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君 (寻找失落的爱情)
- 类型:古代言情
-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 入库:04.11
虽然边军没什么好消息,庆安帝还是因为这封家书心情骤好。
杨公公伺候主子数十年,对庆安帝细微的神情变化了然于心,低声笑道:“太子殿下在信中写了什么?皇上怎么这般喜悦?莫非是战事有了转机?”
庆安帝心机深沉,登基为天子后更是性情莫测,宫中内外能和他闲话几句的,除了袁皇后,也就是一直伴在身边的杨公公了。
“战事暂时还没什么转机。”庆安帝随口道:“不过,太子倒是大有长进。如此,也不枉出一趟京城。”
杨公公笑道:“皇上对殿下这是爱之深责之切,要求未免过高了一些。在奴才看来,太子殿下早已是人中龙凤无可挑剔了。”
庆安帝心情好的时候,听着这样的马屁格外顺耳,扬了扬嘴角:“这话私下说说无妨,传出去可就成笑话了。”
杨公公不遗余力地大拍马屁:“皇上这就不知道了。太子殿下在朝中声名极佳,人人敬爱,就是朝野百姓们,也都爱戴有加。奴才说句不怕皇上恼怒的话,皇上年轻的时候,可是远远不及。”
庆安帝失笑:“行了行了,愈发不像话了。”
庆安帝心情好了,压抑沉闷了数日的太和殿里,气氛也为之松泛了不少。
沈嘉在吃午饭的时候,特意凑到沈佑身边:“听闻太子殿下的家书今日送到了宫中,皇上看了殿下的信,心怀大慰,仰天长笑。”
所以说,谣言都是这么来的,越传越夸张。
沈佑瞥沈嘉一眼:“皇上心情不错,仰天大笑倒是没有。”
沈嘉笑嘻嘻地:“我就是略微夸张了那么一点点。反正就是这个意思了。”
顿了顿,又低声叹道:“我还听说,边军接连打败仗,是因为鞑靼柔然人太过凶残,每次都驱赶老弱妇孺到城门下。边军的将士们被逼无奈,不得不冲着大齐百姓们下杀手。这么一来,军心低迷士气消沉是必然的事。”
“这些鞑靼柔然骑兵真不是东西,这般歹毒的法子也用得出来。迟早有一天,都报应到他们自己头上。”
连沈嘉都听说了,沈佑又岂会不知?
任何一个有血性的男儿,听到如此残酷的战事,都会涌起无边怒火和汹涌的战意。
沈佑抿紧薄唇,低声道:“可惜我没能去边关,不然,我定会领一队人,悄悄出城门,绕过敌人大军,去后方烧了他们的粮草。让他们不战自溃。”
沈嘉听得热血沸腾,猛地一握拳头:“没错!烧了敌军粮草,看他们拿什么打仗!”
沈佑轻叹一声:“我们能想到的办法,何将军他们怕是早有思虑。只是,粮草辎重必有重兵防守,想烧毁粮草,绝非易事。去的人,九死一生。”
沈嘉心头沉重,就连口中的肉也没了香味,长长叹了一口气。和沈佑一同沉默了。
……
过了两日,正逢休沐。
沈佑先一步回崔宅。所谓的阴郁烦闷,在见到露齿而笑的旭哥儿时,都成了泡影,被扔至一旁。
旭哥儿兴奋地冲沈佑扑腾,沈佑一笑,伸手抱过胖墩墩沉甸甸的儿子。
“旭哥儿,叫爹。”冷言少语的沈统领,在儿子面前颇有耐心:“来,看我的嘴,爹。”
旭哥儿咿咿呀呀,将手指塞在嘴里,咯咯笑了起来。
沈佑也笑了,伸手拧了拧旭哥儿白嫩俊俏的小脸蛋:“小混账,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叫爹。”
旭哥儿忽地伸手,抱住亲爹的脸,吧唧亲了一口。旭哥儿正是冒牙的时候,成日里流口水。这一亲,沈佑的脸上湿漉漉的。亏得是自己儿子,沈佑也不嫌弃,拿过干净柔软的棉布帕子,擦了擦脸,然后细细地为儿子擦手。
冯少君进屋子的时候,见到的就是这么温馨的一幕。
旭哥儿抬头,冲娘亲兴奋地傻笑。
沈佑转头,眉眼间俱是温柔。
冯少君一颗心都似被泡进了蜜水中,又软又热,快步走到床榻边,先俯头亲了儿子一口:“旭哥儿,有没有想我。”
吉祥每天顶着主子的脸陪在旭哥儿身边。 旭哥儿对冯少君这张脸再熟悉不过。听不懂说什么,却一个劲地笑,还扑腾着小胳膊。
冯少君笑着抱起儿子,母子两个额头靠着额头,亲昵戏耍。
沈佑无声一笑,舒展手臂,将妻儿一同搂进怀抱里。一大一小两张脸,都是笑盈盈的。
这就是拥有全世界的幸福与美好吧!
