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几年新君的手段,吉巍也从早年新君登基的兴奋,到现在的谨小慎微,咱们这位陛下可不是好糊弄的人。
原本右相的位置一直空闲,一登基皇帝亲自提拔了杜涿坐上了右相的位置。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杜涿此人官声不显,却能一跃而出,多少人质疑陛下的决定。
但是西郊两大工坊跟造作局的融合便是他一手促成,手段凌厉收服三大工坊的管事,将新造作局融为一体功不可没。
这一位,看着笑眯眯好说话,但是做事却是大开大合毫不容情。
右相这几年意气风发,左相就慢慢地势弱,不过吉巍老奸巨猾,他虽退一步,却不是软柿子,左右二相一向水火不容。
此时,杜涿知晓此事,必然会当庭弹劾瑾王,一个闲散王爷,当街殴打朝廷重臣之子,着实可恶。
都察院左御史杨澄看了杜涿一眼,眉心紧蹙,当即出列,“陛下,杜相所言微臣不服,杜相只说范增之子范淳被打,因何缘由被打只字未提,杜相一向自诩公正,可否请告微臣是何缘由?”
杨澄跟瑾王府是拐着弯的亲戚,他的女儿杨露跟瑾王妃关系极好,所以他跟瑾王府走的也近。
就瑾王那性子有瑾王妃管着,无故打人那是绝对不存在的,杜涿这道折子言语不清,不是受蒙骗就是故意为之,哼!
真当先帝走后瑾王就没人护着了?
就瑾王早些年为朝廷做的那些事情,这些人哪个比得上?
杨澄替瑾王委屈,自然是要出列为其秉公正言。
杨澄一出列,朝堂上一阵哗然,这一位那是鼎鼎有名的谏官,先帝在时他就敢于直谏,新帝登基后对他也颇为看重。
虽然杨澄还是依旧坐在左御史的官位上,并不是不能晋升,而是陛下没舍得挪动他,毕竟杨澄真的是最适合这个官位的人了。
而此事在右相口中的苦主正是杨澄的老对头右御史范增,这就更微妙了。
果然,杜涿就拿着这一点攻击杨澄,说他公报私仇。
杨澄身正不怕影子斜,在朝堂上与杜涿毫不相让,互怼到口水满堂飞。
众人:……
吉巍心里啧了一声,所以说还是看热闹的好。
瑾王真是个祸头子啊,人还没踏上朝堂一步呢,这就吵翻天了。
吉巍微微抬头去观察陛下的神色,只是陛下如今越发威严,看不出丝毫端倪。
早些年陛下跟瑾王那是兄弟情深,但是先帝走后瑾王就带着家眷去了皇陵那边守陵,一走就是三年。
三年后陛下宣召其回京,瑾王不从,愣是又过了二年才回来,所以吉巍现在是真的猜不透陛下的心思。
想到这里,他转头去看李大将军,呵,这厮垂着头跟他一样盯着地面,装傻呢。
也是,李路作为国舅爷,如今在朝堂上倒是威风,连带着五官一系都受重用,这与上瑾王的事情还不是做哑巴?
吉巍决定继续摸鱼。
等到散朝后,皇帝回了御书房,走到御书房门口,就看到季楠神色诡异,他心头一动,就看向殿内。
季楠轻咳一声,“陛下,王爷在里头呢。”
皇帝眉峰一跳,嗤笑一声,“你怎么没把人轰出去?”
季楠:……
陛下,您可不能迁怒啊,微臣不敢!
皇帝也不为难季楠,自己抬脚进了门,一抬眼就看到朝堂上吵得闹翻天的祸头子,正翘着二郎腿,手里捧着茶,喝的那叫一个轻松自在。
肖九岐听到脚步声,一抬眼,喜滋滋的打个招呼,“哎哟,四哥,你可回来,你再不回来,汤桐这混蛋就要灌我一肚子水了。”
御前总管汤桐:……
奴才冤枉啊!
这位爷不好好伺候着,他是想魂归地府跟小鬼肩并肩吗?
皇帝没憋住,一下子就笑了,“行啊你,回来就给我捣蛋,今天朝堂上都闹翻了。”
“那可不是要闹嘛,杜涿这王八蛋想要朝堂上一家独大,一言堂,杨澄就是他的绊脚石,他算准了杨澄会替我说话,这是想要借机发挥把杨澄整下去。”肖九岐说到这里翻个白眼,“四哥,不是我说你,你这什么眼神啊,瞅瞅你挑的这把刀,忒不好使!”
第1362章:没心没肺的小崽子
皇帝坐在弟弟对面,冷哼一声,“没有这把刀,你这几年能过得这么自在?”
