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怀璧传 完结+番外 (飘篷)


  景明帝缓缓行至上座,先开了口:“你觉得她死得蹊跷,朕也是。”
  “他是朕的结发妻子,陪伴朕多年。纵是入了冷宫,如今已不在世上,也都是朕的元配。可你随她多年,定然也都对她所做之事有些了解。”
  大皇子似有不甘:“可父皇,容儿臣说一句不敬的话,后宫又有那哪个嫔妃手上是干净的呢?”
  “可她是国母,为天下女子之表率,”景明帝却也不恼,语气平淡,“上行下效,她先做出那样的事,教其他妃嫔如何端正?朕的子嗣本就不多,且当时周家在外专断跋扈,她若在后宫安分守己,不会是这个结果。”
  大皇子眼眶微红,跪地道:“父皇,这些您后来是查清了的,母亲她已是中宫,儿臣是嫡长子,她根本无需去加害其他妃嫔。一切都是……都是皇祖母在背后唆使……”
  景明帝目光一冷,当即冷喝一声“放肆”。
  “你的学问都吃到肚子里去了?启蒙时夫子未曾教予你不可背后妄议长辈么?太后岂是你能污蔑的!”
  大皇子在景明帝面前胆子向来小,但此刻因为涉及母亲,也顾不得那么多了,索性将话说明白。
  “儿臣知错。……可父皇,外人不敢说,儿臣却知道您与皇祖母之间是有隔阂的。这些事您不会不知道,只是想问您一句,您既然知道了,又为何不肯原谅母亲,将她丢在冷宫不闻不问?”
  他垂首,紧接着追问到底:“儿臣都看在眼里,您是要将周家人都赶尽杀绝。可儿臣是周氏的儿子,就连您身上也淌着周氏的血,前朝那些事何必要牵扯到后宫无辜女子身上?”
  “无辜?”景明帝仔细念了这两个字,唇角勾起一抹冷笑,轻嗤一声,奇迹般没有发脾气。
  他对周令仪的死或许怀有愧疚,但是对于太后,他没有半分自责。那个惊天的大秘密,以及多年前的旧事,将他与太后之间的感情完全切断了,又或许说,从一开始,都是虚伪的,都是利用。
  杀母夺子,这仇恨一辈子都忘不了。
  因为知道了三皇子和四公主以及后宫那些事大多都是太后在背后指使,对于周氏的恨意才没有那么重。
  周令仪其实出嫁之前是个极为骄傲恣意的女子,甚至还有些泼辣,但是嫁给他以后那些小性子慢慢都收了许多。当时这门婚事是先帝给指的,主要还是看重周家的门第,却没想到正是周家毁了她。
  他仍旧记得她当年还是太子妃时随他狩猎时纵马英姿飒爽的模样。可一晃那么多年过去了,他如愿登上御座,她也稳坐中宫,沉稳娴静。再看到的她通常都是翻看后宫账本的样子。
  眉间再没了当年的痴狂恣肆,只剩下他最不想看到的深沉谋算。
  可他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最后看她的那一晚,她是病着的。他亲自端了药给她,她已是满面憔悴。可即便是那个时候,她心心念念的还是后宫那些事。
  他耐心听她说,哪一个嫔妃温婉娴静,哪一个毒蝎心肠,哪一个口是心非,哪一个怯懦单纯。讲大皇子的未来,和宁与平宁的婚事,贤妃德妃的优缺点,最后谈及江初霁的那个荷包。
  可那些都已经没有意义了。
  他当时已经有了复她皇后之位的想法,但是他什么都没说,只想着给个惊喜,没想到那一面却是永别。
  调查这件事的时候,周令仪身边的宫女文卉交代了前后因果,她自己只说周令仪是自尽。可那汤中所带的毒,绝对不是她们在冷宫所能拿到的。
  文卉将周令仪生前最后的话一字不差地转告给他。
  “……三皇子与四公主的事,臣妾没有做。当年您不信,现在信不信的都无所谓了,臣妾想着,如果多年以后你发现我是无辜的,会不会,存留有一点愧疚呢?毕竟,臣妾还记着您当年与臣妾饮合卺酒时说过的话呢。”
  他有些恍惚,他说了什么来着?
