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红楼]蛇蝎美人 (小米哼哼)


  林如海赞叹贾敏的眼光:“夫人所说极是!所言极是啊!”他摸了摸近两年养起来的下巴的胡须,笑着说道:“夫人,为夫说不得能给你挣一个一品诰命回来。”
  贾敏歪头看着他,抿唇一笑:“那个倒是不想了,诰命什么的不过都是虚的。只要你好好的,我们一家好好的就够了。”
  “但是为夫想给夫人!”林如海投了一个感激爱慕的眼神,让贾敏低下了头。露出来的耳坠红润异常。
  “圣旨到……前……任江南盐政正三品林如海……接旨!”
  一个紫袍的内侍,拖着两道圣旨带着四个红蛇卫,四个黄门小衣走进林家的正堂。香案早早摆好,林如海起身抖了抖衣摆,贾敏跟在他后面看着他上了三炷香后,跪在早就弄上的两个紫红色的蒲团上。
  “臣……林如海带妻室贾氏接旨!”林如海恭敬地磕头听旨。
  “奉上临训,前江南盐政林如海,勤恳忠坚,仕为良者,赐封正一品学士太保。内阁行走,明日起功!钦此!”
  紫袍的内侍念叨了一个后,没有让林如海起来而是拿起另一个圣旨:
  “奉上恩赐:林妻贾氏,慧敏聪杰,温润柔和,良恭善慈。赐为夫品一等夫人。华冠霞披,逐内务府监制。三十日内达!钦此!”
  “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夫妻二人叩首拜谢,然后起身接过册封的圣旨。林如海将早早就准备好的一个荷包递给来人:“本人隆升,倒也不好请大人入户吃酒。算是同贺了!”
  “如此,在下就不辞了!”来人笑着接纳了那个荷包,向皇宫的方向拱拱手:“在下等还有事,就不打扰大人了。只是来的时候,皇上有话交代。那四品陕西粮道贾大人家虽然同太保大人家素有姻亲,贵妃娘娘出自他们家。本月端午就要省亲。外官内宅的,还是少接触的好!”
  “多谢大人了!”林如海拱手拜谢,那人笑着还礼带人离开。
  等到人都走出二门后,林如海才吐了口气大手一挥:“夫人,陪为夫大醉三千杯,那您做的梅酒来!”
  ”璞……“贾敏很不给面子的悟唇笑了:”还三千杯呢……就是那甜酒酿,你也是一罐子就倒得!"”今日高兴吗!”林如海背着手,侧头看着贾敏。虽然已经没了当年那俏丽的姿态,可是如此雍容也足够他欣赏的。


