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檀郎 (海青拿天鹅)


  “而后呢?”
  虞衍犹豫了一下,道:“而后之事,伯载未透露意向,我亦实难预知。”
  我笑了笑,道:“虞氏虽不比陆氏家大业大,但有一样,陆氏不及虞氏。”
  “何事?”
  “漕运和海运。”我说,“纵观扬州,虞氏在此二事上无人可敌。钱粮皆流通之物,无论在州内流转还是运往州外,水路乃重中之重。故无论陈王倒后,扬州何去何从,虞氏皆大有可为。”
  虞衍的目光微亮,还想再说,这时,一位管事走过来,请我等入舱用膳。
  我不再多说,与虞衍行一礼,自往舱中而去。
  不多时日,扬州城已经在望。
  抵达的前一日夜里,陆笈对公子道:“有一事,我思索良久,欲与元初商议。到了扬州之后,元初可不必去见陈王。”
  公子道:“为何?”
  “不瞒元初,我等早已布下罗网,欲就算无虞松之事,也必不留陈王。”
  公子并无讶色,颔首:“如此。不知除去陈王之后,府上有何意愿?”
  陆笈道:“正是因此事,家中分歧甚重,相持不下,故至今未下决心。”
  “哦?”公子道,“怎讲?”
  “如元初所言,清除陈王之后,扬州独力难支,必寻求倚仗,分歧因此而起。”陆笈道,“陆氏与豫章王的关系,元初当知晓。豫章王后兄长陆班一支,子弟多投身官宦,故虽是旁系,但在族中说话颇有分量。对于结盟之事,陆班主张投靠豫章王,两部兵马合作一处,可保割据一方。”
  听到豫章王的名字,我心中动了一下。
  虽然已经有一阵子不曾得他消息,但他果然不曾闲着。
  公子颔首:“不失为良策。”
  “于陆班自是良策,于扬州则不是。”陆笈道。
  “怎讲?”
  “豫章王有问鼎之志,说是结盟,其实也不过要将扬州收入囊中,与陈王无异。”
  “如此,”公子道,“未知以令尊之意,属意何方?”
  “我前番说过,赵王、济北王等皆有结盟之意。”陆笈道,“此外,大长公主和淮阴侯亦曾遣使密谈。”
  听到大长公主的名号,我不由地愣了一下。
  公子的脸上亦闪过一丝讶色。
  此事想一想,其实也不足为奇。桓肃和大长公主如今占着谯郡,且与豫兖青徐诸多王侯交好,盘踞一方。而淮阴侯则更是早在东平王时就占了长安,至今坚称广陵王才是正统。但凡想要争夺天下的人,都不会绕开扬州,他们来打陆氏的主意,那是再自然不过。
  “如此。”公子道,“伯载这般坦诚,想来就算我执意要去见陈王,也难行半步。”
  陆笈毫无愧色,在席上一礼:“此举亦是无奈,还请元初见谅。不过元初放心,陆氏绝非无信无义之辈,元初在扬州必无安危之虞,食宿用物,也必不敢亏待。”
  公子亦全无愠色,看着陆笈,不紧不慢:“如此,有劳府上。”
  扬州城是整个扬州的州府所在,陈王也在城中。
  这里大约是天下最大的水港,江上舟船云集如织,岸上也是人头攒动车水马龙,无论北方还是海盐和钱唐的渡口码头,皆不及此地繁盛。
  公子也是第一次来扬州,望着外面的景致,神色好奇。
  还未靠近扬州之时,我和公子以及一众随从就已经回到了自己的船上。两船随即分离,虞氏的大船远远开走,眺望而去,能见到它停靠的时候,来迎接的车马仆人如过年一般热闹。
  而我们的船则混迹在寻常客船货船之中,就近靠了岸。
  按照先前商议,柏隆留下几个精干好手给公子充任护卫,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人回海盐。
  “大将军,”他有些犹豫,道,“还是我等一并留下,遇事也好照应。”
  公子道:“不必。海盐亦甚为紧要,且你是县长,不可离开太久。盐场之事,须得抓紧,扬州局势恐怕不久就要大变,你还须小心应对。”
  柏隆道:“大将军放心,我定当稳妥处置。”
  公子颔首,又交代一番,两相别过。
  扬州并非闭塞之地,如往常一般,为了防止有人认出公子,须得乔装一番,我和他都换上了一身寻常的布衣。当地平民有戴笠之风,我给公子戴上一顶竹笠,压低了把脸遮住,走下船去。
  岸上,陆笈派来的人已经在等候。几辆马车停在路边,并不引人注目,但旁边守着好些身形壮实的随从。一位陆笈贴身侍从过来,行了礼,引我们登车。
