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遇到的诡异案例 金榜完结+番外 (凤仪)
这天下午,因为停电,很多工作都取消了。下午3点人陆陆续续都走光,我收拾好了包包,走动吴主任办公室外,从窗户的缝隙里偷瞧了一眼,见他依然坐在办公桌前,就敲门进去。
看见我进屋,吴主任连忙将手中的香烟灭掉,同时将身后的窗户开大了一点,略带歉意地冲我笑了笑。我说,吴主任,下午停电,大家都走了,您要是不忙的话,要不下午我请你吃饭吧,花果园那边新开了一个购物中心,楼上有很多好吃的,我这昨天才发的工资还热乎着呢,再说,也好久没跟您神侃了。
吴主任先是一愣,接着说:“谢谢你啊小刘,这段日子,我让大家担心了。不过今天我没办法跟你去吃饭了,我待会儿约了一个人。”
跟吴老说话的时候我留意到,吴老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皮壳子的记事本,而他查觉到我探究的目光后也没有躲避,他告诉我那是秦方留下的工作日志。不过说是日志,其实也只是一些散乱零碎的工作记事。
吴主任说,秦方的突然离世对他打击很大。这个男孩子是他学生当中悟性最好、最聪明的一个。他与秦方的家人一样,都无法相信秦方会自杀。而对于秦方的死,各种各样的评价和传闻都有,有人认为他是受了某种宗教的影响,也有人说他是殉情。吴主任对秦方十分了解,他认为不论如何,秦方都不是一个会轻易放弃生命的人。正是因为对此耿耿于怀,他从秦方家人处要来了秦方遗留下的这本工作日记,希望能找到一些线索,解释秦方自缢的原因。
我问吴主任,那您找到线索了么?
吴主任没有说话,只是将手里那本工作记录翻开到某一页,让我自己去看。我凑过去,看到那页上用黑色的水性笔写着几个潦草的字:濒死体验、宗教、仪式。
秦方在“濒死体验”下划了两条横线,接着在宗教和仪式两个字后面打了问号。除此之外,那一页纸上还写着一串数字,看起来像是某个号码,但应该不是手机号。
吴主任告诉我,在秦方去世前两周,曾给他打过两次电话,并且在这两次电话中秦方都提到了他最近接手的一个案例。来访者是一位年轻的女大学生,今年21岁,在大学里学的是哲学专业。女孩是被他的父母带来做咨询的,女孩父母称,女孩最近半年里不只一次向家人和朋友透露过自杀的打算。并且她十几次自杀未遂。她的父母认为她可能患有抑郁症或者强迫症这类的心理疾病,但女孩自己却否认了这一点。
女孩在咨询过程中对秦方说,她并没有厌世、绝望这类的消极情绪,简单的说,她根本就不想死,之所以一再“自杀”只是想去体验一种“濒死的感觉”。按女孩的说法,自杀是手段、体验是目的,但死亡并不是她追寻的结果。为了防止自己在“自杀”过程中真的死亡,她在自杀之前做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保证自己不会真的死掉。
吴主任说,这类的案例他也处理过不少。有人会在makelove的时候要求同伴用绳子或是皮带紧勒自己的颈部,还有人会在ml之前通过自缢行为造成窒息,以此追求窒息状态下ml的刺激感。在这些人里,有的是性变态,有的长期在高压力状态下生活,也有的患有边缘性人格障碍,对世界感到绝望、对生活十分麻木,于是采取极端的方式来刺激自己的感官。
有句话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为了体验窒息快感最终将自己送上黄泉路的人不在少数。有人认为,我拿条绳子勒自己的脖子,觉得不行了就放手,怎么死得了?实际上,大脑处于高度缺氧状态下是无法向肢体下达指令的。运气好的话,只是把自己勒昏了,运气不好,下手太重就很可能将自己给勒死。
刚听秦方说起那个女孩的事情,吴主任原本以为那个女孩也是一位“窒息爱好者”,后来才明白,那个女孩一再通过自缢手段所追求的并不是感官上的刺激,而是“濒死体验”。
对于“濒死体验”这个词,我还是有印象的。早几年在网络上曾经热传过,一些因事故或意外在鬼门关前转悠过一圈又回到人间的人表示,他们在濒死状态下有过奇妙的体验。有人感觉到自己浮在空中,俯视着自己的肉躯。有人则看到刺眼的白光,白光散去之后,他们看到了宫殿。从科学的角度去解释,感觉到自己“浮在空中”是因为大脑在缺氧状态下对身体失去了掌控,于是产生了“漂浮”的感觉。刺眼的白光,很可能是急诊室的灯光或是手术室的无影灯,患者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看到了灯光,大脑根据这种信息产生了一系列的“联觉”。但不论科学家如何去解释,依然难以阻止人们对此的好奇。人既然活着,就注定会有面临死亡的那么一天,人们对于死后将会如何自然十分关心。那个女孩正想通“濒死体验”的实验去证明这种说法是否可信。她的精神可嘉,但她的行为却十分危险。
秦方在弄明白女孩一再自杀的原因之后,也确定了心理咨询的方向。他采取了很多方法,试图让女孩有正确面对生死的态度。因为,对死亡的未知性的恐惧,是让女孩一再去尝试“濒死体验”的根源。
