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孙行了礼,洪武帝赐座,要他看案几上的口供。
皇太孙翻开一瞧,霎时脸都变白了!
洪武帝观察着大孙子的神色,心中暗叹:还是不够有定力啊,不会隐藏自己的内心。
洪武帝年轻时是鹅蛋脸,额头饱满,相貌端正,算是个帅哥,否则也不会被郭子兴看中,充当仪仗队,现在老了,稍有些发福,鹅蛋脸成了圆脸,面如满月。
洪武帝的基因很强大,类似英王室的秃头基因,无论谁给他生孩子,儿子们几乎都是大头娃娃似的鹅蛋脸,懿文太子也是如此。
但是到了孙子辈,就各有特色了,皇太孙相貌气质都随了母亲太子妃吕氏,秀气俊逸的瓜子脸,气
质温柔沉静,此时纵使脸都变白了,还努力克制着自己,一张张的看下去。
皇太孙完了太监的口供,正要跪地为母亲请罪求情,洪武帝却把手一抬,示意他坐着听话,心平气
和的说道:“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齐家,朕有时候觉得比平天下都难。朕当年从淮左布衣白手起家,灭陈友谅、张士诚,进而北伐灭元朝,杀伐决断,每天睡觉只有两个更次,有时候彻夜不眠,可是平天下虽然很辛苦,但是论劳心,还是不如齐家给朕带来的磋磨,朕此生最大的打击,不是敌人,而是家人。”
想起往事,原配孝慈皇后拒绝治疗一心求死、达定妃背叛给他戴绿帽、亲手养大的两个儿子齐王和潭王攻打孝陵失败后携手跳墙自杀,临死前大呼“宁见阎王,不见贼王”、精心培养的懿文毒死亲弟弟鲁荒王、原本打算要扶正为继后的端敬贵妃郭氏毒死懿文太子报仇……
一桩桩一件件,给洪武帝带来的打击不亚于一次失败的战争。
洪武帝看着稍显稚嫩的皇太孙,目光充满了怜悯,“朕是皇上,也是父亲,丈夫,祖父和外祖父,皇室现在开枝散叶,孙子外孙加在一起,人数已经过百,等选秀结束,朕的重孙们也会一个个来到人世。”
“朕和民间百姓一样,都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和和美美的。但朕通读史书,看见一代代皇朝皆逃不过自相残杀、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兄弟之争、祸起萧墙的命运,朕觉得,或许我们朱家可以不用重蹈覆辙,可是——”
洪武帝自嘲一笑,“事实证明,朕想的太天真了,皇权至高无上,皇位只有一个,皇后的位置也只有一个,粥少僧多,免不了争抢,总是一家骨肉,血溶于水,也免不了以命相搏。”
“所以朕在晚年大肆屠杀老臣,朝中大清洗,是为了确保你能顺利继承皇位,不会重复历代王朝权臣们各为其主,支持各个皇子争夺皇位,自相残杀的情况发生。所有的隐患朕都替你摘干净了,各个藩王府的世子在京城为人质,也翻不起什么水花来,只要你登上帝位,掌控了权柄,名正言顺,
万民臣服,你那些皇叔们只能接受事实,将来纵有些风波,也是无碍的。”
如今皇太孙储位巩固,洪武帝和他说话比较直接,并不遮掩其的真实意图,把屠杀功臣的原因三言两语说清楚了。
洪武帝说道:“等你登基当皇帝,你就是朱家的领头人,你也要面临和朕同样的问题,皇室纷争不断,你小小年纪,就要当家做主,上面压着那么多长辈,只会比朕更难。到时候,你就会发现,你今天遇到的母亲造谣宫廷女官和锦衣卫,以及逼死宫女的问题,简直小事一桩,不值一提。”
洪武帝指着书案上的口供,“这件事如何处置,朕全权交给你,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朕都支持,就当是一场历练。不过,你要想清楚,一旦做出决定,你就要预备承担随之而来的后果。你自己权衡利弊,再告诉朕你的决定。”
对洪武帝而言是一桩小事,但是对皇太孙而言,是一件令人震惊的大事。
无疑,母亲这样做是一错再错,又不是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只是觉得面子过不去,就要造谣断送胡尚宫和纪大人的前途和性命,逼死宫女,这样的行为,可以称之为暴戾了。
何况,手段也不高明,反而激怒了胡尚宫,号令手下女官们设了个圈套,把母亲给引上钩了。
可是,母亲是我的生母,又在选妃的节骨眼上,倘若丑闻传出去,东宫和皇太孙的名声都会受到影响。
但是,若一味偏袒母亲,把这件事遮掩过去,恐怕会伤了胡尚宫等女官的心,毕竟名誉对于女官而言,如同生命。
怎么办?
