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天下第二美 完结+番外 (桂仁)



  咳咳,多年没下厨的美娘,自己做是做不来的,但她可以指导一下啊。

  这些年,在杨公公的悉心投喂下,她可是很会吃呢。

  可走进厨房,美娘傻眼了。

  行军打仗,哪有条件讲究?

  她能喝个粥,都是闵柏留下服侍的小太监,小郭子用小灶熬的。

  想做点不一样,就这些基础米面和些打了蔫的萝卜,和吃腻了的牛羊肉,能做得出什么?

  怪不得上官令要折腾她来想主意,美娘看着都没胃口。

  忽地急中生智,让小郭子将萝卜擦丝,和点面粉,炸成丸子。

  然后也不用牛羊,只用清水,煮了一碗清汤面。下几颗萝卜丸子,滴上几滴香油,和油爆香的葱花,顿时满屋清香,诱人脾胃。

  这让早吃腻了牛羊肉的上官先生,终于吃上了一顿好饭。

  吃完嘴一抹,心情好转的上官先生告诉美娘,“好消息就是,甘州之乱,确实快平息了。”

  这,这不是早猜到了吗?

  美娘微囧,但还是耐心,听上官令讲起细节。

  那天九盘关一乱,闵柏顺势带着顾瓒和大军杀进去,重夺关口。

  而依据这处天险,再加上本身许多甘州士兵,当初只是被挟裹着不得不投了敌。等燕成帝凌迟了董勇和灭了他家三族的消息传来,许多士兵心里就动摇了。

  他们原先都是良民,本就不是那么真心投靠山贼。

  且投敌之后,让这帮不学无术的山贼,反欺到他们头上,许多人心里是不服的。

  所以一旦得知汉王殿下重夺回九盘关,要清剿反贼了,各地士兵纷纷响应。就是主官不愿意的,底下士兵也偷跑回来自首了。

  到底这世上就一个董勇,余下人多半还是看重家人的。

  就算自己最后会被追究杀头,可谁舍得一家老小,全族都送掉性命?

  所以汉王殿下越发声势浩大,竟如秋风扫落叶般,迅速收复起各个失地。

  而与此同时,严大将军也亲自领兵,从美娘走过的旧道,杀进甘州来了。

  其实早在汉王府将营救消息送到京城时,燕成帝就秘密下旨调兵了。

  后头信鸽又送来留仙镇告破的消息,冒着险的皇上心里,才真正安稳下来。

  不过薛慎没赶上这一拔,他负责留守本地了。

  如今想来要不了一两个月,甘州之乱就能平息。百姓们也能松口气,好好过个年了。

  美娘也松了口气。

  只是看样子,她现在赶回去也是不现实的。不如留下来,陪先生好好过个年。

  说来代州的玉城,她还没去过,很是向往呢!

  可上官先生摇摇他那光秃秃,已经没几根头毛的大脑袋,狡黠一笑,“这个好消息,是战事的。但关于你的,却不是这个。”

  “那是什么?”

  “林姑娘,林姑娘!”

  丫鬟小蝉跟阵风似的,冲进来报喜,“听说你家二叔,立大功了!”

  什么?

  美娘不信。

  林俊武就算这些年跟着上官令学了点本事,无非是识得几个字,学点人情世故什么的。没在军营里看到他,她还以为二叔在玉城挖煤呢,怎么跑到战场上去了?

  这事是林俊武主动要求的。

  在边关呆了几年,有了官身不说,他的眼界也打开了。

  这回不仅是他,当初上官令从芜城带来的好些人,都主动要求跟来战场。

  原先他们是做着后勤辅助的工作,但当闵柏失踪,军队要派人进去搜寻时,林俊武和魏老秀才的大孙子魏常,两个主动报了名。

  他们都是平民,身上没什么军人气质,确实比较适合。所以上官令也没拦着,让他们去了。

  而如今传来的消息,说是那天九盘关内乱,似乎就是林俊武说动了什么人,造了俞子通的反,生起内乱。

  如果这事是真的,那林俊武可真是立下大功了。

  但如今又没有确凿消息传来,所以美娘也不敢确定。她倒不在乎什么功劳,只要二叔平安,就是最好的消息了。

  可上官令说,“如果总是怕小鹰摔倒,又怎能知道他会飞多高?亲人之间,就象你将来有了儿女,总有一天要放手让他们高飞。与其担心,不如在他们飞走之前,多教些本领。原我想着,你这好消息只有六七分可能,但如今你二叔立了功,怕是有八九成了。”

  还有好消息?

