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不说突厥和我们签订了停战协议,目前又是紧缺物质的状态,没有精力来开战,不至于让我们心惊胆战,再者,大魏朝堂井井有条,民间的经济也是蒸蒸日上。”
“相信在殿下的带领之下,我们必定不会重蹈覆辙,反而能让边境贸易更加繁荣。”
穆阁老听到他的话,跟见了鬼似的,他素来知道这个状元郎舌灿莲花、伶牙俐齿、很能说道。
但也没有想到他竟然能睁眼说瞎话到这个地步。
突厥不暂时不会成为威胁这点他赞同。但是大魏朝堂仅仅有条?亏他说得出口,前段时间四皇子不是还发起了政变?这算哪门子的平静。况且如今安正帝也健在,能不能绝境翻盘也未可知。
这样一想,穆阁老头都大了。也不知道
大魏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前朝。
“我知道赵大人六元及第,雄姿英发,又接连在边境、官行、水泥之事中屡立奇功。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但是朝政之事求的就是一个“稳”字,有些时候兵行险招,不仅不会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反而会将原本大好的局面搞得更糟糕。”
说到这里,穆阁老语气缓了缓:“赵大人未来必定会成为我大魏的栋梁之材,但现在,赵大人还是要再学学才行。”
赵青昭脸色未变。如果赵青昭真是穆阁佬所说的那种,沉不住气的少年人可能还会中他这个圈套,但是赵青昭如今年岁可不小了。
他如今要做的是向朝臣的阐明边境贸易的利弊,而不是与穆阁老争论他经验多少的问题。
“穆大人谬赞了。两国邦交从来都是重中之重。但是有一句话,穆阁老或许没有听过,那便是距离产生美。大魏和突厥是有生死大仇的,如今边境战士的鲜血还未冷却,我们就如此亲密的和突厥王进行往来,纵使有深明大义之人,但心里却未必不会失落。这是我要求进行边境贸易的第一个原因,以慰边境战士英魂。”狠狠地宰突厥一笔。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不知各位大人可曾听过一个东西,毛线。”说到这里,赵青昭抬起头,望向朝中的大臣。
谢阁老见状道:“可是宁城所产的羊毛织物?”
赵青昭点了点头:“谢阁老所言不假,便是此物。”
穆阁老闻言冷笑了一声:“刚才是老夫说漏了,赵大人的功绩应该再加上毛线一笔才对。要我说还是令尊有本事,不然也不会将令公子养的如此聪慧,改日定当拜访才是!”
穆阁老说他怎样都可以,反正不痛不痒,对他造不成什么伤害,但是若是说他父亲,赵青昭就不乐意了。
“多谢穆阁老夸赞,在下虽然有一二点小聪明,但还是比不上小穆大人。小穆大人心思玲珑,做事周全,如今不过二十又五便已经能独挡一面,令在下佩服不已。父亲不止一次的说过,羡慕阁老有这么能干的儿子,只可惜这些都需要缘分,父亲没有那个福气,羡慕不来!”
穆阁老闻言,脸气的通红,场上谁不知道素来就是他这个儿子和他最不对付。
他性子端正,偏生儿子性情诡异,离经叛道,不爱走寻常之路。
他以前不是没想过把儿子这个性子扳回来,偏生这个儿子本事大。他不仅说不过他,在日常的政务之中也压不下他。
不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分明性格放荡不羁,可偏偏能引得当权人欣赏,包容异常。
他甚至在朝堂之上和他公然开呛了几次,差点没他把气昏过去。
在场谁也不知道,他不乐意提他这个逆子,一提就要生气,可偏偏赵青昭今日提了,不仅提了还一口一个小穆大人,穆阁老这不是朝他脸上呼巴掌吗?
可是偏偏生他一句错话也没有说,还句句是事实。他想反驳也反驳不出口,难道跟人家说,这个逆子它本身就是这个样子,不是他教的,这不等于直接承认他根本不会养儿子吗?
丢人,实在是太丢人了!
老脸都快丢完了!
穆阁老狠狠地瞪了穆斯朝一眼,这个逆子,哼了两声没再开口说话了。
穆斯朝见状,耸了耸肩,他才是人在朝堂站,锅从天上来呀。莫名被cue,他也很无辜的好吧。这两人斗法怎么还把他拉下水了呢?
“不知道赵大人之前所言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见穆斯朝站出来说了问了,赵青昭就顺着他的话说下去了:“羊毛织物,是用羊毛纺织而成,这个东西不仅一场可以纺成衣物,还可以做成地毯,玩具等很多精美的东西。不仅美观,还很轻薄,于鸭绒羽绒服一般保暖非常。此物十分受到欢迎,不仅在大魏畅销,其他诸国也十分分畅销。”
穆阁老点了点头:“确实有所耳闻。”
赵青昭继续道:“大魏草地不多,除了边境之外就剩突厥所养的羊群最多。”
说到这里,四皇子周锦钦也回过味来了。若是突厥人能从羊毛中获利,那以后突厥人的养东西变将更倾向于养羊群而非养马牛,如此一来……兵不血刃啊!
