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农女翻身记:嫁个将军好种田 完结+番外 (凤五)


  孟彤看着春二娘一脸落寞的样子,不禁把目光转向了侍立在旁的宫嬷嬷和王嬷嬷等人,以眼神询问她们怎么回事。
  可宫嬷嬷和王嬷嬷却只是笑笑不说话,还是阿喜娘子笑着道,“夫人母凭女贵,如今也是有诰命的夫人了,再加上公主如今的身份,您们的那些老街坊都是心里有数的明白人,如今在夫人面前说话,自然不可能如以往那样放得开。
  再说你们的老街坊要真是个浑的,想来您们也是看不上的。再加上夫人在洛阳呆了四年,言行举止都有宫嬷嬷和王嬷嬷在旁指点规矩,如今回到靠山村,再看那些老街坊的言行举止,有些不习惯也是有的。”
  孟彤这才明白,原来是王大娘等人敬畏春二娘如今的身份地位,说话放不开,过于拘谨了,让春二娘觉得王大娘等人待她不亲了,彼此之间就有了生疏感。
  而春二娘在洛阳住了四年,虽然不常出公主府,但眼界、衣着打扮,生活上的讲究,以及对事物的看法什么的到底是要比靠山村的妇人要有见识的多的。
  以前大家都蹲在靠山村这一亩三分地上,众人共同的话题都是围着这一亩三分地转的,可春二娘离开四年,她对靠山村这四年的变化是空白的,所以跟王大娘她们扯不到同一个话题其实是很正常的。
  孟彤明白这其中的道理,春二娘听了阿喜娘子的话,却以为阿喜娘子在说她看不上那些老街坊了,于是满脸的不高兴,拉长着脸在那里嘀嘀咕咕道,“我也是苦命人家出来的,怎么可能嫌弃那些老街坊呢?”
  阿喜娘子只能一脸尴尬的僵笑。
  孟彤这才恍然宫嬷嬷和王嬷嬷刚才为什么不告诉她,春二娘的状况出在哪儿,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她连忙挥手让屋里侍候的人都先下去,心说:也亏的阿喜娘子不怕吃春二娘的挂落,肯跟她把事情说明白。
  等丫头婆子们都出去了,孟彤才拉着春二娘的手,柔声劝道:“娘,阿喜娘子那话不是说您嫌弃老街坊,而是你在洛阳住了四年,见识的东西多了,整个人的气质、说话、谈吐都不一样了。
  您跟王大娘她们坐在一块儿聊天,若是一直聊咱们在靠山村旧事还没什么,您要是说起咱们在洛阳的情况,初听时王大娘她们或许会啧啧称奇的,不过静下来想想,她们有可能就会觉得不自在了。”
  “怎么会?”春二娘闻言不禁吃了一惊,心说:她那几天可没少跟人说她跟彤彤在洛阳过的是怎样的日子,住的是怎样的宅子。
  她自打到了孟家就没过过好日子,好不容易女儿有出息了,皇帝亲自送了大宅子给女儿,她跟着女儿享福这事儿,难道还不能说不成?
  孟彤微笑道:“大周立国一千多年,异姓公主一共也只有几位,女儿能被皇帝收为义女,肯定也是爹爹在天保佑的结果。
  这种百年难遇的事情都被女儿遇上了,您再去跟王大娘她们说女儿在洛阳如何如何,咱们的宅子如何如何,您说她们会不会觉得您在跟她们炫耀啊?”
  春二娘咬着唇努力想了想,表情却是越来越纠结起来,最后终是崩不住笑了出来,“这样想想,为娘这几日还真跟她们说了不少炫耀的话。”
  说着摸了摸孟彤的头,笑道:“我同你王大娘,陈大娘她们都是已经有了孩子的人了,大家坐在一块儿哪能不聊孩子呀,王大娘说陈大娘家的石头书念的好,王大娘说刘婶子家的刘铁刘银会赚银子,我就说还是我闺女儿最利害,不但能给人治病,炼的药丸让皇帝吃了还年轻了十几岁。然后……”
  我的妈呀,您这么说话还让人怎么跟您聊呀?这就不能好好相处了嘛。孟彤差点儿翻白眼,好笑的接过春二娘的话头,道,“然后大家就都不说话了,就剩您一个人在说了,对不对?”
  春二娘惊谔的瞪了瞪眼,“你是怎么知道的?是宫嬷嬷或者王嬷嬷她们说的,还是阿喜娘子偷偷告诉你的?”
  “这还用谁告诉我吗?您这么说话就别人就没法跟您搭话嘛。”
  孟彤笑着摇了摇头,把身份高低的变化对个人心理的影响给春二娘细细说了一遍,这才笑着劝道:“您在洛阳的四年虽不常出门,但这四年的生活对您还是有影响的。
  咱们如今的身份地位变了,生活也比王大娘她们要好了太多,彼此之间本来就已经存在了差距,你要是再在她们面前炫耀您女儿我的本事,就算她们不觉得您是在笑话她们的孩子不如您女儿有本事,心里也会不舒服的。
  您说这样,你们这话题还能聊下去吗?”
  春二娘有些颓然的道,“我没有笑话她的意思,就只是这么一说。”
  孟彤有些无奈的道,“我知道您没那意思,不过人就是这样的,就喜欢听您夸她们,你要是自夸,人家就会觉得你嚣张、高傲不谦逊了。
  所以您以后跟人聊天啊就多夸夸别人,别人要是夸您或是夸我啊,您虚应一句也得赶紧夸回去,要是真想不出什么词儿夸的话,就微笑。”