这里我插一句,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在课外读本里看到了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写的一句话:“我们都是被判了死缓的囚徒,只是缓刑时间不确定。当那一天到来,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将不再有我们存在。”
这句话说得很消极,让我徒然之间意识到“我”有一天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自我意识”产生后,最恐惧的就是“自我意识”将会随着*的消亡彻底消失。当时我问正在厨房里面做饭的妈妈,妈妈,人总有一天都会死的对不对?我妈白了我一眼说,那当然。我说,有没有办法不死?我妈说,没有。接着我就开始哭了。我说我不想死,我一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死就很害怕。我妈没理我,做好饭菜之后她问我:“你是打算继续在那想着有一天会死、怎么个死法、死了会怎样,还是过来吃饭?”我看着那盘香气逼人的红烧肉,最终放弃了对生死的哲学思考。
但秦方负责的那名女性来访者,很显然不像我这样现实。不论秦方用什么方式企图让她能有所领悟,她依然无法放弃对“濒死体验”的狂热。直到有一天,她将秦方也拉下了水。
第12章 濒死体验(下)
心理咨询师常常会感叹,当人们为“生死”所扰,由此产生心理问题,心理咨询的力量往往比不上宗教的力量。心理咨询师只能帮助你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生死,解决你“生”的问题,而宗教则能解释你生前和死后的问题,前提是你要“信”。但不论是心理学还是宗教,都跟另外一门学科挂钩,那就是“哲学”。心理学源于哲学,宗教教义里也包涵着诸多哲学理论。但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很多哲学研究者,最终皈依宗教或是进了精神病院。因为这门学科实在太容易将人绕进一个死胡同里去。
秦方接手的那名来访者是个哲学系的女生,对于面对生死的心态,那些个道理,她懂得比秦方还要多。再用哲学思想角度绕一绕,秦方就被她给绕进去了。之前吴主任也说过,秦方是个共情能力很高的咨询师,他能够察觉和体会来访者心理上细微的波动,但这也让他更容易把自己的思维模式调到对方的频率上去。关键是,你调过去之后还能马上调回来,否则就很糟糕了。
吴主任说,那名女生在讲述了自己的观念以及自己对“濒死体验”的研究成果之后,秦方也产生了好奇,只是当时他本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他在给吴主任打电话的时候提到:“她最初的几次‘濒死体验’都以轻度的窒息导致昏迷告终,但随后的几次体验中,她表示有了灵魂出窍的感觉,甚至有一次她灵魂出窍后‘看到了自己的肉身’,随后也感觉到别处有东西在召唤她,她正准备过去的时候醒了过来,发现自己在医院。那一次是她最接近死亡的一次‘濒死体验’,当时她被家人发现挂在客厅的横梁上,送去医院抢救差点没能救回来。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她对‘濒死体验’更加狂热,她认为就差那么一点点儿,如果再晚几分钟,她就能知道自己被召唤走以后会去什么地方了。这是一种典型的‘赌徒心理’,认为还差一点儿她就可能会赢得她想要的东西,并且活着回来,但我们都知道,再多那么几分钟,她可能就送命了。”
秦方在电话中描述这件事的口吻,让吴主任认为他还是很清醒、很明白这件事的危险性的。所以吴主任根本就没有想过,秦方有没有可能为了证实女孩的体验是否真实,以自身去尝试所谓的“濒死体验”。
在最后那次通话中,秦方告诉吴主任,从女孩口中,秦方得知,她加入一个“濒死体验”的qq群,群内有四五十个网友,都是“濒死体验”爱好者,这些人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其中那位群主是本地人,他自称有过多次濒死体验经历,甚至通过“濒死体验”见识了“另外一个世界”。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娱乐女强人 [封推] (木雨相) 起点VIP2014.6.30大封推完结矛盾的意义被赋予在这种植物身上,犹如欧石楠的人生…… 自杀的人是...
-
不婚 (苑子米) 2014-06-25完结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还有人说,死在坟墓里总比曝尸荒野强,李夏秋说,她宁愿曝尸荒野也不要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