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上学的时候就没有哪个男孩子会找她玩呢,原来全都被他给吓跑了。出去玩的时候,见有人光着膀子,他比她哥反应还大,忙捂住她的眼睛,而他下河摸鱼的时候,却让她在一旁看着他。
她说他身子弱,他就每顿多吃一碗饭,到处跑,晒得黑黝黝的回来,鼓起肌肉,让她捏一捏他的胳膊,又抱起她,让她再看看他的身子到底还弱不弱。
在他面前,她也没在怕的,也别说害羞什么的,都自己人,她从不避嫌,就当哥哥一样处。可是他在她面前却会不好意思,有什么难堪的事都藏着掖着。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他的心思,她却还装作一副不知道的样子,直到听到他对她亲口想要娶她的话才正经起来。
可惜的是,哥哥没有等到他们成婚的时候。
喝交杯酒的那天晚上,两人借着醉意这将以往的事都过了一遍。从他们第一次见面,到成亲这天,什么事都说。
崔承恩还记得,第一次见着他的时候,他还是个闷葫芦,跟他搭话他也不理,后来却傻乎乎地给她冰糖,邀她晚上一起去捉萤火虫。如今说起这件事,汪秋水犹豫了一下才说了实话,原来他那个时候看不上她这个小丫头片子,不爱搭理她,后来又觉得一个人太闷了,无聊的紧,这才又出了门约她晚上一起出去玩,后来才发现这丫头人还挺仗义的,又有趣。
说起什么时候看上她的,他也不清楚,可能是某一次不小心瞧见了她洗澡时光洁白亮的裸背,青春期本就躁动的心更加静不下来的时候,可能是早上赖床,被她压着缠着坐在他身上要他起来干活的时候,也可能是冬天她替他捂手,哈热气的时候动了心。他实在是记不清什么时候开始对她有了男女私情的意思了,只知道过去的这些年,他为她动过无数次心。
新婚夫妻互道真心,是原本应该煽情的场面,可崔承恩听到他竟然还看过她洗澡,一下子就坐不住了,扑上前压倒他,半是脸红半是凶狠地揪着他的脸问道:“说,你什么时候偷看我洗澡的?”
“这我哪儿知道啊,我就记得你撩水的声音了。”
“你还记得撩水的声音,那就是看了很久了,想不到你胆这么肥,还偷看大姑娘家洗澡,平时肯定没少看别的姑娘吧!”
“我哪能啊,就看过你了,我那时就知道你一定会做我的媳妇,这不咱们今天就喝上了交杯酒嘛!”汪秋水任她闹了一会儿,抓住她的手翻了个身压在身下,“春宵一刻值千金,有些事可以留到明天再说的,现在咱们得抓紧时间办正事。”
两人在确认成为情人之前,就已经是亲人了,他们共同的经历使得他们要比寻常夫妻更加恩爱,没有人能够在他们之间插上一脚。当初崔拾禄离家前拜托汪秋水的事,汪秋水都做到了,这辈子,他孝敬双亲,爱护妻儿,将福安居经营妥当。
汪秋水与崔承恩共生养两儿一女,大儿子跟着崔念乡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崔拾禄的路,二儿子得了爷爷的真传,有一手好手艺,承继了家业,立志将福安居发扬光大,小女儿也早早地离了家,不过她走的是跟舅舅、表哥和哥哥相反的路。汪秋水和崔承恩知道孩子们都长大了,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年轻人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就算做父母的再担心也劝不动,幸好四个孩子里,总算是留下了一个孩子呆在他们身边。
渐渐的,他们的年纪也大了,许多事都力不从心,他们又不愿意麻烦孩子,有些事情便自己哆哆嗦嗦地去做。跟他们有同样烦恼的,是干爹干娘。干爹干娘七老八十了,话都说不利索,尤其是干爹,记性也变得很不好,耳朵也听不见东西。他老是坐在摇椅上,摇啊摇摇啊摇,时不时蹦出一两句口齿不清的话。
干爹的话只有干娘听得懂,干娘说,若干爹嘴里念叨的是一两个字,那必定是冷着了,热着了,若嘴里念叨个不停,那一定是在说往事。干爹说的最多的就是拾禄了,有时候他忘了拾禄已经死了,说起拾禄的时候,他就会问干娘,拾禄怎么还不回来啊,这孩子没心没肺的,我还指望着他回来做饭呢,几个孩子里,就他手艺最好了,等他回来了,我一定要说道说道他。提起拾禄,大家都开心不起来,没人愿意开口说话,大家都不想提起这件事。可干娘知道,干爹说拾禄的时候,一半说的是拾禄,一半说的是念乡。拾禄的孩子跟他一样,聪明,知道怎么讨好人,可是也一样倔强,为了想做的事,命都可以不要。除了拾禄,干爹还会想起汪秋水的三个孩子,这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大孙子跟他最亲近,也最念家,娶了一个好脾气的孙媳妇,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小孙子跟着念乡跑了,十几年都不着家,小孙女也是,东奔西走,在外面找了个男人生了孩子才带回家给他们看。
反正这一生,汪秋水与崔承恩也说不上有什么遗憾的。干爹干娘没有大病,悠悠哉哉到老,寿终正寝。夫妻和睦,除了在孩子身上多操了些心,日子还是过得挺有滋味的。至于几个孩子,他们能给他们的,已经给了,剩下的,便由着孩子去了,不管孩子是念家,还是念国,他们都没有不支持的。就算女儿与儿子政见不合,他们也不会参与进去,只劝两个孩子在家的时候,暂且放一放在外的恩怨,和和气气地坐下来吃一碗团圆饭。
两个人就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低头过自己简简单单的生活,不去做亏心事,偶尔遇上有难的人,能帮得上忙的也帮一帮,一辈子就这样过去了。
从青梅竹马到相濡以沫,这样的幸福与感动世上又有几人能得?
