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传之红楼篇 完结+番外 (紫莜dxm)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紫莜dxm
- 入库:04.09
贾赦对贾家现在的状况无比的满意,虽然现在侄子儿子官位不高,不过两人现在还年轻,若干年之后又是一品大员,贾赦想想都笑了。
白日思索了良久的贾赦在夜晚招了侄子儿子,三人在书房嘀嘀咕咕良久,才罢。
第二日是张家老太爷的寿辰,因着非常时期,张家并未大宴宾客,只是家人来相聚了一番,贾赦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缺席的。
贾赦想了想,带了贾琏贾珠并着周梦瑶带着巧姐贾桂一行去给张老太爷贺寿,贾家的其他人贾赦并未让去,邢夫人更不会闹着去,她还巴不得不去,继室去见原配的娘家人,总是低人一等。
张老太爷的寿辰真的只有一家人,虽然没有大宴宾客来的热闹,却无比的温馨。
至于张嫣然姑娘,本来姑娘早已经及笄,今年就会出嫁,哪知道碰到今年这样的世道,不好顶风作案,两家只得商讨了,年过之后选个好日子,总不会明年还会是灾难年。
这边周梦瑶带着儿子女儿跟张家女眷亲切的交流,那边厢贾赦带着侄子儿子去张老太爷面前聆听教诲,贾赦之所以带着贾珠一起,就是为了让张家以后可以适当的照顾点,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贾字,贾珠也是一个可造之材。
书房内的爷们一番讨论,让贾珠贾琏两人大受鼓舞,毕竟以往贾赦可没有带两人来参加人家的秘密会议的。
******
无海书院内,一众学子跟着讲台上的先生摇头晃脑的读着经史子集。
底下的学生看到杨先生又在自我陶醉了,遂小动作不断,后排的踢一下前排学生的腿脚,或者用手指戳一戳某人的后背,余光中见到先生读完了,立即缩回去,像模像样的又读了起来。
终于这节读书课上完了,学生们一阵口渴,纷纷拿出早准备好的水袋,咕噜咕噜,喝个痛快。
“哎,林兄,你说这先生怎么总喜欢读书,读了这么多遍,还不嫌烦?”冯纪转过头来抱怨道,虽然他已经改邪归正了,也架不住先生喜欢读书,读个好几十遍了。
皓玉笑嘻嘻的说道:“冯兄,这每个先生有不同的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或许杨先生是这个理。”
赵卓眼皮一翻,“那也太多了,而且现在天气这么热,出汗多,招架不住了。”
林禛玉面不改心不跳,这跟前世皇阿玛的一百二十遍来说,小巫见大巫。
皓玉呵呵一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住了,未来的一品大员就是你了。”皓玉还似模似样的拍着冯纪赵卓两人的肩膀给予鼓励。
冯纪趴在皓玉的桌子上,没精打采的说道:“没动力了,没精力,一品大员好遥远的距离。”好想念以前想玩就玩不想玩还是玩的日子。
皓玉眯眯眼,眼珠子一转,拉扯过冯纪的耳朵说了几句话,冯纪眼睛一亮,“真的,林兄说话算话?”
皓玉点头,“当然,我什么时候说话不算话了。”
冯纪立马恢复活力,神采奕奕的说道:“好,就冲你说的这个,我拼了。”
赵卓就像是看稀奇事一样神奇,“冯兄喝了鸡血回血了?”
冯纪炸毛,“你才喝了鸡血,爷我一直这么精力充沛。”说完哼了一声,昂着头继续读书去了。
赵卓瘪瘪嘴,这人变化太快了,什么状况?
“林兄说了什么让冯兄这么有动力?”冯纪那撬不开嘴,走别的路吧。
皓玉笑笑,“佛曰,不可说不可说。”还边说边摇头。
林禛玉好笑的摇摇头,果然自己有颗苍老之心,没有这样的赤子之心。
********
京城西城门,五百米远的空旷的野地里,大小不一挨着搭建好的木屋。
最外围最大的木屋里,穿着官服的中年男子正听着下属汇报事情,不时的插嘴问几句,此中年男子看起来正气凛然,莫怪乎林如海把此人放在这里留守,这人给普通老百姓的第一印象就是莫名的信任。
随后又走进了穿着破旧的妇人牵着一个五六岁左右男孩,“民妇参见大人。”
中年男子点头,“不用多礼,你以后有什么打算?”
