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法则 (间歇性抽筋)
- 类型:都市言情
- 作者:间歇性抽筋
- 入库:04.11
所以如果这位杨教授真的写出过类似的理论文章,钟锦不认为自己的会错过,而且一点印象也没有。
她想了想,道:“我确实没有印象了,可能被遗漏了,如果不介意的话,能不能请你文章发给我,让我看一下?”
女子轻笑一声:“当然可以。”
她将话筒拿开之后,施施然地坐下,并且用并不算小的声音道:“又一个崇洋媚外的。”
坐在她旁边,一位老者轻轻点头,表情十分赞同。
第91章 引人注目
在女子之后,又有一名教授模样的人提了个相对更针对技术本身的问题。钟锦耐心解答之后,这人徐徐点头,显得十分满意。
接下来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之后,钟锦便坐回到赵素素的身边。她答应了这两天都陪她一起开完这个会,便没有提前离开。边听其他小组的报告,她一边远程处理公司的事情,倒也没耽误什么事。
听到第二天上午,钟锦算是明白了点什么。
这报告说是技术讨论,倒不如说是技术展示,几家公司和各个课题组的人来这里,并不是为了交流什么,而是就希望向政府科研机构的人,展示一下自己的技术水平和项目水平。
虽然并没有听到什么确切的消息,但钟锦隐约也能察觉到,这些公司应该是得到了什么内部消息,来这里是为了争取政府一个尚未公开的项目。
她想通这点之后,几次犹豫要不要和赵素素摊开来说。
说实话,从讨论会的标题和各个报告内容来看,这个可能的项目很可能是政府信息化。这个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做得好了从小了说可以为公司赚取钱财,确立资本,大了说,则是利国利民的事情。
然而越是这种工程,做起来就越困难。别说做的圆满,做的成功,就是能基本完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起码在她看来,以赵素素这个游园公司的规模和实力来讲,都不能胜任。而这种工程,一旦接下来,做得好了只是锦上添花,并不能真正让一个公司崛起。但是做坏了,对公司而言,却是灾难一场。
第二天午餐的时候,她终于道:“素素姐,你们的欢乐屋第二家马上就要开业了吧?恭喜你啊。”
赵素素微微惊讶,道:“是啊,小锦,这还得谢谢你。”欢乐屋就是游园公司派对包房的项目如今在本城正红火。
“也没帮上什么忙。”钟锦摇摇头,“不过素素姐,游园公司是不是想要转型?”
赵素素毕竟是找了钟锦来参与整组报告,而且她又做得这么明显,钟锦如果看不出来才奇怪呢。况且她一开始就没想瞒着她,便道:“确实是。小锦,因为是你,我也不瞒着。游园现在欢乐屋这边虽然红火,但是还没赚钱,一直是烧钱。我们也估算过,短期内实现盈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赵素素没说。那就是他们这个欢乐屋的业务,非常依赖房地产。必须要有合适的场地。既然是包房业务,就不可能只有一间两间包厢,至少也要两层楼,十个包房,各有大小。并且由于业务种类,前期设备投资较大。光光这两样,的投资收回就是不短的时间。
就这样,场地还不是你给钱,想租就能租到。为了能开这两家,赵素素能动用的人脉都动用了,分割了她大量的精力,搞得自己精疲力尽不说,还不一定能赚到钱。她虽然和秦家、秦书成有关系,但是也不能事事都找那边。她很清楚,秦家不是那种你拿钱孝敬他们就会毫无节制的帮忙的人。之前能得到些帮助,也是看在人情的分上。而人情都是有限的,用一次,少一次。
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她无意中得到了政府有意启动信息化,网络化改造的项目,如果能接下其中的一点半点,都将获利无穷。
所以她才积极地过来争取,就算是不能获得大笔的项目,能分一杯羹也是好的。
下午讨论时间里,大会主办方根据报告的内容,以及会议主题准备了些讨论主题。比如各个政府部门其实都有各自的内部网络系统,有的甚至有自己的网络建设部门。这就导致了他们的性能、功能、特点,使用的软件等各不相同,极难实现互通,更别说统一管理了。
针对这个问题,钟锦并没有发言。她倒是了解一些跨平台的解决方案,然而在没有实地调查的情况下,她就算说什么也只是空谈。
不过其他人,尤其是各个公司的小组代表人表现的十分活跃。
这议题很有针对性,能在讨论中,给大会方面和其他研究人员留下好的印象,也很重要。
由于游园公司的技术人员能力有限,在这时表现的并不太好,让赵素素很着急。眼看一个议题已经结束,他们似乎没有任何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发言,也没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得到提问。赵素素不由低声对钟锦道:“小锦,帮帮忙吧。”
钟锦想了想道:“下个议题吧。”
一个议题讨论完毕,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什么结论。在钟锦看来,这题目太大,也不切实际。除非在做的有人真的接触过几个部门的网络,了解其性能和平台,否则一切只是纸上谈兵。
“那么下面我们来讨论下工作效率的问题吧。”主持人,也是主办方的一名年轻的网络专家道,“现在很多政府部门的网络,建成以后,实际上用到的地方少,使用率低。并且很多时候,它们也不能提高效率。我举个例子吧,就说我们单位这人员管理系统,每个员工来了之后,除了入职手续之外,各种卡:门禁卡,停车卡,食堂卡,等等要办的太多。而且每一项都要部门领导签字,有的还需要几个部门的人员签字。这些签字,都要人去一点点跑,十分麻烦。有没有什么方法,我们能提高类似这种杂事的效率?”
