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黛玉有些失望的点点头:“那她的娘亲也能这么抱着她?”
“肯定的!”贾敏笑的和蔼的说道。
“林夫人也来这座寺啊!”正当王熙凤在竹卓上面拜访带来的素食糕点和用热水冲茶的时候,一个声音由远而近。说话的是一个有着细长脸,颧骨高耸的女人。她带着钗环,领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看样子应该也是女儿一类的。
“张夫人!”贾敏放下黛玉,笑着伸手示意请坐。王熙凤没说什么,拿出两个竹筒雕刻而成的杯子,分别到了刚刚冲泡的茶:“我姑姑身子弱,一向是不带新茶的。这是往年的普洱,妇人用了别怪。”
林晗百日的时候,王熙凤见过这个女人。扬州知府的妇人,她听贾敏介绍过。贾琏也说过,眼下扬州巡抚是甄家的人。甄家敢明目张胆的对贾敏下手,也有这一层的意思在。
“哪儿能啊!不过是茶而已。我一个妇道人家,只好四简单看懂几个字的,那等雅趣的东西,我也是不清楚的。要我说,有的吃就是了。”张夫人坐在一边,拿起竹杯看着上面稚童嬉戏的雕刻,闻了闻那浓郁的香气,她开口道:“姐儿今年三岁了吧!”
“快要到生日了,细算的话也是四岁的了。”贾敏温柔的笑着看向一边的女孩儿:“上次见到您们家的姐儿,记得还是小小一团呢。眼下倒是成了大姑娘了。”
“可不是,已经虚十岁了。再过几年,就得找婆家出门子了。看着她啊……就觉得自己这年龄又长了不少。”张夫人看着贾敏面若桃花的样子,叹了口气。她们年龄相近,但是贾敏一个儿子一生,看着倒是年轻了不少。
“哪儿能啊!”贾敏喝了口热茶,拿了王熙凤弄得温水调了蜂蜜喂了黛玉喝了两口:“可是有人家了吗?”
“暂时还得看着。想着若是你们家哥儿长上个十来岁,定是一个好选择。可眼下还是个吃奶的娃娃……”张夫人嗤嗤一笑,她身边的小姑娘低下头脸红起来。
“那你再生一个,到时候我们做儿女亲家也是好的。”贾敏凑着趣说了一句。
张夫人笑笑,摸摸身边女孩儿的脊背:“我可不行了,早年生这丫头的时候,到底伤了身子。说句不当说的,原本我跟我们老爷还私下说,你的身子到底是姐儿的时候伤了,这若是怀不上怕是要领个庶的了。可看着,你倒是个有福的人,这一转眼儿就得了一个哥儿。”
“这怎么说的呢……”贾敏外头看着拿着杯子在王熙凤身边活蹦乱跳的黛玉,目光柔润:“原本我也是想着劝我们家老爷纳个小的,或者从姑苏老族中挑一个过继了。到底是老爷不乐意,我就想着……哪怕拼了这条命也不能让老爷没了骨血承继断了根子。也许是老天爷可怜我心诚,竟真给了我一哥儿。”
想到还在家中委托给林如海照顾的小儿子,贾敏笑得甜蜜:“你说,兴许真的是那孩子就应该来到我们家,他来了后我这身子也渐渐开始好了起来。”
“我看你气色就是好的,不像我。前不久看了大夫,说是肝胆不予。”
“那倒是要好好养养了!我原先一直用山东的阿胶,你去问问大夫,看看用得不。若是用得,我就舍了你一些用用看。这东西就得用用才知道,若是好你就让你们家的下人去买去。若是不好,也不用花费那般的心思。”贾敏说的诚心诚意,对方听着只是尴尬的笑笑:“这倒是不好意思了。”
“怎么不好意思的?你我家那位是同僚的。”贾敏拿起自己拿杯已经温了的茶,含笑抿了一口润了润嗓子。
张夫人坐了一会儿就带着她们家的姐儿走了。王熙凤看着小女孩儿跟着母亲,似乎有些不得利的。她待人走远了,才凑在贾敏身边小声嘀咕:“我看着这张夫人家的姐儿,腿脚有问题?”
