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次日,俞宪把谭迎春写的,他润色后的会议纪要,如今叫议事条陈呈上来时,汉王殿下十分满意,嘱咐平安抄一份留存。
“这个好,往后咱们王府若要议事,皆按这个样式来。”
又问美娘带了什么好东西,要赏谭迎春一回。
美娘笑道,“真要赏她,不如给俞大人放几日假吧。让他们一家子也能游山玩水,闲散两日。”
可俞宪当即表示,“此次巡察,事多繁杂,就不歇了。真要休假,等回去再说。”
很好。
殿下就喜欢这样的工作狂,不过假还是要给人休的。
“难得你夫人孩子都来了,不如带着她们去送送嘉议大夫吧。这也是正经差事,不急着赶回来。”
他们小两口昨晚琢磨的“奸计”里,有很关键的一环,需要林俊武配合。
正好他跟着巡察了这些天,已经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该回云州过年了。
派俞宪带人送送,回头再把那要紧东西拿回来,就可以依计行事了。
只是俞宪,身为下属,忍不住关心了句,“这事,真不用先回禀皇上?”
万一皇上降罪可怎么办?
天塌下来,砸不着他们这些小鱼小虾,可不就得汉王扛着?
但已决心踏上恶人之路的汉王殿下,态度坚决,“往京城一来一回,得多少工夫?就这么办了。”
脏水总得有人来背,就是他了。
于是俞宪,领命去了。
说实话,能跟着一个雷厉风行的领导,做事才是最痛快的。
只是回头,殿下拿着人家媳妇写的议事条陈,到美娘跟前抖了抖。
意思很明显,人家媳妇还会写文书呢。你除了出主意,还有没有要做的?
美娘甩了记小白眼,命丫鬟拿上一只匣子。
殿下打开一看,感动了。
匣子满满的画着连环画,都是根据他给燕成帝的巡察笔记配的图。
彩图虽然简单,但胜在清晰直观。
包括美娘一路走来,采买的一些特产,都分门别类,一箱箱的装好了。
等到十月里,深居京城的燕成帝,收到儿子送来的第一车巡察笔记时,可是错愕了许久。
随即,如获至宝!
第416章 欣赏
都说天子富有四海,可哪个天子能出宫,去亲眼瞧瞧他的四海?
了不起就去封禅个泰山啊什么的,还因劳民伤财,许多帝王一辈子都去不了一回。
就算有万千臣子成天将各路奏折送到宫中,可谁象美娘这般巧动心思,将一路的各种趣闻游记,给他专门绘了本图册?
就算画工平平,文字也称不上优美,却别有一种风趣幽默,让燕成帝看得津津有味。
甚至不知不觉,就挑灯熬了个通宵。
原来定州下辖的数个村县之间,彼此也有语言不通,习俗大相迳庭的。
就好比有的地方是初二回娘家,有些地方却是初三。
有些地方端午才包粽子,可有些地方还得吃一回重阳粽。
……
如果说闵柏写的那一份,算是中规中矩,直白简练的教科书式公文。
那么美娘整理出来的,就是充满人间烟火气,通俗小说般的杂闻趣谈了。
教科书固然重要,但通俗小说才更受欢迎啊!
待回头再看过美娘一分分打包好的各地特产,那些定州的县城村庄,在燕成帝心中,不再是一个个遥远而陌生的名字,而变得鲜活无比。
待到天明上朝,恰好有个官员奏起一事。
说是秋收过后,京郊百姓大量放火,烧田里收割后的残梗,近日又遇着大风天气,弄得整个京城乌烟瘴气,实在苦不堪言。所以建议以后京郊多少里地之内,都不许百姓烧田梗。
此言一出,许多权贵纷纷附合。
还列举了诸如易引发山火啦,等等大道理。
挂着两只黑眼圈的燕成帝心想,要不是昨晚看过美娘那份野史,还当真给他们蒙混了过去。
“尔等只想着家中干净,可知道百姓为何要烧这些田梗?”
那,那不是因为他们懒得收拾么?
只听龙椅上的皇上,重重嗤笑。
“那是因为,这是来年耕种,最重要的田地肥力!只有把这些残梗烧成灰烬,再连根系一起深深翻入地下,待到来年春天,才能让播种的庄稼长得更好!”
之前说话的官员权贵面面相觑,倒是有个知农事的官员,站了出来。
“陛下所言极是。京郊田地本就不多,就这么几日烟灰,实在算不得什么。若因此不许烧田,叫百姓来年少收那么几斤米,说不定就是一条人命了。”
权贵们再不敢言,偏燕成帝想起,管农事那块正好有个空缺。当即将那提议的官员,贬官一级,调去任职了。
“朕看爱卿书读得极多,也该学点人事。”
这不是嘲笑他,之前干的都不是人事?
