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般举措自是迎来了一阵欢呼声与谢恩声。
换成平时,朱厚照早就得意洋洋了,这次却没太开怀。他回到东宫的时候情绪有些低落,问左右文哥儿有没有回来。
得知文哥儿还在外面,朱厚照更郁闷了。
他本也没想这么多的,可看到那些忙碌的矿工与那个受伤的工匠,忽地就想到文哥儿曾经给他画过许多幅《一天》。
那时候他年纪还小,只觉得上头的画逗趣可爱,每天都很期待拿到新的《一天》。现在回想起来,文哥儿不仅给他画过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如何度过自己的一天、每天辛辛苦苦干完那么多活能拿到多少钱粮,还简明扼要地分析过每种谋生方式可能面临的风险。
许多行业拿的钱不多,干活时面临的危险却不少。像这些矿工与工匠冒着酷暑汗流浃背地干活,平日里仍是吃不上他们觉得最是寻常的白面馒头,更别提过上顿顿有肉的好日子。
他若是当真有史以来最英明神武的太子,将来能不能叫他们都吃上馒头和肉呢?
朱厚照正胡乱琢磨着,就听杨玉过来禀报文哥儿回来了。
朱厚照马上让杨玉把文哥儿喊过来。
文哥儿溜溜达达地迈步入内,看到的就是只有些蔫答答的小猪崽子。他暗自反省了一下,觉得自己今天没干什么坏事,便继续走过去坐到自己的老位置上问朱厚照怎么了。
朱厚照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儿跟文哥儿讲了,末了有点儿郁闷地说道:“孤只能给他们赐一顿馒头和肉,没法让他们经常能吃上。”
文哥儿微讶。
没想到朱厚照自己跑去看人挖矿冶铁,看完后还能生出这么多感悟来,小猪崽子长势喜人啊!
文哥儿认真说道:“这很难办到。”
自汉朝以来这片土地的人口便没有太大变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太大的飞跃。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没有太多可以改进的余地,即便他们现在已经花费许多年的功夫广泛培育适合大明栽种的高产粮种,也会因为地力的限制而没法有太突飞猛进的变化。
现代不缺粮不缺肉,除了一代代人精心选育产量高、抗性好的良种外,还仰赖于工业化肥的普及。
所以想要农业出现类似于石器时代跨越到铁器时代的重大发展,可能需要一场工业革命。
那估计得花个几十上百年。
毕竟工业革命需要的最重要的基础其实是……人才。
机器的发明没有足够多的科学人才是搞不定的,就现在这个集中力量培养写八股文高手的科举制度,别说让那些个读书人去搞发明了,就算是给他们一本说明书让他们操作机器他们都不一定干得来。
大明的专业人才其实也有的,只是他们的上升渠道非常狭窄,有能耐的人大多不愿意往这些方向发展。不管是匠户、医户、军户、农户还是商户,只要生下来的孩子足够多,都会盼着不用继承祖业的娃儿能通过科举出头。
这就让大明非常缺乏搞基础研究的专业人才。
至于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说实话,就现在百姓所过的日子来说,他们都算不上是廉价劳动力了,他们是官府打个招呼就要老老实实去干活的免费劳动力。若是朝廷重视工业发展,给他们足够的工钱与福利,工人岗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可以成为人人都想干的香饽饽。
人不缺,资源也不缺,各方面的技术也勉强还算保持在世界前列的水平。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缺乏科学这根指挥棒。
人才培养需要的周期是最长的。
科学研究的周期就更加漫长了。
有许多人搞了一辈子研究,最终却什么成果都没有。
这不是某个人能做成的事,甚至不是某代人能做成的事。
就拿最常见的化肥来说吧,你得知道植物是怎么生长的,弄清楚往肥料里添加什么样的物质才能让它们茁壮成长,接着你得知道怎么合成这种物质。最后,你还得想办法优化生产流程、压缩生产成本,建立最符合当前需求的生产线。
一个小小的化肥就牵涉到无数理论和技术的变革,哪里是一时半会能实现的?
文哥儿挑拣朱厚照能听明白的内容仔细给他讲了。
朱厚照听文哥儿分析完,对这个化肥十分感兴趣,要是花个十天半个月就能生产出供许多土地使用的肥料,那岂不是轻轻松松就能亩产千斤?
朱厚照道:“那要怎么才能弄出这种肥料来?”
文哥儿道:“很难。”
朱厚照道:“难就不做了吗?”
文哥儿眉头动了动,缓声说道:“殿下可还记得你师弟李燿?”
朱厚照说道:“孤当然没忘,孤不时还会召他进宫讨论关学问题!”