“有什么问题?”贾敏冷哼一声,眉眼一抬:“不就是想学着那瘦马日后寻一个姨太太的伙计?那是裹了脚的,也不知道这当娘的心得多狠。”
“裹脚……”听到这个,王熙凤的张大嘴巴快速闭上,如同吞了一只苍蝇一样。贾敏看着她的表情,就知道这事情在她那里是稀罕的。将黛玉扔给一边的丫鬟带着玩:“这有什么好吃惊的?这扬州一代,最有名的不就是那扬州瘦马?她原本也就是这么个出身,只是她那个男人早年中举,后来考了进士派到了江南。什么都不明白,甄家就送了这太太给他。你要知道,那扬州瘦马必然是要有才情的,若是送的高位的人,怕也是要管家理事都要学的。”
“不过是个玩物,还能成了大房太太不成?”王熙凤厌恶的瞥了瞥嘴。
“这不就成了?”贾敏冷哼一声:“这文人官员中,怪癖的多了去了。以后你见得多了,也就不觉得奇怪了。他们家这个女儿,大户人家是不要的。一不会管家,二背景不够深厚。你们来之前就听人传了,说是要嫁到甄家去做侧房。”
“好好的嫡女……看着日后也不会有什么好的了。”王熙凤顿时觉得,这个扬州知府也就如此了。
贾敏看着她,低头一笑:“你知道就好。这等子人家,就是小人得志的。面子上过得去就好,若是不乐意就别搭理。你跟我不同,怎么说我也不过是清流夫人。你日后必定是国公夫人的,记得自己身份一些。”
“不管怎么说,我也是京城一品大员的半子嫡女,我知道自己的身份。”王熙凤对此很是骄傲,她的伯父是王子腾,这一直都是她的骄傲。
☆、第41章 仙姑点化
到了午膳的时间,随性的仆人已经借用僧房的厨房热了带来的面食。因为出行,所以简单的做了煎饼。但是担心林黛玉牙齿咬不动,就用了米浆做了一些。东西一一摆在小案子上,正当他们准备动筷的时候,一串高亢的和歌从远处传来,吟唱的是一女声。幽怨深厚,气运绵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
“是诗经!”贾敏第一时间听出了是什么,她抬头循着声音看去。只见以素衣女子,带着青竹高冠的女子。她面容略带苍老,但是却不是霜华。而是那褪去了稚嫩俗约而出的悠然态度。她慢慢走过来,看着坐着的三个富家女子,态度自然:“不知可否叨饶一杯茶水。”
“清茶淡水的,恐怠慢了仙姑。”贾敏第一时间感觉到那个女子身上所带有的一种柔和,她亲手倒了一杯茶递给女子:“敢问仙姑法号。”
“法号?”女子歪头看了王熙凤一眼,那眼光过去似乎带着探究也有别的东西,她抿唇一笑拿起杯子,广袖遮掩品茗而下:“那种东西早就忘了……只是今日吃了施主的茶,倒是不好空手而走。不若这个送与施主的女儿吧!”
女子从怀里掏出一颗白玉圆润的拇指大小的珠子,从身后半披的头发中,抽出一根轻轻一甩变成一个黑色的线,给黛玉挂在脖子上:“你纵然是要还恩的,但是人心私利,有了这个就不会认错人了。”说完,她抿唇一笑唱着之前的和歌飘然离去。王熙凤看着女子离开,整个过程中她怀里的玉都滚热的顶着胸口。
“这是……”贾敏呆呆地拿着那颗珠子,那丝线她看着明明是那女子的发丝,可是却有了细绳一般粗细。
“姑姑,就当没见过吧!”说完,王熙凤狠狠地扫过周围站着的仆妇:“都傻站着什么?还不把饭菜重新热了出来?”
“可是当年那人?”贾敏热切的看向王熙凤,她声音很小,周围的仆妇都纷纷离开。王熙凤伸手探入荷包,思绪进入空间,她看见了一封信。她将信拿了出来,快速打开里面是很普通的信纸,上面字迹飘逸。带着一股行草的味道。王熙凤仔细看了看递给贾敏:“是仙姑留下的。”
我观小友似有奇遇,比当时我道之人。只是观望小友命相,必定是改若不归了。所当必有牵连,更替他人命途。此乃天意所从,并不妨碍。只是有一事,怕是小友不知。那女娃本是天上仙草所化心魂,只是得了他人恩情,此世必然是还恩的。只是这天道因果轮回,必有其然,也定然有其所以然。
人间有人间的烟火,天上必然也有天上的烟火。
女娲石降世,必然会遮掩原本仙胎灵光,仙草道行不够找错了人也是有的。也算是有缘,若是今日不聚怕也未必能有相助。只是小友须知,莫要信奉它言。小友已经改了命途,必然再也无法预言。故而,一切随心莫失本心就好。
贾敏看着那一字一字,顿时一身冷汗。她悠然记得,那和尚道士说过,自己的女儿是还泪的。可是这人却说是还恩。她曾见过贾母来信,说是那宝玉天生带着一颗石头,五彩祥瑞。若是离了,便俩俩失却。可见,那颗石头就是那女娲石。
看到这里,她又想起前不久贾母的来信。信上说,有遇到和尚道士在家化缘,只为看看宝玉。说既然自家黛玉是花朝而生,不若结为夫妻的好。她是知道这其中甄家猫腻的,所以没有应允。可想着,若是自己没有渡过生产这关,贾母必然会派人前来以娘死舅大的理由带了玉儿过去,自家相公是个长情的人。必然也不会在自己走后续娶,说不定若是黛玉被要了去后,也无法支撑几年。这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