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哪个有才的才子,找来一种特殊的颜料顺着山水花纹涂在船身上,等到夜幕降临时,船身上的山水纹发出盈盈的光泽,像是活过来一样,似是海市蜃楼。
傅元令得了消息也是大为意外,人才在人间啊。
傅元令就让人去跟那书生商议购买这种特殊配置的颜料,准备涂抹在自己剩下的十一艘画舫上,只要想想十二艘画舫一字排开的场景就觉得很美。
今年陛下早就传出旨意不去行宫避暑了,所以今年上京城格外的平静。
伯府那边倒是来送了几次喜帖,宣意宣华都出嫁了,二房的庶子傅元俨跟傅元孟都娶了媳妇,前两位妹妹傅元令给添了厚实的添箱礼,至于两位庶弟她面也没露,只让尤嬷嬷替她走了一趟送了贺礼就罢了。
当初傅元令回伯府,这几位弟弟跟在傅元戎的身后对她可不怎么友善,摄于石氏也并没有跟她有什么往来,连塑料姐弟都不是,能送个贺礼都不错了。
石氏的二儿子傅元戎最近也在说亲,只不过这一位比起哥哥傅元玉真的是差远了,被石氏宠坏了的纨绔子弟,这婚事就不那么顺遂,听说石氏为了这事儿四处奔走,傅元令听说后也只是笑笑。
太夫人年初大病了一场,傅元令回去探望一回,好在挺了过来,只是身体弱了很多,如今府里的事情已经是完全没精力管了。
伯府早已经分家,傅元宪现在在京卫司已经是完全站住了脚跟,肖九岐挂着个指挥同知的官职,但是具体事务基本上都是傅元宪在管,而且跟指挥使沈同相处颇为融洽,现在杨露怀了第二胎九月就要生了。而远在外地的唐安珍还没有第二胎的消息,石氏现在心里有多焦急,傅元令不用想都能知道。
所以现在石氏给傅元戎挑婚事就格外的上心,最好是找个媳妇娘家显赫的,这样的话就能压傅元宪一头,二房在府里的地位就不用那么尴尬了。
若是谭雪薇没生下儿子,傅宣祎有儿子傍身,又是侧妃的身份,然后傅元戎自己也出众,那指不定还真能说一门好婚事。
但是眼下谭雪薇有子傍身,傅元戎又是个纨绔,哪家勋贵愿意把捧在掌心的嫡女嫁给这样的人。
若是家门高的庶女石氏肯定也不乐意,这不是委屈她儿子吗?
于是,傅元戎这婚事就耽搁了,石氏再这么挑下去,这婚事就更难了。
只是这些跟傅元令都没关系,倒是陆家姐妹出嫁后年节时会给傅元令送节礼,两姐妹的婆家虽然都不是那么完美,好在俩姑娘在娘家经受了挫折,到了婆家孝敬长辈,与丈夫和美,日子倒是过得比预想中还要好些。
两姐妹也先后有孕了,真是好消息。
而傅婧也在两姐妹嫁人后没多久就回了江州,傅元令听大夫人说陆岫玉的日子很不好过,嫁的夫君前头妻子生的儿女都大了,她一个继室跟人孩子差不多大,哪里能压服得住。
而且做丈夫的也并不偏袒她,日子挺煎熬的。
傅元令就想以陆岫玉那性子,不管是嫁到哪一家都过不好的。
就好比王瑾媛,当初谁能想到她嫁给了杨露的弟弟杨其呢。
这门婚事可真是着实让傅元令吃了一惊,里头的干系还是三夫人私下里跟她说的。
傅莹为了女儿的婚事到处相看没少费心,结果有一回王瑾媛跟傅宣祎见面聊天,傅莹无意中听到侄女居然撺掇着自己女儿去给瑾王做小,傅莹当场就炸了,把傅宣祎从侯府撵出去,还把自己女儿关了起来。
傅莹这口恶气不出,就跑回娘家摁着石氏骂了一顿,什么傅宣祎自己给人做小就算了,居然还想着拖着表姐妹一起。她不要脸,她们长平侯府还要脸呢。
这姑嫂俩算是因为此事翻脸了,正因为这样,傅莹才着急忙慌的给女儿相看。
但是王瑾媛的名声着实不是很好,她一向任性,不少勋贵家的夫人都知道的,自然是对这门婚事避之不及。
杨露的母亲杨夫人对儿子的婚事盼的很高,一心想给自己的儿子找个勋贵高门之女,但是杨夫人又不太在勋贵间走动,所以对于王瑾媛并不是很了解。
杨澄也是朝中重臣,长平侯府是勋贵,杨夫人跟傅莹一见面,两人心里对这门婚事都很满意,于是这婚事就以最快的速度定了下来。
等杨澄杨大人知道时都晚了,交换了八字也不好随意悔婚,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哪知道等王瑾媛嫁过去,杨夫人才知道自己这个儿媳妇的厉害,这两婆媳都不是好相与的,可不是针尖对麦芒,家里天天唱大戏。
