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帝笑了笑,看不出高兴也看不出什么别的情绪,“想你顾家……出了几代相国,对大瑞忠心耿耿,是个难得的直臣之家。”永昌帝说得缓慢,他的指尖轻轻地敲着身旁小几,像是穷极无聊,又像是心事重重,“如今你又做了极乐王妃,按理说,朕该大肆嘉奖你的父亲,可朕又没有,对你父亲,朕心里始终有些忧虑。”
顾昭华听得胆战心惊,琢磨不透永昌帝说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想用顾家来要胁她?可永昌帝也该明白他的儿子是个什么材料,看起来爽朗随和,可一旦下了心思,便比那石头更硬,又岂是谁三言两语就可改变他的想法的?
“你父亲可知道你们的想法?”永昌帝问。
顾昭华忙道:“事关重大,朝中之事王爷对我都很少提及,对我父亲更是点到即止。”
永昌帝点了点头,“也就是说,你父亲和你的两位舅舅,到现在都认为他们支持的是阿瑞,而不是旁人。”
短短的两句话,瞬间让顾昭华额上见了汗,想到顾明堂在朝中对凤行瑞的大力配合,想到两位舅舅对凤行瑞的全力支持,由此又想到旁人对顾沈两家超乎寻常的巴结奉承……似乎有一些事,他们真的忽略了。
“阿瑞属意继位的人是老三。”永昌帝叹了一声,倒也说不上多么失望,可也没有十分开心,“老三为人稳重,是个办实事的,难为他又不迂腐,当断则断,若说,也是个明君之选。可惜……”
可惜……他上面偏偏有个凤行瑞。
“皇位之争,历来就不是个人之事,其中涉及到的人和事,要比你想象中的更多,你父亲与你舅舅是从来不参与派别之争的,可你既为极乐王妃,他们就算不站队,在旁人眼中亦矣是阿瑞的羽翼,何况他们如今一心为阿瑞筹谋,你真愿意看到他们将来一无所得,甚至被上位者投闲置散?”
“或许我可以从中牵线,让父亲和舅舅转为支持……”
“飞鸟尽,良弓藏,如今无论顾沈两家支持谁,一旦新帝上位,都无法容忍朝中存在这样一股文武相间的势力,除非你成为皇后。”
顾昭华抿了抿唇,虽然重活一世,可对于她没有接触过的领域她依旧陌生,朝局之事她上一世只是偶有耳闻,这一世跟着凤行瑞接触了一些,却也只是为自己丈夫谋利,至于大局,她没有信心完全看透,更没办法与在政局间浸淫了几十年的永昌帝相比。
“我……”顾昭华绝不愿因为自己的缘故影响顾沈两家的前途,让他们迁就自己放弃权位更是没有道理,可偏偏永昌帝所说句句在理,令她无法反驳。
“最重要的一点。”永昌帝摆了摆手,让她不要着急,“老三至今无子。”
提起这个顾昭华的心倒放下一点,“皇上,三王妃已怀有身孕,今日她与儿媳一同进宫去给太后请安,就是要把这个好消息亲口告之太后。”
“哦?”永昌帝有些意外,也有些惊喜,他慢慢地点了点头,“这倒是件喜事。”
才说到这里,小乐子由门外进来,“皇上,太后传旨,让极乐王妃过寿安宫去说话呢。”
顾昭华巴不得快点离开这里,连忙道:“那么媳妇便先过去了。”
永昌帝也不再留她,“回去想想朕说的话,去罢。”
顾昭华立时从殿内退出来,直到走出老远,才大大地吐出一口气。
永昌帝对凤行瑞不死心是一回事,可他今日所说又是另一回事,顾沈两家无论在谁看来,就算在凤行于思眼中也是凤行瑞的心腹,将来凤行于思登基之后又岂会继续重用?若凤行于思是个感恩念旧的人倒也罢了,可他心志坚定又不是没有城府之人,将来之事很难保证,若日后他当真动了别的心思,那么不仅是顾沈两家,恐怕就连她和凤行瑞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顾昭华心事重重地一路前行,快到寿安宫的时候突然听到宫墙转角处有人说话,她探头看了一眼,见是两个寿安宫的太监,他们两个手捧托盘,不知要去哪个宫里送东西,边走边道:“诚王妃有了身孕,看来这皇位之属便不好说了。”
另一个道:“怎么不好说?定然还是极乐王无疑!极乐王府的小世子聪明伶俐,诚王妃肚子里的还不知道是男是女呢,况且就算是男孩儿又能如何?谁继承皇位最终是要皇上决定的,你看看这么些年,皇上最喜欢的皇子是哪个?”
