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黛玉你好 [榜推] (雨滴的节拍)
- 类型:青春同人
- 作者:雨滴的节拍
- 入库:04.09
元春又命笔砚伺候,亲笔对自己喜欢的地方赐名,如上世一样,题其园名为“大观园”,“有凤来仪”赐名为“潇湘馆”。“红香绿玉”赐名为“”,“蘅芷清芬”赐名为“蘅芜苑”,“杏帘在望”赐名为“浣葛山庄”......
写毕命黛玉等人各题一匾一诗,又命宝玉林甫为潇湘馆蘅芜苑浣葛山庄四处各赋五言律一首。
黛玉自不用多说。挥笔而就,便看向宝玉,见他下笔如有神,刷刷的已经写了一首了,不由好奇的走了过去,在他身边观看。
宝玉见她过来,便低声问道:“刚才你在潇湘馆那里怎么了?”黛玉闻言一怔,而后笑道:“没什么,只是想起林妹妹在那个地方香消玉殒,觉得伤感而已。”
宝玉笑道:“如今林妹妹好端端的站在我面前,哪里又来的香消玉殒?”
黛玉一愣,尔后反应过来,宝玉这也算是变相的安慰她,便道:“赶紧写你的诗,哪里来的这么多话。”又细看宝玉写的诗作,不由哑然失笑,这不是上世宝玉写的诗嘛!
宝玉一笑,不再说话,只是挥笔继续将脑海中的诗作抄下来。
宝钗也早写毕,见黛玉站在宝玉先是满脸惊讶,后是带了笑意,忍不住也走了过去看了。
此时宝玉已然写到第三首,黛玉继续在一旁观看,见第三首其中“绿蜡春犹在”不由心一动,这不是宝钗教他将“绿玉春犹在”改成的?不由好笑,这世他自个填上了,不用宝钗教了,不由眼神古怪的看了宝钗一眼,这“一字师”是做不了了。
宝钗见她眼神古怪,心内虽好奇却也不好多问。只见宝玉第四首“杏帘在望”已然出来,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宝钗口内不由叫好,黛玉却笑出声来,宝钗奇道:“林妹妹笑什么?难道不好吗?”
黛玉当然不是因为这个笑,而是这首律却是她上世所作,如今被宝玉堂而皇之的当作自己的诗作写出来,不觉失笑而已。
宝玉也知黛玉在笑在什么,恍若未闻,脸皮奇厚的收了笔,见林甫还未做完,便同黛玉过去看了,见其已写至第四首了,不由心内吃惊,这林弟弟也是不凡。宝玉是脑海里自然而有的,完全是抄写上世之作,相当于抄四首律而已。而林甫则完全靠自己,真是才思敏捷,又细读其作,竟比之黛玉的都不差,不由暗暗佩服,这林家一家都不简单。
黛玉在旁看了也心内高兴,不负她自小教授之苦心。
元春先看宝玉的,心内喜欢,道:“果然进益了,且以这首‘杏帘在望’为首。”又因为这首律将“浣葛山庄”改作“稻香村”。
黛玉与宝玉交换了一个眼神,元春又看了林甫的,赞道:“四首可与宝玉‘杏帘在望’比拟。”看向林甫的眼神又多了几分喜爱。
林甫将挑衅的眼神看向宝玉,宝玉依旧只当不见。
元春又命探春将这十数首诗,另以锦签眷写传之外厢。贾政等看了,皆称颂不已。
一时诗作完毕,元春又赏了宝玉林甫贾兰,因着贾兰还小,只随着其母李纨等行礼,却也不曾作得诗作。
又命上戏目点戏看戏......尔后自有各种按例赐物行赏,黛玉等诸姐妹得了新书一部,宝砚一方,新样格式金银锞子两对,宝玉林甫亦同。其他不逐一表之,各有赏赐,众人谢恩。
......
转眼又过去五日,黛玉已与林甫回到家中,忆起那日元春离去之时,满眼的不舍,那离别的泪水,那离去后寂缪的背影,不由心伤魂动,不知此去一别,还有没有机会再见,她虽加上这次仅仅第二次见到元春,但对这个陷入深宫,死因不明,坚韧慈和的女子也唏嘘不已。
第一百零七章 宝钗生辰(上)
却说元春回宫后,宫里便赐下内帑彩缎金银等物给贾政,贾政谢恩回来,便听说贾母唤他过去。便心里存着疑惑一路来了贾母房里。
贾母坐在炕上看着恭敬的立在地下的贾政,淡淡道:“怎么还不请你们老爷坐下,上茶?”
贾政笑道:“母亲没发话,儿不敢归坐。”见贾母示意,才在下面的搭着弹墨椅袱的黄花梨透雕靠背圈椅上坐了,少时,丫鬟上了茶。
贾母端了茶在手里,半垂着眼皮,吃了半盏方才开口,“你知道我叫你来做什么么?”
