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板一想,不如就把林俊仁叫了来。
他毕竟在衙门呆过,对各种文书都熟,有他在那儿办事,倒是方便得多。
不过黄老板也不白做这生意,给了林俊仁一张桌子,却也要收他每日的茶水费。
各项收费,明码标价,林俊仁每天收的钱,都记在客商帐上,回头一并结算给黄老板。然后每日发给他自己一半,另一半到了月底结算。
这叫做担保费。
就怕林俊仁做事不尽心,坑了别人。
如此一来,林俊仁每日只能挣个家用。月底那钱,又被霍红儿要走了,说要攒起来买地。
美娘惊讶,“这主意好啊,她怎么想出来的?”
叶氏却笑,“天天吃着你那鸡蛋,她能不尽心么?要说恶人自有恶人磨。也亏得你嫂子,如今算是把你家人治得服服帖帖的。就连你娘,都独自种着一大片菜地呢。”
那没得说。
做得好,就当奖!
看美娘又想掏银子,叶氏忙拦着,“你之前给的十两银子,我都没用完。回头就给你侄子买了银锁片,还扯了大红尺头做衣裳。你这钱先收着,你嫂子说,等年下孩子百日能见风了。就抱来见你,到时你再送她就是。”
第221章 画眉
要说霍红儿也挺聪明。
再怎样的血缘,不走动也亲近不起来。
所以才想着回头要把孩子抱到美娘跟前来,让她见了欢喜,才记得住这个侄儿。
且她与美娘并无血缘,想讨好小姑,反而更加用心。
这回叶氏过来报喜,哪怕家里没啥钱,也不知美娘爱吃什么。但霍红儿还是逼着林家人,早早的腌了一百个金黄流油的咸鸭蛋,连坛子带泥的,请叶氏花钱雇人带了来。
因美娘也生在七月,说是算给她庆生。
这事她要不提,美娘自己都快忘了。
这段时间成天忙得昏天黑地,哪有这个心思?
叶氏趁便,也拿出了叶蓉的礼物。
她的针线长进了不少,在叶氏的帮助下,给美娘做双布鞋,很是精巧。
美娘道了谢,自然问起她和小宝怎么没来。
叶氏笑得自豪。
女儿大了,也是有美娘做榜样,她开始知道分担家务。如今有邻居们看着,她都敢自己当家,让叶氏出门了。
这邓大婶针线好,人也越发能干,如今她婆婆连家务都不要她操心,只放手让她专心干好铺子里的活计,这回便带她来交货,也一并开开眼界。
她们这回的路费,还是小老板赵福给的。
说往后干的好的妇人,都有机会轮流来。可是鼓舞得一帮子老少娘子,更有干劲了。
这边说起众人的成长,又看过顺心针线铺交给梅姨的针线,那边咸鸭蛋便捧进了厨房。
杨公公瞧着都惋惜。
上回送小菜时怎没想到这个?
要是想到,给殿下腌几坛子,一并送去多好?
江婉婉说,“如今腌也行啊,还在季节里。等送到边关,估计就好了。他们那北方,大概也不养鸭子,算是个稀罕物了。公公您会做松花蛋吗?那个也好吃。还有螃蟹,不用等大螃蟹,就用这时节的小蟹,做成蟹酱,拌饭拌面条都是极香的。从前还是我母亲家的亲戚送来一坛子,我统共也就吃过一回,好吃着呢。”
好主意啊!
杨公公一拍大腿,说干就干。
没多久,又一堆打着“林姑娘”旗号的东西,开工了。不过这回,好歹给正主打了声招呼。
林姑娘,哎,也就淡定的接受吧。
只等着叶氏她们回去的时候,便把林俊武得了官身的好消息,也带了双河镇。
美娘才懒得写信给他们报喜,只口头说一声便是,爱信不信。
乡亲们听说纷纷恭喜,林俊仁越发心酸得不行。
着实翻来覆去失眠了好几夜,睡不着。
他想不通啊!
为何自己辛辛苦苦努力了半辈子,啥也没落着,却被那个书都没正经念过的弟弟办成了?
林方氏,同样睡不着。
她想着这些年辛辛苦苦跟着林俊仁,实指望他能有出息,好夫荣妻贵。怎么却是他那个乡下弟弟冒了头?
林方氏倒是没想着当初嫁弟弟多好,毕竟年纪差距太大。
她只觉得,既然林家人能有出息,那读了书的林俊仁才应该是第一个啊?
若他没成功,只能证明是他不努力!
