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楚白皙的手指按着一角:“阿襄,有时候我真觉得上天不公平,前世如此,为什么今世也如此,有些事明明我会做的最出色,但却没有我的机会,而别人即使做的不好,但因为身份在那里,总有很多人为他喊好,同一件事,他只用几分力气就可以高枕无忧,而我却不得不费尽心力,却不一定讨好,就因为我没有……”
阿襄放下笔,静静的看着宁楚,随后转身端过一盘鲜果:“你先尝尝这个。”宁楚没有迟疑,很自然的拿起一枚放入口中,慢慢的嚼着。
“我前几天看到几句话很喜欢,‘来之偶然,去之必然,尽其所然,顺其自然’。”阿襄看着手中的盘子,殷红的果子与白皙的玉盘相映如画:“一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万事不要太过执着,不管是什么时候,我都这样说。”
宁楚没做声,伸手又捻起一枚,鲜果在他修长白皙的手指间嫣红如滴:“你什么时候又学起佛经来了,如今连说话也带着禅机。”
阿襄笑着道:“经常陪着四姑一起去听禅,不知不觉这人也平静了不少。”宁楚淡淡的笑了,微眯的眸子也漾起一丝笑意:“不要整天陪着四姑听禅,把正事耽误了,阿襄,别忘了你如今是这个府里的侧妃,我刚刚撵了人你还不知道吧。”
阿襄平静的脸上没有一丝动容:“一枫,你别小看人,这件事在你一出门就有人告诉我了,既然你舍得,那我又何必多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女孩子年纪大了,心思自然就多,你是聪明人,心里明白,不过说句实话,云蝶是四姑的人,你这样做,难道就不怕拂了四姑的面子。”
“我只是要给她个教训,免得以后不知分寸,至于四姑那里,我会去说的。”
阿襄轻轻一笑:“这是你的事,我懒得管,不过我还听说,你把宜宁气跑了,而且还是哭着走的。”
宁楚自嘲的笑道:“宜宁的性子你也知道,我其实是为她好,一个女孩子家,大晚上的不回去,姨妃能不担心吗。”
阿襄明亮的目光看了看宁楚,抿嘴一笑:“一枫,你敢说你没有私心。”宁楚坦然的笑道:“知道瞒不过你,阿襄,我真不记得以前说过……”
“你要娶人家的话。”阿襄笑着道:“记住这个教训,话可不能轻易说,非是我危言耸听,看宜宁的性子,可是个固执的人。”
宁楚微微一笑:“你的确喜欢危言耸听,宜宁才多大,过几年就忘了。”“会忘了吗,六七年都没忘,难道以后会忘了,一枫,别自欺自人,这件事你如果无意,那就小心些,女人若是较真,什么事可都做得出来。”
避开阿襄注视的目光,宁楚顺势坐在一边:“这件事我会说明白的,对了,我今天碰到兵部的李尚书,他说……”
“他说什么。”阿襄的神色以不再平静,好看的杏目望着宁楚:“是不是边境又不安静。”
“没有,一切如常,你紧张什么。”宁楚轻松捻了枚鲜果放进嘴里:“阿襄,有个人要进京了。”
阿襄静静的看了看宁楚:“就是你那次告诉我的人。”点点头,宁楚站起来,望着窗外:“是,日子过得真快,一晃就是近两年。”
阿襄却眸光流转,神色盎然:“一枫,我倒有点迫不及待的想见见了。”
“你会见到的。”宁楚语气坚定,带着一种毋容置疑。
林海的书房,也是灯光灼灼,朱凌将一份卷宗递上来:“大人,这些都是近几年从扬州进京的官员,去年的李知府,今年的大人,扬州在京城可谓是炙手可热。”
林海翻开卷宗,嘴角处犹带着一丝冷笑:“子敬,你怎么看。”
朱凌道:“大人是想听假话还是真话。”林海抬起眼,犀利的眸子眯起来:“假话如何,真话又如何。”
朱凌是个聪明的人,这两年的相处虽然感觉这个大人变了不少,不过却越来越让自己钦服:“说真话,其实李知府进京,大人和子敬是最清楚的。”
相视一望,林海敲敲书案,嘴角轻轻挑起:“这是他自己愿意跳的,也怪不得我们。”朱凌由衷地道:“不过子敬还是很佩服大人的神来之笔,既赶走了人,又承了人情。”
冷冷哼了一声,林海想起和宁楚的约定:“林御史,李仁在京城等着你,若是御史反悔,那本王只能让李仁继续在京城风光,有仇不报非君子,相信以御史的为人,不会轻易放手吧。”临走时的宁楚,还不忘狠狠将了林海一军。
