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盛唐贤后 (方之影)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战事僵持不下,他心里的压力也越来越重,北境十分寒冷,突厥人一直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早已习惯。

而唐军骤然过去,自然不易适应,也就是说,一入冬季,北境的战事天秤自然而然的就会倒向突厥,天越冷,战事对唐军越不利,一想起这些,李世民的心就像油煎似的。

“陛下,自古成大事者从来没有一个是容易的,我相信咱们只要坚持,胜利就一定属于我们。”房玄龄从堆积如山的公务中抬起来,朝着皇帝笑了一笑。

“你说得对,只要坚持,胜利就一定属于我们大唐,是朕太过于急躁了。”李世民瞧着房玄龄因近一两月熬夜太多,愈来愈黑的眼袋,心头忽然生出一股愧意。

“臣理解陛下的心情,快到年节了,陛下忙走不开,就不多说了,等过了年,陛下可以去玉华山那边转转,泡泡温泉什么的,放松一下。”

“北方那边有李靖坐镇,即便暂时没有什么喜讯传来,也不会有什么大患。”

“不管自么说,这一仗打到现在为止,咱们大唐的收获还是颇丰的,别的不说,之前与突厥交界的那些边境村镇,都被收回来了。”

“根据前两天传回来的边报,臣估计近期应该会有不少被突厥掳去的汉人,还有一些小部落的居民,都会归附到咱们大唐。”房玄龄道。

他其实很理解李世民的心情,北伐这一战可以说是倾尽了整个大唐的国力,同时也倾注了他所有的心血,换任何坐在他这位置上人,都不可能不紧张。

“是么?这事朕还不知道,现咱们大唐的人口可是十分紧缺,若果真有这么多人添进来,那可是天大的好事。”李世民一听,顿时大喜过望。

与突厥交界的村镇收复了许多这事他知道,但有这么多人口归附大唐的问题,前线还没有传边报回来,他尚不知情。

“咱们也不能高兴得太早,有人口虽是喜事,但咱大唐近些年消耗巨大,粮食也就去年今年收成还不错,可今年这场大战,对粮食的消耗十分惊人。”

“若回来的人口不是太多也就罢了,若人口太多,咱们的粮食不足,在安置这一块做不好,也是个大问题。”房玄龄则没有李世民那么乐观,他看了李世民一眼,道。

他身为大唐宰辅,自然不能只报喜不报忧,现虽还不知归来的人口有多少,但他却需要先将一系列有可能产生的后患和问题都考虑进去。

“你所言不无道理,不过不管怎么艰难,人口接收这一块都不能有半点马虎,明日我便召集户部,查查国库中的余粮,看看除了军粮之外,还能抽调多少出来。”

“实在不足的,再从各世家大族、和商贾大户手中征调一些,等过了年我就去一趟玉华山,正好到辅机那看看,瞧瞧咱大唐还有多少粮食可用。”李世民点了点头。

玉华山离京只有百里左右,那地方是个天然的练兵场,此次北伐的粮草大营就设立在离玉华山只有二十余地的地方。

“这,这从世家大族和商贾大户手中征粮,陛下想让什么人去征啊?”房玄龄闻声先是一怔,紧接着脱口问了一句,他身为宰相,虽然不是主管户部,但对国库里还多少粮食心里还是清楚的。

“怎么,看玄龄你这样子,你对国库存粮情况是很清楚了,知道此次归附的人口若太多,粮食根本供不上,是么?”李世民听得眼一眯,朝他看了过来。

“陛下,北伐之战,人力物力都消耗无数,咱们的存粮确实不多,在没有外耗费的情况下,再供应半年战事问题不大,可此次归来的人口,若超过五十万,咱们的粮食就会很吃紧。”房玄龄沉默了一会,才接口道。

“朕知道了,明日就让人去调查关中大户手中的情况,不日将从他们手中征调粮食,至于派什么人去,就让侯君集去吧,北伐的时候,他受了伤,上不了战场。”

“最近已经能下床走动,这征粮也不像打仗,不需要耗费太多体力,以他的手段,朕相信不会征不回来粮食的。”李世民道。

“陛下,让侯将军去,这......”房玄龄闻声吃了一惊。

“我知道你担心他手段太刚,容易引起大家的逆反心理,我没准备让他做主官,让温彥博为主,侯君集为辅,温彥博仁慈稳重,由他打头,礼在先,兵在后。”

“朕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会先派人去摸一摸大家的底,只征调他们手中多余的粮食,不会动他们自己的口粮。”

