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课后,梦灵当时就把自己的能力清点了一下,认为她要赚取财富的话,也不是多难的事,梦灵当时每个月的收入也是有二万多的,那时的她有三只口袋来钱,一份是大学毕业以来的正职,教书育人的高级教师工资,一个月5000多。一份是x市心理咨询网站当编辑,月收入也能达到3000多,还有一份便是创建了自己的灵心家园工作坊,虽是与人合办的,但毕竟自己也是老板之一,月收入也达到了8000多。
之后,梦灵受邀开始给一些心理杂志撰稿写文,每个月的收入也能达到5000左右。这样算来,梦灵的月收入也达到了二万多元。后来,梦灵把每个月的收入连同赵建的鑫鑫生态示范园的收入的一部分用来投资理财,收益越来越高,最高的时候,梦灵的月收入达到了过5万元,这对于梦灵来说,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所以,梦灵和赵建夫妻俩完全靠自己的力量,买了小别墅,买了车,日子过得非常富足。
赵建经济危机的安稳度过,梦灵这些年来所赚的钱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之后,梦灵开始写起灵修小说来,写作本是梦灵的一项爱好,也是她借以传道的方式,她并不认同杨教授说当作家的都是三流人才的观点。她写作以来,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思想更为深刻,观察事物更为敏锐,灵力也借着写作这种修炼方式不断增强,因为梦灵写出来的东西确实是让读者看了之后能起到静心养心及炼心的效果的。当然了,最好的一点却是账户里的稿费钱财不断攀升。现在的梦灵,内在和外在的富足真得可以说是同步飞速上升着。
正文 第四卷 第二十八章 财由心收2
天力灵示:其实,这一生不管遇到谁,遇到的都是自己的碎片,不同片段、不同侧面、不同时期、不同状态、不同心境的自己。我们从未遇到过他人。在恋人身上寻找错失的爱;在偶像身上寄托自己不能成就的梦想;在不喜欢的人身上重温昔日的创伤。直到有一天,把自己所有的部分都认祖归宗,全然接纳,就遇到了完整的自己。那么,你碰到的财神,接触到的富豪,只是你不知道的自己而已,偱着他们的足迹,你也定会遇见那个富豪状态的你自己,亲爱的,你要的一切都早已存在,就看你会不会调频,调到哪个频道而已,调整自己的频率。坚信就能做到。
所以,成为富豪真的很简单,迎接财神进门也很容易,只需要敞开你那颗纳财的心。财富的形式有多种多样,精神的,物质的,有形的,无形的,南来的,北往的,正道的,偏门的,金银珠宝,美元英镑人民币,基金股票,还包括朋友的礼物,赠送的遗产,一句礼貌的问候,一声赞美,一朵花,一声鸟儿的吟唱,也包括闲庭信步,漫看天边云卷云舒的悠闲,包括这些有创造性的文字……所有这些全都是财富,富足的外在体现。
要想获得财富,可以遵偱二个定律,其一是间接定律:要提高自我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须通过首先提高别人的自尊间接实现。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过成就别人间接达成。又例如:有些公司创立的目的只是*裸地追求最大利润,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现,一两年内就消失;而那些致力于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产品的公司往往长盛不衰,越做越大。这就是间接定律在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间接定律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那么财富的获得也是如此,要想获是财富。那就可以先帮着别人创造财富,财富自会奔你而来。
第二则是布施定律: 布施就是“给出去”的意思。这个定律是说,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例如:你布施金钱或物质,你将会成倍地获得金钱或物质回报;你布施欢喜心,让他人衷心愉悦,你将会成倍地得到他人回报给你的欢喜;你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你将会成倍地得到安乐。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你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
梦灵最喜欢的一本书之一-----《 当和尚遇到钻石》。其作者罗奇提及了他出家学佛的因缘以及从一名僧人成为杰出钻石商人的经过。1974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前夕,母亲突然过世,不久之后父亲与兄弟也相继离去。亲人的骤逝,让他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了莫大的疑情。在急于探索生死问题之下,他离开美国、放弃原本打算继续深造的学业,到印度的达兰莎拉,进入了著名的色拉寺,研读佛学。
