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如公主也是这么想的,日子还长着呢。皇室公主死个把个驸马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不过一切可能都不能如月如公主和荣恩和副所愿了。
昨晚四皇子带着手下的亲兵,血洗了整个京城。
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全部暴毙,派系骨干灭口的灭口,下牢的下牢。
紫禁城西北门,那条朝臣们往日上朝的所走的那条路上,血气还未上去散去。
有些消息灵通的大臣,已经猜到了可能发生了何事,面色十分凝重。
昨日皇权变动之后,他们才收到一些风声,若不是家里的人脉消息网过于落后,便是这幕后之人手段十分了得。
不管是哪一种,都不是应他们愿意看到的。
往日朝堂朝会未开始之前,大家都会互相寒暄,可今日却不一样,大家站在那里敛眉肃目,半个眼色都不敢乱瞟。
大家心里都有几个同样的疑问。
把京城控制起来的人到底是谁?昨天晚上起事的是谁?昨天晚上到底是胜利?安正帝可还活着?
当周锦清从大殿之外走进来之后,他们的大部分问题得到了解答。
原来是四皇子殿下。
四皇子身后跟着安正帝从前的大太监,大太监,展开手上拿着的圣旨,用他那尖细的嗓音道:“皇上有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三皇谋乱,朕心甚痛……暂令四皇子监国,处理朝政,钦此。”
朝堂各大臣面面相觑,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事到如今这个地步。他们强来也没有什么好处,遂都领旨了。
但还有几个安正帝的心腹,硬着头皮问道:“不知陛下龙体如何。可否容我等前去探望。”
周锦钦扫了一下朝堂,将众人的脸色尽收眼底:“父皇此时正在行宫修养,太医说了,父皇悲伤过度,须得静心休养才行,些许小事就不用去劳烦他老人家了。”
几人闻言,嗫嗫称是,没有再多嘴了。
行吧,竟然这样,那就以后再说。
回到家中,朝中各位大臣都迅速的派人去外面打探消息了。
现在能被他们打探出来的消息,都是周锦钦有意放出来的。毕竟还是要安抚一下人心,他想要的是一个向心力齐的朝堂,而不是把人都吓跑了,自己去收拾烂摊子。
不过这中间的许多的细节,他们就不知道了。
就根据朝堂上所颁布的圣旨而言,四皇子前面的三位皇子应该都没了,安正帝就算没有因为打击太大中风在床,也应该不能轻易出现。
不说四皇子手握圣旨,就算没有,四皇子做为嫡子也是名正言顺,大家也不能说出什么不好来。
四皇子在监国之后,还有很多要事要处理,忙的不可开交。
之所以没有直接杀掉安正帝,有两个原因。一是,安正帝的存在,可以使权力更平稳的过渡,也能让自己的掌权,更加的光明正大。
二是,周锦钦想让他好好看看,他所拥有的一切是怎么被自己一点一点都夺过来的,想必这个过程一定会比直接死去更令他难过,钝刀子磨肉的滋味,他可是太知道了。这可是向他的好父皇学习的。
这权场力交接,朝堂清洗大概持续了三个个月,才勉强完成。
眼看着这三个月里安正帝连面都没露一声,大家便知道。已经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了。
周锦钦虽然现下还没有等基,但是实际上整个大魏的皇权,都已经集中在他手上了。
京城权贵家中的大臣虽然有些小心思。但还不敢直接去老虎嘴巴上拔毛。顶多是在私下揣摩揣摩这位四皇子的脾性。
在没有摸好周锦钦的脉之前。京城顶级的权贵们都暂时蛰伏了起来,在权力交接这个当口。从来都是一动不如一静的。
在这里一个不好,那可能直接就是性命不保,甚至搞不好还会连累家族。
没脑子的人都不会这样干,更别说这群聪明人了。没看见京城有名的纨绔子弟这段时间出现的次数都大大的减少了吗?
于是在京城顶级权贵达成了共识,没有使绊子的情况之下。周锦钦也能稍稍的松上一口气。
这一晃眼便来到了赵青昭的及冠之日。
赵景昭现在可是皇上跟前的红人。虽说官职没有提拔,还呆在户部的位置上没动,但大家都知道,这也是由于周锦钦年纪过轻,经历尚浅,若是赵青昭在户部好好的干上几年,那将来必定会往上走的,封侯拜相都不在话下。
有眼色的人家已经在想好如何交好赵青昭了,这样的人若不会中途夭折的话。那必定是大魏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内大权在握炙手可热的人物。
赵青昭及冠这天,天气十分的晴朗。
他也早早的起来了。
这一天的赵府门庭若市,十分热闹,今日是赵青昭20岁的生日,今日过后,他便成年了,可以独当一面了。
今日,给赵青朝做正宾的是白鹿书院的院长---傅栋。本来按理来说傅栋这个级别的正宾是很难请到的,因为副院长年纪过大,不好长途跋涉。
可事情偏偏有凑巧。傅家在京城的旁系在不小心牵扯进了这个夺嫡的漩涡。
虽然只是边缘人物,但处理不好也是问题,未免影响太坏牵连嫡枝,傅院长便出京,亲自处理,也是凑巧了。
赵青昭的字是祖父赵汀取的,赵汀现在已经上了年岁,轻易不愿意离开雍县,故土难移,赵青昭他们也很是理解。
不过虽然人没来,但心意却给得足足的,除了赵青超喜欢的玉石古玩,笔墨纸砚、古籍孤本还有祖母压箱底珍宝首饰等好东西。
对于这些赵青昭向来是来者不拒。礼物这种东西怎么可能嫌多呢!
