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九的早餐则是纯中式的:从一碗浓稠适度的粥开始——东北传统的二米粥、红豆粥、银耳红枣粥,或南方的皮蛋瘦肉粥、海鲜粥,每天都换个样,固定的一只白水煮蛋,再加上吴妈包的蟹黄包、牛肉芹菜包、羊肉大葱包或者吊炉饼,和几碟子现拌小菜。吴妈厨艺之精湛,奉九直夸完全可以开一家特别红火的早点店。
其实,这也是当初宁铮问奉九对新居有什么要求时,奉九对于如何装饰完全不在意,但还是问了问小红楼里是否有小厨房的原因了——
退帝溥仪,贵为皇帝,在紫禁城里居然大冬天都吃不上一口热乎饭,就是因为御膳房离他的寝宫太远,即使送菜的食盒底下烤着火,受热也不均匀,上面的饭菜也往往是冰凉的,奉九有同学的亲戚曾在宫里伺候过溥仪,由此可见这个消息很是确切,不过最初奉九听说时都不敢置信——这皇帝混得也太惨了。
等宁铮出门去了军部,奉九也会拿过他的报纸看看时事新闻,接着就进了书房,按着自己列的课表开始学习,除了那些从小学到大的经史子集习惯性翻阅外,她开始增加一些历史、文学史之类的阅读,她的书房里准备了三本英文相关的辞典,一本是英汉词典,一本汉英词典,还有一本是英语双解词典;法文的字典差不多,也是三本。
学习一门外语,营造一个浸润式的环境是很重要的,奉九自己总结读小说没有报纸来得有帮助:因为小说的遣词造句充满了个人色彩不说,往往还充斥了大量俚语,缺乏普适性,欠规范;但新闻稿不同,首要要求就是严谨准确客观,有利于文法学习;而针对某个热点问题,记者会持续跟踪报道很长一段时间,则某一领域的专业用词,没几天就会因为重复率高而记得很牢。
奉九坚持天天读原文报纸,不过她得不到欧美最新的那些报,因为这个年代的物资运输非常不发达,她拿得到的往往都是几个月前的了,还好除了时效性差点,其他的都没差。
当初她选定的英文报纸是美国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虽然是基督教徒创办的,但时事、评论和社论都短小精悍,用辞考究,而且涉猎极广,文学、艺术、科学、社会、国际无所不包,尤其对于国际问题的解释性报道相对客观公正,非常难得,奉九很是喜欢。
其实她还是看得到别的英文原版报纸的,那就是奉天的基督教神父们自己办的报纸,只不过出版日期不定,上面刊载的文章的写作水平也参差不齐,不能指望。
奉九从十四岁在中学接触到英文,就一发不可收,她好象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和天赋,很快她父亲就应她的要求给她请了小西关教堂的美国人林沫神父做她的英文教师,林沫神父毕业于哈佛文学院,欧美文学造诣极深,仅仅两年时间,神父就惊讶地发现,她的词汇量已经到了差不多五万五千个,远高于普通成年美国人差不多三万个的平均水平。
奉九的中文根基打得深厚,而语言又是共通的,加上思辨能力极其强悍,那么能轻松驾驭各种文体也就毫不稀奇了,甚至包括女生们通常不感兴趣也不擅长的时事评论性文章,文笔老练,典雅流畅,言之有物,堪称上乘。
出嫁前林沫神父听说她这么年轻就要嫁人,惋惜得无以复加,他就是奉九申请哈佛的推荐人,虽说奉九去年申请失败,但是他认为这纯属偶然,很奇怪不知道哪里出了差错—如果连奉九都不够格进入哈佛,那中国的学生应该没有人能有这样的资格了。
但奉九却是有自己想法的,她从来没有打算结了婚就放弃自己的学业:自己虽不擅长理工科,但文科是自己的强项,而且很多文科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广泛阅读就可以弥补大半。
当然,奉九这个想法也是过于一厢情愿——奉九天赋极高,她自己的悟性就可以帮她大忙;而普通资质的,你让他读了三五载,也不见得有天赋高的人半年提高得多,这也是“人生而不平等”的一种体现了。
另外,她总觉得,假以时日,跟宁铮晓之以理,他们应该能找出一条两人都能接受的同意她出国留学的路,毕竟宁铮虽然是个军人,但首先他是个留过洋的知识分子。
至于法文,她从学钢琴起也顺带着学了三年了,相对于英语而言,她的法语没那么精通,但也属于非常出色的。以前除了跟她的法国钢琴老师练习口语,林沫神父也精通法语,在外语学习方面,她属于英文法文两条腿走路。
法文报纸她看《费加罗报》,这份报纸针对的是巴黎文化阶层,自有一种法式优雅和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在里面,奉九往往一边看一边鄙夷,其中有个最负盛名的《回声》专栏,登载的都是些奇闻异事、或文字游戏,遣词造句诙谐讲究,最是有趣。
