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独被她看到了。
只有她一个人看到了。所以她怜爱不已,她忍不住想,它需要我。即便她知道,这只是他的一个侧面。他并不脆弱,也并不那么需要她。他心狠,自私,无情。他是那朵花,他并不爱人的,他只是将她当做他的肥土和养料。
她只是尽着本能,下意识伸手抱着他。
他最终还是走了。
并没有说任何有意义的话,他忽然到来,好像仅仅只是为了看望一个阔别已久的好朋友,说几句家长里短的闲话,而后悄然离开,下一次见面是若干年后,又或者,永不再见。杨逸送他启程还洛阳,当夜回到郡衙时,韩福儿正坐在房中发呆。那时都已经深夜了,卧房里乌漆嘛黑的,她灯也没点,晚饭也没吃。蚊子钻进帐里,嗡嗡地叫,她也没觉察出。杨逸进了房,她都没听到脚步。
“他走了?”
“走了。”
只问了这一句,再没多问。
杨逸不知道她一个人在那黑暗中坐了多久,又或是想些什么。他只觉得这画面很冷寂。但很快,她便清醒了,起身去点灯、熏香,拿扇子驱赶蚊虫,善解人意地关切他:“路上泪了吧,我去打水,给你洗个脸。”
然后,帮他洗脸更衣,去厨房做了夜宵来。
她再未提起这人。
云郁离京之前,曾同杨逸谈起贺兰逢春之事。
杨逸说:“陛下是想杀他,还是留他?”
云郁却有些惆怅了,道:“你觉得呢?朕该杀他,还是留他。”
杨逸道:“太原王想登基,想做皇帝,野心不是一日两日了。而今河北,关中,都是他的亲信。并州也是他的地盘。挟四方兵马之盛,威震朝廷。陛下留着他,只会养虎遗患。他现在不敢废帝自专,无非是根基尚未稳,不敢逆流而进。等到他羽翼丰沛那一天,陛下要再动他就更不可能了。”
云郁正色道:“此事不能操之过急。”
杨逸道:“陛下是担心,一旦杀了太原王,河北、关中会反。”
云郁道:“这四方叛乱,好不容易才平息。朕实在不想平地又起波澜。”
杨逸道:“臣以为,以太原王而今的野心,杀他会反,不杀他,有朝一日,他还是会反。陛下应当早做打算。”
类似杨逸这样的话,不止一个人说过了。
贺兰韬光,隐约也听到一点风声。
他故意试探云郁,在云郁面前说贺兰逢春的坏话。
“天下人都说,太原王有不臣之心。”
他假意编造了一堆,贺兰逢春图谋不轨的证据,偷偷呈给皇帝:“臣同太原王虽是同族,这等大事,却不敢隐瞒陛下。还望陛下明察。”云郁听了他的话,却看也不看那证据,叫人烧了,说:“太原王是忠臣,又是国之栋梁,绝不会做这种事的。以后这种东西,不用拿给朕看了。”
贺兰韬光感觉诧异,又有点不敢相信。他跟司马子如等人一起,密谋商议,琢磨皇帝的心思。司马子如觉得他有点多疑了,说:“太原王的确于国有功,陛下器重他,这话也没有错。”
贺兰韬光却疑神疑鬼,道:“不对。陛下明知道我是太原王的人,兴许这话,专门是说给我听的,为的就是打消太原王的戒心。肯定有什么阴谋。”
司马子如说:“可陛下若听了你的话,在你面前怀疑太原王,岂不是更可疑。兴许他就是怕了。而今太原王权势鼎盛,他就算心里不服,嘴上也不敢说。惧他做什么。”
贺兰韬光还是将信将疑。
贺兰韬光时刻警惕,密切监视着云郁的动静。
皇帝为政勤勉,好像并没有任何对贺兰逢春不利的举动,而是一心放在国事上。先是修筑河堤,解决了黄河水患的问题。这年黄河难得的没有泛滥,没有饥民闹事。永安四年,风调雨顺,年秋,粮食丰收。朝廷有人趁机提出加征赋税,充实国库,被云郁给否了,继续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当年的赋税再减半。随即整顿吏治,打击豪强,抑制土地兼并,并铸新钱,名之永安通宝。魏国战乱连年,市面上流行的货币多混乱,很多货币不足值,毁损、盗铸现象严重,不利于市场上流通。云郁提出回收旧钱,重铸新钱。此事他亲自在做。
除此之外,每月抽出几天,在华林园中接见百姓,亲理诉讼。又在阊阖门外设集会,每逢朔日,便在阊阖门下,听百姓上万言书,从中选拔良才。
贺兰韬光觉得很不安了,他将这些情形都写密信告诉贺兰逢春,并提醒贺兰逢春,云郁这么做,是在“收买人心”,给自己树立威望。
贺兰逢春看了,不以为然,却觉得他太多疑。这不过是一些寻常的事罢了,皇帝勤政,总不是坏事。贺兰逢春让人问他:“你天天盯着皇帝,就盯出这些?这都是琐事,不用一一汇报。”
并问他皇后的身体如何,是否康健。
