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前跟桓羿说话的时候,没有看到皇后,所以对于她的印象,还停留在宴席之上,皇后主动站出来维护自己。所以方才皇后抱着小皇子进来,他看到两人,心下也十分欣慰。
虽然自己已经变成了这样,但好在还有一个儿子,而这个儿子抱在了皇后膝下养着。有皇后和她身后的曹家支持,小皇子方能度过这段最危险动荡的时期,接过自己的位置。
后继有人,多少可以宽慰一下桓衍经历种种变故之后已经十分灰心的情绪。
然而此刻,听到皇后说出这番话,他才终于意识到真正的问题所在:之前汉王谋逆,他就怀疑自己身边还有人被收买了,而现在,一切都已经无比清晰。
原来不仅仅是何荣那些奴才,连他的皇后都选择了背叛他!
她甚至要将他好不容易才谋划来的皇位,拱手送给桓羿。这一瞬间,桓衍目眦欲裂,甚至忍不住生出来一个念头:早知如此,还不如当时写下诏书,让汉王成事。
这皇位,他可以给天下任何人,唯独不能是桓羿!
自从桓衍从桓羿手里抢走第一样东西开始,就只有他从桓羿那里抢东西的份,从没有还回去的。
然而不管他心里再怎么恨,再怎么着急,但这些事已经注定跟他没有任何关系,也没有人会来问他的意思了。桓衍只能咬着牙,瞪着眼,看着站在床前的桓羿和皇后。
从他这个角度,只能看到他们的背影。又因为他躺着,他们站着,那身影似乎也显得格外地高大,屹立在那里,根本无力撼动。
他只能在心里祈求朝臣们拒绝这个过分荒谬的提议。
然而,当初本来就是宸妃拥趸的御史中丞潘致远已经开口道,“这……虽说有些令人吃惊,倒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方式。”
一听他这么说,其他人就猜到他可能提前得到了什么暗示,纷纷不甘示弱地开口。
有人反对,觉得桓衍明明有儿子在,没必要将皇位传给兄弟,但旋即就被人用先帝的事例反驳了。当初太-祖也有两个儿子,汉王已经十几岁了呢,还不是因为担不起事,所以让朝臣们推举了先帝登位。
但反对者依旧坚持父死子继才符合纲常,兄终弟及容易乱国。——汉王之所以谋反,不就是因为不忿于本该自己继承的皇位被先帝夺走吗?若是再来一回,只怕又会留下隐患。
小皇子现在还小,但是他总有长大的一天,到时候,他会甘于这样的命运吗?
曹皇后看着他们争得面红耳赤,本来想开口说自己会直接带着小皇子离宫别居,不让他生出多余的心思。然而不等他开口,中书令赵宠突然开口道,“依老夫看,此事倒也不是没有解决之法。”
“哦?不知中书令有什么法子?”有人问。
赵宠道,“既然诸位担忧的,都是小皇子的处境问题,不如就请越王将小皇子立为皇太子,如此一来,自是皆大欢喜。”
听他这么说,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都找不出反驳的道理来。
倒不是这个安排真的就万无一失。事实上,等桓羿有了自己的孩子,矛盾会变得更加激烈。但是至少表面上,这个结局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的,伦理方面也说得过去。
至于小皇子能不能活到继位的那天,桓羿有了自己的孩子,还会不会让他继续待在储君的位置上
从古至今,储君本来就是个危险的职业,就算是皇帝的亲儿子,被封为皇太子之后,真正能够继位的,也不过十之三四罢了。谁都没办法保证十几年后的事,他们这些人能做的,只是替他争取这样一个名分。
虽然在更多人看来,没有这个名分,他的下场说不定还好些。不过这也要他无心大位。若是有心争位,有了名分的确会更名正言顺。
所以短暂的思索之后,他们就将问题抛给了曹皇后,让她来做决定。
毕竟,若不是她主动开口,想要推桓羿上位,也就没这么多事了。
曹皇后一时也有些犹豫。她本来是想自己将这个孩子带走,这样对孩子来说会更好,但谁也不知道孩子会是什么想法,如果他长大后就是像汉王一样,想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呢?
保留这个名分,自然更好。
她不由看向桓羿。这跟他们事先说好的不一样,是否同意,就要看桓羿的意思了,“越王是否愿意立畅儿为太子?”
