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初打了一顿,公道没能讨回来,再挨了武媚娘一顿板子……气不禁涌上心头,吐出一口血来,惊得他身边的人大声地叫唤道:“王爷,王爷你撑住。”
走远的武敏之能听到此话,却是一声嗤笑,撑住?武承嗣要是能撑得过来,武敏之都要高看他一眼。
不出武敏之所料,武承嗣被抬回府中的时候已是奄奄一息,请了宫中的太医前去查看,什么重伤,什么气急攻心,总之情况万分紧急,武承嗣病了,缠绵病榻,不到半个月,一命呜呼。
他这一死,好些人都大声叫好,毕竟武承嗣这么多年来仗势欺人,没少欺压百姓,就是身为朝廷命官,也没少挨他的欺负。这样的祸害死一个少一个,多了去的人巴不得他早点死。
很显然虽然武媚娘对于武承嗣心生不满也气愤,武承嗣竟然敢对李初起那样的心思,气头上的武媚娘确实想要武承嗣去死,但是武承嗣真的死了,武媚娘也让人将他风光大葬,算是给武家留点颜面。
一个武承嗣的死去,对于朝廷来说算不得什么大事。最要紧的还是为了欢迎各国的使臣前来,武媚娘在刚建好的明堂之上召见这些他国来人,既想彰显大国的风华,也想让那些人睁大眼睛好好的看看他们大周人杰地灵,无论是文治武功,样样都是最出色的。
既然要宴请他国的使臣,朝中的重臣,皇亲贵族都要出席,也正是因为如此,被禁足许久的李初终于被武媚娘放出来。
“姐姐。”武轮和李末在看到李初的那一刻,非常高兴的迎上去。“终于可以见到姐姐啦,我还在想母皇要把姐姐关到什么时候。”
“有些戏陛下想看,自然就不想让我出来搅和。可是现在戏唱不下去,再关着我可就不好了。”李初话说的意味深长,其中所指的意思武轮和李末一知半解,李初心里有数,能和武媚娘斗得旗鼓相当,他们就别乱掺和。
“若是姐姐有用的到我的地方,姐姐只管开口。”李末握住李初的手,神情真挚的告诉李初。
从前的时候,李末并不知道李初的心思,不管是当哥哥的还是当姐姐的,都不约而同地瞒着这个没有像他们一样被卷入朝事之中的李末。
所以也想着能够一直保持着,不让李末知道太多。
可是李末怎么说也是在皇宫里长大的人,见多了风起云涌,也见多了各种阴谋诡计。
一个聪明人很能从蛛丝马迹中看出端倪来。李末就是看出那些情况,由此而生了怀疑。
从前李末不知道,所以从来没有问过,李初也不会主动和李末说起,但是既然李末问了李初有什么心思,李初也会同李末说个一清二楚。
李初曾经也在想,李末一旦知道了自己的心思会是什么样的反应,但是这样表示支持李初的做法。李初听得心中一暖。
“好!若是有一天要末儿帮忙,我一定告诉末儿。”李初从来不小看任何人,也包括眼前的李末,虽然李末从来没有掺和过朝中的诸多事情,可是李末也有自己的手段,有一天,李初完全有可能需要李末的帮忙。
“姐姐,不要忘了我。”相比起李末来,或许武轮能帮的忙更多。但是武轮和李末一比自由也就更少。
“行,我知道你们的心意,要是有一天真要你们帮忙,我会和你们开口的。”李初伸手拍拍他们的肩膀,保证自己如果将来真的需要他们帮忙的时候定然会开口的。
姐弟三人算是达成了共识。不用说,他们都是支持李初的。
李初心里暖暖的,萧太后:“不是所有的人都是武皇。”
吕太后:“所以古往今来只有这样的一个女皇帝。”
萧太后:“群主,请证明给吕姐姐看,你也可以。”
眼前的李初正为着皇帝的位置而奋斗,没有到最后都不能证明李初做不到。萧太后很希望李初能够做到。
李初没有回应太后们,事情不是靠说话就可以解决的,做到了,比说再多的话都重要。
不说李末和武轮见到李初很高兴,其实满朝的臣子在看到李初的时候,不少人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也不知道怎么的,看到李初就好像看到了主心骨,让他们脊梁都不由得挺直了,好像李初在,一切都能安好。
“皇嗣,两位公主,陛下有请。”代承在这个时候亲自来请李初他们姐弟,一道让他们三个过去,好吧,不去都不行。
武轮是一个妃子都不带进宫,只有几个孩子的,李末和薛绍一道来,也带着三个儿子一起,大人说话的时候,小孩子都安安生生的待在旁边不敢做声。
