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科举路 (无根的蓬莱)
- 类型:古代言情
- 作者:无根的蓬莱
- 入库:04.11
不过姐夫到是挺相信你的,听闻你的顾虑之后甚至仔细地回想了一番他到京城的各种经历,仔细与你复盘了一番他所遇到的人,我当时都惊到了,只觉得你和姐夫都太过于谨慎了,姐夫早就已经成婚了,还怎么被人‘榜下捉婿’?
结果现在事实证明天真的那个人是我,你和姐夫的思虑是对的。
甚至姐夫都不如你谨慎,当日我记得你对姐夫说过好多次不要去听放榜的成绩,结果我和姐夫还是去了,若是当时听你的留在家中等消息多好,就不会有今日这一遭事情了!”
季兴邦摇了摇头,说道:“思齐,不是这样的,常言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那张家是有备而来,大堂兄在榜下他们‘榜下捉婿’,大堂兄在李家也不可能躲得过这一遭的。”
此事其实也怪他自己,是他自己觉得李家和自己今世里情况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做出了完全的准备,也问了大堂兄并未遇到张氏女,才轻信“榜下捉婿”这个波折已经躲了过去,没有多做防备,也没有向大堂兄申明厉害,只是随口嘱咐他最好留在家中听候消息,见他来贡院门前也没有太过于紧张,才出了这样的事情。
正在二人谈话的短短时间之内,京兆尹大人便穿着官府脸色不豫地走到登闻鼓面前,质问道:“是谁竟然敲响京兆尹衙门前的登闻鼓,尔等不知这登闻鼓是遇到关系大景朝存亡的事情才能被敲响的吗?
丁点小事就来敲鼓,惊扰圣听,这可是欺君之罪,你们可知晓!”
此时京城的京兆尹大人唤作裴成乐,乃是两榜进士出身,自认为自己是个精明、清廉且干练的能吏。在他的管理下整个京城都井然有序,这登闻鼓也已经两年多都没有被人敲响过了。
此时既是会试放榜之日,也是登闻鼓再次被敲响之时,他的心中十分的生气,觉得敲鼓的二人不识抬举,甚至还以为二人是不是后面有朝中大臣撑腰,想要在这次会试上面泼脏水,心中不喜之情溢于言表。
季兴邦和李思齐已经有了举人的身份,见官可以不跪,因此他们二人只是对裴成乐行了一个拱手礼。
季兴邦不顾裴成乐的冷脸,对他说道:“大人见谅,学生有急事来求大人做主,所以顾不得那么多,只能敲响登闻鼓。
我乃山北省魏县学子季兴邦,今岁考中了山北省乡试第一名,得了省学政滕英辉大人的青眼,推荐我入京城太学念书,才到太学报到念书不久。
之前我一直住在我堂兄举人季兴杰家中,与他一同复习、备考,也增加自己应考经验。我那堂兄季兴杰今日放榜后喜中会试第十名的成绩,可是我们还顾不得高兴、顾不得庆祝,我那大堂兄季兴杰贡士便被京城兵部员外郎张长栋派家丁掳走了。
可是我堂兄季兴杰早已娶了妻子,其妻李氏温柔贤惠,勤俭持家,还为他生了一子,现在儿子已经年近两岁。旁边这位李思齐便是我大堂嫂的亲弟弟,他今年也考中了山北省的举人,乡试第七名,也是一个可造之材,李家与季家此番均是苦主,故我与思齐兄二人一并到京兆尹衙门前敲鼓,还望大人赶紧派人去张家抢人,救我大堂兄于水火之中啊!”
裴成乐原本以为会是什么科举弊案,此时闻言却只是一桩“榜下捉婿”的小案子,顿时觉得有些恼怒,质问道:“‘榜下捉婿’本只是我朝风俗而已,做个样子,两家事先早已约定好婚事,哪里会有人做出你说这种强取豪夺之事?
这种小案子你们自去张家要人即可,何须到我京兆尹衙门来敲登闻鼓?简直胡闹!”
正在此时正好李家老爷、李思微抱着季邵楠也来了,聚在京兆尹衙门之前,李思微一言不发便抱着稚儿跪在裴成乐面前求他做主,李老爷一边跪下一边将他早就准备好的房契、女儿、女婿的户籍、婚书等全都恭敬地递给了站在一旁的衙役,拿给裴成乐看。
裴成乐不得已看了看这些户籍、婚书之后,知晓这个季兴杰真的已经成婚了,便吩咐左右到:“你们去北城张家问一问,让张长栋大人到京兆尹衙门过来回话,就说有人敲了登闻鼓告他!”
