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同文才同一期参加了科举,文才一路斩关冲进了殿试,甚至成了探花郎,而梁山伯学问差上些许,只过了会试。尽管考中了,但梁山伯的身份依旧是寒门出身,他和祝英台还有得路要走。
就在文才娶亲这一年的年末,皇帝突然驾崩太子登基,时值北魏伐梁,举国上下一片慌乱。太子登基后,将梁朝骑兵“白袍队”派遣前往边境迎敌,“白袍队”的主将陈庆之极其精通兵法,对骑兵的智慧可以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登基后的皇帝既要用他又忌惮着他,所以派了文才这个文官出任“白袍队”的参将以监视陈庆之。
文才要上战场打仗,最担心的莫过于熊芭和宛清了,前者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就连夜从杭州赶到了京中。熊芭还好说,她平日也教过文才一些粗浅的武功,她知道只要他想,从战场上全身而退还是没有问题的。倒是宛清,自从知道了文才要上战场的消息,她整天忧心忡忡的,没几天就瘦了一圈。
熊芭一夜没睡,整理了一套比较高明的轻功准备传授给文才。之前因为这个世界并没有武功这种东西,人们上战场都是靠的刀剑,加上文才是走的文官路线,所以熊芭从没有想过让他学太多。文才不是怜花,有些东西学得太杂却不精,对他本人是没有好处的。
可是现在却容不得她想这么多了。
这是宛清第一次见识到熊芭的厉害,但却不会是最后一次,她在见到熊芭跃起两丈高的时候心里就清楚的知道,哪怕文才只学到熊芭的两分功力,他也不会轻易的死在战场上,更何况他是监军处于被保护的地位上。
加紧给文才训练了几天后,很快就到了出征的日子。文才虽然名叫文才,但骑马射箭都还不错,他一身盔甲铮铮,坐在高头大马上的傲然模样真是让熊芭打从心底为他骄傲。一家人,包括公务繁忙的马雄都从杭州赶了过来,齐齐在城外长亭处目送文才和大军的离开。
梁朝缺人少马,他们这次出征人数还不敌对手的十分之一,仰仗的全是陈庆之的兵法和带兵能力。熊芭知道她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人,也知道他势必会被陈庆之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但她不知道事情最后会变成什么样。最坏不过就是文才跟随陈庆之拥兵自立,而他们这些留在京中的家属被用来要挟文才。
不过熊芭也认为走不到那一步,这大概要端看陈庆之这人到底聪不聪明了。如果他明智的话,应该知道功高震主会是什么样的后果,特别是如今太子刚刚登基为帝,没做出过什么功绩,最是猜忌手下人才济济的将领的时候。
秋高气爽,晚风习习,如今正是收割的季节,北魏入侵或许也存了这时候农活忙,事后还能让梁朝缺少粮食的主意。战事的具体事宜熊芭她们这些内宅妇人是完全得不到任何消息的,好在文才也会时时寄家书回来报平安,前线情况是个什么样他虽然没有提到,可是从他信中乐观的态度看来,这场战事并不像梁朝想象中那么艰难。
文才刚刚离开,转头就发现宛清有喜了。前段时间的消瘦不仅是因为担心文才,也是因为怀孕导致身体营养跟不上,文才走后她情绪不稳定晕倒,这才发现了她怀了身孕。这个消息给因为文才出征而变得有些士气低落的马家带来了一线曙光。
即使战事顺利,这场战争还是维持了将近一年多。【陈庆之的七千白袍骑兵在淮阳击败了七万魏军,又全军乘木筏顺流而下,一战而克两万军队驻扎的考城,之后又大破魏军十七万四千于荣阳,斩首两万,三日而下虎牢关……一年多的时间,几乎都是在蓄势中度过的,唯有最后的几个月,一飞冲天一举将魏军逼退,最后他们破敌四十七阵,陷城三十二座,顺利完成了退敌的任务。】
战场之上的文才是多么意气风发夫妻俩和宛清都没有看到,他们更在意的是府里添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宛清怀胎十月生下了一个女儿,因为孕期对文才的担忧情绪影响到了胎儿的生长发育,小丫头刚生下来的时候瘦瘦小小的,差点儿挺不过去。
夫妻俩一个是医生,可惜是西医;一个会武,可惜丫头还小,最后只能慢慢给她调理身体,总算让她顺顺利利的活了下来。
而当小丫头顺利活下来的时候,她的父亲刚刚随军进入了洛阳活捉了魏国的国主北海王。【在这场战斗之中,文才始终同陈庆之将军一同随军行动,亲眼看到这等千古创举,】更是亲身经历了以少胜多的战役,在这个过程中,文才彻底的被陈庆之将军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他很敬重爱戴这位令人佩服的将领。