好不容易大人终于说完了话,还以为能够和李初这位姑母或是姨母好好的打个招呼什么的,没想到武媚娘那里竟然派人让他们过去。
“只让我们三位过去?”李初听到点名的意思多嘴问上一句。
“是,陛下只让皇嗣和两位公主过去。”代承重申,言外之意是不想让其他人去呗,也好。
“挺好的,那我们三个过去就好,孩子们自己玩去。”去见武媚娘又不是什么好事,日常在武媚娘的眼前晃悠,谁知道哪个孩子忽然之间就惹了武媚娘不高兴。
李初都开口了,李末和武轮也是同样这么觉得。交代完孩子们一定要安生的玩,不要去招惹是非,然后就随代承一道前去见武媚娘。
武媚娘正在准备出来,李初三人到的时候,一眼就看到武媚娘的身边多了一个眼生的人,虽然只是一眼看过去,不难看出那人的相貌十分的出众,而且十分恭顺的跟在武媚娘的身后,扶着武媚娘走出来。
“陛下,母皇。”三人都见礼,李初唤着一声陛下,扫过武媚娘身边的人,没有半点的异色,男宠,武媚娘有这个精力,李初不得不认服。
“你被关在府里多少日子?”早就已经习惯李初唤的一声陛下,武媚娘尽量让自己不要计较这一点。
比起李初扎武媚娘的心来,武媚娘何尝不想让李初痛一痛。
可是李初听到武媚娘一问,仔细的想了想,回过头问慈心道:“多少日子?”
“三十六日。”慈心是不想回答的,可是李初问出问题,她不敢不回啊!
“三十六日。”李初当着武媚娘的面问了答案,也同样回答武媚娘。
武媚娘脸一下子黑了,李初连日子都不记,难道就半点都不在乎自己被关在府中?
“陛下如果觉得关的我还不够,可以继续关。”不用武媚娘说话,李初都知道武媚娘这个时候肯定生气,偏偏李初又想刺激武媚娘。
武媚娘怎么会中李初的计,不屑地道:“激将法?”
李初摇头神色凝重地道:“未必。”
什么计不过是各人各人的看法,李初也并不想告诉武媚娘实话,因为就算说出实话来,武媚娘也不见得会相信,倒不如让武媚娘自己想。武媚娘认为是什么计,那就什么计吧。
武媚娘看不透李初此时此刻的想法,因为李初的神情过于平静,就算带几分凝重,也未必辨得真假。
“你如今越发有本事,真假难辨,让我来猜。”武媚娘想要弄清楚李初的想法,所以不断的试探,不断的想让李初把自己想知道的话说出口。
可是李初摇了摇头,“分明一切的决定权都在陛下的手里,陛下执意要把事情弄个清楚,这个世界难道非黑即白吗?是陛下自己告诉我的。很多事情,大家做的决定,不过都是因为立场不同。”
其实武媚娘说的很多话,李初现在仔细想来,和武媚娘的所作所为完全对上了,武媚娘一直就是按照她教李初说的行事的。
李初拿武媚娘说的话来堵武媚娘其实最有效果,武媚娘道:“你是想告诉我,你根本不在乎我会不会把你继续关在公主府里,不允许你和任何人来往?”
“可以这么说,因为不管陛下怎么对我都没有影响。”李初张狂的告诉眼前的武媚娘。李初并不在乎自己身处在什么位置,或者能不能走出公主府,和外面的人有所联系。
这么多年的经营,让李初可以很放心的告诉眼前的武媚娘,有些事情不会因为她不在,武媚娘就能够轻易改变。
种子一旦种下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想要连根拔起太难。
如果武媚娘能够承受连根拔起带来的后果,那么李初也可以决定和武媚娘鱼死网破。
“翅膀硬了,你已经不再畏惧于朕。”虽然这是武媚娘一直不愿意承认的事实,可是,现在的情况确实如此。
“陛下说笑了,羽翼丰满,不是一朝一夕可成,早在陛下登基之前我就已经有足够的能力和陛下抗衡的能力,陛下不愿意和我起冲突,我也不希望和陛下起冲突,相安无事,对大家都好是吧。”武媚娘想要掩耳盗铃,可是李初非要把事实捅破。
武媚娘通过李初得到了什么,武媚娘心里清楚;而李初希望能够通过武媚娘又得到什么?大家也都各自心知肚明。
“好,真是好。”武媚娘也说不出心中是何感想。这么多年了,武媚娘从来没有松懈过上进,和人争斗。不仅是争权争命,也争这光芒万丈。可是随着自己成为皇帝,武媚娘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