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啊,那你先开船吧,我刚好把刚开业的这两家铺子整理清楚。等初六我跟哥哥他们一起回南山镇,干脆待到五哥婚礼结束再和你一起上船吧。”黄豆无所谓地拍了拍手,拍掉上面的绿豆糕残渣。
“你知道我四嫂是个什么样的人吗?”黄豆好奇地问赵大山,他们一直关系好,他说不定知道点。
“你四嫂,是个女中豪杰,家里做生意做得很好。据说其中她占了很大的功劳,你四哥与她相识一开始还是因为争铺子。后来熟悉了,两情相悦,就定了亲事。”赵大山斟酌着把自己知道的说给黄豆听。
“我觉得四哥和五哥以后都会过的很好。”黄豆想想说。
“为什么这么说?你大哥二哥三哥就过的不好吗?”赵大山闻言一笑,觉得黄豆有时候还是有点孩子气。
“大哥肯定没得说,他也确实有大哥的样子,南山镇那边大哥只会越来越好。至于二哥……”说到这里,黄豆微微停顿了一下:“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以后二伯家要想不输于其它四兄弟,只能靠二嫂和五哥。二哥这个长子算是废了!”
想起黄德明,赵大山也不由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上次黄老汉去世,黄豆受伤,黄德明在老叔面前落井下石,被老叔踢进码头里落了个没脸。后来直接就颓废了,天天与几个狐朋狗友饮酒到半夜。
幸亏不赌也不做出格的事情,黄家也就听之任之。反而是许秀霞,一下站了起来。把“米巷”四家店的供货打理的好好的,据说还和黄德忠在襄阳府买了铺子,准备自己开几家分店。
“你二哥其实很聪明,就是胸襟不够磊落,总是计较眼前得失。要不,我下次回去劝劝?”
“不用,三哥过年回去找他谈过,没用,烂泥扶不上墙了。他觉得所有兄弟都比他混得好,不是别人能力好,而是机会多。他一直觉得他能力足够好,就是机会少。
只要两个孩子不像他就行了,他要做个吃喝玩乐的人就做吧,黄家又不缺他那一口吃喝。总比他出去心术不正,反而拖累全家的好。”
黄豆觉得自己可能一直都是那种冷心冷肺的人,别人对她好,她就对别人更好一点。别人要是对她有一点点恶意,她拔腿就跑头都不会回。
“不管了,你现在可是赵家的媳妇,还是管好我们的小家吧。”说着赵大山学着黄豆往躺椅上一倒。
小两口一人一个躺椅,摇摇晃晃沐浴着温暖的阳光。
安静的午后,岁月静好。
第140章 通州港偶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通州码头,热闹非常,五艘大船停泊依次排队等着卸货。
一辆辆大车有序地进入码头,开始上货,这些货,将很快进入方舟货行的仓库。那边是通州现在最大货物仓储基地,每日货物来来去去进进出出,从全国各地来,再发往各地。
“豆豆,我们在这里歇两天,我带你去逛逛通州城。”甲板上,一名身材伟岸的男子正弯腰看下船舱。
随着他的声音,一个女子从船舱弯腰钻出来,站到甲板上。
风吹过她的衣裙,抚过她的发丝,男子明亮的笑一下照亮了她的眼睛。
岁月在她身上精心打磨,使她从一名懵懂的少女,变成了一位成熟美丽的女子。
“我们去吃火锅吧,顺便替二姐夫看看他这边的加盟店开的怎么样了。”黄豆仰头看向身边的男子。
“好,走吧,我刚才叫了车,已经到了。”赵大山习惯性地拉起媳妇的手,扶着她小心翼翼地踏上甲板。
冬梅和云梅两个小姑娘,赶紧提裙追了上去。一左一右地跟在他们身后,小心地伺候着。
通州城里很热闹,这份热闹和码头的热闹不同。码头更多的是为了生存而忙碌,而城里,是为了生活在忙碌。
神仙醉火锅二店开在东市,东市是通州最大的集市,这里几十上百家店铺林立。赵大山和黄豆下了马车,信步由缰地往里走,后面的两个小丫头好奇地张大眼睛,左右偷看。
她们刚刚被主家带出来,今年三月,黄德落脱了孝,娶了通州当地商贾之家的姑娘。
黄豆过年就得了消息,三月十六四爷黄德落大婚,三月二十八五爷黄德忠大婚,让三姑奶奶一定早日回去。
三姑奶奶黄豆出来三艘大船,如今已经五艘大船。别说在南山镇,就是襄阳府,也没几个有这么大实力的船商。