妇人拘束的说道:“民妇只想要一个暂时的栖身之所,民妇家里除了儿子已别无他人,民妇可以自己找活计养活自己和儿子,只是现阶段确实很困难。”
中年男子看她说的很在理,“你放心,你在这待到难民营结束都可以,不过本大人看你很有自知之明,建议你尽早搬出去安顿下来,这个地方在灾难结束之后就会拆除。”
随后,中年男子就让小厮领了妇人去领生活用品,然后再领一住宿的木屋。
妇人刚才还未仔细看这个暂时的栖身之所,这会打量了一下,不由的皱眉,当然不是说住宿的条件不好,而是这气氛不对。
妇人跟着小厮一路走到一个小木屋门前,这一路上有许多打量的目光,妇人纳闷,因暂时不明白情况,只得把疑问搁浅在心内。
灾难时期,有自强不息的人,更有好高骛远好吃懒做之人。
此时京城的难民营里留下的大多是好高骛远看不清楚情况的人,这些人嫌东嫌西,想享福又不想太辛苦,找了那么几天觉得非常的不合适,就这么待在了难民营,反正难民营里供吃供喝供住。
对这些人,留守的官员们也不再劝说了,反正几个月过去,难民营就会拆除,这些人还不是得走,那时候朝廷最多发一点回乡的路费,其他一切自理。
进了木屋的妇人,关紧了房门,然后才抱紧儿子默默无言。
林家郊区的几个庄子里,住进了一批陌生人。
经过十多二十天的磨合,进了庄子的人,已经能够很好的配合管事或者庄子附近的村子里的村民们做事,这些人都很积极,管事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婆婆,你歇一会,让莞儿做,莞儿动作很快的。”莞儿姑娘婆孙三人也被林如海慧眼识珠的领进了庄子里。
“好,莞儿做,婆婆歇会。”老妇人笑眯了眼答应了孙女的话。
她们这会是在做女红,女孩子似乎也只有这些活计比较轻省,而且他们来了庄子之后,生活比以前还好,不免心里轻松一些。
“丽儿,歇会,看你满头大汗。”老婆婆心疼了。
“婆婆,不累,丽儿先把这些菜洗好了,王大厨等着用。”丽儿脆生生的说道。
老婆婆捶了捶腰,“哎,临了临了,婆婆和爷爷有你们两姐弟这么孝顺勤劳的孙女孙子,婆婆无憾了。”
“婆婆,你又来了,我们现在是一家人,一家人相互关照是应该的。”
原来失去父母之后丽儿带着弟弟,一路上受到莫婶的照顾,才安全的来到了京城,然后又被林如海挑中领进了庄子里,分配房子的时候,管事把两姐弟跟一对无儿无女的老翁老妇分在一起,或许是缘分,从此以后两家人变成一家人,老人有了孙子孙女,临了临了享受了一把当爷爷奶奶的天伦之乐,小孩有了长辈又有了感情的寄托,于是一家人变得越发的和睦了,越发的珍惜现在的生活。
至于莫婶,丽儿挺惋惜没见到莫婶在庄子上,只能等以后有机报答莫婶的照顾之恩。
“相公你已经记了一上午的账了,先喝点绿豆汤,解解暑气。”妇人温婉,把手中的碗轻轻的放在了桌子上。
桌子后正在奋笔疾书的年轻男子,头也不抬,不过还是回了话,“娘子,等等,还有一点,马上就好。”
此一家子就是倒霉遇到劫匪的颇有资产的年轻男子,进了庄子之后,因着识字,就被安排着记账和教教庄子上孩子读书。
第一百四十一章 流言
全国各地的消息连续的传入京城,引起了底层百姓的恐慌,这不许多百姓都聚集在清风茶楼里,茶楼里说什么话的人都有。
“据可靠消息,川蜀地区百姓已经十去九空,江南一带干旱越发的严重了,....”说书先生在台上说着全国各地的境况,说书先生的表情也带了一份沉重,毕竟这灾难已经死了许多人了。
底下的百姓们,听的很认真。
“哎,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我们京城?”一个颇有书生气息的年轻男子,忧心的说道。
“照我看,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不曾幸免,我们京城也难,就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一个国字脸的中年男子,目光灼灼的说道,他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人,对灾难并没有多少担忧,反正烂命一条。
这片区域都是站了一拨男子,二十多岁到四十多岁,读书人到贩夫走卒不论。
“我走遍了京城,还在城门外跟逃难过来的聊过,情况很糟糕,他们说他们县城两个月完全是颗雨不下。”挑着一个箩筐的小贩商,忧心忡忡的说道,这阵子他的生意不好做,收入减低很多了,要不是以前存了一点钱,这几个月估计要喝西北风了。
“哎,你说这好好的,老天爷怎么发怒了?”一个穿着黑衣带着斗笠的瘦小的男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