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中无缺叫富,被人需要叫贵。快乐不是一种性格,而是一种能力。
六、解决烦恼的最佳办法,就是忘掉烦恼。
七、笑看风云淡,坐对云起时。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八、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九、今生注定我们什么也带不走,那就活在当下、笑在当下、悟在当下吧!
凡人总是会无意间看人下菜,一个人现在落魄,便对他冷眼相向,待那人某日成了功名,又凑上前去。我们可以将这种行为说成是人情,但其实自己内心也知道,这多少还是有些世故的。
真正的尊者,就是能摆脱这种世故,做到对事不对人,不管那人如今地位如何,只要他帮了你,亦或是做了善事,你就应该对他另眼相看,给予嘉奖。不要等人成了功名再凑上前去,凭空落得一个世故的称号。你对人平等,人也会对你平等。你尊重弱者,比你强的自然也会尊重你。如果心内有一把衡量别人的尺,那么,你总有一天也会被人量。放下这把尺,用平等心对待每一个人,你才能够得到每一个人的爱。
灵性小诗:
我看见
我看见你的美丽
并欣赏着你的美丽
我看到
当下我也开始美丽
我看见你的善良
并喜悦着你的善良
我看到
原本我亦善良
我看见你的真实
并相信着你的真实
我看到
原本我也如此真实
我看见你的坚定
并看到相守的温柔
我看到
我正坚定并且温柔
我看见你的坚强
并感受着柔韧的力量
我看到
我正承接到这样的力量
我看见你的谦卑
并感受到内在的自信
我看到
我也开始低头谦卑
我看到你的淡定
并感受到平静的慈悲
我看到
我正在走近慈悲
我看见你的敞开
并拥抱你的敞开
我看到
其实我也正在敞开
我看见你的付出
不带任何条件
我看到
其实我也学会将自己分享
接纳所有的看见
我看见了自己
也看到
生命原本的纯粹与全然
功课学完,老师消失。有些人注定要在我们的生命里长久停驻,教导我们关于爱的一系列功课。有些人注定要在我们的道路上与我们相遇,完成他们说好要达成的任务,然后消失无踪。有时你就是知道,你跟对方的情感合约已经过期、你必须离去。有时对方先察觉这件事,稍后你才明白,他的离去是正确的。我们可以确定一件事:当功课都学好了,我们会被某种力量拉开。
我们聚首的目的是,帮助彼此成长,作彼此的老师。我们的感情是一个宝贵的礼物。它让我们学到必须学会的功课,成为更自觉、更有爱心的生命。我们经历的挑战与困难,可以启发我们,让我们明了最需要学会的功课。
当你承诺要接受这个爱的目标。你就会进入一个神圣的环境,体验到挣扎与问题。当你跟人吵架,当你生别人的气,当你觉得挫折。想要往回走,这个目标会闪耀光芒,如同灯塔的光穿透浓雾。它提醒你,在每一天的挑战里,在日常生活的种种困难里,存在着一个更高的目标。你会想起,你们选择为了某个理由,一起走过人间。于是你更快地抽离平时的愤怒、受伤等情绪反应,寻找潜藏的功课。它等待你去发堀。无论你的感情维持了六分钟、六个月,还是六年。请记住,对方的出现是为了教会你某种功课。
真正爱自己的人是一点也不会自私的。一个人之所以什么都先想到自己,是因为他自己家里面没有人在,那个“核心人物”——我,老是跑到别人家去讨爱、讨东西去了。我们的眼光总是向外去看外面的人事物。却很少回来看自己。
很多人搞不清楚自爱和自私的差别。其实,真正爱自己的人是一点也不会自私的。一个人之所以什么都先想到自己,是因为他自己家里面没有人在,那个“核心人物”——我,老是跑到别人家去讨爱、讨东西去了。
说实在的,以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有什么外在的东西是非要不可、没有会死的?基本没有。但是自私的人却不顾一切。凡事只想到自己。为什么?因为他内在匮乏。就像一个永远也吃不饱的人一样,因为心里匮乏、饥饿,所以你给他再多的食物,他也不满足。
内在的匮乏谁能为你满足?永远不是外在的人事物,而是我们自己。所以,如果你真的爱自己。随时随地都在心里陪伴自己,给自己关爱,你会是一个非常归于中心的人。这样的人,不急不躁,不会去和别人争名夺利。更不会像一个乞丐一样去跟所有的人乞讨:爱、肯定和关怀。
