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乌雅氏宁德,娴熟端静,孝敬成性,淑仪素著,进为贵人,赐号’德’。特赐:珊瑚朝珠一盘,金络丝凤五只,东珠耳坠一副,御笔福字一、玉如意、玉香炉、玉笔洗各一。琥珀碟、珐琅瓶、淡蓝瓶、洋瓷盒各二。红漆茶盘四、端砚二方,笔墨各三匣,花笺四卷、福字花笺百幅,银镶蓝宝石背云,嵌红宝石四块,碧牙记念,蓝宝石小坠…..钦此!”
公公念到最后声音已有了些嘶哑,长舒了一口气,谄笑着道:“请德小主,哦,不,现在应称德贵人了,接旨。”
宁德站起来恭敬地接过圣旨,对太监说:“有劳公公了,翡翠招呼这位公公东室喝茶。”抬眼望窗外的时候,原还是晴好的天气不知何时漫天之中已飞起鹅毛般的大雪。她轻叹一声:“冬天来了。”
康熙十四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纷纷扬扬的一场大雪下来,金碧辉煌的紫禁城立时银装素裹,空气中处处头透漏着威严的气势,后宫的院落,仙气缭绕,暂时融上了一片祥和喜庆之色。
第41章
公元1673年3月初,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留其子尚之信继续镇守广东。经户、兵两部和议政王贝勒大臣集议,认为如果尚之信拥兵留镇广东,跋扈难制,康熙帝遂诏令尽撤全藩。吴三桂和耿精忠得知不能自安,在同年七月先后疏请撤兵,以试探朝廷意旨。经户、兵二部确议,吴三桂及所部五十三佐领官兵家口应俱迁移。
疏下议政王大臣会议,大学士索额图、图海等多以为三藩不可迁移。惟有刑部尚书莫洛、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等力请徙藩。康熙帝再命议政王贝勒大臣及九卿科道会同确议,画一具奏。诸王以下所见不一,仍持两议。康熙帝考虑到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之利;又以为吴三桂之子,耿精忠诸弟都宿卫京师,谅吴、耿二人不能发动变乱。遂下令三藩俱撤还山海关外。
11月,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兵出三贵,进据湖南澧州、常德、岳州、长沙;清军云集荆州、武昌、宜昌,但不敢渡江撄其锋。孙延龄叛于广西,罗森、郑蛟麟、吴之茂叛于四川,耿精忠叛于福建,台湾郑经渡海进兵福建漳州、泉州和广东潮州,提督王辅臣又叛于宁羌,击杀清陕西经略莫洛。一时四方震动,人心动摇。
大清后宫。
消息传到紫禁城的时候,已经是十二月了,折子到达的时候康熙正在慈宁宫与太皇太后闲聊,闻言原本靠在炕上的他一下子翻身起来,脸色“刷”地一下就白了,惊声喝道:“不可能!”
养心殿总管太监王德海也是急急忙忙地自养心殿赶来慈宁宫来,此时周身冒着热汗,微喘着说:“禀皇上,此事千真万确。明相让奴才来报:本月壬子,吴三桂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起兵谋反,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贵州提督本深、巡抚曹申吉投降,总督甘文焜战死。此刻索相,明相和熊相帥着文武百官都在乾清宫候着,还等着皇上您拿个主意呢!”
孝庄太后见他失魂落魄的样子,呆愣了半晌却没有声音,知道自己这个孙子此次是载了个大跟斗了,于是厉声喝止王德海道:“好了,如今皇上心神不属,就算有什么旨意怕也有不周到的地方,不如等皇上休息一下,清醒之后再来讨论。你先跪安吧,让那些大臣们商量着先拟一份折子递上来,给皇上过目了再说。”
王德海本也是个八面玲珑的人,只不过骤闻剧变也是一时之间慌了手脚,听了孝庄的话这才反应过来,急忙说道:“喳!太皇太后说的是,是奴才糊涂了。”
康熙没心思理他,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便坐在那里长久没有动弹。
第42章
康熙没心思理他,挥了挥手示意他退下,便坐在那里长久没有动弹。
陪在一边的宁德心里叹了口气,斟了一杯茶奉上,说道:“皇上,喝口水,静静心休息一下也好。”
康熙木然接过茶杯,在手里捧着,却也不喝。过了许久,方才长长叹了口气,说道:“朕错了,错了啊。朕原以为,吴三桂他不敢反的,也没料到他反得那么快啊!再给朕三年,再三年,朕就准备妥善了啊!……”
宁德温柔地看着他,婉言劝道:“皇上没有错,皇上怎么会犯错呢?吴三桂反迹已现,撤也反,不撤也反,皇上的决策并没有错误。除去他也只是早晚的事,现下我们虽措手不及了些,但皇上是真命天子,洪福齐天,不必对这反复无常,刚愎自用的小人太过担心。”
他却恍若未闻,站了起来反复踱着步子,喃喃自语,神色失常。
太皇太后咳嗽了一声:“罢了,德儿啊,你先陪着皇上回去吧,看他这样也没什么心情陪我老婆子唠嗑了。”
宁德担心地望了皇上一眼,站起来回话道:“臣妾知道了。”
孝庄站起身来,作势似乎想要离开,终究在离开的那一霎那,狠狠顿了顿自己的龙头拐杖,厉声道:“皇帝,打起精神来!德儿说的不错,你是我们大清国的一国之君,这满朝文武,天下百姓都看着你,收起你那副惊慌失措的样子,放心,天塌不下来!”
