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莺妃后传之凤引江山 (慵阳懒昧)



可如果真是那样,他接到的就不会是大顺皇帝册封皇后的国书了。

拳头捶上自己的额头,建宁帝头痛不已,心绪完全乱了。

良久,建宁帝舒展开眉头,扬声唤了句,“吕识,喧谢远行和吕薄云进宫。”

李青慕身为大顺嫡公主,册后这等大事,定要出席参加。毅王身为大顺唯一有封地的王爷,更不能缺席。

永宁五年中秋过后,李青慕同李凌毅上路,同赴京城参加册封大典。

此去一来一回甚远,李青慕不忍自己未满一岁的稚子来回奔劳,便将他留在了灵犀的身侧。

毅王妃身怀六甲不能上京,李凌毅怕谢如玉在王府中受欺负,便将谢如玉也带在了身边。

一路上走走停停,九月初九,三人回到了京城。

李凌毅在京城之中有府邸,当日李青慕便入住到了毅王府中。

永宁五年九月十二,李凌毅带着荷叶进了皇宫,去晋见永宁帝。

永宁帝在宫中设宴宴请李凌毅,荷叶则被宫人引领着出了皇宫,回了毅王府。

她见到李青慕后,对李青慕道,“五小姐,皇上说您在十月初入宫便可。册封那日的礼服已经交给宫人们去办,过两日会有宫人来告知册封当日一些细节上的事。”

李青慕点头,没有答话。她想孩子了,撒心裂肺的想,离开才一个月的时间,已如隔了上百年一般。

“净妃娘娘……”荷叶看着李青慕,欲言又止。

“净妃?”李青慕回过神来,扬眉问道,“净语?她怎么了?”

李青慕对永宁帝突然封净语为后,颇为诧异。

净语出身甚低,对永宁帝平衡前朝后宫没有任何益处,永宁帝怎么会想到封她为后?

“净妃娘娘看起来,同以前一点也不一样。”荷叶想起自己偶尔一瞥到的那个华丽身影。

如果不是当时的净妃身侧跟着周安和知月,她根本不会认出那是原来跟在李青慕身侧神情怯怯的哑奴。

李青慕淡然回道,“她既是能走到皇后的位置上,便不会再是以前的她。”

荷叶点头。后宫是吃人的地方,一直纯善下去只会被人踩在脚。要想昂首挺胸的活着,只能改变自己。

“希望,她不会恨我吧。”李青慕轻叹一声。

“五小姐,这是净妃娘娘的造化,与您无关。”荷叶轻声安慰。

李青慕点头,不再去想。她在京城之中只会待到册封大典结束,然后就回到李凌毅的封地上去,以后再见,不知何年何月。

李青慕没能等到十月初进宫。

永宁五年九月十六,毅王府中涌入大批皇家侍卫,一顶玫瑰红色小桥抬进后宅将李青慕接到了皇宫大内。

进了宫后,李青慕被软禁在了永寿宫的长乐殿中。

五年过去,永寿宫依旧空置,还是从前模样,只是换了脸生的奴才。

李青慕心中升起惊恐。

永宁帝不会无缘无故将她软禁起来,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她一再的要求去见永宁帝,最后的结果都是被冷冰冰的奴才拦了回来。

永宁五年十月初五午后,食不知味的李青慕坐在长乐殿中愣愣的发呆时,永宁帝来了。

他怀中抱着同李青慕长着同样双眸的娃娃,脸上带着温和的笑,站在了李青慕的面前。

李青慕一惊,两步上前将孩子从永宁帝怀里抱过来,紧紧抱在了怀里。

小小的奶娃近两个月的时间没有看到娘,张开小嘴乱叫几声后甜甜喊了声,“娘……”

李青慕轻吻了下儿子的额头,看着永宁帝的双眸中全是疑惑。

永宁帝扬手将长乐殿中的奴才都打发出去,坐到矮榻上后,对抱着孩子怒视他的李青慕轻声道,“慕儿,你夫君派了三十万铁骑压境,你说,皇兄应该怎么做?”


------------

第二百四十二章 镇远

?建宁五年八月十七,建宁帝下旨,命从拉搭平乱回来不足三月的镇国大将军谢远行再次挂帅点将,率铁骑二十万前往伊始驻营,压境大顺。

建宁五年八月二十,镇国大将军谢远行率兵出发。二十万大军分四次策马急行,分别于九月初一,九月初六,九月十五,九月二十顺利抵达。

建宁帝此举,震惊朝野。他们皆不知建宁帝为何要出兵大顺,而且派出去的是铁骑!