  马车一路辚辚而行,却不进城,径自往郊外而去,半个时辰之后,驰入一处田庄之中。
  我和公子从车上下来,只见周围屋舍林园修筑得颇为讲究,一看便知是陆氏的别业。我们安顿的地方是一处单独的院落,显然是专门招待贵客所用,雕梁画栋,家具精致,还带有一片江南风味的花园鱼池。
  不过虽然风景绝好,四周的高墙却修得严实,将我们和几个卫士都圈在了里面。往墙外望去,时而隐约可见巡逻把风的家仆,犹如软禁。
  公子对赏景无多大兴趣,四下里望了望,道:“不知我等要在此处等候多久。”
  我说:“或许明日他就会来。”
  “哦?”公子微微扬眉,笑了笑,“但愿如此。”
  在来到扬州之前,我和公子细细分析过当下之势。
  如陆笈所言,以陆氏为首的扬州三姓早有倒陈王之意,布局已定,只是事后去向还未决定,故迟迟未动手。由此可见,比陈王更为亟待解决的,是扬州的出路。
  陆氏家大业大,自然也有难念的经。从前在雒阳的时候,我就在府里仆婢们茶余饭后的议论里听过不少陆氏的烂帐。
  陆氏如今当家的,是陆笈的父亲陆融。不过陆氏分支众多,也不是人人都那么听话,其中最不让陆融省心的,便是豫章王后的兄长陆班。
  陆班与陆融是同祖父的族亲,其父陆恭,是庶出的长子。当年高祖皇帝开疆拓土之时,陆恭全力追随,颇受高祖赏识。虽后来陆恭因伤病回乡,但高祖给他封了个东安乡侯,还将他的女儿赐婚给了豫章王。虽然本朝吝啬,乡侯的爵位并无实际封地,但在扬州这样的地方,足以撑起大门面。除此之外,陆恭的几个儿子也都出仕为官,在扬州人多处要职。而在朝中,陆班一系的人脉比陆融更广,雒阳人提起扬州陆氏,想到的也多不是陆融这一支的人。
  有这般底气,陆班在族中自然挺直了腰杆,处置事务时,时常与陆融不对付。淮阴侯夫人杨氏的母家就在扬州,我听她身边服侍的人说过陆班陆融不睦之事,还提到过,豫章王因为王后的缘故,也总是与陆班来往更热络,让陆融颇是不满。
  不过这些事,也就是近处的人才能知道,而在外人眼里,陆氏仍是和谐治家的楷模。毕竟陈王为掌控扬州,凡陆氏子弟皆受其排挤打压,一视同仁。为对付他,陆融和陆班只得暂且放下积怨,兄友弟恭。


第273章 密诏(上)
  陆笈虽未明说将来的打算, 但他将陆氏内部的分歧之处透露给公子,用意已是相当明显。公子前番的一番说辞显然已经将陆笈打动,但最终做决定的是陆融,公子到扬州要说服的就是他。
  除掉陈王之后,扬州若与豫章王结盟,陆融自然要担心豫章王亲近陆班,以致自己出人出钱, 地位却还不如现在。故而将来扬州何去何从的分歧根本, 并非豫章王、秦王或那些中原诸侯谁人更强大, 而在于陆氏两支之争。所谓结盟, 亦不过讨价还价,只要公子开的价钱更有利于陆融,那么将扬州拉过来就并非难事。
  “可惜我等来之前不曾预知这许多关节。”公子叹了口气,“哪怕带有一纸诏书,名正言顺, 行事也可便捷许多。”
  我说:“皇帝那玉玺也不知道藏去了何处,你就算能预知这些事,他恐怕也给不了你诏书。”
  公子颔首:“也是。”
  我思索片刻, 又道:“不过你说得对,我等若有诏书, 确可方便许多。”
  公子看着我,微微扬眉:“你何意?”
  我望望外头的天色,伸了伸懒腰,笑道:“当下天色还早, 兴许往扬州城一趟还来得及。”
  陆氏比我想象中的沉得住气,过了一日之后,才有人到庄园里来。
  不过出乎我的意料,来的人并非只有陆笈,还有陆融。
  陆融五十多岁的模样,面白而红润,体型肥胖,一看便知素日过得讲究。父子二人皆身着便袍,仿佛到田庄里来游玩打猎。
  见礼之后,陆融看着公子,笑容和气:“伯载实不经事,我今日才知晓元初来扬州之事,未曾远迎,多有失礼,元初莫怪。”
  公子亦微笑:“陆公庶务繁忙,晚辈多有叨扰。”
  陆融看着他,感慨道:“我闻元初之名久矣。当年伯载从雒阳归来,每提及元初,皆赞不绝口,今日得见,果不虚言。”
  公子道:“陆公过誉。”
  陆融又寒暄一番,与公子在堂上坐下。
  家人将食物奉上,陆融和蔼地招呼公子饮茶,还将案上的扬州名点一一介绍,不厌其烦。末了,又向公子问起桓肃和大长公主的近况,以及淮阴侯夫妇的情形。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