第53章 番外
小顺子的大名叫王远顺, 原先是永和宫里的领催,与谭淑婉同伺候一主子。因着这个,崔福安常常拜托他帮忙照顾照顾谭淑婉,尤其是崔福安与谭淑婉关系冷淡的那段日子, 都是小顺子做中间人, 他一面在永和宫里小心看着谭淑婉, 一面将谭淑婉的情况说给崔福安听,由此小顺子与崔福安的交情比他与谭淑婉的交情还要深。
王远顺不像崔福安他们是被家人送进宫的,他是自个儿把自个儿送进宫的。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记忆里是一个老乞丐讨饭喂大了他,不过老乞丐在他十三岁的时候没能挨过北平寒冷的冬天,冻死在大街上。
老乞丐死的时候, 他还以为他是在睡懒觉, 怎么推那个老乞丐都推不醒他, 王远顺去讨了饭回来想给老乞丐吃, 大声喊他, 把好不容易得来还没馊掉的饭菜放在他头边上,老乞丐也还是不理他,身子硬邦邦的,冷冰冰的,整个人变得很奇怪。有别的乞丐告诉他老乞丐死了,他偏就不信, 每日仍照往常一样要了东西放在老乞丐面前, 好像老乞丐只是睡着了。偶尔他觉得闷了, 受委屈了,有开心的事了,都会跟老乞丐说一说话,直到老乞丐身上爬出了蛆虫,他才不得不流着眼泪承认,老乞丐确实不会再回来了,而他也失去了这世上最后一个亲近的人。
安葬好老乞丐后,他就没再做乞丐了,十三岁的他已经可以去挣口饭吃了,只是这世道乱,做什么都不容易,误打误撞的,没想到他竟然会进宫做了太监,倒也不是他瞧不起公公这个行当,只是他从来没觉得自己会走上这条路,当他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后,在回头看,不免有几分感慨。
真的意外啊,当初他什么都没有,也什么不知道,他自己都想知道这样的他是怎么在宫里活下来的。反正该吃的苦他都吃了,顺带着学了不少东西,后来运气好了点,侥幸做了太妃宫里的领催,日子有一日没一日的过。其实有时候想一想,他这样的人,无牵无挂的,又不怕死,能走到后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得知他即将被遣散出宫的时候,他只是惊诧了那么一下,很快就坦然地接受了这件事,他既没有不舍,也不担心未来,因为再不济他也不可能混的比小时候做乞儿更可怜。
收拾好他的包袱,他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紫禁城,在外面东奔西走一段时间,得了机会进了王家做奴才,过上了另一种伺候人的生活。
不过说实话,他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奴才,虽然做的是伺候人的下贱活,可他觉得他不属于任何人,他只是他自己。假如他想要摆脱这种生活,他随时能摆脱,大不了一无所有,这有什么可怕的。那些被人伺候的主子才是真的过得不是自己,他们没有一日不担心自己会守不住手上的名利,他们害怕失去。他们看不起别人,又担心别人看不起他们。
王远顺觉得大多数人都活的不自在,或许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但是他们同样有许多顾忌,而他王远顺,伺候人只是他的选择,这是他的生活方式,去观察别人的生活,一如他跟着老乞丐趴坐在地上观看来来往往的人群那样。
然而他有时候也会分不清自己的这些想法是不是在骗自己活下去,因为他好像没有牵挂,也没有什么追求,他的那颗心,好像从来没有为哪件事或哪个人鲜活活,直到喜鹊走进了他的生活。
喜鹊是王二少爷带回家的,听说王二少爷那天赌钱手气好,心情很不错,见喜鹊名字喜庆,长得又乖巧,是个有福气的人,便买回府了。不过喜鹊在王府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她的存在还不如王二少奶奶房门前鸟笼子里的那只黄莺。喜鹊白天要做丫鬟,做府里最下贱的活,晚上要在二少奶奶跟前伺候,二少奶奶眼里最容不得沙子了,她每次见着喜鹊,就跟见着在外面花天酒地怀里抱着别的女人亲热的混账丈夫一样恼怒,她将一腔怒气撒在喜鹊身上,二少爷不归家的时候,她就用针扎喜鹊,二少爷归家的时候,她就让她跪在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