  美娘不觉得。

  上官令道,“一个民女,不远千里,救了当朝皇子,就算皇上不能在明面上公布你的功劳,总得要赏赐一回。如今你又在军中,多半会召你进京面圣。”

  啊?还有这种可能?

  真被上官令料中。

  不上十日,京城来了特使,除了说些军情大事,就是接上官令入京。

  如今战局平稳,皇上也要见见儿子的这位先生了。

  此事上官令早已料到。

  燕成帝一同召见的,本还有长春道长,但一直负责伤兵救治的老道长,表示没空。

  那另一个能跟上官令进京的,就是美娘了。

  但不是用皇上的名义,而是徐贤妃的名义。

  美娘颇牙疼。

  一想到要跟这位娘娘打交道,她还真不怎么欢喜得起来。

  可皇上召见,再牙疼也得去啊。

  于是很快,美娘便随上官令上路了。

  因有宫中特使,这一路走得甚为顺利。

  数日后,美娘生平第一次,踏入京城。

  第264章 掌眼

  帝王之都,比起芜城,不仅城池更加巍峨,人口更加密集,其繁华程度,也是远胜芜城的。

  美娘一路惊叹,一路也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大概因为是帝王所在,京城风气向来是从朝臣到平民,特别关于国家大事,也爱谈论政事。

  尤其如今仗打赢了,甘州之乱也算基本平息。因年关将近,也是为了安抚人心,朝廷有意识的放些好消息出来。

  于是,当美娘一行进到京城的时候,就只听大街小巷,已经把汉王殿下勇斗通天大王的故事,编成评书了。

  “……只听这时急,那时快,汉王殿下掐指一算,列位不要忘了,他可是上官先生的高徒。区区一些手段,自然不在话下。于是假意败走甘州,搅浑这泄水,才好钓上通天大王这只大王八……”

  美娘撩开车帘,只听了一小段,便叹为观止。

  这些说书人也太能编了。

  照他们说的,闵柏还苦逼的打什么仗,钻什么山沟子啊?凡事掐指一算,就有了计较。

  再掐指一算,就有了破敌之策。

  那通天大王俞子通原是个丈八身高,丈二腰围的巨汉,可在掐指一算面前,统统虐成渣。

  可那掐指一算的师弟,还是她去寻着的呢!

  “会不会觉得心中不平?明明你立了那些功劳,却是一字没提。”上官令一直闭目养神,却神奇的猜出女弟子的心意。

  美娘噗哧笑了,“与其让他们这么瞎编排,倒不如默默无闻的好。哎,先生,好似到了。这里哪儿?”

  马车停下,上官令很是感慨,“这是我从前在京城的旧宅,先帝赏的。没想到这些年,并未赏赐他人。”

  一路进来,宅中景色如故。

  连领头来伺候的大太监也自我介绍说,“从前奴婢也是在这儿伺候的,不过那时是个洒扫茶水上的小太监,只怕先生记不得了。”

  上官令很是看了他几眼后道,“我记得你!那时你负责扫书房前面的那段石子路,冬天下雪,缝隙里爱结冰,又怕铲冰吵到我,你总比旁人早起半个时辰,拿引着的柴禾细细把路烤上一遍。可是也不是?”

  那太监很是感动,“先生竟然还记得?真是小的三生有幸!”

  上官令笑道,“我当时就觉得,一个这样用心做事的人,不会永远屈居人下。你能有今天,也是自己该得的。”

  这话说得太窝心了。

  大太监眼圈都红了,服侍起来,越发尽心尽力。

  美娘默默看着,学着。

  上官先生从不喜长篇大论的说教,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中教导弟子。

  一个人品行教养,不仅是看他的学问,和对上权贵的时候,还有对待这些下人的态度。

  于是美娘回头去了自己的院子,对在院中伺候的姑姑宫女们也是谦和有加。

  小宫女忍不住到掌事姑姑跟前,说起好话。

  “没想到林姑娘出身虽低,却半分没有小家子气。且长得这般好模样,为人也不傲气。我看宫中差不多的主子娘娘,多有不及。”

  秦姑姑沉下脸教训,“主子娘娘的事,也是你我能随意议论的?不要看人家和气,就心存敷衍。皇上既派了咱们来伺候,就得上着心!”

首页推荐热门排行随便看看 阅读历史

同类新增文章

相似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