有些条件很好的单身朋友,一直找不到对象。仔细检视之后,你会发现他们都是无可救药的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人。为什么会给人家自我感觉过于良好的感受?因为你和他们接触几分钟之后,他们的所言所行就开始不断的为自己鼓掌,不是炫耀自己的功绩、优点、荣耀,就是自顾自的说他们感兴趣,可是对别人一点意义都没有的无聊事情。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自我内在感觉不良好,所以需要一直争取外界的注意力和肯定,这还不够,自己还得不断的夸奖自己,这些人内心贫乏的可怜。他们和朋友在一起,对朋友说的东西一点都不感兴趣,只是关心自己的事。如果你告诉他们,最近你去哪一个国家旅行的有趣见闻,他等到你稍微喘息一下的时候就立刻插话告诉你他去那个国家的更有趣的事或是他去别的国家发生的类似、但更精彩的事宜。
他们就像没有意识的机器人,在朋友聚会的场合里,自顾自的说自己的事情,人家说什么他都要把话题拉回到自己身上。这样的人是爱自己吗?其实,正是他们太不爱自己,所以才要不断的在外界乞讨注意力和关爱,这样的人,能够吸引到什么样的异性呢?一定是跟他们条件不对等的异性。而这样的人,他们又是看不上的。所以,明明条件非常好,可是却找不到对象。
到底如何爱自己呢?想要爱自己,首先就是建立起和自己的关系。我们和所有人事物都有一个关系,和父母、孩子、爱人、事业、金钱、健康等………我们也都知道,要想幸福、健康、快乐,我们需要去“经营”所有层面的关系。可是我们最常忽略的,就是跟自己的关系。我们的眼光总是向外去看外面的人事物,却很少回来看自己。
原因就在于:在小时候,我们学会除了自己外,没有人会照顾我们内在最深的需求。我们成为自己内在受惊小孩的警戒保护者,将注意力和觉知放在外在世界,学习控制与操纵周遭事物,尽一切力量保持自身的安全-不让自己感受痛苦、失望和失落。所以我们采取很多不当的反弹行为,伤害别人,更伤害了自己。
所以,灵性修炼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自我观察,不断的回头审视自己,始终把一部分的注意力留在自己身体上,回到自己的内心。这样你就会感到扎实、安稳,归于自己的中心。这样的人,不需要一直去表达自己、赞美自己,不需要去争取别人的认同,也不需要跟别人去争夺什么,因为他有足够的自信和安全感,知道该属于他的谁也抢不走。
这种感受,是需要一个过程慢慢培养,才能够达到的。
当你有更多的能力、觉知和时间回观自己时,你会看到自己很不想承认的那些阴影、阴暗面,而这个是最关键的时刻。你一定要拿出最大的包容和耐心,接纳自己一切的不完美。就这样一点一点的去看,一点一点的去接纳,你就会真正的爱上自己,和自己和睦相处。
正文 第十章 世间所有相遇 都是久别重逢
据说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日,漫步于松林,忽闻山道传来孩童啼哭声,循声而去,看到一个稚龄小孩,衣衫褴褛,相貌却清奇。询问近处乡邻,无人知晓是谁家孩子,丰干禅师心生慈悲,便将这小男孩带到国清寺。因为他是山道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拾得长在寺中,从小沐浴佛光,浸润菩提,心性淡然,洒脱自在。
所以,他从不问自己何处而来,只记住自己的名字叫拾得,每天在佛前听禅诵经,做些零碎的闲事。喧嚣的红尘于他,却是荒寒旷野,倘若踏出佛槛,纵横交错的世路,会让他迷失方向。他在云上,筑起一座简单的寺院,有钟鼓、经幡、佛像、蒲团,有云水,有禅心。这个朴素的小庙,小得只有几片青瓦,几盏佛灯。
拾得与另一位高僧寒山认识,相交莫逆,一起修行,参禅悟法。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老拙穿破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 如若能够体会偈中的精神,那就是无上的处事秘诀。”
相似小说推荐
-
御财 (芥末奶昔) 起点VIP2014-09-16完结本书超级超级渣渣,超级超级不好看。 谁看我跟谁急哦!T_T 见着绕道,千万别进来,谢谢。...
-
今夜我怒放 [封推] (米苔米苔处处开) 起点八大分类大封推VIP2014.11.3完结她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女孩子,孤独地生活在异国他乡。一次奇/遇,她掌握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