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两年堡子里跟着扣棚菜的人并不算太多,最初预想的那种规模根本就达不到。而别的地方这种大棚却在不断兴起,无形当中就会形成竞争,虽说短期内影响不会那么明显,可并不代表着以后都这样。如果不想走入困境,改换品种不无是个好办法。
如今随着大棚的兴起,棚菜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了。相较来说,反季水果就稀缺得多。其实李燕也不是就没想过这个问题,可是一直觉得市场不成熟,也就把这样的想法给撂下了。这次李霞提起郑小枫批发水果的事,她才重新又捡了起来。或许可以先拿出一个棚来进行试验,看反响如何,如果可行再说。如果不行,那也全当是花钱买了个经验了。
两人又闲聊了两句坐了会儿,跟着就回到了各处的铺位躺下。很快车厢的灯就关了,乘客们碌碌续续进入了睡梦中。
火车抵达D市是早晨五点钟了,李大中开着车载着李云庆早早就等在了那里。等把姐妹俩接出站,寻思先找个地方喝点儿稀粥,热乎热乎暖暖胃再往家走。可是转悠了一圈儿也没找着一家饭馆开门儿。
李云庆就嘟嚷了句:“D市到底还是小城市,连个昼夜营业的快餐店都没有,你看S市,随便找个热闹的地段肯定就能找着二十四小时就餐的地方。”
这无意间的一句话倒是让李燕想起了件事,中专毕业那年等着答辩成绩好拿毕业证的那段时间,她在火车站附近找了家快餐店上班,当时那家老板就是S市人,他的一些经营理念到现在她都认为非常的好。那家店的生意也一直不错,可惜的是他最后欠下赌债不得不把店卖掉还债。而这家店却保留了原名,一直开了十多年,生意是越来越好。
还记得当时那老板出兑店面的价格是四十二万,除了快餐店还有旁边的旅馆。之所以记得如此清楚,那是因为她回家还说了这件事,全家人还议论了一番,她爸还直感慨手里没有钱,要是有钱肯定得把店买过来。
先前在L市的时候李燕就动了心思,这会儿被李云庆这么一提,这种想法越发成形。回家以后她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办,该从哪里下手最好?是K县还是D市,这个问题也跟她的未来选择有着直接关联。不过,倒也不急于一时,还有两年的时间可以好好考虑。
这顿早饭到底没能吃成,好在两小时的路程并不算太长,稍稍忍忍也就过去了。
李云庆跟李霞差不多将近一年没见面了,自然有不少话要说,当他问起李霞有什么打算的时候,后者犹豫了下才道:“我想听听爸您的意思?”
“我和你妈的意思是让你先守着家跟前儿先支个摊干着,等到手练得差不多了再说,你说呢小霞?”
“哦,我没意见,那就听你们的。”李霞的声音多少有些失落,如果不仔细听根本听不出来。
李云庆和李大中没在意,李燕却心里明镜似的,她二姐这是有些舍不得郑小枫,这才几天的工夫,就对人家有好感了,还真是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
不过,她也不用太失望,或许用不了多久两人就能见面。当然,那得看她的想法能不能顺利达成。如果能成功种植出棚果,那他很可能会是她的第一批购买商。
李霞当然不知道自已表妹的心思,尤自沉浸在小小的失落情绪中。
一路上,两姐妹都各怀心思,对于未来却同样展望期盼着……
第一百一十章
回到家后,李燕马不停蹄的跟着崔文武去了外省的某农科所反季节蔬果培育基地。都可以的哦在那里待了一个星期,相比对照最终选中了适合凌水镇气候环境的草莓品种,并带回了一定数量的种苗进行小面积试种。
虽然只是试验性质,可是要操心的地方却一点儿都不少,从土壤、温度、苗株距到人员技术管理,这些都要定下来,等到这系列事全都忙活下来又是好几天。
此时离放假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眼瞅着再有两天就过年了。考虑到大家也干了一年了,李燕和崔文武一商量,给每个工人发了一百块的红包,带工师傅是五百,额外再给两斤棚菜的份额,种类自行挑选。矿工那边的红包在冬初停工前就已经分好,这回只有棚菜。本来都已经在家休息的矿工们,年前还能分些新鲜的疏菜,当然都挺高兴,乐呵呵的过来领,嚷着这老板真是不错,不上工的时候还想着他们。经过这几年的经历,崔文武也知道这种感情投资方式非常不错,可以拉近主雇间的关系,也让人员的稳定性增强,间接形成生产效率提高,利润增长的良好循环模式。
老人俗语说的好,说年节好过,大年三十的钟声一敲响就是新的一年,过了初一就是初二,送了年跟着就是初三四,该回娘家的回娘家,该串亲戚的串亲戚,你来我往也就到了初六七。正常上班族的假期也就结束了,初八开始上班,商店饭馆小铺也都开门营业。
相比起来,学生就要幸福的多,整个寒假四五十天,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安排活动。不过这只对一般人而言,像李燕这样学习和挣钱两不误的学生来说就要苦逼的多。
眼瞅着再有十来天就开学了,她的假期作业还没做,别看只有半年的差距,小学生和中学那是有相当大的差距,光是寒假练习册的本数就是成倍增长,还不算每科的这个练习题,那个课后复习题。总之零零总总一大堆,当老师的生怕他们这些学生假期会闲下来一样。
初十往后家里客儿来得也不那么频了,李燕开始闷头狂写投入到跟假期作业搏斗奋战中去。整整花了五天的时间,足不出户的从早上写到晚上,总算是结束战斗。
憋了这些天总算是解放了,早上吃完了饭李燕就跑到前趟街去找小三儿出来玩儿。将才走到她们家院墙外,就看见她拎着个猪食桶,拿瓢舀了和好了的苞米面猪糠隔着木头栅栏在喂猪呢。
“嗨,在做家务劳动呢,三儿?”
