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未触底。”乔霏笃定地说,接下来的大萧条是美国的一场噩梦,甚至可以算是震惊世界的巨大灾难,无数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一向富庶的美国竟然饿死了八千多万人,其惨烈的程度甚至不逊于饱受苦难的华夏。
格雷和乔新伟的心都忍不住“咯噔”了一下,脸上虽然还是震惊怀疑,内心的潜意识里已经不由自主相信了。
“为什么这么说?”格雷并不是盲目相信的人,就算内心动摇了,可还是要乔霏拿出依据来。
“我之前曾经有一篇文章提到过股市大崩盘之后会出现一场经济大萧条,这两者都是因为多年形成的经济形势引起的,我也曾提议政府应当采取正确的措施和政策以应付这种经济形势,但就目前来看,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十分失当,美国的将来也十分不乐观,这场经济大萧条必然会发生。”乔霏毫不掩饰地说,就算她曾将一切都预言得一清二楚,也不会有人相信,因为在美国她只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学生,在校刊上发表的文章可以为她博来知名度,却不可能得到真正的重视,除非她的预言和论调在之后全都得到证实。
美国是个百家争鸣,言论自由的国家,各种观点论调都可以自由发表,公众可以从中自由选择自己欣赏的观点,而乔霏说的话太过悲观,很少人愿意接受。
作为挚友,格雷曾经读过乔霏的这篇文章,他也一直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觉得美国的经济不可能会到那样悲惨的境地,可如今细细分析,却似乎句句在理,最要命的是她文章所提已经得到了验证。
人们对权威的崇拜,往往都是由“预言”开始的,当一个人能够成功“预言”大灾难的时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她的信徒,不管格雷是否承认,他已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乔霏的观点。
因为之前激进的策略,格雷的这个跟头摔得很惨,他的基金下跌了惊人的百分之五十,但他毕竟是个奇才,心中又时刻记着乔霏的警告,投资格外谨慎,第二年就将损失控制在了百分之十,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对市场的体悟更加深刻。
事实很快证明了乔霏的观点是正确的,随着美国政策的适当,距离三人晚餐不到半年的时间,世界贸易体系崩溃了,政府的每一步棋都下得奇臭无比,每一张牌都打错了,一步错,步步错,让乔霏这个带着历史眼光的旁观者看得连连摇头。
这些错误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它们给当时的经济带来的后果也是灾难性的,失业率超过了四分之一,股市一跌再跌,一直门庭若市的华尔街变得冷冷清清,像一座空城。
堪比海啸的大萧条终于到来了,这次崩溃是以农产品价格下跌为的,首先发生在木材价格上,在这场灾难中,破产了十几万家企业,工业生产总指数甚至下降了一半,重工业生产的缩减尤为严重,作为曾经美国经济繁荣标志的钢铁、汽车等行业的衰退更是明显,乔霏一直等待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第一百五十五章 趁火打劫
石油跌到了每桶0.15美元,最低价甚至只有每桶2美分,甚至低于石油生产成本,石油出现严重泛滥,石油企业们欲哭无泪,而趁此机会,乔霏疯狂地购买着这些石油运往华夏。
钢铁公司的股票从原来的两百多美元下降到二十几美元,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不到,钢铁工业仅以百分之十几的生产能力运转,钢铁价格大跌,市场惨烈得令人无法直视。
乔霏很清楚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中,最需要的首先是石油钢铁,其次是煤矿橡胶和盐,还有大米棉花等农产品。
在产品生产过剩的时候,价格达到了历史最低的水平,这种价格是前所未有的不可思议,但是世界国际贸易却在急剧衰退,美国的大萧条无疑已经影响到了世界各国,贸易量大减,航运业也出现了衰退,许多航运公司的船舶都长期停在港口没有一单生意可接。
这个时候只有之前在繁荣时不停地唱衰美国的乔霏在疯狂地购买囤积着石油钢铁这些战时必需的资源和农产品,每一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物资从美国运往华夏,她毫不吝惜地将自己之前投资攒下的巨款花费在购买物资上。
在这人人自顾不暇,政府焦头烂额的时候,已经没有人会去注意她不同寻常的举动,政府对她的贸易行为高兴还来不及。
除了囤积物资之外,乔霏更看重的是购买破产的工业企业的设备和yin*失业的美国人技术移民至华夏。