而且好处还不止于此
这个法子既然突厥可用,那其他的王朝未必不可用,只要找准办法。就算不用发兵,过个十几二十几,突厥也不会有能力和大魏一战了。
讲的这么明白,其他大臣在不懂那就是傻子了,现在他们也不吭声了,很明显他们也知道赵青山所说的这条计策对大魏多么的有利。
此时,他们看向赵青昭的眼神也完全的变了。没想到赵青昭年纪不大,城府却如此深沉,这条计策,不可谓不毒辣。
想到这里朝臣都有点慌了。他们以前应该没有得罪过赵青昭吧,应该没有吧。
赵青昭不知道,就单单一条计策,就让大臣把他脑补成了一个城府极深的人,若是知道了他恐怕会哭笑不得,他只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借用了别人的计策而已。
若是要让他自己想,未必能想到这么好的主意。不过,这个误会带来的也并非坏处。至少后来,赵青昭发现他现在办事比往日更方便了。
其实是大家不太愿意得罪他,毕竟得罪一个聪明人和得罪一个城府极深的人是两回事。
和赵青昭就算不交好,也不能得罪,那是十分不明智的做法。当然若是能行个方便,便是最好不过了。
关于边境贸易的事情就这么初步的被定了。
不过关于主事之人,朝中大臣却各有说法。
毕竟这件事情若是成了,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
更何况他们他们之前反对,不过是怕引狼入室,现在想想,可能性也不大。
这么个大的功绩摆在面前,不让自己人争取,那简直就要说不过去了。天予弗受,反受其咎啊!
赵青昭看见这幅场景也不吃惊,毕竟他抽不开身,这件事情势必得有人接手,不过关于人手,他也在考虑。这个人首先不能太死板,因为毕竟事关两国邦交,肯定会有很多突变的事情,这些都需要灵活处理,若是太过于死板,反而不利于贸易的发展。
其次这个人还得懂一点经商的知识,要不然商机摆在他面前他也不懂争取,那不就白白便宜了别人吗?
按照这个条件,一大批人被赵青昭涮下了。
同时,在件事情的人选周锦钦也在苦恼,所以他并没有明确给出答案,这个人员最好不涉及的各方势力,还需要四皇子再好好想一想。
是以,这场早会就这么散了。
此时,各位朝中的重臣见赵青昭已经不如刚才那般怒视和漠然了,他们知道赵青昭是皇帝的宠臣,再加上这件事情也是他提出来的,说不定周锦钦考虑人员时候很可能会参考他的意见,所以和他打好关系便尤为重要了。
可是话还没说几句,赵青昭就找借口溜了。大臣们在心里懊恼的同时,也不禁感叹赵青昭也太滑不留手了。
赵青昭急着离开,除了不想和那些大臣们虚以尾宜之外。便是他真的有要事在身。
今日是秋季土豆收获的日子。上一次土豆产量收获得并不理想,但好在经过改良之后,此次土豆的产量已经比上次的增加了很多,虽然还达不到赵青昭所说的亩产千斤。
但是也是很可观了,甚至比大魏现存的粮食,如水稻,小麦之类的粮食产量还高。
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赵青昭便马不停蹄的赶去庄子。
“昭哥儿,你看,这便是这三分地的产量。”
说到这里赵长松激动的激动的搓了搓手。他没想到,真是没想到,这个土豆的产量竟能有这么高!!!
它应该是大魏迄今为止产量最高的东西吧。
赵青章见状很淡定的点了点头,这个产量可能只堪堪达到了原本土豆产量的1/2吧。
不过这在赵长松眼里就已经十分惊人呢。一亩地产500斤的粮食。那简直就是闻所未闻啊!要不是赵长松亲眼见到,他也不敢相信。
要知道就算大魏的上等良田,一整年可能就产出200~300斤粮食。
就这,都还得是经验丰富的老农,仔细侍弄,遇到天成好的光景。
赵青昭叫来了赵长松身边记录土豆产量数据的本子。
相似小说推荐
-
摄政王逼我披好马甲 (诗瓷) 2021-04-03完结248 740江洛儿与当朝皇帝灵魂互穿了。每日战战兢兢活在皇宫里,唯恐被那权倾朝野,狠戾至极的摄...
-
皇家儿媳 (女王不在家) 2021-04-10完结9398 24829顾玉磬,婚事泡汤,性子骄纵,燕京城人人等着看她笑话,嫁不出去了。萧湛初,天家第九子,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