方舟货行,零售只是他们的一部分,而批发才是他们现在的主打。因为货物品种齐全,填补快速,很受各地的店铺商贩的信赖。
结完婚的黄德落并没有急着带新媳妇赶回通州,而是等到二十八老五黄德忠结婚后,他才带着媳妇回了通州。黄德忠也带着新婚妻子去了襄阳府,他还在襄阳府打理着“米巷”等四家铺子。
黄家就是农民和商人,他们再有钱也脱不了商人这顶帽子,能与他们家联姻,也不过是南山镇当地的姑娘和这些府郡商贾家的小姐。
黄米已经生了一对儿女,如今第三个已经在肚子里稳稳待着。岁月对黄家的女儿好像特别偏爱,快生第三个孩子的黄米,越发贤淑沉静,举手投足间更加的淡定从容。
她身上,有着经商女子的杀戮果断,又有着普通女子的温婉。
黄豆知道,这一切,都是两年前方舟货行开到涂家货行对面的原因。她是被逼着成长,长得迅速,而让人心疼。
好在涂华生还算是良人,并没有辜负黄米的付出。
而黄桃是变化最少的,已经生育了两个儿子的黄桃微微有点发福。她一直在家相夫教子,张小虎家事比涂家简单,而张小虎和黄桃少年相识,感情更是涂华生和黄米不能比的。
可以说,黄桃现在的生活,是黄家三姐妹最好的。
黄豆算最差的,她结婚三年没孩子。虽然,大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很介意的。再加上赵大山当年的传闻,年前回到南山镇,别人看她的眼神都带着怜悯。
参加完两场婚礼的黄豆和赵大山来到了通州码头,此时已经是四月,春深过后,接近初夏了。
进了通州城的神仙醉火锅店,店里只有一桌客人,大概是来的太早,还不是饭点。
赵大山定了两桌双人座的,黄豆和赵大山入座,两个小丫头想过来伺候,被赵大山拦住了:“你们去吃你们的,我们自己来。”
两个小姑娘应该是受家人叮嘱过,很听话地回到了自己位置上。冬梅小点,显得活泼一点,云梅大点就显得稳重许多。
黄豆看着两个小姑娘叽叽喳喳挑选喜欢的菜肴,互相帮忙给对方添料烫菜。
她这么大的时候在干嘛?
她在南山镇,刚刚认识赵大山,她和赵大山还在为每日温饱而努力。
“吃饭,看什么呢?”赵大山敲了敲桌子。
“看那两个小丫头,看着她们,感觉我都老了。”说着黄豆摸了摸自己的脸。
“嗯,我觉得确实是,看你都的脸被风吹得,都起皮了。”说着,赵大山伸手在黄豆脸上摸了一把。
“哎呀。”黄豆连忙把他的手拍开,还慌里慌张地看了看周围,有没有被人看见。赵大山看着黄豆羞红脸的样子,不由朗声大笑:“行了,吃饭吧。”
两个人边吃边聊,一边研究神仙醉的汤料底料怎么样,一边又把这里的服务评价了一遍。
店里的客人渐渐多了起来,吃的差不多的时候,赵大山去了一趟净房,黄豆一个人靠着窗子而坐,悠闲自得。
“三嫂?”正看着窗外的黄豆被这一声惊得一哆嗦,连忙转头看向身后。
站在黄豆身后侧面过道上,一个高大黑壮的汉子,正一脸惊喜而不可置信地看着黄豆。
“额……”黄豆觉得他可能认错人了。
“三嫂,我是大雕啊,赵大雕。”那个壮汉看黄豆漠然地转过头去,连忙紧走几步,站到了黄豆的桌边。
额,这个名字,应该是赵大山叔叔家的兄弟。
可是,我们不熟啊!黄豆不知道说什么,只能微笑地点点头。
赵大雕一屁股坐在赵大山刚才的位置,热切而兴奋地看向黄豆:“三嫂,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我三哥呢?”
“哦,他去净房了。”黄豆礼貌地看着他。
大概感受到了黄豆目光的注视,赵大雕更兴奋了:“没想到能在这里碰见你们,上次你们回去,我刚好跟船了。等我回去,你们又走了。
三嫂,你们现在船也在通州吗?真是太巧了,怎么样有货装了没有。”
“我也不清楚,这个得问大山。”黄豆说着,转头看向左边,正好看见赵大山从后院过来。
看见赵大山,赵大雕更兴奋了:“三哥,我,没想到会在这里碰见你们。”
赵大山走过来顺手拖了一张凳子,在黄豆身边坐了下来:“大雕,你怎么也到通州了?”
“我这次跟的货主刚好一批货到通州,货卸完了,还在等货,我就和船上几个兄弟出来玩了。看见神仙醉,想着这不是我们南山镇张家的店嘛,就和他们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