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情况下,唯一的好友提出些在外人眼里看上去是掉脑袋大罪的要求,似乎也能更容易地接受。
因为太过孤独无助,害怕失去唯一的依靠,更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回报对方的善意。
程莹没法不这么想。
可是,这个传闻中的与太后私通的男人究竟是谁,一直众说纷纭,都没有一个确定的怀疑对象。
因为看上去,似乎并没有可疑的男人与太后走得过近,比较亲密,所以这件事也一直是传言,并没有发展到更严重的地步。
如今看萧邺拿太后的性命来威胁萧旸,这些事终于都能说得通了。
可是既然有野心,意图造反,会为了区区一个太后就放弃可能是唾手可得的成功吗?
就算程莹不了解萧旸,以她对这些人了解,从萧邺身上就能看出来,身在帝王家,为了登上帝位,哪个人手里没有沾过一点兄弟姐妹的鲜血……又何惧失去一个亲人。
权力对这些人有致命的吸引力。
更何况太后对萧旸来说,只是血缘上的生母,太后甚至都没有真正养育过他一日,这样的关系真的会有多少感情吗?
萧旸会为她而抛下一切吗?
这一点萧邺自然也考虑到了。
若是没有把握,他不会选择将太后推出来。
其实早在很久之前,太后与萧旸私下就往来过密,想必那时候他们就已经知晓了对方的身份,确认了关系。
这几年来,他们几乎是一直在他眼皮底下勾结在一起,他们暗中做的那些恶事,他一直都看在眼里,只不过时机未到,他没有出手罢了。
何氏在外人面前装着一副超然物外,不理世事的模样,但内心对权势与地位极其渴望,并且十分善于迷惑人心。
他不知道何氏是如何蛊惑萧旸的,他们相认不过几年,萧旸已对何氏唯命是从,任何氏摆布了。
他们的很多计划都是何氏在幕后操纵,主导一切。
萧邺当然也清楚,意图谋逆,造反这种事,若萧旸没有这个心思,无论何氏诱导,都是成不了的。
两人勾搭在一起,能够一拍即合,至少说明他们的目的是一致的。
再加上李复,三个人狼狈为奸,在背后做了多少坏事,害了多少人……一笔一笔他都记得清清楚楚,也是时候该跟他们清算了。
何氏被绑在城楼上三个时辰后,萧邺没有等到萧旸,只等来了一个坏消息。
第一百章
他低估了萧旸。
不对, 严格来说,应该是李复的主意。
他更是高估了何氏在萧旸心中的地位,或许……是李复拦住了萧旸。
萧旸虽有野心, 可算不上多精明, 更不是多精于算计的人,更多的是被操纵,像傀儡一般, 听从何氏与李复的指令。
即便萧旸想拿郑容汐来换何氏……恐怕也会被李复阻拦。
他一直以为李复与何氏之间至少还是有些感情的, 没想到李复这么无情, 竟然真会眼睁睁地看着何氏去死。
萧邺看着手里的纸张,这是在几个时辰之内传遍了京城的东西。
上面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萧邺的身世,将他描述成了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野种,抢夺原本属于萧旸的皇位。
甚至……上面还完全凭空捏造了一些当年先皇传位于萧邺时的故事。
文笔不错,文字十分具有煽动性, 并且把各种细节都想到了,精彩纷呈, 完全不失为一个绝妙的故事。
元临也看到了纸上的内容,看完之后, 他抬起头,看向萧邺,问道:“你即位那日真的天有异象?”
元临其实并未相信纸上的谣言, 只是故意这么问了一句,想看看萧邺的反应,可是他没想到, 萧邺还真的点了点头。
“这是上天的昭示, 在暗示你并非正统?”
