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才不过十一二岁,避开了梁祝二人求学的年纪,熊芭想来他也不可能去做那个坏人了,心里就放心了许多。回到府里马上就同马雄商量了这件事,夫妻二人一致决定要把文才送出去学习几年,让他好好儿沉下心思考一个功名,混得一身书香气质。
要知道文才长得不怎么样,更是因为大鼻子和小眼睛,再配上一副不安分的模样看起来猥琐极了,即使家里条件再好,恐怕也没几个姑娘会真心喜欢像他这样的儿郎。虽然熊芭不想承认,可是文才真的是她这么多儿子里,长得最着急的一个了。
尼山书院是享誉江南的士族子弟求学入仕的好地方,要说文才的身份的确算得上高,但他入学的年纪早,刚好遇上了家世更为了得,家学更有底蕴的杨氏嫡长子。
长相比不上人家,家业也比不得,就连学业也被人家死死地压在了下头。别提文才有多憋气了,整天牟足了劲儿就想要超过杨望,就在这样难得的良性竞争之下,师母还没来得及出手,文才就自发的努力进取了。后来师母同熊芭一通风报信,熊芭心里对杨家真是感激得不得了。
后来自有一番交际不提。
倒是文才,在这样你追我赶的情况下,竟然不知不觉同杨望交上了朋友,并且在交往之中对他的崇拜愈甚。杨望是一个典型的世家子弟,没有纨绔之气,为人谦和中透着一丝高傲,对上同样出身世家的孩子态度会平等一些,而对上寒门出身的子弟,也要分对方是有才之人还是无才之人。
文才自然而然学了他的这一点。在给家里寄去的信里对杨望极为推崇,话里话外常常是杨兄长杨兄短的。渐渐的,熊芭再也没在文才身上看到从前的那些纨绔之气,他变得学会了隐藏学会了脸上带着浅浅的笑。
或许是因为气质真的能够改变一个人,文才同杨望混在一起久了,学习了杨望的讲究,他甚至容貌都变得秀气了一些,大鼻子也让他看起来很是憨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此熊芭的心里很是安慰,觉得文才是找对了朋友。
几年的时间,马文才紧紧跟随着杨望的脚步考过了童生试,得到了秀才的的名头,之后更是在杨望回族学由长辈指点后,潜心在尼山书院读书,成了新生们的榜样。马雄一直压着不让他去考乡试,不然以他的学识,恐怕就早早的开始准备会试了。
在文才年有十六之年,家里开始准备议亲,马雄打算给文才定亲之后就让他参加乡试,然后潜心准备会试。如果能取得好名次,迎娶的时候不仅让新娘子脸上有光更是让马家也大涨声势。
熊芭不知道文才喜欢什么样的姑娘,他在家书里从来没有提到过这方面的要求,害得熊芭总是担心他会不会在纯男性的学院里不小心被同窗掰弯了。恰逢马雄的属下往家里送了一个美艳歌姬,熊芭赌气直接跑上尼山书院投奔师母,顺带看看自家儿子,为他准备一下婚事。
其实她不是真的生马雄的气,夫妻俩这么多年,她怎么可能不知道马雄是个什么样的人。只是马雄这段时间整天忙工作而忽略了她,她这是在发泄心中的不满、是夫妻情趣,也是提醒他:该来哄哄我啦!
没想到熊芭刚好赶上了开学招生季,师母忙得顾不上她,她连儿子的面都没见到就被扔在了书院的山门门口。只好一路问着人找儿子,第一次体会了一下“受人崇拜的某学长老妈”的感觉,一些小同学的目光都快灼热地把她烧死了,就差没找她要签名了。
后来好不容易她才找到了儿子,这时候文才正在帮老师做新生登记,一长排的队伍从屋里一直排到了山脚。尼山书院并不是什么学生都收的,年纪太大或者门第太低的,还是受到了条件的限制,而文才在做的正是筛选出不符合条件的人,然后把剩下符合条件的名单报给老师。
这不是一份轻松容易的工作,但文才静下心来做得非常沉稳,每一个字都是在练字也是在练心。即使环境嘈杂,他还是非常认真地记下每一个字,就连屋里的人也受到了他的影响,做事答话分外的认真。
熊芭在门外看了一会儿,欣慰极了,正打算悄悄离开,却不想屋外闯进来了两人,其中之一看起来很是女气。熊芭定睛一看,心里马上明白了她的身份,除了祝英台还能有谁!