☆、第54章 林朝参政

  贾母接到报喜的,是来自荣国府的婆子。王熙凤哪里得到林府消息后,就派了刘嬷嬷去了贾府。听到林如海得了三公末等,贾母心升了一下。虽然没有什么官职,到底是进入了内阁算是文官之一了。只是看到来人是王熙凤哪里得婆子,内心有些不喜。
  不过,林如海已经升到了太保。她一个妇道人家,就是如何再不如意也只得忍了下来。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何况这个女儿还不是自己生的。
  贾母虽然郁闷了一阵子,转而就想通了。她盖好被子,虽然老年人夜里难以入睡不过这一点似乎在她身上没有痕迹。
  多出了一个三公内阁行走,还是曾经的探花郎江南盐政林如海,这件事情到底在整个文官群体中震动不小。老的文官认为,只要林如海回来了,那么小皇帝如何重用新人,都很难动手。尤其是在上皇还在世的时候。
  早朝,林如海位居一品站在文官首位仅次于内阁首辅的后头。此时的首辅是上皇在位时期的名臣,姜太师。姜呈。
  姜呈扭头看了一眼跟在身后的年轻后生,对比起他老态龙钟的状况,正值中年的林如海恰恰是最好的时光。
  林如海微垂着头,姜呈的目光看过来的时候他抿唇恭敬地笑了一下。微微躬身的晃动,虽然轻微但也让姜呈内心安顿了一下。不过转而一想,姜呈不得不感叹后生可畏。
  林如海和他的长子是同科进士,不同的是他的儿子中了榜眼,入了当年上皇的眼娶了四公主做了驸马。他想来也是当时上皇顾及他,所以才让他的儿子绝了仕途的前程。毕竟,宗法有律,驸马、仪宾等均不可参与政事。而这个林如海,因为在琼华宴上面一杯酒倒了反而因着贾家躲了过去。
  想到这里,姜呈暗自在心底叹了口气。听着礼部的宣声,撩起衣摆躬身下跪行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对于这些虚礼,木承泽是不在意的。实际上很多时候,他更认为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这上面,不如多做一些事情的好。坐在前后不靠的龙椅上,木承泽双手按住膝盖看着下面的大臣,目光扫过刚好看见扶着姜呈起身的林如海。没等礼部宣令使开口,他便开口问道:“林如海,回来家小可是安排妥当了?”
  “内子贤惠,无需我多顾。”林如海低头横走两步出了列队恭敬回答。
  “那就好,朕还担心你家小安排不妥呢!”木承泽点点头,林如海躬身一拜回到队列中。木承泽扫过下面的群臣压低声音:“有事就报上来。”
  “臣……有本奏!”在木承泽话语刚完,一个四品官横挪出队列,躬身行礼后陈述自己表奏的事情:
  “报万岁,今岁春雪退晚,春耕晚起怕是与农本无益。根据冬情所论,怕是北方秋收不利。”
  “钦天监那边可有预测汇报?”木承泽也知道,今年的春天过于寒冷了。种子下地,怕是都活不成。可若是晚了,到了秋怕是熟不了。临冬若是有霜降,秋收就全毁了。
  “回万岁,各地测算今年冬春雪多,怕是霜也要来的早一些。”回答问题的是走出队列的钦天监的官员。他也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木承泽叹了口气:“户部那边可有什么良策?”他询问的是户部尚书温则良。
  温则良走出队列:“回万岁,眼下春寒,秋霜若是真来的早,怕是要出粮荒。从户部库粮看,若是南米北贩或许能够支撑一冬。眼下,库粮主要是应对军需。”
  他心头对于粮道方面,很是皱眉。那库里面有多少粮食,报上来的数量根本不能看。整个京城,有那个不知道那粮道里面的猫腻。如果说盐政是暴利,那么粮道也不差。只是没有人会想到,有人打国库粮仓的主意。这些年大灾小闹的,因为国库要紧着军需,因此都是依靠地方自己或者国库拨银来做的。他只希望,这一次能够依然如此。不然,那从粮库闹起来的,就不是小事情了。
  木承泽闻言,点点头:“你说的也不无道理,眼下我么虽然和北蛮辽夷签了合约。但是不等于北涯隘口哪里,就不需要驻兵。西夏那边虎视眈眈,原本就担心他们会同吐蕃联合。南米北贩,也是可行。”
  听到这个,林如海想到凤丫头的那不曾卖出的米粮,想了想挪步出来:“启奏万岁,南米北贩的确是能够解除北面粮荒的问题。但是,难免会有商人从中谋取暴利。臣在南边多年,因为前些年的病疫造成劳力缺失就是盐收也是依靠罪籍才未拖延。但很多良田,都是荒地居多。臣有一议,今年北春寒,种子难以下种。朝中功勋多在金陵一代,拥有大片良田。不如,让农人南下种地。功勋贵戚人口终究不多,就拿臣家来说。一家五口,仅仅是俸禄就够嚼用。按照土十收六来算,只要朝廷减免一些税收到了秋冬,就能够省下库银还免于赈灾。”
  木承泽听着林如海说的,仔细想想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温则良侧头看着眼下这位新出来的上皇时期的探花郎,微微皱眉。他想了想开口:“回万岁,臣觉得林太保的策议可行!从前三年各州陈报来看,南方地界平原水草都是不错,但是病疫之后,十村空六。老幼多寡,劳力不足也不是三四年的事情。若是想让人口恢复,怕是要得等上个六七年的样子。北面壮丁多,除征兵外还有负于。若是分了田地,也是好事。待来年春头日好,再回来耕种本土也是使得。虽然迁徙疲乏,到底要好过浪费了种子,秋收无望的好。”
  木承泽点点头,看向姜呈:“太师觉得如何?”
  “林太保的提议,到底是好的。只是,老臣觉得功勋家土,都是老辈所得。多数金陵、太湖周边平壤都是建国所赐封。这事情……”他有些迟疑,他们家虽然已经脱离了功勋,到要往上数到底也是老字辈的人家。来工务农是好事,但到时候主家能够得多少,就是个问题了。他自家倒是好,只要留下往年需要的。其他的都给了那些农户,也是使得。但是其他人家呢?他若是同意了,就是日后得了民好,也会被同戚怨恨。
  “既然是赐封,那就还算是国有。”木承泽听到这里,想到那些尸位素餐的功勋,勾勾嘴角一个绝佳的主意冒了出来。姜呈微微抬眼皮看到他的笑容,心下咯噔一声。忙低头不再言语。木承泽眉眼带笑道:“那就如林如海、温则良所陈,各州府去统计一下北春灾严重地区的壮丁家户,保留他们现有的农田。此春已经无法耕种了,民间不是有句俗语吗?树挪死,人挪活。安排车船,让他们去南边种地去。眼下南方也是春寒,但南方稻谷众多。水汽丰沛,就是到了秋也是有的收的。温则良,让户部并司礼监、内府令一起测算一下到底南方有多少荒地,安人头安排。不纳税收,按照朝六民四,让他们种了去。若是功勋祖地,就朝三它一民六。眼下西北战事要紧,也只能委屈功勋了!另外,若是有民间庄户愿意接纳的,也跟他们说清楚。民六是必须的,只是这人头税就免了他们的。算作恩赐。”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