美国的科学技术领先华夏太多,华夏一直依赖这些列强淘汰的技术设备生产自己的国货,而对洋人顾问们也是给予了十分优厚的待遇,但是这些洋人们回馈给他们的却不尽人意。
但是如今却不同了,因为之前的工业化大生产,机床制造业和钢铁工业等有关部门雇佣了大批工人,大萧条之后,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大批失业,大量工厂关门。
华尔街冷冷清清的,一向忙碌的格雷在这段时间也采取了消极的策略,变得清闲起来,除了著书立说之外,便帮着乔霏全国乱跑,寻访有先进设备的破产企业和失业的工程师或是技术工人。
这些失业者是大萧条最深切的受害者,他们不仅失了业,还无家可归,只能用木板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之所,一天甚至吃不上一餐饭,普遍营养不良,甚至大量饿死。
虽然他们不喜欢华夏这个落后的地方,但是他们更无法在美国这个地狱里生活,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还有什么权利挑三拣四?乔霏开给他们的条件并不高,但足以在这样大萧条的时候养活他们一家子人,只要有饭吃,去哪里都一样,不少失业者都迫不及待地签约答应了移民要求。
在这样的时期,国际贸易锐减,航运公司几乎只能靠着乔霏提供的工作机会勉强维持,每日忙忙碌碌地将乔霏最需要的东西源源不断地运往华夏。
乔霏拍了封电报给宣昭初,嘱咐他尽快安排这些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上岗工作,最要紧的是找一批华人跟着他们学习操作,务必要将这些技术学透。
因为她明白待这阵大萧条过后,这些美国人十有八九会想着回到美国,或是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待遇,所以她必须在短时间内榨出他们的价值,她唇角微弯,突然自己真有几分趁火打劫的味道。
若不是在国内有宣昭初这个唯乔霏命是从的好帮手,她的计划也不会进行得如此顺利,一个在美,一个在华,分工合作,无比默契。
格雷渐渐明白了乔霏的想法,觉得这个年轻的女孩儿不仅聪明,还有着让人震惊的魄力,现在的经济不景气的确是抄底的最好时机,可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就算石油钢铁再便宜,大企业们也捉襟见肘,根本没有能力再囤积物品,也没有人能看到未来复苏的前景,大家的心里都难免蒙上了绝望,在这个时候,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恐怕只有乔霏一个人。
但是他依然不解,虽说乔家在华夏有许多工厂,但买了这么多设备,请了这么多工人回去,她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怎么卖出去?照理说,华夏应该也受到大萧条的冲击影响。
这一点的确是格雷自己估计错误,华夏还处在半殖民地的阶段,金融发展并不是很健全,自几年前的那一轮股市风波后,已经没有什么普通人会再轻易涉入证券市场了,所以金融发展得十分畸形,还处在雏形阶段,何况华夏还是偏于专制,因此这轮大萧条对华夏几乎是没有太大的影响。
不过谈到生产出来的产品,华夏的确没有什么能力消耗,但乔霏看重的不是眼前利益,而是将来,哪怕这些产品就囤积在那儿她也无所谓,就当是给华工练手。
“格雷,你能不能帮我联系到这两个公司?”乔霏递给格雷一张纸条。
“希德和光速?”格雷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希德公司已经倒闭了,正要进行拍卖。”
“这样啊,”乔霏唇角微弯,恐怕她是这场危机中唯一一个开心的人了,“我要参加这场拍卖会。”
“好,我让人安排一下。”
“如果要买下希德公司大概需要多少钱?”乔霏心中有一丝细微的紧张,生怕自己的资金不够。
“在这样的时期,这家公司的价格绝对在十万美元以下。”格雷肯定地说。
“十万?”乔霏吃了一惊,这个日后世界上最大的军火集团,竟然只值这个价钱?
“这家公司不过是一家飞行器公司而已,你已经有了博音公司,何必再买下这么一家小公司?”格雷不解,他对乔霏的思维方式起了极大的兴趣,她总是有一些异于常人的举动,可事实又证明了她最后的正确,他越来越想知道她究竟是怎么想的。
如今的博音公司不仅生产飞机,还垄断了民用航邮,加上短途载人客运飞机,短短几年时间已经从那家摇摇欲坠的小公司发展成如今的大集团,虽然大萧条对博音公司也有影响,但绝对构不成太大的威胁,格雷不得不承认乔霏投资的眼光实在精准,故而对她的分析方法也十分好奇。
相似小说推荐
-
特工有情 (高调A) 起点VIP2013-09-02完结这是一场,交织着重生、新生与涅盘的故事。 或许不是一个故事, 但是承自远古的呼唤, 残忍...
-
强势霸爱:恶魔总裁百日宠 (寂静深深) 腾讯VIP2013-08-16完结要怎么做,你才肯放过他?”她跪在他的脚下卑微的问。“跪着的人是没有资格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