这要是往常小三儿准得笑嘻嘻的应声加损嗒上一句:“可不是呗,还能跟你一样有钱大爷似的啥活儿也不知道干哪?”然后就会招呼她进院儿。
可这次却出了状况,小三儿绷着张脸没有半点笑面,低头像是在想什么停顿了两秒钟,跟着把手里的瓢丢进猪食桶里走了过来,隔着齐肩高的石头墙,情绪低落的跟李燕道:“李燕,我妈说不让我再念书了,下来帮着家里干活供我二姐。我跟你说一声,开学我就不能跟你一块儿去了。”
李燕在她眼眶微红的那一瞬间就意识到了什么,果然就听到她说了这件事。“你手里不是攒了些钱吗,不用你妈供也够了呀?”
“我妈把那些钱给要去了,说要给我二姐交学费买书。”提起这事更让小三儿伤心,眨了两下眼睛才硬把里面的眼泪给憋了回去。
“你妈这也太偏向了,你攒的钱凭什么啊?”李燕是知道小三儿在家里没什么地位,可是没想到会是这么严重是。一样一都是自己生的干吗偏心到这种程度?
小三儿本来还能憋住,被这一说顿时就失去了控制,咧着嘴就开始抽咽:“我妈根本就不喜欢我,说我是多余的,我要是小子就好了,她就不能这么对我了。”
“好了,别哭了,那你打算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听她的话在家干活,供我二姐上高中。”小胳膊拧不过大腿,再不情愿也得认命了。
李燕原本以为通过小三儿的努力手里攒些钱结局会有所不同,可现在看来有些事注定如此,想改也改不了,只能循着原定的轨迹发展。
这也算是意料之中的答案,李燕蹙眉说出了自已的担心:“二中就我们俩个人,你要是不念了,我自已走也挺害怕的,实在不行就得让我爸帮着我转学了。”
小三儿抹了把眼泪儿,点下头道:“嗯,那你赶紧办吧,再有几天就开学了。”
李燕抹身回家,这些天忙活的都忘了还有这事儿呢,上辈子大约也是这时候小三儿提出来不念的,这前后倒也吻合。还记得当初听到这个消息时,她几乎六神无主的跑到她妈跟前把这事儿给说了,崔玉凤对学业彪悍的作风,当时就去联系人办转学的事。幸好在一中找到了熟人,二中那里又跟不想轻易放走好学苗的校长干了一架,这才把她的学籍转走了。
可是开学没到半个月,小三儿她妈不知道听谁的劝,又同意让她继续往下念。小三儿乐得就去找李燕,让她再转回二中。李燕当然不肯,为了这件事她妈都眼二中校长干了架,怎么好再回去?
小三儿一个人上了不到一年,冬天早晚两头上学放学都黑天,一个人走实在坚持不下去了,最终还是缀学了。后来提起这件事她还直埋怨李燕,说她不够意思,要是她转回去就好了,两人做伴儿她也能混到中学毕业。
李燕就不爱听,当时就反驳回去,要不是你先提出不念我又何必费劲巴拉的转学。小三儿说,那时候年纪小不懂事儿,说的话当不得真。李燕也挺生气,就说你年纪小难道我年纪就大了?总之两人为这事闹个大红脸,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越来越生疏,直到再也不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