赵素素听完立刻转头看向钟锦,后者给她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先听听看”她心里已经有了想法。
这时一个老教授率先开了口:“签字也是一种部门交流的方式,你们这年轻人啊,这怎么叫效率低呢?”
老教授还是比较德高望重的,在圈子里颇有名望,桃李满天下,很受尊重。他这么一说,风向全变了。
主持人略带尴尬。看来在讨论实际问题之前,还得解决思想上,观念上的问题转变。
“龚老师,您说的有道理,是我举例不恰当了。”主持人道,“我的意思是,我们现在有些程序实际必要性不强,完全可以用更快捷的方式代替,不知道各位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龚老教授没再说什么,终于有其他人开口道:“方法倒是有,现在的网络建设完全可以解决这问题,技术上难度不大,但是怎么能让人转变观点,愿意使用系统是个难点。”
他说的也是很多了解实际情况的人所担忧的。
就像龚教授这样,上了年纪,又有十分地位的人,并不喜欢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化的东西。就算他自己就是搞这个研究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还是更倾向老式办公方式。
这时,之前对钟锦提问的女子发言了:“我在国外留学的时候,也接触了一些他们学校办公,还有实习的地方政府办公的方式。其实也很多纸质化,需要签字的东西。但是并不是事事都要亲笔签字。很多时候,电子签名,邮件联系,已经取代了亲笔签名。”
她接下来又说了几个国外办公方式的例子,信心满满地道:“当然,这些东西我们不能完全照搬,毕竟有着国情和人们使用习惯的区别,但是有的还是值得借鉴的。”
钟锦边听边点头。这女子说的内容,在她看来是比较实际有用的。不过女子结束发言时,向她投来了挑衅的一眼,又让她感觉怪异,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小杨说的很好啊。”主持人乐开了,这是讨论到了现在,他听到的最靠谱的说法,对他们的工作很有启发性。其他在座的学者和公司代表也点点头,表情带着赞赏。
眼看讨论又围绕着这位杨女士的发言展开,赵素素又着急了。她捅了捅钟锦,示意她不要再等,赶快发言。
钟锦无奈,只好找了个讨论间隙的机会开口。
主持人许穆刚问了一句还有没有想表达意见的,就听到一个清亮的声音道:“我也来说说我的想法吧。我觉得这个问题,还要分类讨论。造成主持人所说的办公效率低的因素有很多。刚刚大家说的也都比较分散。比如索要多处签名,卡片繁杂是一个问题。主持人也提到的网络网站系统利用率低又是一个问题。
“刚刚杨女士提到的国外例子,其实都很好,很值得借鉴,但是有很多东西据我了解,实际在我们的部门系统中已经存在,只是很少人知道,也很少人用罢了。”
钟锦这么一说,在座的人纷纷响应:“是啊,其实刚刚许老师说的很多东西,在我们的网络上都能查找到,可有的人或许是因为不知道,或许是觉得网上的用着不习惯,还是用老办法。比如签字文档,我们还更喜欢电子版呢,就算是纸质的,现在都要扫描进电脑再存档,反而更费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