然后头也不会地向内宫走去。
宁德默默地望着太皇太后的离去,心里暗暗佩服这个身上流淌着成吉思汗后代的血液,充满了勇敢、刚毅、信心和智慧,在满族宫廷斗争的漩涡和政治大潮中搏击一生的女人。
康熙也似乎被这几句话惊醒,与宁德手挽着手,注视着自己的祖母缓缓却沉着有力离开的步伐。宁德感觉康熙握着自己的手紧了紧,低低地说:“德儿,我们要向皇祖母好好学学啊!朕有愧啊!”
这一次,宁德却没有开口劝慰,也使劲捏了捏康熙温暖干燥的手掌。此时的感情已不是一两句言语可以表达的啦。对大清国未来命运的忧虑和孝庄太后带给他们的震撼,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月色中下,康熙息于静贵妃钮祜禄氏东珠的承禧殿。
自从宁德封为贵人以后愈发地小心从事,谨慎敏独,若康熙时常到她那临幸还会劝他往别处妃嫔处歇息,不管己事,一步也不肯多走,即便与佟妃较为相宜,也不过来请时略微坐坐,大多数的时间还是抽身世外,长期在慈宁宫伺候两位太后,潜心礼佛。比起新得宠的几位贵人,举止行为上下几乎挑不出一点差错,也没落下一点把柄给诸人,所以一时相安无事。
如此一来,康熙也不便夜夜欢宿永和宫,这一日想起多日没有来看静妃了,于是龙行虎步摆架承禧殿。
静妃欣喜皇上驾到承禧殿,一时招呼侍女,亲自下厨,摆了满满一桌的菜肴。
第43章
康熙坐在桌边,手指轻叩着桌面,边沉思边随口说道:“吴三桂图反的事天下百姓不知怎么看?”
东珠并不答话,却只是专心地温酒,道:"芸蓉,以后记得,不许让皇上喝冷酒了,天寒,冷酒喝了写字手颤。"
玄烨闻言抬起头看着静妃端庄的脸,心底不禁叹了一口气,他是习惯了平日与宁德在一起,什么事情都会一起讨论,今日对着静妃,竟不觉忘记了。
静妃诸般事情都算好,只是有一桩,她把这代皇后应该做的后宫事务全料理好,只是玄烨与她却无法交谈,她贤惠异常,只是一说到朝中之事,铭记着后宫不得干政这一条,永远是顾左右而言他。
玄烨看着静妃,心中却不禁想起了宁德,来自宫外的宁德在他的面前,永远不会隐瞒任何的思想,永远不会有不肯说的话,有时候他只要说出上半句,宁德就能立刻说出下半句来。有时候真是觉得,两个人的思想是永远同步的。他对宁德的感觉,那是如胶似漆,合二为一;对静妃的感觉,却是相敬如宾,永远隔着一层东西似的。是隔着什么呢,静妃似乎是挑不出任何毛病来的人,可是他从来没有看到过静妃在他的面前,真正地笑过或哭过。
想到这里,便觉得意兴索然,站了起来,道:"这几日事多,我再去书房看看。"
静妃知道三藩之祸乱一起,皇上事多,心情也不大好,竟也不敢留他,听了此言小心翼翼地躬笑道:"臣妾送皇上。"
看着玄烨走远,静妃看着桌上准备的酒菜,轻叹一口气,吩咐道:"撤了!"
她的侍女芸蓉上前扶她站起,道:"皇上今天又要走了吗?主子,这桌子的菜可是您辛苦了一下午菜做出来的啊!主子……"
“好了,不必再说了。撤了吧!我乏了,放水给我洗澡吧。”静妃挥了挥手,突然觉得心底蔓延开一阵阵的累意,从心底绽开的疲倦让她今天特别地消沉。
第44章
夜色苍茫中,玄烨只带着小毛子一人前往永和宫,宁德点着红烛正在窗前写字,听得声音欲站起来,却见玄烨挥了挥手示意她不必站起来接驾。
“在写什么呢?”康熙凑近问道。
宁德回首对他温婉一笑:“没什么,临些字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