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看着笑眯眯的阿玉,嘴角也咧开了,带着调侃的语气说:
“阿玉,你可真行啊!来,咱们数数,先是改了我的名字,然后我成了你弟弟,再然后卖东西,这一溜一溜的,你玩的可是挺熟练的。该不是以前干过这活不成?太熟练了些啊!“
阿玉斜着眼睛看了杨过一眼,懒洋洋的说道:
“你不是也没有反对吗!这可是江湖中人,不是什么外头老实的泥腿子农户什么的,这样的人,咱们若是没有点防范,万一有什么岔子,我们两个可是谁也没法子得了好去,再说了,你可不就是我弟弟吗!差好几个月呢!对了,这几天咱们要抓紧了做鞋,你打草鞋,我再去想法子弄点老鼠皮来,要我看,他们这乞丐都是一窝一窝的,和老鼠也没什么区别,肯定不止十个,到时候万一急着要,咱们拿不出来,说不得还要得罪人,相反,若是弄好了,以后,好歹咱们也有个来消息的渠道,你不是一直想知道你爹的消息吗?这丐帮消息最是灵通,能有什么不知道的,咱们大可以侧着问问,还有,咱们都不小了,好歹要想想,以后怎么办,要是就这么攒钱,过寻常人的日子倒是不难,就按照咱们如今的法子,弄上几年,总能攒下些银钱,买地,买房都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若是想要行走江湖,那么拜什么山门,找什么师傅,这些都要事先都有所准备,再不济,说不得还能想法子知道些江湖中的事情,咱们自己找秘籍什么的也方便不是。“
阿玉说的一套一套的,很是有章法,杨过听了狠狠地点了点头,他心里自然是吧自家老爹的事情放在第一位的,不过那学武也是大事,找个靠山更是要紧。他娘的功夫,他不知道好不好,可是到底是带着他这个孩子,日子过得很是辛苦,这就是单干的不利之处了,若是她娘有个靠山,有个师门什么的,他娘又怎么会这么早就去了。再说,这武功,他也很是向往,这么些年,虽然娘也教了些,可是他只学了点皮毛,到底年纪小,很多都错过了,他自己都知道自己这样是没法子行走江湖的。
想到这些,他越发觉得阿玉真的很是厉害,什么都懂,想的也很是周到,就是应变的能力,也绝对是一等一的,更想跟着阿玉学学了。
“阿玉,你真是厉害,看看,读书认字,采药治病,打猎砌房,还有这谋算,阿玉,既然你说是我哥哥,那我可就不客气了,你这些可是都要教我才是,我可是把自己唯一会的武功都教你了。“
杨过心里有一点点的小紧张,虽然阿玉干什么都带着他,就凭着他的聪明劲很多事情看看也都看了个大概了,可是到底不是正紧的教导,不知道阿玉肯不肯,不想他这里刚说完,阿玉就立马笑了起来。
“你当我前些时候买那些个书籍纸笔是干什么的?还不是为了你?只是你既然自己也提出来了,那先说好,你可要努力认真,不怕辛苦才是。读书认字那是最基础的,百家姓,千字文就能混过去,只是学医也好,学智谋也好,那就需要大量的读书,大量的背诵,不管是本草还是千金方,还有史书,兵法这些都是要学的,甚至,连四书五经其实也是很重要的东西,里头的道理能让你学会怎么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你既然想学,放心,每一样我都能教,不一定是最好的先生,可是我学过的都能交给你。“
阿玉边说心里边想着,我这都先教了你,要是到时候进程不变的话,黄蓉在想用这招糊弄人,那可就对不起了。靖哥哥就是再傻也不会不知道了。
阿玉这么一说,杨过高兴坏了,不过立马他马上又有了新的问题。
“阿玉,你怎么读了这么多书?不可能吧!我看好些人考个秀才都能考到胡子都白了呢!“
“你哥哥我三岁就发蒙了,你说我读了多少年的书?八年啊!这么长时间,每年算是背上五本书,也有四十本了,更别说只有多的,没有少的。当然,先说好,我这到底还是学的浅薄的了些,可是即使不说能样样读的很精通,可是一个粗通还是可以的。教导你那是不在话下的。“
说道这里,阿玉骄傲了,微微的昂着脑袋,哼,就他秦玉,不说大学毕业,还是中文专业,就是那两次穿越,也是古代生活,看的书多了去了,就是珍本古籍也是不少的,还不能折服这么一个小子?