她没问桓羿是否同意继承皇位,等于直接跳过了这个问题。桓羿眉梢微微一动,“既然是皇嫂所托,臣弟自是在所不辞。”
反正他和甄凉本来就不会有孩子,将来总要考虑继承人的事,桓畅虽然是桓衍的儿子,但是他本身是没有过错的,名分上也合适,小孩子只要好好教导,想必不会像父亲。
“既如此,本宫还有一个要求。”曹皇后又道。
“皇嫂但说无妨。”
曹皇后却没有看他,而是看向跪着的大臣们,“若是越王继位,陛下和本宫继续留在宫中,便不合适了。所以到时候,陛下和本宫会搬到京郊的温泉行宫休养。太子年幼,本宫想亲自教养他,等要读书了,再送回宫里。另外,后宫中的嫔妃,也该同去侍奉陛下。”
这个提议倒是没什么令人意外的。
按照原本的计划,是桓衍死了,曹皇后自己带着孩子离开皇宫,那多少会有一点阻碍。但如今桓衍还活着,虽然是个躺着不能动的活死人,但毕竟有帝王的名义在,留在宫里,桓羿的处境会很尴尬,当然是搬出去更好。而有他在,曹皇后和后宫嫔妃跟过去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省下不少事。
但是她要将小皇子一起带走,就有点麻烦了。
按理说,既然是储君,当然是桓羿从小带在身边更好。但既然不是自己亲生的,将来的事也说不定,曹皇后出于防备的心态,想自己养大孩子,也很正常。
小孩子容易夭折,可是等长到七八岁,该读书的年纪,就没什么问题了。
而且他跟着曹皇后的时候健健康康的,一回宫就生病出事,那就太明显了。桓羿就是为了自己的名声,也不会让这种事发生。
如此一来,也是一重保障。
到底是自己养了一年多的孩子,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曹皇后也为他设想周全。——表面上,好像是将他的皇位拱手让人,但却是给小皇子争取到了更多的成长时间。至于更多的,就非她所能了。
既然事情已经议定,当下就有人送上笔墨,直接写了禅位的诏书和立皇储的诏书,然后颁行天下。
自然,这个消息一公布,又引得整个朝堂,乃至京城上下都一片哗然。
不过再细细一打听,得知汉王不但逼宫谋反,甚至还给皇帝下了毒,导致陛下中风,也不知还有多少日子,这个结果似乎也就理所当然了。有先帝的前例在,对于弟弟继承皇位这件事,百姓们的接受度并不低。
何况这不是把皇子立为储君了吗?
虽然私底下也不是没人议论,将来有了亲生儿子,只怕又要起纷争。不过这种话也只能私下说一说,没人敢当面议论。
……
在满京城议论纷纷时,身为当事人的桓羿,已经带着甄凉回到了和光殿。
虽然准备各种典礼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但是桓羿已经准备接手各种政事了。人忙起来,当然没空再回宫外的府邸,索性直接在宫中住下。
住处当然不是和光殿。自从去年这里起了火,桓羿直接搬出去之后,这处就荒废下来了。
——反正没有人住,重新翻修还要花一大笔钱,自然没必要着急。尤其这里还是桓羿的住处,桓衍就更不会急着修整。
所以现在,整个和光殿还是一片断壁颓垣。不过甄凉坚持要来看,桓羿拗不过,只好陪同。
甄凉绕着这片废墟转了一圈,心里都是后怕,很是不满意地对桓羿道,“殿下当时就是留在这里做诱饵?烧成这个样子,你还说没有危险。”
“的确没有危险,不过呛了几口烟。”桓羿安抚她,“都已经过去的事了,怎么又提它?”
甄凉叹了一口气,“其实我也知道,殿下并不是不爱惜自己。若可以选,谁愿意亲身涉险?无非是没有办法,只好把自己也当成筹码,摆到桌面上去。”
“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事了。”桓羿再次保证,“不会再让你担心。”
“其实……”甄凉想了想,又忍不住摇头,“我并不是怕殿下涉险,我所担忧的,是殿下涉险的时候,我不在身边。”
她害怕的,是自己什么都不能为他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切发生。
桓羿从后面环住她的肩,“那我向你保证,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做出什么决定,都会带着你。”
甄凉点点头,侧身靠在了他怀里。
虽然和光殿已经烧光了,但是曾经在这里度过的那段日子,却没有在两人的记忆之中褪色。两人回忆了一番旧事,桓羿还打算等回头时间充裕,手头也宽裕了,就将这里重新修起来。
这处宫殿位置偏僻,倒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往后有空了,两人也可以过来小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