那官员被皇上怼得面红耳赤。
却不明白,皇上也没种过地啊,他是从哪儿知道的?
如今燕成帝知道的可多呢!
比如百姓们吃的干粮,做得特别粗糙坚硬,是为了扛饿。特别咸,是为了省菜,增加力气。
等下朝回宫,皇上便特意交待,将美娘送的一些特产吃食,给自己也做一份尝尝。
说起来,能长途运输到京城的,肯定不可能是太精细的东西。
象那饼子,干得简直跟石头一样。有些肉食,更是咸得发苦。
御厨几乎使出洪荒之力,才总算把东西做得勉强能入口了,但依旧不怎么好吃。
但美娘说得很清楚,就算这些不好吃的东西,大半百姓们都吃不起!
就这,还不能管饱。
尤其到秋冬,庄稼收割完毕,没活干了。许多人家只吃早晚两顿饭,蒸几个窝头,煮一锅糊糊,就算一顿了。
嗯,这些不好存放的东西,她也把各种原料和配比方子,给皇上都寄了一份。
然后经过御厨加工美化,燕成帝也觉实在难以下咽。
再想起儿子信中提到,自美娘来了,每到一地,就特特命人准备了这些本地食物,让他宴请当地官员,还逼他必须带头吃完时,皇上心头,又有些说不出的微妙。
他当然知道美娘做的是对的。
就该让这些官员吃吃本地百姓的寻常食物,让他们知道,该努力让百姓过上怎样的日子。
可想想金尊玉贵养大的儿子,却是给什么吃什么,又有些心疼,又气他的不争气。
可归根到底,还是痛快的成份居多。
所以皇上,也实在生不起美娘的气。
相反,唔,还有点欣赏她的小聪明了。
这主意很不错啊。
他是不是回头,也能弄一顿忆苦思甜饭,请他的文武百官吃吃?
“皇上,您,您怎么吃起窝头来了?”
正走神想着心事,徐贤妃不请自来了。
她是听说儿子送了东西上京,皇上似乎心情不错,跑来说事的。
“皇上不是赏了那贞淑郡主给皇儿么?可我听着,似乎一直没圆房呢。且那,那林家丫头还给人派了事做。成天跟些泥巴腿子打交道,忒不象样!臣妾觉得,皇上要不干脆从宫中派个姑姑过去,教导教导规矩。起码,不能让那丫头一个人专宠。”
燕成帝原本听得极不耐烦,可忽地心思一动,想想也对。
专宠,都是最易生出感情来的。
虽说美娘做的事情,无不合他的心意,但要是她一人专宠,就不大合适了。
不过,她居然还给贞淑郡主找了事做?什么事?
徐贤妃看他有兴趣,越发来劲,“皇上您还不知道?您听我说……”
等她说完,燕成帝饭都顾不得吃,也是实在太不好吃了,他把儿子的公文信又翻了出来。
昨晚忙着看美娘的游记,这正经公文却是还没来得及细看。
美娘不想居功,压根没提到自己的扶贫之事。只是在闵柏的公文里,才把这事总结汇报了一番。当然,媳妇的功劳,也是必须提到的。
燕成帝看后,久久无语。
徐贤妃还想唠叨,他却不耐烦了,“你先回去,朕这还有正事。”
徐贤妃不甘不愿的被打发走了,不明白为何皇上明明有些意动,怎么突然又不管了?
哎,
燕成帝不是不想管,是实在觉得不好管了。
就凭美娘想出的这个扶贫贷物的新招,若她是个官员,都该连升三级!
如今不说嘉奖,还送管教姑姑去添堵。就算皇上再偏心,也实在做不出这等无耻之事。
第417章 暗算
闵柏信上还说,那扶贫借货之事,已经开始在湖州试行了。
先由百姓提出需求,然后是王府出面,采购鸡鸭猪羊,还有粮食果树等等物资,免费贷给百姓。等他们做出收益,再按东西当时的价值,偿还本金。
相似小说推荐
-
名门嫡女:权宠娇妃 (清檀) 双世双洁,宠顾家有女,如珠似玉她生而尊贵,七窍玲珑,助寒门密友成名门闺秀,扶腿疾竹马登太子高位岂料,她痴心错负&h...
-
卧底王妃的反水日常 (离人话) 晋江2019-5-24完结男人满是暴戾地看着她。湘凝:王爷,我从来都没有背叛过你。轩王扬起那记录他生活的一叠纸: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