“这些人享着荣华富贵,若在此国家困难之际,连这点忙都不帮……那就怪不得朕心狠手辣、不讲情面了。”李世民道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将一个铁血帝王的手段和心性表露得淋漓尽致。

第二百五十九章 北伐大捷(中)

竖日,李世民让人去查调关中大户手中存粮。

三日后,边报传来,与突厥接壤之地被掳去的汉人,以及周边一些小部落因草原大灾意属归附大唐的人数加起来共有百万之众。

李世民看到这个边报,心里喜忧参半,喜的是这么多人口进来,能大大减缓大唐人口不足的压力。

只要把这些人安置妥当,待他们安定下来之后,再组织他们去开荒垦田,从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有极大好处的。

他忧的是突然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光是粮食这一块的需求就十分惊人,而国家因北伐之战的巨大消耗,手中存粮并不多了。

他沉思了片刻,召来大臣商议了一番,先下了一道旨意,让各地官员好生接收这些人口,给他们上户籍,办置田地,荒田和良田搭配分拨。

至于粮食这一块,他告诉当地官员,除了他们想办法自筹,朝庭也会想法子拨粮下去。

接收人口的旨意下去之后接下来就是筹粮了,去年光景还算不错,今年却很一般,加上打仗,今年的税赋比往年加了两成,百姓自己的日子已经过得十分艰难,不可能再从他们手中征粮。

从百姓手中征粮行不通,李世民就只能考虑从各地大族商贾手中征粮。

他一开始只打算在关中征粮,但看了归来的人口数量之后,发现单靠关中解决不了问题。

现归来的还只是部分人口,若真打败了突厥,届时只怕会有更多的人口归来,那时候更需要大量粮食,国家突然间增加这么多张嘴,单靠关中大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只有全国同时筹备,才有可能度过难关,收接灾民的圣旨下去后的第二日,李世民召开了大朝会,这次朝会的宗旨就是讨论关于如何安抚灾民和筹粮的事。

大家讨论了半天,也没个人肯站出来担任这征粮官,李世民见没有人肯主动请缨,就点了温彥博的将,并让还在家养伤,未上朝的侯君集做他的副手。

温彥博被皇帝点将,一张脸顿时变得比黄连还苦,他是个地道的读书人,熟四习方俗,通人心理,以善词令而闻名,是个最讲究孔孟之道的人,突然接到这么个差事,可真是苦不堪言。

可他心里也知道,这事还真推拒不得,皇帝点他的将,多半是觉得他深谙世人心理,同时又怕他性情太温和,镇不住这些人,便派了侯君集做他的副手,可这个差事实在是烫手......

“大临啊,不是朕故意为难你,而是这事,实在是非你莫属,我了解这些世家大户的性子,一味的和他讲理是行不通的,但是太狠了也容易出乱子。”

“这满朝语文武大臣,论起在世族中的人缘和威望,能和你比的还真找不出几个,朕先派你去,是希望你能晓之以理,和他们好好说,若他们愿意支持,那是皆大欢喜。”

“要是他们推三阻四,在这样的时刻想袖手旁观看热闹,那就怪不得朕不讲情面了。”李世民显然很理解温彥博的心里,散朝之后将他留了下来,语意深长的安慰了一番。

“臣理解陛下的心事,臣对这个差事没有怨言。”温彥博心里苦得像黄连,脸上却要表现得若无其事。

“理解就好,朕已经着人去喧侯君集了,一会你们俩见个面,好生商议一下,没几天就要过年了,这事不能拖,明天就开始吧。”李世民点了点头。

他的意思很清楚,征粮一事,就是先礼后兵,你们若是识相,一切好说,不识相,嗯?

侯君集接到命令的时候倒没有什么感觉,征调点粮食罢了,算什么大事。

以前随陛下出去打仗的时候,一旦补给跟不上了,他们经常要找地方豪强征钱征粮,等到温彥博和侯君集碰了头,瞧着他那不以为然的神色,面容愈发的苦涩。

“魏大人,我觉得这活应该你来干。”下朝的时候,温彥博碰到魏征,不由抱怨了一句。

“温大人说错了,这事还真只有你能上,我的脾气比较急,若真让我做主官,再配上侯君集这个煞星,那可就真是要出人命了。”魏征摇了摇头。

因为李世民已经铁了心要征粮,同时派出的人又是侯君集这等狠人,有心抵抗的人在他的铁腕镇压之下也很快屈服,没多久,就征到了不少粮食。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