但在佩服陈庆之的同时,他的心里也清楚的意识到皇上对陈庆之的忌惮,稍有不慎或许这支值得人们尊敬的队伍就会从此在梁朝消失。“以七千兵马就立下了陷落洛阳的空前大功必然会引来圣上的猜忌和忌惮,更何况北海王在我军的手中……”
文才一边担忧着家中的父母和妻小,惦记着从出世以来他从没见过一面的女儿,一边也为他们的前程所担忧。如果他是孤家寡人一个,此时他一定会选择向陈庆之进言自立,可是他有家小有事业,即使是为了活下去他也不会放弃自己的家人。
怎么办才是好呢?他的视线凝在帐外的马匹身上,“如果……”
很快,陈庆之的白袍骑兵就班师回朝,朝廷又派遣了另外的将领前往洛阳接管他们的胜果,而陈庆之也被皇上加官进爵,只是收回了他的兵权。反而是除了陈庆之之外的所有将领,包括文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用。
文才回到家的时候,几乎有一种沧海桑田之感。虽然家还是原本的模样,虽然他离家也不过一年半载,但是比起他求学那些年,这一年半载带给他的影响太深太重,几乎让他想不起来家里是什么样的温暖了。他进门的时候胡子拉碴的,院子里有一个小小的人儿在嬉笑着四处乱跑,银铃般的笑声传出去很远很远,宁静安详的气氛瞬间感染了文才的情绪。
他的胸腔中似乎有一种感动在翻滚着,咆哮着:“我回家了!”
小人儿跑着跑着突然发现了他这个邋遢的陌生人,偏了偏头,懵懵懂懂的冲过来抱住了他的大腿。他的身上甚至还有一种行军匆忙的汗味和整天行伍的马粪味,可是小人儿却一点儿也没有嫌弃,抬起头天真的对他笑。
屋子前的宛清捂着嘴眼泪直直的掉了下来,但是很快,她放开捂住嘴的手,露出了一个大大的微笑。所谓家,大概就是在奔波忙碌了太久太久之后,心累的连身体都提不起劲来的时候,看到家人的一个微笑,就马上振作起来,充满了正能量的地方吧?
“爹身上可脏了……”文才一边说着,一边却口是心非的把小人儿抱了起来,“囡囡是不是想爹爹了?爹爹知道啦,快放开爹爹,爹爹去洗洗干净再来抱你好不好?”小人儿无辜地瞪着大眼睛,歪了歪头似乎在思考他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宛清忍不住喷笑,明明是他抱着女儿不放,偏偏要说是女儿不放开他,爱面子也不是这么爱的。
“娘子,我回来了。”阳光照在文才的身上,投下了重重的影子,高大而宽阔的臂膀上架着他们的女儿,他们对视了很久很久,直到女儿不耐烦要下来跑之前,他们就这么静静的望着对方。“欢迎回家,相公。”
晚上,马雄也从衙门回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马雄也从衙门回来了。
这番话除了陈庆之以外,文才也只有对马雄说了。夜里他们去了书房,文才这才告诉马雄他到底是怎么跟陈庆之说了一番话后,挽救了当时两边僵持的局面的。
当时——
“将军,圣上对白袍骑兵心存猜忌,你可承认这一点?”文才找陈庆之谈话,一上来就直接点明了主题,他清楚的看见陈庆之脸色一变,显然这种玩转得过战场阴谋阳谋的当然也懂得人性二字。“不必否认,我同样也在担心着这一点。”
“如果再这么下去,圣上不仅不会放过你,也不会放过白袍骑兵这么多跟着你的兄弟,不会放过我和我的家人。”文才苦笑,对这点他可是深有体会,“所以我们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解决这场危机。圣上怕的,是你拥兵自立,忌惮的,是你功高震主。事到如今我们只能让圣上知道我们没有那样的心思,也没有那样的能力,才能保住一众弟兄们和我们俩人的性命。”
“要怎么做?”陈庆之沉下心请教。
“失去领兵的资格。”
第二天,营中就传来陈庆之堕马的消息,朝廷也因此换了将领来接管洛阳。
======↓作者有话说↓======
我想说这个世界虽然跟历史有点儿关系,但是由于作者阿萤的历史拙计,就是梁朝也是因为《兰陵缭乱》才知道的_(:з」∠)_
不要指望这个和历史有多少重叠率,除了百科上可以看到的,基本上都是我自己胡乱编造的历史
所以文里有些地方起来的部分和百科上的话差不多,我补点儿字数在作者有话说不用钱mua!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