贾政老老实实的摇头,贾母才道:“我也不敢你绕弯子,你跟媳妇好好说说,若是真的为了宝玉好,将她那些不该有的小心思收起来。我已经跟敏儿说好了,要为宝玉定下玉儿。这事连娘娘都是赞同的。”
贾政诺诺的应了下来,贾母又道:“府里那些流言,你当我不知道究竟是谁做的?别人家是不好管,你只管好你媳妇。你当我为什么在娘娘回来这当头接了玉儿跟甫儿过来,让娘娘见了他们?”
“儿子确实是不解。”
“哼,你当我老糊涂了?敏儿已是外嫁之女,如今夫婿犹在,自不用我做主。若是玉儿跟甫儿不来见娘娘也没什么不对。我打了侄女侄儿的旗号接了玉儿与甫儿过来,娘娘又对甫儿青眼有加,我与娘娘这样做。却是为了拉拢林如海,而林如海同意玉儿跟甫儿来,怕是也想为玉儿与甫儿多谋一份依靠。他也是同意这个侄女侄儿之说,而他与敏儿不出面则是为了在明面上表示不跟后宫沾边,暗地里却用另一种形式跟娘娘说明合作,要知道他根本就跟我们贾府掰不开,毕竟他娶了我们贾府的女儿。如今我又与敏儿议了玉儿跟宝玉的亲事,说不得他也要为玉儿打算一二......”
贾政退下后。贾母出神的发了会呆,嘴里苦笑道:“我都这把大年纪了,本想享享福就算了,却还得为了子孙操劳。”一时皱起眉头,面显疲惫。
鸳鸯在一旁劝道:“老祖宗,你当保重身子才是,这一家子还指望你呢!”
贾母笑。“指望我可指望不住了,我也就出面搭线,其他的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贾政到了正房,王夫人见贾政来了,不由喜出望外,将他迎了进去,一面亲自捧上茶。一面说道:“我正想请老爷过来呢!没成想老爷倒过来了。”见贾政点点头,心内一振,继续道:“我这里有个喜事跟你说。”
贾政正在思索贾母的话,闻言也不由看向王夫人,只听她喜滋滋的道:“我外甥女宝钗你也见过,人品相貌都是没得说的,我想将她配给宝玉,岂不是一对绝配的良缘?”说着她的面色越发喜气起来。
贾政冷笑道:“难怪母亲刚刚还说你,叫你不要再打那种小心思了,你若是真的为了宝玉好。何不给他寻一房真正有助力的妻房?”
王夫人见贾政变了脸色,不由结舌,解释道:“宝钗怎么就不好了?她为人端庄贤淑,配宝玉再好不过了;再者她家里是皇商,家里财物无数,若是嫁给宝玉,光这财力上就是其他人不能比的,对宝玉又何尝不是助力?”
贾政道:“光财力便够了?娶妻娶的不是一个人。也不仅仅是一家的财力,还娶的是她娘家的势力。薛家现在当家人已经没了,连皇商资格能不能保住还是个问题,如今还不是靠着我们贾家?”贾政冷笑一声继续道:“光有财力有什么用?要对宝玉在仕途上有帮助才是真正的助力。真是妇人见识。以为光财力足够就够了?你若真有心,便当真看不见姑太太家的玉儿?林如海乃二品大员,深得当今器重,又其实一个区区皇商薛家可以比拟的?”
王夫人本想着让宝玉娶宝钗,一则确实因为薛家的财力,二则她在贾母手里伏低做小了这么多年,何尝不想找一个合自己心意的媳妇来伺候自己?若是真的聘了黛玉,虽则如今看来黛玉还是不错,但是她跟贾敏自来不合,谁知道那母女俩是不是一个鼻孔出气的?
若是让黛玉嫁过来,她怕是对黛玉多说几句话,恐怕小姑都会吵上门来呢!哪里还敢让她伺候的?这样的媳妇究竟是娶来伺候她的,还是她伺候媳妇的?想着这几年的苦楚,她对娶宝钗做媳妇的决心更坚定了一分。
正所谓“男主外女主内”,若是她执意要聘了宝钗,难道老爷还会不给她面子不成?宝玉是她的儿子自然是听她的。这两方面她都拿下了,难道还怕老太太会反对?
腹内计定,面上却道:“老爷说得有理,我再访访,毕竟以我们家宝玉的人才,配哪家姑娘配不得的?”若是按她的想法,便是公主娘娘也配得,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贾政见她转了口吻,面色便缓了下来,只是见她似乎对为宝玉聘了黛玉不情愿,便劝道:“老太太说跟姑太太已经在议宝玉跟玉儿的亲事了,这事便是娘娘都是应承的,你还是上些心才是。”
王夫人听得连娘娘都是应承下来的,顿时一惊,若说贾母的话她还能明里应承暗里反驳,但是娘娘的话她就是不得不考虑了。只是这真的是娘娘说的?说起来娘娘应该是最懂她心事的人,若她说要聘了宝钗,娘娘是第一个会攒成的人,如今娘娘这样说了,岂不是代表娘娘都不站她这一边了?那还真的没有想头了,不行,得找个机会进宫跟娘娘说说。她可不想娶个祖宗回来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