  ☆、727送信

  春二娘听得笑起来,“我要是总想不出词儿回,总不能一直笑吧?那还不被人当成傻子了?”
  孟彤笑说,“被人当傻子,总好过被人厌恶吧,有时候吃亏是福啊,娘。”
  春二娘低头想了想,觉得女儿说的挺有道理的,又想着女儿总是对的,于是便点点头,这几天郁结的心也就解开了。
  接下来的两日,孟彤开始闭门谢客,一边忙着晾晒从牛背山上弄到的药材兽骨,一边派青海继续注意着萧国那边的动静,一边等着胡大师兄和凌一的回信。
  只是在等回信的这段时间里,还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去乡军驻地打听消息的青扬回来禀报,说是乡军驻地并未少员,而萧国的春天正是水草茂盛的季节,萧国人忙着放牧亦未有异动。
  这样的结果让孟彤心里的不安更加强烈了,乡军驻地要是没有少员的话,那被埋在山涧里的那二十来个穿着乡军袄甲的士兵是怎么回事?
  如果萧国没有异动,难道是大周内部军队的权力倾轧造成的?
  可要是那样,那里不能埋人?就是扔到牛背山上喂野兽,第二天也会连个骨头沫子都找不见了吧?
  为什么偏偏要把人弄到那么远的地方埋?
  还是在离萧国地界仅三个山头的山涧里?
  重重迷雾无从解释,而越是弄不清楚,孟彤越是不甘心,所以便又派了青扬带了三十人去查乡军有无可疑。
  凌一的回信在四天后就到了,信上只有寥寥几个字:“自己注意安全,莫管别人闲事,采完药材就来四川府团聚。”
  孟彤拿着小纸条磨牙,暗恨凌一惜字如金:你多写几个字会死吗?
  瞪着纸条上的字,孟彤只能逐字逐句的推敲,心里揣测这厮就写这么几个字,这是几个意思?
  “莫管别人闲事”的意思是不是说:皇室中还当真出了个脑子被门夹过的奇葩,真的跑去跟萧国勾结,谋夺自家的江山了?
  要真出了这么个奇葩,皇帝那边再没动作的话,河北府这边首当其冲,势必就要遭受战火波及了。
  靠山村毕竟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地方,孟彤可不想自己的那些玩伴都死在萧国的铁蹄下。
  孟彤觉得不管是不是真有战争,先做好防范措施总是没错的。
  一念想罢,她立抬头冲屋外叫道,“青薇,去外头叫几个人,去给村长,孟老族长,乐知府以及于县令送个信,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青薇脆生生的答应了一声,就出去派人送信去了。
  孟彤捏着小纸条想来想去到底还是觉得不安。
  她前世是经商的,这世是学医的,对于政治这东西从来都是七窍通了六窍,还有一窍未通。
  这种事情问胡大师兄,胡大师兄或许会跟她藏着掩着,问凌一,那厮也只有在觉得事情对她没威胁时,才会告诉她。
  他要是觉得这事不亦让她知道,或是让她知道了会给她带来危险,肯定就不会说了。可是因为师傅交给她的那块破牌子,她又不得不把这事儿弄清楚。
  孟彤咬咬牙,坐到书桌前裁好纸条,从炭笔盒里挑了根最细的炭笔,把青扬去乡军驻地查到的事情先跟凌一说了,然后要求凌一一定要把他知道的,关于萧国和皇子们不得不说的秘密通通告诉她,否则她就在靠山村长住一辈子,永远不回洛阳了。
  在路上一飞了好几天,连半路上偶遇的鹰妹妹都不敢勾搭的灰鹰同学,好不容易把信送到了,这才吃饱了,都还休息不到一个时辰,脚上的小竹筒里就又被女主人装了一个小纸卷进去。
  这还能不能好好玩耍了?鹰也是有鹰权的好吧?
  女主人也不能因为它是男主人养的,就一直让它飞来飞去,飞来飞去啊。
  至少男主人对女主人养的那匹大肥马就宝贝的很,不但好吃好喝的供着,还会天天带它出门散步,日子过的都不知道多逍遥。
  孟彤装好了信纸,就把灰鹰往天上一抛。
  灰鹰抗议的“咯咯”两声,在空中转了个圈,又飞了回来,停在窗台上冲孟彤不满的直“咕咕”。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