贺兰逢春气的脸红脖子粗,背地里骂贺兰逢春,说:“太原王目光短浅。而今天下人都称颂当今圣上是明君贤主,背地里骂咱们贺兰氏狼子野心,骂太原王是当今董卓。时议都成了这样了,他还不以为意,还由着皇帝在那做好事,收揽人心。”
但贺兰逢春不在意,贺兰韬光也没办法。
他去见皇后,想从皇后这里探听点什么风声。不过皇后有了身孕,跟云郁夫妻感情处的还不错,也探不出什么来。贺兰韬光只得勉强打消了疑虑。
云郁跟贺兰逢春,处在同样的困境中。想杀了对方,又觉得稍有点力不能逮,怕打破现在难得维持的平衡,导致局面失控。想徐徐图之,又怕日久天长,反而给了对方滋长羽翼的机会。这使得双方都处在一种极度紧张紧绷的情绪之中。这个平衡只是险险维持,稍有一颗火星子,就会引燃。
这个火星子终于出现了。
第120章 磨刀霍霍
贺兰逢春趁着关中初定, 欲举兵伐蜀。提了好几次,均被云郁给拒绝了。在云郁看来,伐蜀这种事, 纯是肉包子打狗。萧宝夤之乱才刚刚平息,关中的战乱表面上平息了, 实际上仍是军阀割据之地, 名义上归属于朝廷, 实际上,根本无力节制。而蜀中比关中更远,自古都是易守难攻之地, 中原朝廷鞭长莫及。每逢天下大乱, 蜀中总是第一个独立出去的。高祖皇帝时也没能控制这块地方,早就默认它是不归属魏国管辖的了。而今关中形势尚未稳,贺兰逢春却想将手伸到蜀中, 云郁觉得不可理喻。
贺兰逢春却兴致高涨,一定要伐蜀, 并请求朝廷派兵。
他的用意, 无非就是想让云郁出血,把精力放在伐蜀上, 无暇顾及其他。云郁自然是不可能同意的,对贺兰逢春说:“今年刚减免了赋税, 国库本就空虚,不宜再打仗。劳师而袭远, 亦非用兵之道。若要伐蜀, 不如让贺兰乐律从长安出兵。”
贺兰逢春说:“贺兰乐律的兵要镇守长安,若是分兵伐蜀,长安守备空虚, 恐为敌所趁。”意是仍要朝廷派兵。贺兰逢春让使者进宫,转告云郁,并向其讨要兵马和虎符。
那夜来的人正是贺兰麟。
贺兰逢春的堂侄。
他先是至宫前门。宫门守卫要求他卸甲,并解下配剑。贺兰麟趾高气昂,不肯解剑,硬要执剑入宫,说是奉太原王之命。那宫门守卫胆怯,竟不敢拦他,竟让他带着剑去了太华殿前。
这贺兰麟,是个勇士。不但徒手能搏猛兽,上阵杀敌,更是能以一敌百。贺兰逢春派这么个人入宫来讨要虎符,云郁已是面有不悦。又听宦官禀报,说他冲撞宫门,带剑入宫,自然是怒不可遏。
云郁问:“他为何不解剑?”
宦官犹犹豫豫答说:“他说,他要带剑防身。他说这宫里面都是陛下的人,他怕遭遇不测。”
云郁听到这话,都要气笑了:“那你就让他不要来。”
“他说是奉了太原王的命。”
云郁道:“朕没工夫见他,打发他走。”
宦官诚惶诚恐地去了,在殿外规劝,好声好气对贺兰麟说:“陛下身体不适,您还是出宫去吧。”
贺兰麟不肯走,在殿门外,大声嚷嚷:“讨不到兵马虎符,我没法回去向太原王复命。陛下昨日身体还好好的,怎么今天就病了?我务必要当面见到陛下。”
贺兰麟死赖在殿外,宦官提心吊胆,又进殿向云郁回话。
“他说一定要要到兵马。”
云郁冷声道:“你告诉他,让他去告诉太原王。要打仗,让他自己出兵去。朕这里一个兵也没有。”
宦官哪敢照着这话回,只再度劝说贺兰麟,让他离宫。贺兰麟要不到兵,当即在殿外大骂起来。
宫人劝阻:“这是宫里,你有什么话同太原王说去吧。莫在此冲撞了圣驾。”
贺兰麟大概是喝了酒了,说:“什么宫里宫外,什么圣驾。不过是个黄毛小儿,乳臭未干,仗着太原王的势力才登上皇位,还真以为自己是什么天王老子,凡事都要听他的。若不是太原王在朝廷镇着,看他这个皇帝能当几天!古话说兔死狗烹,而今仗还没打完,就想着过河拆桥了。太原王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竟然怕他?我可不怕。有胆子就来杀了我。杀了我算你英雄,杀不了你就是狗熊。”
相似小说推荐
-
偷偷怀上暴君的崽 (小文旦) 2020.12.18完结3970 6653穿成给落难暴君下药的炮灰女配,女配妄图荣登后位,结果春风一度后被暴君挫骨扬灰。傅...
-
医品皇妃 (紫陵孤君) 17K小说网VIP完结他,是文武双全,骁勇善战,有着战神之称的铁血将军。她,是当朝左丞相之女,左相之掌上明珠,自幼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