“没想到这么愚蠢的谣言, 你也会相信。”
“天有异象, 想怎么说都能说得通。”
“说不好的,是暗示朕登基这件事有问题,想往好的说,那就是说明朕非凡人,乃真命天子,是上天授意,天有异象正是在提醒天下百姓,提醒群臣,朕就是真龙天子,朕的登基必然会带领大梁走入一个新的时代,朕将会创造新的太平盛世,朕在位时,将是大梁最鼎盛的时期。”
“至于是哪一种,只是看人愿意相信哪一种。”
“朕是天子,是皇帝,那么朕说是好的便是好的。”
李复此举是何用意,萧邺十分清楚。
李复善于玩弄人心,对人的心理研究得十分透彻,也就是凭着此,他招摇撞骗这么多年,甚至深得父皇的信任,蛊惑了这么一群唯命是从,十分虔诚的信徒。
萧邺知道,以后他们想造反,想推翻他,除了绝对的实力之外,还需师出有名,不然即便成事,也不能令天下百姓信服,所以李复要从根本,从他的身份上,直接推翻他的存在。
如果他并非皇室血脉,他的身世有异,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是名不正言不顺抢夺了他人的位置,甚至他的登基是上天所不容许的,那么,李复他们甚至不用费一兵一卒,免去了厮杀打斗,便能轻易地将他推下皇位。
如果失去了信任,令众人心中的信念崩塌,从根本上摧毁他存在的意义,让所有人都相信他并非天授皇权,这一切便将再无逆转之势。
这是李复能想出来的招数,非常阴毒,但是萧邺早有准备。
他早猜到李复会有这种招数。
这么多年,他早已了解了李复的这些手段。
他十二岁登基,当年李复还是深受父皇信任的当朝宰辅,并且因他登基时年纪尚小,所以李复便作为辅政大臣,一直在协助他处理朝政之事。
当时他尚年幼,身边能称得上是亲近的人,除了太后便是李复。
太后毕竟是后宫女人,并不精于朝政之事,所以也帮不上什么忙,当时一直在他身边的人就是李复。
李复对他一直是悉心教导,十分严格,多年如一日,监督他的功课,并且书法、政经以及各种课程,李复从未缺席,这在当时还年幼的他的心中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那时候的他就立志成为一个明君,并把李复当成了自己的学习榜样,希望自己能在各个方面努力达到李复所要求的程度,偶尔李复夸他几句,他都能高兴许久,认为自己的努力见到了成效,能让李复满意也是他所追求的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时候的大梁可以没有他,但是不能没有李复,这足以窥见李复当时的地位权势。
李复不仅是教他知识的老师,在做人的思想道德方面更是深深影响了他。
当时的他十分信任李复,几乎全身心都依赖着李复,做任何决定之前,他都要征询李复的意见,在很多年里,这样做,他只看到了好处,毕竟当年才十二岁的他怎么会想到这样做所带来的后果。
那时候,在他看来,李复是一个清廉正直,一心为了朝政,为了国家,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利益,鞠躬尽瘁,一个几乎没有私心杂念的伟人,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犯错呢?
所以当时同样也是他其中一个老师的郑誉当着他的面弹劾李复时,他震怒不已。
他不能容忍有人诋毁他的恩师。
这样一个完美的人,怎么可能做出郑誉口中所说的那些事情,他不相信,所以当时的郑誉因此受到了杖责。
他记得那时候李复听闻朝中有人弹劾他一事时,并未惊慌,并在他面前表现出了十分宽宏大量的一面,李复劝说了要严惩那群大臣的他。
“皇上,臣已听闻朝中有大人弹劾臣的事情。”
“众位大人所说,臣承认,事实是存在的。”
“臣作为当朝宰辅,为了朝廷,自然要选贤用能,这样做肯定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他们总认为臣有私心,总觉得臣是任人唯亲,臣喜欢的,便让他高升,臣不喜欢的,便相方设法地将他流放到边远之地,这是臣无法反驳的事实。”
“因为在用人一事上,除了升迁便是贬谪,似乎只有这两种结果,臣无从解释。”
“臣只说一点,臣所作出的决定均是为了朝廷,为了大梁,绝无私心。”
“可毕竟瓜田李下,臣如何解释也难以自证清白,所以臣恳请皇上允臣告老还乡,卸下官职,如此一来,也算给众位大人一个交代。”
如今想来,李复绝对是个操纵人心的高手。
遇到这样的事情,李复绝不急着辩驳解释,而是以退为进,直接提出要辞官,这么一招,着实让当时的萧邺着急起来。
一心一意辅佐他,为了朝廷鞠躬尽瘁的人,怎么可能做这样的事,这是当时的萧邺心中的想法。
所以为了留下李复,所有涉及此事的官员皆受到了惩罚。
这是当时的他做给李复看的,他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李复对他失望。
其中一个屡次不改,在他强调此事之后还继续上折子检举李复的大臣,被他下旨,逐出京城,永不得归京。
在这一件事上,李复的所作所为更让他敬佩。
当时他下旨时,李复甚至还多次劝阻。
相似小说推荐
-
温僖贵妃她不想奋斗了 完结+番外 (青丘一梦) 2023-01-14完结807421351现钮祜禄贵妃·敏若的人生目标:养好娃、养好生、活过康熙!!!康熙帝温僖贵妃,开国...
-
种玉心田上 (昕梨) 2022-12-08完结2804 2175一个未婚生子的女孩,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如何走出茫然困境。强取豪夺,家长里短,虐中有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