早先,罗奇格西曾在新泽西州一所蒙古寺院,跟随汪贾格西(geshe wangyal)学习了8年的藏文,娴熟藏语,因此能顺利进入佛学院就读。这位启蒙老师汪贾格西。是最早赴美弘扬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僧人,以慈爱、宽博接引了不少当今美国藏传佛教界的著名学者,如哥伦比亚大学教授robert thurman、弗吉尼亚大学教授jeffery hopkins等人,都是他早期的入门弟子。
之后,罗奇格西于1983年在达兰莎拉落发为僧。经过多年的学习、并通过考试后,1995年获颁相当于佛学博士的格西学位。他在印度待了21年之久(1974~1995),期间在上师的建议下,于1981年回到美国接受“经商”的另一种人生与修持考验,并持续往返于印度与美国两地。几经波折、历练,成为纽约首屈一指的钻石商人。在事业成功的背后,有着长年研修佛法的精神力量,和随之而培养出的严谨、专注、诚信等特质作为支柱,这些人格特质,即是他在书中教导读者用以自我训练、成功致富的钥匙。
“切割钻石”的喻旨:《当和尚遇到钻石》这本书的特别之处,或者说,它值得推荐与阅读的原因,在于罗奇格西跨越了世俗概念的鸿沟,将积极、正面的起心动念付诸实践,并指出了宽广、可行、充满建设性的商业经营方法。这个实践的过程,也同时涵摄了双重的层面:一是就罗奇格西个人对上师的承诺、面对挑战与理想的层面而言,他弥和了世俗与出世生活的界域,将佛法融入商业生活中;另一方面,就书写目的、内容铺陈与章节架构来说,他也兼顾了理论与实践的部分,通过叙述以僧侣身份从事充满竞争压力的钻石行业,到获得成功的历程,来道出经商之路上所蕴含的人生之理。“钻石与僧人”,乍看之下,虽易让人联想到又是一则商场传奇,但其实个中深藏玄诣。
从字面上看来,“切割钻石的人”指的似乎是作者——罗奇格西在俗世的职业。但事实上,在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金刚乘)的传统中,钻石(金刚石)具有其丰富、深奥的象征意义——坚实稳固、无坚不摧却又清透明净的特质,代表了众生本具的佛性,也就是究竟空性的本质。因此,“切割钻石的人”,在内在的意义上,也就意味着洞澈本性、直见本心之人。这般的开悟者,在世间能无入而不自得,一如钻石般清明、稳定,不被任何环境所阻挠。
为此,罗奇格西援引了一个兼具世俗与宗教寓意的象征——钻石,来阐明内在的观点和潜能,其实比外在的现象有着更高深莫测的影响力,端看如何发现那足以切割钻石的(空性)力道,借力使力而已。从前半部详实的钻石行业描绘、到后半部的空性禅修指引,从日常生活到习性的转化。罗奇格西仔细铺陈了一条引介读者自我修炼、超越外在冲突与挑战的道路,妥善地融合了佛法与商业的经营,将积极、良好的心念,转化为促使事业成功的主要动能。
以僧人的身份,跨足诡谲多变的商场,这一路走来,罗奇格西也历经了自我调适、学习与磨炼的各种阶段。他坦言,一开始,在面对上师提出经商的建议时,也曾多所抗拒。因为在经济上。他承袭自父母留下的遗产。并不虞匮乏。但是。经商并非是为了赚钱或谋生而已,“上师要我经历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遭遇的困难,这样才能了解他们,进而运用佛法来帮助人们。”最后。在一次上师给予的特殊教授中,他终于了解到经商的积极意义,决心进入商界。
“我曾经在1975年的某次禅坐中,观知自己未来会从事钻石行业,因此就试着找钻石买卖方面的工作。”这是他投身钻石行业的缘起。但因不懂行规,他屡吃闭门羹,始终不得其门而入,直到遇见一位创业的老板,才蒙录用。“我无心赚钱。只想找到一个栖身之所就行了。”无心插柳的结果,累积了多年丰富的从商经验后,罗奇格西在此书中综理出他“商场佛学”的心得结晶。
他认为经营商业之道有三:一是赚钱,二是乐在其中,三是以此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而乐在其中指的是身心的和谐与快乐。也就是此书援引《金刚经》“缘起性空”的道理,来说明、举证、指引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中,觅得喜悦、和乐的秘诀所在。许多人为了赚取金钱,付出了莫大的代价,失去了身心的健康和快乐,这样的人生又有何意义?
相似小说推荐
-
御财 (芥末奶昔) 起点VIP2014-09-16完结本书超级超级渣渣,超级超级不好看。 谁看我跟谁急哦!T_T 见着绕道,千万别进来,谢谢。...
-
今夜我怒放 [封推] (米苔米苔处处开) 起点八大分类大封推VIP2014.11.3完结她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女孩子,孤独地生活在异国他乡。一次奇/遇,她掌握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