祝英台可不是现代那种短发的英气十足的帅气妹子,一副女相遮掩都遮不住,举手投足带着一众“娘”的气质,细细的腰身藏在宽大的衣服里更是显得有些柔弱,偏偏周围的人仿佛丝毫都没有察觉出来。
外头的人都在排队,祝英台才进了屋,外头就闹翻了天,抱怨之声不绝于耳。“师兄,这样的安排不合理!”祝英台对着文才款款而谈,“这里这么多人,只有师兄一人在做登记,其他师兄都在闲置,这样做事效率太低了。”
“倒不如开辟三至五条登记的通道,否则不等这里排完队,天色都要黑下来了。”祝英台还没说完,梁山伯马上接口道,两人之间尽显默契十足。他说完,同祝英台相视一笑,破有一种知己的感觉。
文才不疾不徐的搁笔,一双黑眸定定的凝视二人,片刻才微笑道:“两位兄台有所不知,此乃老师定下的规矩,是为了考校学生的定力和耐心。前来求学者,若是心不诚,念书的时候又怎么能静下心来,又怎么能专心致志的学习呢?”他的表情很是真挚,加上通身气质温和,非常有耐心的回应梁祝二人的这个建议。
但他没说的是,这个方法还是他和杨望在三年前想出,提给老师的建议,不过老师也是很赞同他们的想法的。每年因为排队不耐离去的学生很多,他们这样半途而废、求学的心不诚的人,又怎么能走到学海的边缘呢?
文才的几句话很快让梁祝二人意识到了自己的鲁莽。二人更是对老师的办法心生佩服,对文才的耐心心生好感,当下就告别文才下山去排队了。
熊芭安慰的微笑,文才一扭头还没来得及叫下一个新生就看见了母亲,不慌不忙的叫了同窗来顶替他,掀了掀衣角大步走出门来。
“娘今日怎么会到书院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好累啊,今天下午从两点排练到六点,手都抬不起来的感觉
一边写一边打瞌睡,明天早晨还要起来去继续排_(:з」∠)_
明天的更新可能也不能保证时间了……码字的时候脑子都是一团浆糊的赶脚
第90章 梁山伯与祝英台二
熊芭踮起脚尖给他捋了捋头发,就像他小时候她曾经做过的那样,而他也自然的低下了头方便她的碰触。母子二人就这么旁若无人的互动着,不仅是文才的同窗看呆了,就连屋外附近的新生们也都愣住了。
他们的一举一动中透着的亲昵和自然,熊芭脸上的慈爱和文才脸上的孺慕,让每个人都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外出游学的学子对这样的画面总是很敏感,很多人突然有一种想流泪,想要回到温暖舒适有父母的家里去。
不过母子俩可一点儿也没有察觉到其他人的想法。“娘亲跟你爹吵架了,来尼山书院看看你顺便躲几天。”熊芭轻描淡写地说道,脸上还带着某种隐隐可见的跃跃欲试和笑意,本来有些不明所以的文才看到她这样的表情,心里马上安定了下来。
“娘亲没有同师母联系吗?”他自然地朝同窗们挥了挥手,随便交代了几句就带着熊芭往外走。“对了,今天师母也很忙呢。我带你到住的地方去吧,是专门为前来探望学生的家长准备的,环境还算不错。娘亲带了多少下人,我怕那里可能不够住呢。”
“我这是逃家呢,怎么可能带很多人,就带了几个家丁和两个丫鬟。家丁们现在都在山脚安置行李,我先上来看你,刚刚我又把丫鬟借给你师母了。”所以她现在是孤身一人。
他们路过山脚的时候,刚好遇见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文才微笑着跟对方点了点头,然后携母亲离开了山门处。
熊芭瞥了文才一眼,发现他的确没有注意到祝英台竟然会是一个女人。这简直不科学!祝英台一身的穿戴又是花,手里的折扇画的又是蝴蝶,哪有这么娘气的男人啊。她心里刚吐槽完,对面就走来一个大敞着衣服,披散着头发,脸上涂满了粉,走路袅袅婷婷的人,只见那人到了他们面前向文才鞠了一躬,“文才兄。”文才也还礼。要不是他胸前平坦、嗓音粗狂,熊芭真认不出他是个男人。
这下她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家都不质疑祝英台的性别了。
“文才好像对那两个学生分外的温和?”熊芭看他的态度似乎有异,出声问道。她可不希望儿子再缴入旷古奇恋之中,做反派被人骂可不是什么好事。更何况看不上她儿子的姑娘,她还看不上呢。
他们此时已经离新生们很远了,马文才这才松懈下来没有绷着之前那副优等生高高在上的模样,变得有些慵懒起来,“那两人,一个是来自上虞祝家庄的,一个虽然出身寒门但也是素有才名的。”文才随便说了几句,显然他知道母亲懂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