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是很知趣,知道公主们未必喜欢去他那屋里小坐——一般人都嫌弃太监身上不洁,气味儿腌臜。崔大海是有品级的大太监,自然讲究些,可是何必让公主们心里不自在呢?不如在外头坐着的好。
药罗有些意外的瞥了崔大海一眼。
皇后临时叫他们过来,崔大海不可能事先安排准备。敢叫公主们真的在这儿看着,说明他心里不虚,没在派放年例的事情上做手脚——起码没做什么大手脚。
这就行了。
药罗精于理账,她这份儿本事似乎是天生就有的,小时候在杂货铺门口看人家卖零碎杂货,掌柜的还得拿算盘拨拉两下,她坐在旁边含着根麦草糖,来一个人她心里就自动冒一个数,都不需要在心里过一遍。
那会儿她就能看得出杂货铺老板偷偷缺斤短两,后来进了宫,各种各段花样更是见得多了。心不黑的,雁过拔毛,逢五抽一这都算厚道。心要黑的,大雁过手把雁留下,雁毛给你。
崔大海这儿油水大,稍稍做做手脚,就肥的流油了。曹皇后虽然宽厚但并不是糊涂,没有猫儿不吃腥,尤其太监没了成家传嗣的指望,对银子看得比一般人重。
只要不过份,曹皇后也不会认真计较。
崔大海这儿别看地方不大,可着实是个要害衙门。小半个后宫要支领年例,都要从这儿发放。到了崔大海这位置,坐在屋里喝茶偷闲,事情自有下头人做。
这会儿既然公主来了,他自然要表现得勤勉些,拿了两本账册过来:“这上头记的就是这几天里发的各宫各处的年赏月例。”
刘琰好奇的掀开来看了两眼,上面一页一页果然都是已经发放支领的年赏,多少不等,已经领过的上头有经手人的画押或是指印,毕竟宫里头还是识字的人少,多数都是按的指印。
刘琰心里琢磨,这些按指印做凭证的可靠吗?连字都不识,中间可做手脚的地方太多了。比如这账上写发了十份,实际上这个人只领了五份,可是不认得字,糊里糊涂就按了指印了。
这一按下就表示认账,以后再想来寻问可就不能够了。
刘芳却从账上看出点别的东西来。
她们虽然住在宫里,却不是宫里每个地方都去过,有的宫室甚至听都没听说过。比如这上面的“养颐堂”,她就从来没听说过。偏偏这里冬衣领了三十二套,其他各种东西也都不少。如果按一个人一套来算,那这个养颐堂里的人手可不少呢。
前朝最后几位皇帝都不是勤政的,西苑修得花团锦簇,精致奢靡,据说差点儿就照着书把那个“酒池肉林”给仿出来,当时一个老臣死谏,才迫得皇帝打消了主…意。虽然酒池肉林没有仿成,但效亡国之行,终究还是亡了国。
那是从前。
后来西苑被乱兵抢过,又放火烧过一部分,好几处精美宏大的宫室都已经毁于一旦,皇上登基后一穷二白的也没钱去修缮,索性让人把能用的部分拆了去填补别处,西苑这里更显得荒凉。
那这个养颐堂是个干什么的地方?
这一处的年赏和月例已经领过了,下面签押不是指印,是一个“宋”字。
刘芳已经念了几年书了,虽然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肯下苦功,但好歹眼光是比以前要强。这个字写的端正挺拔,一看就是认真练过的。
让刘芳来写,说不定还没有人家这个字写的好。
刘琰也探头过来看。
“养颐堂?”
崔大海赶紧笑着应:“养颐堂在西北角上,是个挺安静的所在,房舍也比较旧了……”
“我知道。”刘琰抬起头:“是年老的宫人和太监的居所吧?”
崔大海忙说:“正是。一些年纪太大不能当差,又没地方可投奔安身的宫人,在那里住着。”
“嗯,领这些炭够用吗?”
“够,够用的。”崔大海说:“养颐堂地方不大,这些人白日里聚在一起说话,晚上也就睡那么两间屋,足够用了。”
三十多个人,有宫人有太监,晚上就在两间屋里睡,白天则是圈在一个屋子里取暖——就象圈养牲畜一样,这些人就是在等死。
崔大海倒很是感慨:“这就是咱们皇上、娘娘宽厚大度,给他们一处栖身之所,让他们衣食无缺,到了将来那一日,也不怕没个着落。前朝对这些出不了力的宫婢那才叫翻脸无情啊,老了、病了、残了的,直接抬出去往野坟地里一扔。”崔大海把野狗出没,那些人死的死尸不全,下场格外凄惨这句话咽回去。当着公主哪能说这些,再说马上要过年了,不提那些晦气的事,转而说:“这些人都是宫里的老人了,罪没少受,现在遇着好世道了,天天为皇上和娘娘念佛祈福呢。”
当今皇上才登基几年?宫里若是有年纪的宫人,那都是前朝留下来的,经过战乱活到现在,也算他们命大。现在宫里给他们一碗安乐饭吃,确实是额外开恩了。要不然他们这种前朝宫婢,可没伺候过现在的主子,一点儿力都没出过,凭什么还能得这一份儿善待。
“嗯。”刘琰继续向后翻账册,翻了几页又停了下来。
“这是给王嫔的年赏?”