“南声函胡,北声青越,嘉,美也,嘉,善也,以嘉视亲万民,赐字北嘉。”
从今日起,赵青昭有了字,北嘉。
至此礼成。
今日作为未婚妻的谢姝华也来参加赵青昭的及冠礼。
赵谢两家定下婚约之后。两人便有了来往,只是因为此前皇权变更,风声鹤唳。
再加上赵青昭事务繁忙,两人也许久未见。
只是今日是赵青昭的好日子,谢姝华也没打算叙旧,只打算在宴会上远远的看一眼赵青昭也就是了。
没想到在及冠礼之后,赵青昭把她约到了后院的一座小亭子里。
赵青昭约谢姝华出来也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有礼物要给谢姝华。
礼物中除了祖母让他转交的,还有近日他得到的一些好东西,准备一并送给她。
此前和谢姝华相处之时,赵青昭发现他这位未婚妻喜欢戴张扬艳丽的珠宝首饰,他后来也特意问过,确实如此。
既然知道了未婚妻的喜好。赵青昭准备一应物品,便都是谢姝华偏爱的风格。
此次是一红玉血手镯。
此前赵青昭通过海贸带回来了很多红宝石。但是宝石含有辐射,这里也没有测量仪器。
未免谢姝华的身体受到伤害,他就一概没有送了。
收到礼物的谢姝华很是开心。他的青昭哥哥虽然算不上温柔体贴,但也细致周到。她没什么不满意的。
“青昭哥哥,诸事繁忙,在忙于公事之余也要好好休息,我特意叫人寻了一根百年老参,给青昭哥哥补补身子。”
赵青昭看到这个礼物,下意思的喉咙发苦。但是这是未婚妻的一片好意,于是赵青昭眼爽快收下了。
他从边境回来之后补汤就没有断过,他越忙,补汤就炖的越频繁。
要不是赵青昭著拉府里在大夫力证自己身体没有问题,恐怕一日三餐都少不了补汤。
他有些时候赵青昭都想撂挑子不干了。这么不下去,谁受得了啊?
所以改革必须改革!不改革的话,它怎么把这个大魏朝的这个工作制度变成五天一休,朝九晚五,大小节放假。
在经历过现代社会之后,赵青昭陡然发现,古代的工作制度就完全不把人当人看。
虽然这么说也没错,古代命如草芥,人命都是些不值钱的。
所以改!一定要改!
都说要想富,先修路,不过修路之前,还想办法解决钱的问题。
于是这个官方钱庄的企划书在再次被递到了周锦钦面前之前,周锦钦刚见到这个企划书时,就被书里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甚至恨不得马上实施。
只是此前因为种种阻碍,所以没有实施。但如今时机已经成熟。赵青昭也可以放手去干了。
第二天,早朝,赵青昭在朝堂中提出:“可由官方出资建立钱庄,做百姓储蓄之用。”
这这一说法一出来便遭到了朝堂大臣的严厉反对:“赵大人说的冠冕堂皇,实际上还不是与民争利?传出去,我大魏颜面何存啊!”
第124章
“万大人此言差矣,钱庄所设的初衷,是为了方便百姓们存储货币,不但不会收取费用,反而会有些许利息。如此,又怎会是万大人口中的与民争利,这分明就是惠于百姓,万大人刚刚恐怕是没有认真听,否则又怎会连什么是官方钱庄都没有搞懂?”
说到这里,赵青昭轻嗤一声:“万大人还是先把这个东西弄明白了,再来与在下辩驳吧。免得词不达意”惹人笑话!
相似小说推荐
-
摄政王逼我披好马甲 (诗瓷) 2021-04-03完结248 740江洛儿与当朝皇帝灵魂互穿了。每日战战兢兢活在皇宫里,唯恐被那权倾朝野,狠戾至极的摄...
-
皇家儿媳 (女王不在家) 2021-04-10完结9398 24829顾玉磬,婚事泡汤,性子骄纵,燕京城人人等着看她笑话,嫁不出去了。萧湛初,天家第九子,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