第40章 与杨过同居10
精神文明比物质文明更花钱,这就是古代的最基本的潜规则。阿玉的手在抖,真的,你们都没有看错,真的再抖,能不抖嘛,才买了几本书啊,这就五两银子没有了,这都什么人啊,一个个都是抢劫犯不成,这可是他们一个秋天全部的收入呢,太坑人了,
阿玉叹息啊,之前他卖三字经,百家姓的时候,才花了五百文,还当这个世界书本价格只是略高而已,不想到了买本草图集的时候,立马就不一样了,虽然书店老板说的很是有道理,人家三字经什么的属于启蒙书籍,几乎每个开蒙的孩子都要用,所以版子多,印刷多,字体大,雕刻也容易,成本立马就低了,价格自然不高,到了本草,因为购买人群少了,销量也不大,雕版更是麻烦,又是字又是画的,自然这成本上涨了好些。可是阿玉还是心疼的不行,万分想念现代社会的书店,要是能在穿越的时候带上一摞子书籍多好,这能省下多少银钱啊!实在是位面贸易的一大利器呢!
要说阿玉那也是运气不错的人了,看看他上面几次穿越,阿飞那个时候,那是根本没有用到买书的机会,学医也是跟着个大夫学的,这样书都是老师提供的,付个学费也就是全包了,到了花满楼的时候,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就是有比较珍贵的书,那人家不是还有个有钱的表哥吗!花家还能少了银子?有了银子还能少了书?还有西门吹雪家可以提供图书馆待遇,他还真是没有为书发过愁。
没想到啊!他这一朝回到解放前的日子这么快就来了,从头开始不说,连这些必备品也需要自己出资采购了,真是越混越惨啊!
阿玉哆嗦着买了基本如今最是需要的书籍,赶忙的就往回赶,这冬天潮湿,多雨多雪的,路上到现在还都是湿的,要是一个不小心弄脏了,他可是哭都没地方去哭了,哎,想想当年自己读书的时候,那书都一本本的当纸飞机制造厂的待遇,再想想如今,果然,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啊!
杨过这个时候也很是兴奋,这个时候的人,读书识字,那都是属于精英阶层的待遇,就是宋朝,这个所有封建王朝中识字率最高的,相对最开明的朝代,也是一样的。杨过对于自己能加入到这样阶层还是很有些期待的。
阿玉呢!看着杨过这样,心里对于这些银子的花销心里也平衡了很多,甚至开始自己给自己找理由借口了。一个劲的开始回忆以前知道的一些资料,想看看自己倒是是便宜了还是吃亏了。
记得网上那些牛人们统计时时怎么说的来着?啊是了,有资料显示宋朝不少地方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占成年男丁的7%。清代台湾有数据(台湾教育400年-郑吴富),说上私塾的学龄儿童是10%。上过私塾里面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人百分比肯定不高的(20%远远足够了吧)。两者权衡,清代参加科举考试率大概是1.4%。
按此假设反算之,宋代上私塾的人口占35%,比清代高出3倍(显然这数据也太高了)。虽然数据不正确,但能证明宋代远高于清代,明代可能比清代高一些,但也不会高到哪里去(明清不分家的原因,明代是清代的2倍也足够了,但显然比不上宋代的3倍高)。从这个论述推演一下,也许这印刷上,书本的价格上也是历代最低的。
想到这里,阿玉满意了,咋没有什么比占便宜让人心里更加愉快的事情了。等到二人回到了砖窑,阿玉一边整理书本,一边对着杨过说道:
“你也看到了,这些书很是费钱,只是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接下来,纸笔就成了大头了,你算算,写上一天要用多少纸张,费多少的墨?人家王羲之可是为了练习书法,洗个笔都能把家门口的池塘染黑了,可见这里头的花销有多厉害了,咱们没有这样的实力,所以要想着法子的节省些,一开始咱们学习都用树枝在地上划拉,等这些都成了,熟练了,再用笔沾了水在桌子上些,等着把字都练好了,最后再用正紧的笔墨,你小子可不能太浪费了,到时候每一个字都要认真的写才成,知道不?“
杨过使劲的点着头,表示赞同,顺带咧开嘴笑的见牙不见眼。要说阿玉这举例也真是够牛的,人家说起王羲之的墨池的事情,哪一个不是着重说这练习写字持之以恒什么的,也就他居然能从中看出经济问题来,可见还真是不辜负了一个经济社会长大的名头。
打这天之后,阿玉带着杨过,除了做些鞋和丐帮换钱,那就一心都扑到了学习上,总算这一个大冬天是没有白浪费。窝冬的很是有价值。
虽然过年的时候,这两个没有家人的孩子依然感觉到了孤单,不过好在他们总算不是一个人,还有彼此可以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