杨夫人就让人给杨露递话,让杨露回家管一管,毕竟王瑾媛的母亲是平宁伯府老太太的女儿,这么一层关系在,杨露出面总要好一些。
但是大夫人直接出面拒绝了,就以儿媳妇要好好养胎为由,压根不许杨露回娘家。
为了护着媳妇,大夫人也是豁出去了。
人这辈子,真是不到闭眼那一刻,都不知道会给你怎么样的惊喜。
杨其是个什么性子傅元令不关心,但是王瑾媛跟杨夫人那才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婆媳啊,个顶个的自私。
如今杨家婆媳日常两三事,都要成为上京一景了。
这一年一晃半年又过去了,日子快的就跟做梦似的,一眨眼又到了盛夏十分。
肖翀已经是满院子跑的皮小子,每天睁开眼睛第一件事情就往演武场跑,不仅自己去,还要抓着肖翼一起去。
第1191章:待遇不同
俩孩子虽然相差只有几个月,但是现在已经能看出不同来。
肖翀每天精神头特别足,饭量也大,肖翼爱静,但是肖翀拽着他去演武场习武,他虽然不喜欢还是跟着去了。
那不去也不行,家里有个狠心的王叔,一双眼睛跟狼似的,肖翼也不敢不从。
现在年纪小,也不是真正的开始习武,而是先让孩子们习惯一下,等到三岁之后正式开始,就不会觉得很辛苦了。
傅元令当娘的自然是不忍心,但是她从不在孩子们面前驳肖九岐的话,所以肖翼求助无望,只能乖乖的每天跟着肖翀往前冲。
傅元令特意让人给来孩子做了十几套短打换着穿,肖翼更绝望了。
宋大娘年纪渐长,做了厨房的大管事,除了小主子的饭菜,便是王爷王妃的膳食都是她带出来的大徒弟掌勺,手艺虽然不如宋大娘娴熟,但是挑嘴如肖九岐也默认了。
每天早上俩孩子从演武场回来,宋大娘都会准时送上一碗养身汤,专为小主子熬制,半夜就捅开炉子大火烧开小火慢滚,一个月的早膳汤都不带重样的。
肖九岐:……
总觉得自己这待遇连儿子都比不上了!
元智跟元信的婚事也都定了下来,杨叙倒是相中了元智,奈何杨母有自己的打算,不等儿子开口,就为他定下门当户对的婚事,杨叙就只能把自己这心思放下。
他知道王妃身边的人,是绝对不会给人做小的,既然话还没出口,那就永远不要说了。
杨叙成亲后反而往外跑的日子更多,傅元令从傅家的管事里精挑细选的为元智跟元信挑了夫婿,端午节后,义叔跟仁叔作为长辈就为二人一起办了婚礼,把她们嫁了出去。
婚事就是要你情我愿,纵然杨叙喜欢,但是杨母不喜,做了婆媳那也是冤家,傅元令才不会委屈自己的人。
当然,傅元令也并没对杨母有不满,天下做母亲的都想给儿子最好的。
傅元令身边的丫头,她自己纵然看着千般好,但是在别人眼里,终归只是王妃身边得脸的大丫头,况且在外做大管事也不是哪家的做婆婆的都能接受,毕竟做婆婆的更喜欢儿媳妇膝下尽孝伺候公婆。
嫁给傅家自己的管事,傅元令就一点也不怕自己的丫头会受委屈,元智跟元信出嫁后不足半月就又回来当差了,喜气盈盈的,一看就知道在婆家日子过得舒心。
那是要高兴,傅元令给自己俩丫头的陪嫁那是相当的厚实,田庄铺子连服侍的小丫头都准备足了。如此做儿媳妇即便不能时时在家伺候婆母,也有丫头顶上,那做婆婆的自然就没怨气了。
元礼年后就查出有了身孕,傅元令强行让她回去养胎,等生了之后想要回来再说。毕竟成亲几年一直没消息,裴母早就盼孙子了。
元礼的管着的织锦工坊就让仁叔暂时替她掌管,义叔也时常过去帮忙。
如今的西郊比当初的规模翻了数倍,从最初建造的织锦工坊往远处看,一眼都望不到头,顺着环城湖望去,就能看到一排排的水排绵延到天际十分壮观。
等到乞巧节,傅元令带着孩子们进宫,肖翀一进了凤仪宫就撒欢的往里跑,边跑边喊,“皇祖母,翀儿来了。”
傅元令扶额,简直没眼看。
没办法,帝后对肖翀宠的紧,这孩子在宫里那就是属螃蟹的横着走,颇有他爹当年的风范。
傅元令牵着肖翼的手还没进门,就听着皇后娘娘笑着说道:“我们翀哥儿可来了,皇祖母都想你了,快让皇祖母看看,哎哟,怎么瘦了,可得多吃点好吃的补一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