才好。”
  贾敏点头道:“且看着罢,惜春年纪还小呢。”
  窦夫人深以为然,她原本打算自己在京城时,替惜春相看人家,但是贾琏即将外放出京,一家子人都不在,迎春再出嫁,惜春可谓是孤立无援,总得替她打算些。
  一时黛玉带着迎春和惜春回来,姑嫂两个方掩住话题。
  晚上,贾敏说给林如海听时,林如海心中一动,想起黛玉荣国府里孤立无援时,只有惜春曾去探望过她两回。他明白惜春其实是冷心无情的性子,探望黛玉未必是和黛玉好,只是因只探春惜春李纨和黛玉住在大观园里,李纨是王夫人的长媳,探春是王夫人的庶女,本就偏向宝钗而轻慢黛玉,所以只有惜春一人和黛玉同病相怜,也是惜春看透了贾家的行事。
  正如贾琏打发人送雪雁扶灵回乡一样,惜春和贾琏都是无意之举,若说用心却是称不上。但是林如海却念着他们的这一点善心,听了贾敏的话,沉吟道:“惜春丫头倒是个可怜的孩子,也算是积德了,你就用些心罢。”
  贾敏叹道:“宁国府的名声在外面烂透了的,可怜惜春丫头了,幸而她自小长在荣国府,不曾回过宁国府,倒好些。”
  林如海仅是一笑,宁国府恶名昭彰,尤其是贾珍,竟是自己从未见过的人物,天底下的恶事没有他没做过的,尤其不知羞耻,林如海为人风雅,连登门都懒怠去,哪肯和他们结交,只盼着这些人早些被处置才好。
  林如海心无挂碍,贾敏带着黛玉出门时,他送了林智去国子监读书。国子监中除了权贵的子孙外,收下了天底下无数学子,多是有真才实学方能被选入国子监,国子监的祭酒、先生等都是满腹经纶,林智在那里上学,既能结交同窗好友,又能好好读书。
  林智早就觉得在家中寂寞了,听说后,自是愿意。
  五月初三是万寿节,林如海虽在假中,仍旧按着品级穿戴,进宫朝贺,贾敏亦按着品级大妆,进宫后先拜见皇后,见到贾母等人,只是微微一笑。
  俞皇后召见诸王妃公主诰命等,看到贾母,忽然想起旧事,眸光顿时一冷,待她上前跪拜时,神色也便淡淡的,只对贾敏十分亲热。进宫的诸眷属哪有不知道的,觉得理当如此,毕竟当初贾宝玉抹了林家和俞家两家的颜面,亏得俞皇后好性儿,才没和他们认真计较。如此一想,众人愈加觉得俞林两家厚道,有古人之风。
  俞皇后从赵安嘴里知道她们的想法后,嗤之以鼻地道:“但凡是大肚能容的就是有古人之风,若是继续追究,便是气量狭小,果然都不曾替受了委屈的人想过。今日我本想问问史太君他孙子是否学好了礼仪规矩,一想今日是万寿节,便作罢了。”
  赵安笑道:“世人自然都替自己着想,哪里想过别人?不过娘娘的态度人尽皆知,也算是给林妹妹和俞公爷出气了。”
  俞皇后犹觉不解气,无他,俞恒是她嫡亲且是唯一的兄弟,怎能不怒。
  贾母何曾不知俞皇后今日举动是因为那日宝玉的言语,可是事情早已过去多时,宝玉挨了几次打,受了许多委屈,还想怎样?宫中赐宴时,许多人避而远之,贾母只觉得一肚子苦水没处倒,却又不能流露出丝毫。
  万寿节何等热闹,宫宴何等精致,贾母皆不萦怀,从宫里出来,便收起了脸上的笑容。若是在宫里再等些时候,怕是撑不住了。
  窦夫人心里明白,素知贾母要强,便不揭破。
  万寿节后不久,林如海上任,接手礼部,忙碌半个月,一一考察清楚,又请示过长庆帝,将剩下进士,连同旧年所点尚未得到职缺的进士都安排妥当,除了十几个留在京城外,余者都选入外班,分布大江南北各个县城。
  其中,贾琏如愿得到了一个位于西北的七品县令。
  他们的行李早就打点好了,只需回贾母一声,接了吏部文书便能启程,贾母本不在意他们一房,鼓励了贾琏几句,便不再过问了。
  贾赦思来想去,终究是舍不得贾芾,便跑到林如海跟前,求林如海给自己谋个和贾琏在一处的缺。林如海并未一口答应,他也不想任人唯亲,便去请问长庆帝。
  长庆帝听林如海说明来龙去脉,想到贾赦素来一无是处,这么多年半点公务未曾沾手,闻得他竟是不舍孙子才跟了去,倒觉得好笑。荣国府离了贾赦一房,下剩的都没有什么本事,长庆帝不愿那些腌臜事情祸及贾琏这样的人才,若是贾赦一房不在京城,自己将来出手处置他们,太上皇也不好说什么,毕竟继承爵位的是贾赦,而非贾政。于是,长庆帝便点在西北点了一个军中的职位。这个职位是虚职,距离贾琏极近,并不管事,即便管,也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影响不了当地的兵权。
  贾家本就是行伍出身,贾代善还有不少旧部留下,长庆帝意欲尽数收入心腹之手,可巧镇守西北的将领便是贾代善的旧部,长庆帝将贾赦放在那里,上峰却是长庆帝的心腹,借着贾赦倒容易和那将领有所来往,于国有益无害。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