皇太孙左右为难,冥思苦想。
看到大孙子的挣扎,洪武帝心中暗叹:孙子还是有些优柔寡断啊。
其实要是洪武帝处理这件事,他会秘密处死给皇太孙拖后腿的太子妃——这种又蠢又毒的女人,将来必定是祸患。洪武帝对自己儿女尚且有情,对儿媳妇们则辣手无情,否则也不会作出剥了蓝玉的皮送给亲爹蜀王妃,逼蜀王妃自尽的事情。
但是,皇太孙即将大婚,倘若太子妃一死,又要守近三年的孝期,到时候洪武帝都七十一岁了,还不知道能否活到那个年纪呢。
皇太孙顺利大婚生个儿子,成家立业,形象上趋于成熟,有助于储位巩固。
洪武帝觉得为打老鼠,伤了玉瓶,不值得,对大局不利。纵然要弄死太子妃,也要等皇太孙结婚生了孩子,再秘密处死不迟。
皇太孙终于做出了决定,告诉了洪武帝。
洪武帝点点头,“朕说话算话,你去办吧。”
皇太孙拿着口供去了东宫。
太子妃还在因抱琴自戕而惊吓伤心“病”着呢,听说儿子在百忙之中过来看她,连忙拖着“病躯”起来
了,“皇太孙公务繁忙,还挂念着我,我过几日就好了,你不用担心。”
过几日等抱琴的家人都死绝了,烧了家书,锦衣卫扑个空,她就没有心事,可以正式“病愈”了。
谁知皇太孙却对老母亲说道:“母妃因思恋懿文太子,抑郁成疾,从即日起,东宫闭门谢客,不再举行宴会,母妃在东宫好好静养吧。”
“什么?”太子妃难以置信的看着引以为傲的长子。
皇长孙将太监的口供递给母亲,“收手吧,母亲已经是太子妃了,以后您的前程,由我来给您挣。
您在东宫好好养病,不要把手伸到后宫其他地方,后宫无论是胡尚宫还是崔淑妃,都是厉害的人物,您的心思她们一眼看透,您钻入她们的圈套都不自知,皇上要我处置此事,来考验我的能力。可是您是我的母亲,我总要给您留一点脸面,以养病的名义禁足东宫,已经我能做出最宽容的决定。”
“养病?我没病!”太子妃气得当场病愈,将太监的口供随手一撕,“马上要选秀,你要大婚,难道我要养病错过你的婚礼?东宫的脸面何在!更何况,锦衣卫刑讯逼供我手下的太监,一个阉人忍不住痛苦,信口雌黄,把脏水往我身上泼,皇上也信不成?别人也就罢了,为何连你也不信我?仅仅凭着老太监一面之词,你就将亲娘禁足?”
皇太孙看着飘到满地的碎纸片,依然保持着平静,“别人信不信,我信不信,证据是否充足,其实都没有关系——只要皇上相信,这事就是母亲指使的,翻不了案。皇上的脾气和手段想必母亲很清楚,儿子做错事,尚可原谅。儿媳妇做错事,皇上会下狠手,毫不留情。”
“以前秦王和邓侧妃在西安藩王府作恶多端,皇上原谅了秦王,命毛骧秘密勒死邓侧妃,做出自杀的假象。母亲,前车之鉴,您一定要保持警醒啊,不要以为当了太子妃,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别说是您,就连皇上也不能凡事都顺着自己的意思去做,都有无奈和拘束。所以,我将母亲禁足东宫,其实是保护母亲,都是为了母亲好。母亲在东宫好好思过,现在外头的情况不一样了,您不能像以前那样行事,这宫里做主的毕竟还是皇上。”
冷静的说服比激烈的吵闹有用,皇太孙就是这种性格,看起来有些温吞水,一切都听洪武帝的,乖顺无比,其实他内心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场。
虽然母亲犯了错,扯了他的后退,但是若没有母亲在东宫那些年的手段,凭他的出身,是绝对无缘储位的。母亲和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原来儿子还是站在我这边的!
太子妃心中狂喜,面上却流泪了,“这三年来,我们母子之间渐渐生分了,我不放心你啊,所以一时糊涂,把抱琴当成了耳目,你就是我的命,我一生的依靠,我一时恼怒胡善围利用区区小事大做文章,害得我们母子变得疏离,就造了谣言,想要给她略施惩戒,没想到一步错,步步错,母亲没本事,反而被胡善围给算计了去,捅到皇上那里,逼你罚我。”
言罢,太子妃呜呜直哭,她晓得事已至此,否认是没有用的,皇上也会因此厌恶她,她现在唯一能够抓住的,就是儿子的心。
所以干脆坦白是她做的——但是一切都是出自一个母亲对儿子最淳朴的爱,而非自己的私欲。
皇上已经老了,儿子是储君,只要熬到儿子登基,她就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