“那还用说?自然是极乐王。”
“可不是么。”说话的太监信心满满,“我听说啊,极乐王这次去福州办差就是为了皇上,等他从福州回来,这大事就该定了。”
两个太监边说边走,没一会便走得没了影子,顾昭华心事重重地由转角处出来,站在原地好一会没有动弹。
这样的对话既然已在宫里流传,那么周清曼定然已经听说,结合周清曼有孕的时机,顾昭华心里不禁升起些不妙的预感。
都说同甘共苦,可自古以来,可共苦之人却极少同甘,凤行于思如今怕不是对皇位志在必得,周清曼也视皇后之位为探囊取物,可这样的传言一旦流出,他们又怎会坐视不理,无动于衷?
第351章 帝位(六)
顾昭华在寿安宫在凝思良久,终于打定主意,转身进到寿安宫中觐见太后。
几个皇子中,原只有二皇子凤行弘有了子嗣,凤行弘获罪去守皇陵,朱贵妃打入冷宫,朱家族人亦都遭殃,不过王府还留着,凤行弘的王妃带着几个孩子在王府中闭门不出,只有逢年过节才会进宫来给太后和皇帝请安。如此一来,凤行长乐就成了宫里最受宠的小皇孙,永昌帝三不五时便要宣进宫来相伴,太后更是将孩子视作心头肉一般,玩具吃食备得如山一般,恨不能把什么好东西都给了他。
如此种种,看在旁人眼中无非是羡慕和嫉妒两种心情,羡慕还好,若是嫉妒……顾昭华不由自主地又想起周清曼肚子里的孩子,心中隐隐地有了些不好的预感。
太后对顾昭华的态度一直很矛盾,她喜欢顾昭华的性子,却也又因为她这样的性子而气恼发愁,直到她诞下长乐,太后对她才算真真正正地接纳了,见了她的态度十分随意,迫不及待地道:“清曼已有了一个多月的身孕,这可真是一件喜事。”
顾昭华已经见到有御医在场,又听太后这样说,分明刚刚已经由御医验证过了,刚刚心中那点怀疑便又打消了些,扬起笑脸回道:“实在太好了,皇上刚刚还为诚王子嗣一事挂心,太后何不马上派人去通知皇上,让皇上也高兴高兴?”
陪在一旁的皇贵妃笑吟吟地起身道:“不如就让臣妾把这好消息通报皇上吧。”
太后点了点头,挥手让皇贵妃退下,又让顾昭华坐到她身边去,小长乐就坐在两人中间。
周清曼喜色满面轻抚仍旧平坦的小腹,一边着着顾昭华逗弄长乐一边道:“之前急得不行,这会真的有了,倒开始担心起来了。”
太后笑道:“孩子是娘的心头肉,担心孩子这也是常事,于思成亲两年有余,这才是第一个子嗣,你担心一些,是难免的。”
听闻太后语意中有对凤行于思至今无嗣一事有些不满,周清曼连忙起身跪倒,“王爷子嗣薄弱,都是孙媳的错。”
太后叹了一声让她起来,随后情绪便一直不高,顾昭华知道太后大概在怪周清曼限制妾室留嗣,打圆场地道:“这也是天意,缘份未到时,怎么强求都是没用的,如今缘份到了,却是拦也拦不住了。”
顾昭华本是好心,可听在周清曼耳中却是刺耳又酸涩,太后的误解更加让她心情不郁,勉强弯了下唇角,应声道:“是啊,皇嫂与大皇兄亦是成亲三年才有了长乐,看样子也是时候再给长乐添个弟弟了。”
顾昭华对这番话不置与否,太后抓着长乐的小手逗弄一会,终于有了点精神,驳道:“长乐上头还有一个顾悠,虽无皇室血脉,却也是阿瑞禀过皇上认的义子,极乐王一脉已有两个男孩儿,下一个该要个小郡主,这样儿女双全才好。”
这话顾昭华听着舒心,接着太后的话笑道:“王爷也是这个意思,不过长乐还小,等过一年再做打算也不迟。”
周清曼满嘴苦涩,太后对顾昭华的宽容和对自己的严苛,无一不让她心生郁郁,耳闻太后又问起二郎顾悠,言语间竟也十分关心,内心的不平便又更添一分!
“说起来……”周清曼趁着太后喝茶之机插了一句,“皇兄既然已认了二郎为义子,为何不干脆禀过皇上赐其国姓?也好免去外人无故猜测。”
她话才说完,抬眼便对上顾昭华的眼睛,顾昭华的眼中微含笑意,又满带明了,周清曼微微一惊,连忙垂下眼去,端了茶碗在手上摆弄。
便听顾昭华说道:“二郎是我在娘家时收养的孩子,这件事许多人都知道,若为一时虚荣给二郎改了姓氏,恐怕有些事情将来更说不清楚,与其到那时有口难辩,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清清楚楚的岂不更好?清曼你说是么?”
周清曼只图一时之快才有此建议,说罢也觉不妥,此时被顾昭华说了“虚荣”也不敢反驳,忙笑道:“皇嫂说得的,是我少想了。”目光转动间又看见太后对自己投来淡淡一瞥,周清曼心中一慌,险些连手中的茶碗都拿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