文哥儿道:“他如今已经收了不少弟子,其中也有不少好苗子,算是给殿下培养了不少师侄,只可惜他们如今还在张老道长那边借用道观研究关学。如果殿下这位师伯能出面为他们办个学校,让他们广收学生学习关学,想来会有不少人愿意来求学。只消十几二十年,我们关学的徒子徒孙就会多起来了。”
朱厚照追问:“办这个学校就可以了?”
文哥儿道:“当然不是,这只是第一步,先把理论基础搞好;再往后可能得投入不少人力物力去把理论转化为实用的技术,再把这些实用技术推广出去。这个过程是非常漫长的,十年内可能都没什么成效。而且没有足够多的福利和晋升途径,许多人可能不会考虑往这个方向发展;可一旦殿下去为他们争取福利和晋升途径,又会引来不少人反对。”
目前朝廷的蛋糕就这么大,朝臣之所以对勋贵、武将、外戚、宦官严防死守,不就是因为他们可能会在皇帝的支持下来抢他们蛋糕。在没有看到成效之前,他们怎么可能让渡利益给他们本来就瞧不起的人?
搞技术的?
那不是匠户吗?
只要你们一代为匠户,那世世代代都得出几个儿孙来补缺,轮流为朝廷无偿干活。
朱厚照道:“孤肯定能争取!”
文哥儿见朱厚照这副信心满满的模样,难得没泼他冷水,笑着说道:“眼下推广好土豆和玉米虽不能让天下百姓顿顿能吃白米面,却也能让世间少许多挨饿的人。殿下不必太心急,我们凡事尽力而为就好。”
作者有话说:
文崽:看到这巨大的工业革命蓝图没有
文崽:都是你以后要干的活!
猪崽:?
第455章
文哥儿给朱厚照画了一通大饼直接把朱厚照给砸得晕乎乎。
朱厚照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很多东西都还想不通透,但在许多事情上已经有自己的主意了。他心潮澎湃地琢磨了一会,又有些回过味来:“你是不是早就在准备这些事了?你一直在想办法宣扬关学的用处就是为了建这个学校对不对?”
文哥儿否认道:“我又不是诸葛亮哪可能走一步算百步?我平日里忙于公事大部分研究都是李燿他们在做,我不过是在他们出成果以后帮忙夸几句而已和老师他们写了文章我夸赞几句又有什么不同?”
朱厚照才不相信他觉得文哥儿就是早有预谋。
只不过文哥儿提到的那些前景让他心潮澎湃,忍不住想要去实现那样的远大构想。
明知道那是文哥儿抛出来的香饵,他还是想要咬钩!
反正朱厚照总感觉这件事跟打仗一样令他浑身来劲。
过了三日那冶炼所的负责人老老实实地将历年的事故资料整理上来了。
朱厚照翻看着上头的记录,发现上头的名字大多颇为相像不少都是当爹的出事后当儿子的顶上。
这仿佛已经是匠户的宿命。
至于抚恤,那也是有那么一点的,就是不多。
而且也不知能不能落到对应的人手上。
就像朝廷给军户的优待很多都被旁人昧掉了一样,很多人可是连别人的活命钱都要拿走的。
难怪文哥儿老给他们出经济学题目哪怕有了足够的钱粮怎么保证它们能用到实处也是个巨大的难题。资源的分配自古以来都让人犯愁!
朱厚照目光微动喊杨玉过来吩咐了几句让他带人分头走访这些人家。
最好别惊动任何人。
杨玉认真领命而去。
文哥儿是没管朱厚照如何纠结的朱厚照身为太子能早早为这些问题烦恼,对他而言已经算是个很不错的进展。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眼看早前定下的五天之期将至文哥儿难得没再到外面玩耍关起门开始绘制火器图纸。
有朱厚照这个太子在他得以了解这个时代的火器水平甚至还进行了几次不同火器的拆卸。他扒拉出适合当前水平的改良思路琢磨了一会,提笔在纸上画了起来。
等到文哥儿聚精会神地绘制完火器图纸,就见杨慎过来了,与他说起外头的变故:太子亲自发落了几个冶炼所的人,命应天府尹抄了他们的家后把一批应该给匠户的抚恤金补发下去了,说是朝廷不会亏待任何一个用心做事的人。
相似小说推荐
-
外室薄情 (三月蜜糖) 2023-01-11完结2166 7258明姮给顾云庭做了三年外室,从不拈酸吃醋,外人都道她爱的低贱。顾云庭起先也这么觉得...
-
金吾不禁,长夜未明 (伊人睽睽) 晋江vip2023-02-13完结948223365又名《女将军的肮脏爱情故事》“东京除夕夜,金吾不禁,长夜未明。遥远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