虽然京兆尹官员职位不算很高,但也是正四品,比起同为正四品的张长栋权力大得多。况且京兆尹大人有权限可以直接唤人过来接受询问,皇亲国戚都能唤,他也不怵张长栋,便如此吩咐一番。
听了裴成乐的这番话之后,季兴邦和李思齐二人均松了口气,二人之间相视而笑,觉得这次定然能救出大堂兄来了。
裴成乐却对他们二人还是不满意,说道:“这种小案子我一般是不接的,现在接只因为你们二人击鼓鸣冤,你们二人都是举人的身份,还是多关注一些国家大事,不要总是着眼于小处,一点点事情都来浪费京兆尹的资源和时间。”
季兴邦却对裴成乐的观点不敢苟同,他正色对裴成乐说道:“裴大人,我们来自山北,非京城人士,不知道京城这边天子脚下‘榜下捉婿’有些什么规矩,只知道我们季家和李家被人欺上门来,我大堂兄一个堂堂贡士都不能对自己的婚事做主,光天化日之家就被人扛着走了。
这样的大景朝谈何‘天日昭昭’?一个贡士尚且被人逼到如此地步,升斗小民要如何存活于世?”
作者有话说:
第79章 态度转变
裴成乐听闻了季兴邦的话之后心中却是一惊, 他心中惊讶季兴邦竟然将这样一件小事上升到这样的地步,同时心中也对张家的跋扈有了更深的认识,但是更重要的是他从中看到了一个机会!
是啊, 京城早有“约定俗成”的规矩, 好些高门大户的人家惯是会在会试成绩放榜的时候“榜下捉婿”的, 这样的“榜下捉婿”都是两家人之前有了默契的, 商定好的。
这些考中进士的读书人多是没有成婚的,那么两家皆大欢喜。但也有一些早已成婚的,确是借着“榜下捉婿”无法拒绝的名头娶了平妻,或者是将乡下的发妻休妻的也有。
因为这般的做法是那个读书人自己愿意的, 所以无论是他选择娶平妻,还是选择休妻,都会安抚好自己的妻子一方的人,他自家的族人也站在他那一边,因此不会在京城闹出什么大事情来。
不过世界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 京城的百姓们也都知道有些读书人是会这么做的, 所以对那些运用科举晋身的贫寒学子观感不好,甚至觉得考中进士的读书人大多人品低劣, 为大景朝的科举取士带来了很负面的影响。
皇上其实也不愿意看见这样的事情, 因为他提拔一些贫寒的学子最重要的就是看中他们的身份, 觉得他们与高门大户和现在已经在朝为官的人都毫无牵扯, 背后没有其他任何的势力,是可以成为皇帝心腹的人,不愿意这些人被高门大户“捉婿”了去。
可是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阻止的,若是那个学子愿意被捉去, 皇上硬要阻止, 反而会不美, 还不如就静观其变。
裴成乐既然能成为京兆尹,管理整个京城的治安,他自己自然是皇上的心腹。同时他也是贫寒学子,通过科举苦读做官的,属于大器晚成,考上进士已经三十多岁,没有人来“捉婿”的人,背后没有其他错综复杂的关系。
他自然是知道皇上想要革除这种“榜下捉婿”的积弊,想要留下一些年轻有为的学子,不让他们被高官拉拢走的,现在岂不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么?
难得张家这样一个勋贵武将出身的人家不懂规矩,竟然不谈好就直接强抢走人。更难得遇到季兴杰这般一个不愿意被“捉婿”,竟然愿意守着发妻的人。
更妙的是季家人和李家人中都有有功名的人,竟然联合起来敲了登闻鼓,将事情闹大了。
裴成乐原来很讨厌这两个敲登闻鼓的人,觉得他们败坏了自己的政绩。但是如今看到机会之后确是反而觉得他们敲得好敲得妙!
若是没有他们来敲登闻鼓这一遭,事情怎么会闹大?现在事情闹大之后若是自己再查明季兴杰真是被强捉走了,那么京城百姓是不是便人人知晓,被“榜下捉婿”的年轻学子之中也有不愿意的,去“捉婿”的那些人没安好心,欺人太甚!
这样一来,看那些高门大户人家还有什么脸面去“榜下捉婿”?若是看中这个人才怎么不慢慢议亲?你们这样强抢了人去就是在欺负人,连考中贡士的人都被如此对待,我们普通百姓如何活啊!
裴成乐立即露出了一个笑脸,对着给他提供思路的季兴邦作了一个揖,说道:“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季举人,我这便点齐人马到那张家去要人,你们是否要跟我一起去?”
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裴成乐在发现机会之后便决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也不介意向季兴邦服软。
李思齐、李思微等人不知道裴成乐心中转了这么多弯子,听闻裴成乐在听了季兴邦一番话之后态度大变,甚至要亲自带着他们去张家,心中都是激动不已,脸上露出喜色,都喊裴成乐“青天大老爷”!
季兴邦闻言心中一惊,确是知道裴成乐这个老狐狸最是狡猾,不是那种听得进别人劝的“青天大老爷”。但是不管他心中怎么想的,现在既然愿意带着大家去张家解决这个事情,必然是大家利益一致,便也赶紧答应了。
相似小说推荐
-
摄政王他后悔了 (璃原风笙) 2022-10-21完结41 871天下皆知,摄政王凤剑青向来信守承诺,大公无私。先帝托孤那年,他于辇前立下重诺,终生不娶。...
-
谋夺卿卿 (宴时陈羡) 2022-11-08完结318 3285顺治三年,裕安长公主随驸马下江南。在角斗场救回来一个重病缠身,孱弱无力,眉眼漂亮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