王嫔,还有另一位陈美人,就是皇上仅有的两个嫔妃了。
“是,”崔大海解释:“上面多出来的补品和药材,是皇后娘娘吩咐额外加上的。”
“王嫔身子不适?”
崔大海轻声应:“也是早年落下的病根儿,天一冷就容易发作,太医说以静养为宜。”
毕竟要过年了,王嫔自己也识趣,不愿叫太医来看诊,关起门来让宫人悄悄煎药。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年老
曹皇后不是个刻薄的人,对待丈夫这两个早年收在身边的妾也一直客客气气,王嫔生病,曹皇后就吩咐给她的年例中多加了东西。
另一位陈美人,曹皇后也没亏待她。听说虽然没给陈美人多赏什么,但却给她在宫外的家人不少东西,赏了些田地。不管到什么时候,人们有了钱总要置地,因为这是可传给子弟的一份基业。
陈美人为这个格外感激曹皇后。
皇上登基的时候,也赏赐过她的家人。但是因为家里人不会操持,穷人乍富起来,那花销可没个数,没两年功夫就又打回原形了。不,还不及原来。
原来虽然也没什么钱,可是穷日子也能过。可是富过之后再捱穷,那就捱不住了。吃着粗粮想着鱼肉,穿着旧绸缎褂子想着各种新式绫罗与绸缎,还想象过去一样出门吆五喝六抖威风。
这日子当然过不下去。
曹皇后这次没赏银子,赏的是地,这地不能卖。
陈美人高兴了,有了这块不能卖的地,总可以保证他们不饿肚皮了。至于他们想要的富贵日子,这个陈美人可不乐意惯着他们。一个个本事没有,闯祸能耐倒是一天天的见长,再让他们这样下去,非有一天把自己作死。
为了皇后这份儿体贴和大度,陈美人熬了快半个月,给皇后绣了抹额、手笼、还绣了两块帕子,把自己两眼熬得象兔子。
身边的宫女劝她:“主子何必这样苦自己,让奴婢们做是一样的,回来敬献给皇后娘娘,难道娘娘还能挑剔这不是主子亲手绣的?”
“那不一样,这是我的一片心意,哪能在这个上头作假。”
另一个宫女也劝:“皇后娘娘又不缺这些东西,娘娘纵送了,皇后只怕也不会真用。”
陈美人不理会她们,照绣自己的。
王嫔和陈美人都不是什么有家世有来历的女子。王嫔家人死的就剩她自己了,年轻时颇有几分姿色,被人安排了伺候皇上,皇上当时让人灌醉了,就留下了她。可是王嫔没有什么宠爱,皇上似乎根本就不记得有她这么一个人,登基时依例要册封后宫,还是皇后娘娘替她讨了一个嫔的封号。这些年过日子,也全靠皇后照应。
陈美人则是在皇上受伤时在营帐内伺候过,换药漱洗擦身样样贴身私密的活儿都做了,发话让她留在皇上身边的是皇上的亲娘,老人家总盼着子孙能更兴旺,觉得陈美人是个好生养的样子。但陈美人没有福气,年轻时有孕过,孩子没保住。她失了孩子之后大病一场,当时就是皇后命人处处照应她,请医用药无不精心。
要没皇后娘娘,世上早没她这个人了。
所以陈美人对皇上没什么想法,一门心思感激皇后。要不是皇后不让,她都想到宜兰殿当个宫女儿伺候皇后去。
这不过绣点小东西,一不苦二不疼的,连这个还要请别人代作,那她成什么人了?
陈美人绣好的东西,亲自揣着到宜兰殿去。
曹皇后对她一向客气,笑着让人把抹额系上了,又捧镜子来看,夸她针脚细密做得用心,花选的也好,别致不落俗套,陈美人高兴的脸通红。她送了几样针线,回去的时候曹皇后赏了她不少衣料首饰,多得跟她去的宫女和太监拿不了,还是宜兰殿的人给送回去的。
因为皇后这样给体面,所以就算她们无宠,在宫里日子也还算好过。
药罗尽职尽责,陪着两位公主在内司库待了小半日。
相似小说推荐
-
重生王妃的娇宠日常 (青又乾) 2019-12-25完结30109++前世,夫妻离心,婆媳不睦,温簌卿带着对祁項铮的怨念红颜早逝。++重生后,温簌卿只想找个好...
-
喂他! [金推] (醉折枝) 2019-12-08完结6126 10836谢忘之,尚食局女官,吃吃喝喝喂喂喵喵,最大的愿望是当上全宫野猫饲养员。饲养员顺手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