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庶长子 完结+番外 (邈邈一黍)


  但是再近,带着这么多的人,又都是流民,身体不好,没有马匹骑,没有马车坐,只能步行。
  这速度就可想而知了。
  光是做饭都得费老鼻子劲了,那么多口大锅同时煮,都是粥饭,里边什么粮食都有,杂七杂八的能吃就行。
  厨子全都用起来了,官员们也没什么好讲究的,除了跟灾民用的不是同一口锅之外,吃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就连太子也不例外。
  有的粗粮糙到咽下去都拉嗓子,可照样也得吃,总不能把这些东西挑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浪费粮食,那是要遭天谴的。
  魏时是头一次跟太子面对面坐在一个地方吃东西,明明两个人之前也没什么来往和交情,论官职,魏时在这里头更不能算是高的。
  可好像什么事儿,太子都更喜欢安排他去做,连用膳都能凑到一块去。
  大抵应该是因为他跟太子是……同龄人吧,同一年出生的,他十九岁,太子也是十九岁。
  喝着极为简陋的粥,魏时不免有些庆幸,自己也算是有先见之明,来的时候准备了不少的肉干,不然的话,光靠这些粥,是真吃不饱。
  太子和其他的官员应该也有准备吧,出行要带的东西,除了日常用品之外,就只能是吃的了。
  太子的碗筷都是从宫里带出来的,碗是明黄色的,花纹精致,筷子是银色的,应该是用银子做成的,吃东西的同时还能验验毒,也算阔气。
  这么精致阔气的碗筷,吃的却是糙米粥,看着太子从容淡定、一点都不为难的样子,魏时也是挺佩服的。
  他一个小官宦家的庶长子,吃起这样的粥来,都觉得有些难以下咽,人家天潢贵胄,看起来倒还是没什么负担的样子。
  许是注意到了魏时的打量,太子还颇为贴心的解释了一番,“孤幼时也吃过糙米饭,跟这也差不了多少,所以倒也不觉得有什么。”
  这话魏时是信的,因为在吃完一碗糙米粥之后,太子又让人去盛了一碗。
  说实在的,十八九岁正是能吃的时候,所以太子连吃了三碗糙米饭,也不能算是让人特别惊讶的事儿,让人惊讶的地方在于,太子可能真没打算私底下下开小灶。
  魏时捏了捏荷包里的牛肉干,不太确定是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带了吃食,或者是只有他一个人带了耐存放的吃食。
  虽说没有‘见面分一半’的规矩,可是瞧着已经连吃了三碗糙米粥,好像还不觉饱的太子,魏时忍不住有些心软。
  和后面跟着的灾民不一样,人数太多了,魏时同情不过来,更没办法把自己带过来的肉干分出去,但太子只有一个,他给了太子,也照样可以不给别人,除非这些人亲自跑到他面前来讨要。
  半荷包的牛肉干儿,魏时不确定,在太子吃之前是不是要有人先试毒,所以他也没说让太子现在就尝尝的事儿。
  “从家里带来的炮制好的肉干,饿的时候可以拿来垫垫肚子。”
  糙米粥可不光是难吃的事儿,这东西没多少油水,吃到肚子里去不扛饿。
  看起来风光霁月的魏大人,竟还有随身携带肉干的习惯,从家里带些吃食,也不算什么,他也带了,就是路上吃完了而已。
  三元及第的状元郎,如今看起来是越来越随和了,先是大白话的布告,后来又有这半荷包的牛肉干儿。
  十九岁,不管是他这个做太子的,还是状元郎,身上都有着普通年轻人都有的样子。
  “那孤就先谢谢魏大人了。”
  是挺想吃一颗的尝尝,不过但凡是吃进他嘴巴里的食物,都得先让试菜的太监尝尝才行。
  他刚刚喝过的那三碗糙米粥就是如此,在端到他这里来之前,就已经被试过毒了,手里的银筷子不过是个摆设而已。
  十一万人的流民,后头又开始慢慢坠起了小尾巴,就算是不给吃的,可跟在后头最起码不怕有土匪,更何况既然是朝廷选定的迁移之地,就必然是适宜容纳灾民的,总比像没头的苍蝇一样瞎转要强。
  除了不断消耗的粮食之外,另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生病。
  糙米粥并不能让所有人都吃饱,只能说是让大家都活着,其中不光是油水少,提供的营养也少,这些灾民一整年都没能吃到什么好东西了,甚至是一整年都没能吃到过几顿饱饭了,身体素质可想而知。
  生病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人挨着人的往前走,有的还好几个人共用一副碗筷,一个人得了病,旁边的人就很容易被传染。