二十万骑兵,已是大月国二分之一的精良兵力,远不是步兵能比及。

建宁五年九月二十二日,大顺三十万大军进驻容城,与大月二十万铁骑,仅隔二十里。

夕阳西落下,双方将士甚至能看到对方营帐里升起的袅袅炊烟。

建宁五年九月二十五,建宁帝下旨,封吕薄云为先锋,率十万铁骑护送粮草,前往伊始。

此十万铁骑再一派出,朝中文武百官算是知道建宁帝这次是认真的。

以往那些大顺稍有一些动作就鼓动出兵的文臣皆惊出了虑汗,他们一改往日态度,上折子劝建宁帝三思。

近几年来大顺与大月关系日渐平和,是难得休养声息的时机。

今年大顺又逢江南水患,在两贸易上正是趁机取得厚利之时。思及二年前,大月国最大的铁矿发生矿难之时,大顺不仅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伸出援手助大月渡过难关。

此时大月对大顺出兵于情于理皆不合,难掩两国百姓悠悠之口。

朝中武官,早就想争战杀场,扩张版图。建宁帝出兵大顺的旨意正合他们的心意。武将们都斗志高扬,纷纷请旨率兵出征。

并夸下海口,只要十万铁骑,便可攻入大顺境内,一月之内,拿下三座上万人口的城池。

对于朝中文武官员的争论,建宁帝皆是过耳不留。

他只命三十万大军压境,却未下旨出战。

大顺国正值水患,数万黎民流离失所。逢边陲魏国做乱,已经争战三月有余。

此时的大顺,根本没有闲暇国力与大月开战。

他在赌,赌大顺皇帝不会同大月开战。大顺皇帝会寻求方法,抓住自己的弱点来换边关和平,解了此次危机。

建宁帝满心期待,他的弱点都在永宁帝的手上,他知,永宁帝也知。

只要永宁帝双手奉上来,他马上撤兵,与大顺永结交好。

建宁五年九月二十九,谢远行在率兵操练时从马背之上摔下,当场昏迷不醒。

谢远行已是七十岁高龄,连年在外征战体力早已不支。

此次阵前落马,成了老将军行兵一辈子的污点。

谢远行醒来后,吕薄云要将他送回京城,谢远行却震怒,声称自己还可以率兵打仗。

建宁五年十月初一,建章帝下旨,命谢远行麾下大将刘安暂替大将军之职,吕薄云亲自护送谢远行回京。

队伍离开营帐时,谢远行坐在马车里老泪纵横。他为军五十载,不想是以这种方式告别军营。

吕薄云回到京城时,已是建宁五年十月十四。次日,他同腿伤未愈的谢远行一起进宫面圣。

建宁帝此次出兵,他们心底皆是糊涂。可身为忠臣,他们只能听命,无权质疑。

清心殿中,打了一辈子仗的谢远行心中难受,想同建宁帝说几句肺腑之言,便将立在一侧的吕薄云打发了出去。

吕识带着吕薄云走出书房,将他引到外殿之中,恭敬的奉上了茶盏。

吕薄云无心在殿内闲坐,同吕识打了招呼后,向清心殿外行去。

吕薄云还未走出清心殿的院落,远远的见一人从远处行来。

来人衣着华丽,粉面云髻,珠饰满头。微低螓首,面带二分清冷的浅笑。

心中一顿,吕薄云停住了脚步。

前面所来之人,分明是大顺和亲而来的昭月夫人。

可当那人走近后,吕薄云发现不是,不过是眉眼间有二分相似而已,身上少了几分灵气。

对面相迎,吕薄去低下头去,来人微低螓首,行了过去。

吕薄云回过身去看,见吕识对那人低下头,有礼的笑道,“陶娘子,皇上正在同谢将军议事,怕是没时间见您了。”

陶娘子柔柔一笑,转身将宫女手中漆了红漆的食盒接过去,交到吕识的手上后轻声道,“皇上日夜操劳国事,甚是辛劳,这是我亲手熬制的枸杞乌鸡汤,还请公公拿进去,待皇上闲下来了,让他喝些养身。”

吕识忙接过去,弯腰称是。

陶娘子转身离去,突然身子一顿,回头又对吕识挑眉道了句,“吕公公,皇上若不问,就不用同皇上说我来过了。”

吕识又称了声是。

陶娘子微低下头,扶着宫女的手走了。

吕识将手中的食盒子交给小宫女后,见吕薄云走了回来。忙又弯腰道,“吕大人,可是进去喝杯热茶?”

吕薄云摇头,看着陶娘子离去的背景,状似无意的慢悠悠问了句,“我看着这位贵人,怎么这么眼熟呢?”

吕识含蓄的一笑,没有回话。见妙夫人从清心殿外行来,连忙迎了上去,“奴才给妙夫人请安。”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