她拿过报纸一边看一边指读,报纸印刷所用的油墨也不大好,看完往往弄得一手油墨,急得吴妈每次看到就得唠叨她,别又看得入迷,不洗手拿过旁边的水果就吃。
一份报纸她往往要读上好几日,因为她不像别人,只看感兴趣的:她先看头版,再看社论,然后各专栏、婚嫁消息甚至讣告和招工启示,及至版缝间的更正声明都要看,语言的学习就是如此,没有边界,也不用画地为牢,当然这阅读上的分毫不差也把奉九颇有些强迫症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她有一个大硬壳本子,里面都是一些记起来有点困难的单词,她不会记不住一个单词怎么写,只是偶尔跟中文的意思对不上而已。
此间,总有一脸贼忒兮兮的泰山拱着门缝往里混,然后踮着脚尖无声地前进,等好不容易蹭到书桌前了,它就会找一个好位置舒舒服服地躺下来,抬头注视着奉九忙于学习的样子,没一会儿,才起来不久的它就又能把自己睡过去。
奉九跟泰山的关系现在变得有点奇特,她们既不亲近,也不疏远,也没了什么身体接触,但奉九终于不怕它了,它也不会明目张胆地吓唬奉九了,她们好像找到了那个终于能共处一个屋檐下的和谐状态。
奉九到底托大哥给巧稚找了一只临清狮子猫送了过去,巧稚别提多喜欢这只只有两个月大的毛线团儿一样爱人的小母猫了。
宁铮听说了虽没说什么,但心里有点不舒坦,没想到巧稚随口一提,奉九就当了真不说,还麻烦上了日理万机的大舅子,这多不好。
可看着亲妹子和奉九因此关系日渐亲密,连带着跟年龄相近的巧心也熟识起来,他又免不了乐见其成,真是矛盾。
学差不多两个小时,她会出去到庭院里休息一会儿,要么跳绳,要么跑步,要不撺掇大嫂、二嫂和巧稚巧心一起到帅府里的运动场打羽毛球和网球,有时她们还会约着去看戏、看电影、逛街。
一个星期至少三次,她会去宁老夫人的“荣寿堂”给老人家请安,陪着唠唠家常。
娘家则是差不多半个月回去一次,她也真怕忘恩负义的大灵子和小不苦把她给彻底忘了。
她还是一星期两次地去教堂找林神父练习英语法语,钢琴课则已经停了,因为法国钢琴老师恰好回了国,而一起学钢琴的媚兰也不在奉天了。
她很少跟姨太太们打交道,除了明事理的五姨太——因为老帅先前的交代,所以五姨太会掌握着节奏,隔三差五地拿一些的确有些棘手的庶务来让她拍板,这是个聪明的女人。
她感受得到四姨太眼里的敌意,这种敌意很熟悉,但她不在意,也没想去维护什么关系,在这一点上,她是下意识地排斥着姨太太这种生物的,可能是母亲当年因为那个巧言令色的二姨太而悒郁给她的伤痛太深了。
奉九有时还会想起来,在婚礼上没见到包不屈,这并不寻常,按照他跟两边新人的关系,都不应该,只是第二天看到宁铮拿过来他托人带来的贺礼。
奉九怅然若失,两个多月的广东之行对他们两人似乎都别有涵义,那段时光很美好纯粹,她和包不屈之间的那种感觉,很特别,值得她铭记终生,然后,也许就这么没有然后了。
媚兰偶尔会从外地回奉天,她们就会聚一回,媚兰已经在北票中学做了教员,在文盲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民国时代,高中毕业已经是高学历了,她的成绩一向很好,但为了婚姻放弃了学业,奉九其实是非常不赞成的:自己是想念不能念,媚兰可好,完全是主动放弃。
但媚兰其实也是个任性的,乌老爷又是对爱女毫无原则百依百顺,她和吉松龄两人婚后极其和美,看似冷漠的吉军长居然还挺浪漫,动不动就送点小惊喜,媚兰浑身上下洋溢的幸福感,让奉九也替她高兴。
不过有一次媚兰红着脸捂着嘴跟最好的女朋友招供,当初两人匆匆结婚,是因为自己设计了吉松龄,酒,就是那色媒人……奉九不禁以手抚额,真没想到清纯如水的媚兰还有这招……媚兰哼一声,要不只怕坚贞不屈的吉长官真要等到横行在东北大地上的日本人被彻底赶回老家去才能娶她,那还不知得等到哪个猴年马月……
相似小说推荐
-
鹤唳华亭 (雪满梁园) 晋江金牌2013.07.28完结 《鹤唳华亭》原著小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
和亲之宫女撩人 (蔚竹) 2019-12-04完结483 4951同为虞贵妃身边的得力大宫女,虞烟觉得绿央近来很奇怪,神神叨叨不说,还老跟她献殷勤,像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