  仿佛是:“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可笑,到最后还不是离了心。
  大皇子半晌听他呢喃了一句:“……她的确是无辜的。”
  然后皇帝已不再管他,匆匆离了殿。
  景明帝身边新提拔上来的太监名唤齐固,也是潜邸时期便在身边的,今年不过三十出头,样貌上倒是比刘无意更入眼些,人也比刘无意要机灵许多。
  因此这些天对于刘无意他都一直是毕恭毕敬的,并未做出落井下石之类的事。他也在暗中一直观望景明帝的态度,内情他不知道多少,只知道忠心就行了。
  景明帝对刘无意没有过一刻的放松,随时盯着他的动向,并且为使他先稳下来,还是不是过问几句他的伤。这可令刘无意有些得意忘形,满心想着待伤好了之后能够再获圣宠。
  当他将写着“上欲追周氏为后”的纸条传出去时,景明帝的人拦住了那只信鸽。
  这下算是证据确凿了。
  景明帝冷冷一笑,让人仿着刘无意的笔迹,换了“上欲密弑太后”的消息绑上去,信鸽循着熟悉的路线飞出皇宫。
  如果传出去的是追封周令仪为皇后的消息,那么暗中那人一定会想尽全力来阻止。因为如果皇子是庶出,尚且可以不必立长子,择贤择长皆可;但是一旦皇子是嫡出,无论贤不贤便都是他了。
  周令仪若为中宫,大皇子储宫之位才算是真正稳了,只要没有犯十恶不赦的大罪,连皇帝都无权废除。
  而弑杀太后的话……那可有的戏看了。
  在确切消息没有传出来之前,一定是先有谣言,这寻找谣言背后的影子,可比他高坐龙椅上干等着要好找多了。毕竟在京城有响应力的也就那么几家,其中纽带关系什么的也容易分析。
  且以前不还有一些没有查清楚的家族么,正好趁着此次好好查一查。比如最近活跃起来的英国公赵家,还有前户部尚书冯悯卿所在的冯家,以及忽然冒出来的一些芝麻官。
  哪里有那么多巧合,他盯着几家已经有一阵子了,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抓住几个。
  景明帝又望了望南宫的方向,心道周太后的时间可不多了,有些事得尽快做了。
  “秋寒露重,太后于南宫静养实在不合时宜,搬回去慈宁宫罢,多派些人伺候着,不能有了疏漏。”
  齐固领了命,听着景明帝平静的语气,竟觉得背后生了些寒意。


第221章 宫中
  京城中很快流言四起。
  不知怎地就从后宫流传出去, 言太后与景明帝母子不和, 景明帝将太后赶去南宫, 致使太后长年卧病。而紧随其后又有人猜测, 太后的哑疾是否也是景明帝所致。
  一开始只是暗中相传, 逐渐由宫中传到了宫外, 随后整个京城都在议论。
  这流言也的确在压制了, 但是却毫无效果。景明帝稳坐皇宫,明面上只派人不轻不重地去处理了一下, 仿佛是压根就不在乎的样子。然而暗中锦衣卫已查了不少东西,很琐碎, 但都有一条暗线在串着。
  朝中众臣都已心急如焚,然而景明帝仍旧不慌不忙地处理朝政。这样的境况, 给人最明显的感觉就是,默认。
  但这想法只限于那些处于边缘的官职, 凡是在御前有些头脸的都知道景明帝的性子,可不是这么坐以待毙的。
  江怀璧知道他在等什么,声势愈大,其中隐藏的疑点和破绽也会放大。
  从这喧嚣流言中先撕开一条口子的,居然是个名不经传的从七品小官, 居然敢直言上书言景明帝不孝,其中条条陈列这几年他上任以来所看到的, 比如太后挪去南宫,比如已停办两年的太后寿辰,又比如太后在南宫里无人问津, 至如今病入膏肓才从南宫搬回来,是为皇帝心虚。
  景明帝气笑了。
  他心平气和地解释了一下,挪宫是为静心养病,寿辰停办是因为边境军费开支困难,且起居注上有记录,没两日去一趟南宫。解释完以后再没有废话,将人直接扔进了诏狱。
  无人救他,亦无人敢进言,紧接着那给事中抄家连坐。然后随之而来的是,凡是奏折中敢言此事者,皆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
  但是宫中周太后很快病入膏肓,口不能言的她日子过得极为艰难。
  长宁公主先发起倡议,号召命妇都进宫探望,专门挑了个好日子去。因人数众多,只能分批进宫。虽美其名曰是探望,但众人心里都明白,这是长宁公主在恶心周太后呢。
  早知道二人不和,现如今明明知道太后病重,还让人去扰她清静,用心不良。有胆大的仗着家世敢直接跟长宁公主杠上,长宁公主竟也不恼,将人直接带到了御前。
  在景明帝面前那命妇自然是心虚了,听得皇帝分明不愉的一句“姑母为母后着想,朕很欣慰”便将人打发了出去。
  这一局以长宁公主胜出告终。殊不知,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他与景明帝的一个约定。景明帝要她盯着众命妇,前朝后宫一齐看紧了,指不定能有些收获。
  英国公夫人吴氏因病未曾赶上探望,直到末了才至慈宁宫,当时天色已晚,慈宁宫却灯火通明。景明帝令人一到晚上就彻夜燃灯,无论其他宫殿如何,慈宁宫必须有人一天十二个时辰悉心照顾,不能让太后受一点委屈。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