冯少君依偎在夫婿怀里,低声笑问:“你回来多久了?”
沈佑答道:“大概半个时辰。”
“天已经黑了,我们一起和外祖母用晚膳吧!”
“嗯。”
一家三口去了许氏的院子。不出所料,崔元瀚一家四口也在。崔大郎读书大半年,颇有几分斯文小书生模样,有模有样地拱手行礼:“见过姑母姑父。”
冯少君抿唇一笑:“大郎自读书后,愈发乖巧懂事了。”
淘气好动的崔二郎急急探过头:“姑母,我呢?”
崔元瀚和宋氏都乐了。没见过上赶着要求夸赞的哪!
冯少君忍住笑,一本正经地夸道:“二郎机灵活泼,姑母最喜欢二郎了。”
崔二郎得意洋洋地挺起胸膛,惹得众人哄笑。
愉快的吃了晚饭,宋氏先带着两个儿子回去安顿休息。
崔元瀚留了下来,忧心忡忡地对冯少君沈佑说道:“近来内务府里传言纷纷,都说边军战事不利。为了筹措军饷粮草,皇上连内务府的银子都送去户部了。也不知这仗要打到什么时候?何时才能有转机。”
第四百五十四章 战事
边关战事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文武百官不必说,就是京城普通百姓,见了面说话,三句离不了打仗二字。
崔元瀚在内务府当差,消息也算灵通。不过,宫里的动静,还是沈佑冯少君最清楚。
沈佑沉声道:“边关战事不顺,也怪不得边军。”
然后将自己所知道的,告诉崔元瀚。
崔元瀚义愤填膺,眼里直往外蹿火星:“做出这等禽兽行径,简直是一帮畜生。有本事明刀明枪地来战,裹挟老弱妇孺,算什么能耐。”
冯少君目中闪过凉意,淡淡道:“这办法卑劣无耻,却十分奏效。边军连连失利,而且士气低沉。再这样下去,离全面溃败也不远了。”
崔元瀚倒抽一口凉气:“有这么严重吗?”
沈佑无声叹气:“必须要尽快扭转战局。不然,对边军大为不利。”
“或许,这就是敌军设下的陷阱,以逸待劳,等着边军出城送上门。”冯少君低声接了话茬。
这也没办法。明知是坑,也得往里跳。
三人对坐着,沉默许久。
崔元瀚心事重重地离去。
冯少君和沈佑心情也有些沉重。沈佑低声问冯少君:“你对这场战事记得多少?”
冯少君有些无奈地低语:“原本是两年以后的事,不知为何提前了。而且,鞑靼柔然结盟,也和前世截然不同。”
她的重生,如蝴蝶煽动翅膀,身边人的命运都在悄然转变。
从她和沈佑成亲的那一刻起,就已完全脱离了前世轨道。这一场边关大战,到底结果如何,无人知晓。
冯少君心情有些沉重,沈佑上前,舒展手臂搂住她:“皇上雄才大略,是一代明君。太子殿下亲自去边军督战,鼓舞士气。最终的胜利,必将属于大齐。”
只不知,这一场大战要死多少人。
冯少君靠在沈佑的胸膛,无声叹息。
……
边关战事,牵动着所有人的心。众人既盼着边军有战报来,又忧心是战败不利的消息。
不管众人心情如何,边军不断有战报送来。
鞑靼柔然再次攻城,此次驱赶的不是老弱妇孺,而是百姓中身材高大的男子。边军将士愤怒之下,分外勇猛,半日间击退攻城的骑兵。何将军亲自率兵攻出城门,杀敌数百,大大鼓舞振奋了士气。
接二连三的战事失利,终于打了一回漂亮的胜仗。文武百官们精神为之一振,人人高兴。
庆安帝也舒展眉头,下圣旨褒奖何将军,并派钦差去边军传旨。
宫中沉闷的气氛,也稍稍缓和。
袁皇后的脸上,重新有了笑容,对袁敏说道:“不必太忧心。何将军骁勇善战,机智多谋。有他在,边军很快就能打大胜仗,将那些鞑子都赶回关外去。”
袁敏抿唇一笑:“母后说的是。”
袁敏近来清减了不少。白日操劳宫务教养儿女,忙忙碌碌无暇多想。到了晚上,夜半三更,寂寂无声之际,就会惦记远在边关的丈夫。辗转反侧,难以成眠。
每到白天,她又得精神奕奕地出现在人前。如此度日,不瘦才怪了。
袁皇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时不时地总要开解儿媳几句。奈何说着说着,就忍不住忧心儿子几句:“昀儿在边军里,不知道习不习惯。边关可比京城冷多了,时常刮风,也没什么好吃的。不知道他瘦了没有。”
袁敏笑着安抚袁皇后:“殿下写信回来,说在边关住的是将军府,府里的厨子从京城带去的,厨艺好的很。吃喝没什么不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