“王爷放心,既然答应,如海就不反悔,两年后的京城,如海一定赴约,到时希望王爷不要心软。”
“呵呵,这样的人不值得本王怜惜,本王在意的,御史很清楚。”
李仁的进京,是两人第一次联手,都是玩心计的高手,一纸顺理成章的吏部文书,让李仁心满意足的调任京城,临走还对大义让贤的林海感恩戴德,却不知这一进京,恐怕有去无回,京城那里,早已为他安排好了结局。
林海阴沉道:“李仁自以为精明,却不想聪明反被聪明误,天子脚下,都是人精,他这样的人,即使……不出三年,轻则身败名裂,重则身首异处,何况还有……敢算计我的人,我都不会让他们善终。”
虽然已经清楚林海的为人,但是在听到这一句的时候,朱凌还是感觉到一丝丝不易觉察的寒意。
“那我呢。”林海见朱凌不做声,抬了抬眼,朱凌想了想:“至于大人之事,子敬也不好猜测,到底是皇上还是……”
林海缓缓的站起来:“如果说这是我的意思呢。”朱凌有些惊讶的看着林海:“大人是说……”没有理会朱凌的神色,林海背过身看着窗外,深夜的星空难得晴朗,北方几颗较大的夜星闪闪烁烁,耳边闪过的是昭阳临走时的话:“为臣,当以国为重,人活一世,青史留名,万民称颂,这才无愧于一个真正的男人。”
“子敬,你的话好像还没说完。”负手立在窗前,林海淡淡的道。
第62章 进京
朱凌望着林海的背影:“至于假话,那就是李知府进京,是因为女儿进宫,大人进京,是因为楚王一力保荐,虽然大人还没进京,但如今京城官场可都知道,大人是楚王的人。”
“楚王。”林海转过身,带着自嘲的冷笑:“他可真是用心良苦,身为一个皇子,即使你再有能力,韬光养晦才是上策,不想他却毫不避嫌,竟然大张旗鼓的笼络群臣,这样的人……”
林海冷冷的哼了哼:“他的处境可想而知。”
朱凌察言观色的看了看林海,才低声道:“大人,子敬有句话不吐不快。”“哦”林海抬起头:“什么话。”
朱凌道:“子敬倒觉得楚王的这一局或许另有深意。”不等林海问,朱凌接着道:“自从太子薨了,六年了,皇上并没有再立太子,一是因为皇上年富力强,万事还能应付,二也是皇上在挑选合适的人,而诸皇子中,最出众的也不外两人:晋王、楚王。”
林海没有做声,示意朱凌继续说下去,朱凌又道:“两人中,虽然楚王的实力单薄,但是他却有一个最好的靠山,那就是昭阳长公主,不管茜香国当年的事是真是假,但在很多人心里,长公主的威望依旧在,而大人的事,恕子敬冒犯,上次城外修渠,长公主对大人很欣赏,楚王此举,一来可以讨好长公主,二来这样大张旗鼓,不是明明白白告诉别人,大人是他的人,晋王即使想拉拢,也要掂量掂量。”
讥讽的冷笑了一声,林海心知肚明,不过嘴上却是缓缓的道:“他想的倒美,却不知事缓则圆,过犹不及。”“大人明鉴。”朱凌低低的道:“子敬也只是揣测,相信大人心中一定有主意。”
林海端起杯子抿了口茶:“我记得去年你曾经说过,皇上亲自赐婚的楚王妃还没过门就出事了。”
朱凌道:“是,赐婚的是西宁郡王的胞妹岳阳郡主,听说此女才貌皆有,为人端庄,可惜却红颜薄命,还没过门就……不过虽然岳阳郡主已死,但楚王和西宁郡王却依然郎舅相称,可见楚王不管娶没娶,西宁王府这一脉势力算是笼络到了。”
“他的帐算的倒挺划算。”林海讥讽的挑了挑嘴角:“一个王妃名号,两家势力,真是一箭双雕。”
朱凌也符合道:“这个楚王的确不简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何况还是皇子。”林海向外望了一眼:“他虽然心机深沉,长袖善舞,但皇家的争斗,却并不像表面那样……”
“大人说的是。”朱凌道:“皇权的争斗,不到最后,胜负谁都无法预料。”林海默默的看了朱凌一眼,接着漫不经心的道:“子敬,十五年后再进京城,你有什么感想。”
“物是人非。”朱凌叹了口气,不假思索的道,随后脸色一僵,惊讶的望着林海:“大人。”林海没有作声,转身回到书案前,抽出一叠卷宗:“子敬,你还要看吗。”
“大人。”朱凌一下子跪在地上:“子敬……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