肖九岐心虚,知道自己当年忒任性了,但是他就是扛不住,心里难受,去守了几年陵这才安稳来,觉得心里踏实了。
“这都过去的事儿了,您还提它做什么?我这几年可替你在外头奔走呢,瞧瞧我这张脸风吹日晒的,跟我家媳妇站在一起不知道还以为是父女呢。”
皇帝一口茶喷了出来,吓得汤桐连忙过来拍背,不高兴的瞅了瑾王一眼。
肖九岐:……
行吧,县官不如现管,谁让汤桐是他四哥头号狗腿子呢。
汤桐拿了帕子给陛下擦拭干净,又重新换了茶来,这才退到一旁去。
“你说你这张嘴,真是一点也没变。”
“那是,我就靠着这张毒舌走天下呢。”
“不是靠腿?”打遍天下不留情的小霸王。
想起自己才揍了范淳一顿,立刻说道:“我这是文武双全。”
皇帝嘴角抽了抽,脸皮好像比以前更厚了,“说吧,到底怎么回事?”
“范淳当街调戏我媳妇的外甥女,你说这样的狗东西不揍他都对不起我京城一霸的名号!”
皇帝:……
谁?
调戏傅元令的外甥女?
还留他一命,那他这弟弟是长进了!
当初傅元令可真是痛快啊,把西郊两大工坊往他手里一塞,跟着肖九岐就溜了。
你说他堂堂一个皇帝,还要背负着暗中排挤弟弟的名声,要多苦有多苦,而且傅元令多护短啊,皇帝很头疼,总觉得这事儿只是一个开始。
“你还有什么打算?”皇帝决定问清楚,免得自己的小心脏承受不起。
肖九岐一愣,“人打也打了,还能有什么打算?范增那老匹夫这几年要不是头缩得快,手脚还算干净,早就清算他了,老混蛋。不过,现在自己把把柄送到我手上,不收拾他都对不住他儿子这么坑爹。”
皇帝:……
“你想做什么?”皇帝默了一下问。
“吴王不是管着内廷府那摊子事儿吗?他早就不想干了,给他个机会把范增的把柄交出来,你给他挪个窝儿。”肖九岐喜滋滋的说道。
他就看吴王不顺眼,但是新帝登基这小子没作妖,皇帝也不好收拾他,正好前总管萧燕鹤犯了事儿,皇帝就把吴王委以“重任”,让吴王给皇家做管家头子了。
内廷府说是油水多,但是事务繁杂,只要是内廷的事情,大到人事调动,小到一针一线都归他管。
这种罗里吧嗦让人闹心的差事,肖九岐觉得吴王最适合不过了。
要说起萧燕鹤,谁能想到这狗东西看上去人五人六的,居然是猫狗案的黑手,他的主子不是别人正是孙淑妃,先帝临终前留下此事所有卷宗跟证据,新帝登基三把火,将所有涉及此事的人全部查处。
孙淑妃“病逝”,萧燕鹤被斩,就连远在封地的汉阳王都被贬为庶人,后代子孙永不得入上京。
最让肖九岐意外的是,这件事情居然跟谭贵妃没有丝毫关系,连带着吴王都逃过一劫,真是有点不甘心。
想想也是,当年汉阳王就能假意归顺吴王,站在吴王那边,暗中却买通云彩下黑手。也就难怪当年皇后娘娘在世的时候,怀疑谭贵妃但是一直没有真凭实据,感情这背后有孙淑妃的手笔。
谭贵妃这蠢货,那么多年一直做了孙淑妃的枪。
要不是后来猫狗案被察觉,只怕孙淑妃母子还能一直潜藏下去。
肖九岐唯一能安慰的就是谭贵妃知道真相时,那天崩地裂的神色,简直比陛下驾崩时还伤心崩溃。
肖九岐知道谭贵妃蠢,但是能蠢成这样,给孙淑妃做了一辈子的枪还毫无察觉,也是奇才。
肖九岐当年说是去去帝后守陵,但是其实前往皇陵的路上拐去了汉阳王的封地,拿着四哥给的令牌暗中调查汉阳王在封地的所作所为,果然他不老实,暗中蓄养私兵。
最令人觉得奇特的是,他养的私兵中居然还有一队人是关外梅家的旁支。
这就很令人奇怪了。
后来审问过后才知道,当年吴王搭上梅家的线就是汉阳王早年牵的线,所以孙淑妃利用谭贵妃在后宫里当了一辈子的枪。
在宫外孙淑妃的儿子利用谭贵妃的儿子养私兵,敛钱财,还把吴王推到风口浪尖上跟肖九岐还有当时的楚王争锋,而他自己躲在背后不露面。
要不是当年傅元令被暗算揪出了云彩,陛下一怒之下将汉阳王贬去了封地,不然若是他留在上京,不知道还要掀起多少风浪。
肖九岐从那些往事的思绪中脱神出来,看着他四哥,幽幽一叹,“我就说吴王那狗东西脑子一会儿聪明,一会儿糊涂,果然便宜不好占,汉阳王当年真是差点坑死他。看在他这么蠢的份上,给他换个轻松的活计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