  太子跟大皇子带过来的太医,还有魏时这几个官员从家里请过来的大夫,都忙起来了,而且是越来越忙。
  药材也都拿出来不少,这跟肉干不一样,魏时没有藏私,如果多一份药材就能多救一条人命,那全都拿出来,他也是乐意之至的。
  仗着自个儿身子骨好,魏时也跑到后边看病诊脉去了,他毕竟也是看过医书,学过医理的,对于一些普通的病症,也知道开什么药方好。
  病人无疑会拖慢前行的速度,看病、诊断、熬药,能做的就只有这些了,粮食拿不出来的情况下,药材倒是还好,毕竟这东西都是分年份的,能够储存的时间也要比粮食更久,哪怕遇上接连两年的旱灾,影响也不大,所以从京城那边带过来不少药材。
  哪样药材缺了、少了,还可以直接去附近的药铺买,朝廷只是没有多余的粮食了,并不是没有银钱,拿着银票,哪里会缺了药材。
  一路治病,一路往前走,有时候熬粥的时候还会放一些预防疾病的药材进去,连后边跟过来的没有登记在册的灾民,也能分到点儿药材。


第109章 一更
  抵达目的地,已经是大半个月以后的事情。
  不只是从东原府带过来的赈灾粮没了,从京城带过来的粮食也被掺合在其中用没了。
  这也就是说,无论是已经到了安置地的灾民,还是身上带着银票的太子一行,都没有米下锅了。
  好在,权贵的身份还是相当好用的,落难至此,太子同平江府的肖知府暗地里举行了一场‘募捐’,面对的不只是江平府的世家大族,还包括商户。
  不要银票,也不要古董字画,只要粮食,细粮、粗粮无所谓能吃就行。
  想让人家往外掏比银子都珍贵的粮食,不拿出点儿东西来肯定是不行的,太子亲自允诺,这次募捐量最大的家族,将会获得朝廷颁发的忠义牌坊。
  其余参与募捐的家主,也会进行统一的奖励,名单会出现在朝廷的邸报上。
  若不是赶上接连两年的灾年,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奖励,尤其是忠义牌坊。
  魏时作为官员,即便是初入仕途,也知道想要获得一处牌坊有多难得,最容易的牌坊应当就是进士牌坊了,除此之外,官员想要获得忠义勇武的牌坊,必须要做出大贡献才可。
  开国至今,除了进士牌坊和贞节牌坊之外,朝廷所颁发的忠义勇武之牌坊,不过十多处而已,因募捐粮食而获得此牌坊,更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更让魏时惊讶的是,太子居然会拥有这样的权利,一国之储君,毕竟不是君,更何况太子尚且年轻,能开口允诺一处牌坊,哪怕极有可能是出发前圣上说过的,也足够让人吃惊了。
  相比太子,同样在出行之列的大皇子,真的是没什么存在感,几乎所有的事情都是太子在拍板,更为年长的大皇子仿佛并没有拥有什么决策权,倒更像是负责保护太子的将军。
  这份不争和顺从,可以说是让队伍少了很多麻烦,但作为旁观者,还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兄弟阎墙,从来都不是少有的事情,普普通通的百姓之家,嫡亲的兄弟都能为了几间茅草屋、几亩薄田争的面红耳赤。
  像魏家,魏时同嫡出的弟弟是没打过几分交道的,但立场天然就不同,母亲处处防备他,不也是为了小弟,为了家中不多的产业和资源。
  皇家富有天下,只会更容易让人产生觊觎之心,魏时自觉倘若身在局中的话,恐怕也没办法像大皇子这般佛系,偌大的江山,很难不让人动心。
  不过作为不想着攀什么从龙之功的臣子,魏时虽然不解,但这样的局面更能够让他欢喜。
  不争不抢的大皇子,沉迷算学的三皇子,论长论贵,这两位最为出彩者真的是太过佛系了。
  虽说跟这二位都在同一个衙门里呆过,但魏时对此了解并不是很多,反倒是太子,不过是出来办个差,几个月的功夫,他跟太子竟也能算得上是相熟了。
  一开始,只是太子频频安排他做事儿,还基本上都是‘露脸’的活儿,后来基于半袋牛肉干的交情,慢慢就演变成了一同用膳的交情。
  不得不说,看着天潢贵胄跟自个儿吃一样的糙饭,魏时在心里头就平衡多了,本来嘛,好不容易熬到出了孝期,一整年的时间都没吃过荤腥了,结果顿顿糙米饭,还不如在孝期吃的好呢。
  再是同情灾民,也不影响魏时自个儿的口腹之欲。
  世家大族的底蕴还是要比商户足一些,列出来的名单里,前五名皆是当地的世家豪族,最多者捐赠了三万石粮食,虽说里边细粮和糙粮都掺着呢,可依然不容小觑。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