成亲这么多年,林方氏头一次对林俊仁生出这样强烈的不满。
对林鹏也是一样!
花钱供你们好吃好喝,读书笔墨,结果啥也没挣回来,你们还有什么用?
从此,被刺激到的林方氏,对这对父子的辛苦劳作,再也生不出同情,反觉得天经地义。
霍红儿乐见其成。
少少施些手段,拉拢着婆婆越发倒向她们母子。
嗯,如今林方氏还真如当年林俊仁所说,不指望丈夫,不指望儿子,她开始指望孙子了!
不过是准备严格要求,逼他上进。
当然,得先把孙子好好养大再说。
而为了养好孙子,还喂着奶的媳妇也是必须养好的。
虽说林方氏没啥大用,但在家里做家务,煮饭的总是她,她要是有心偏着谁,还真拦不住。
而林俊仁林鹏父子,自此待遇一落千丈,苦不堪言。
隔壁叶氏乐得看笑话,只回头又叹着气,跟儿女说起美娘不易。
长了那样一脸的红痘痘,她都没忍心多问几句。
人生啊,就没有容易的。
看别人风光,可背后付出多少?
就好比叶成吧,如今他是在渡口村站稳了。带着越来越大规模的施工队,接着更多的活,赚着更多的钱。
可数数这一年下来,回了家几次?
每次回来,都累得说不上几句话,倒头就睡。哪有从前快活?
可叶小宝忽地说,“我,我还是想吃肉……等我长大了,也,也会好好干活。我都帮姐姐,分线了!”
小孩子话说不清楚,但意思是明确的。
如今的日子是辛苦了,与爹团聚的时候少了,但家里的日子着实好过了。
再不用从前那样,算计着吃一口肉,还得搭多少菜。
所以辛苦,也是有奔头的。
叶蓉总结,“这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阿福哥从书上学到,教我的。”
叶氏笑了。
确实,什么话都是书上说的最有味道。
只她原还想说,叫女儿跟赵福别走得那么近。
到底女儿也渐渐大了,万一叫人家说闲话怎办?
赵福再好,却是个哑巴。寻常人,还是不愿意找这样女婿。
尤其叶家如今,可是今非昔比。乡下田地也悄悄攒了些,不想委屈女儿。
可叶蓉却提起一事,“我看阿福哥读了书,就明白了许多事情。美娘姐也是因为读书,才得人看重。娘,咱们也送小宝去读书吧。他虽还小,但家里事也用不着他。早些开始学着,就算没美娘姐那么聪明,不也能那啥,笨鸟先飞么?”
哟,这倒是个正经事!
叶氏给这一打岔,顿时开始操心起儿子的教育问题。
之前叶成可也提过一嘴儿,如今连顺心小哥都识字。他可不想让儿子跟他一样,做个睁眼瞎,太不方便了。
这头家长里短,不必细述。
数日后,秋大姑第二次琴会召开前一日。
韩彻妻子韩王氏,带着女儿英娘来了白龙观探视,还特特给美娘带来一样东西。
“我们老爷说,他走了双河镇不少地方,都有这种石头,常见村妇捡来画眉。听说林姑娘你们如今在做脂粉生意,也不知能不能用上。要是有用,能替乡亲们赚几个小钱,总是好的。”
美娘心中一动。
接过来一瞧,确实是家乡的画眉石。
第222章 财迷
这石头原本叫什么,美娘不知。但在双河镇,就叫画眉石。
她小时候都捡来玩过,却容易弄脏衣裳。
但要是用来做画眉,却又没那么好用。
如今最好的眉笔是螺子黛做的,都是西域进贡,只有宫中才有。
如今市面上能有的眉笔,大半是用油灯烤出烟来,再配以胶粘合,制成笔状,用以画眉。
因为工艺太繁琐,也不是很好弄,她们原林如今是以保养品为主,就没做这种谭迎春口中的彩妆。
但如果要做,这么一支小小眉笔,又能有多大利润?
这些道理,韩王氏都懂,她挺不好意思的。
“我也想着可能挺难,但到底相公找了许久,还翻查古籍什么的……”
所以她不忍心让韩彻一片用心,尽付诸流水,才主动提出,要带给美娘看一看。
相似小说推荐
-
名门嫡女:权宠娇妃 (清檀) 双世双洁,宠顾家有女,如珠似玉她生而尊贵,七窍玲珑,助寒门密友成名门闺秀,扶腿疾竹马登太子高位岂料,她痴心错负&h...
-
卧底王妃的反水日常 (离人话) 晋江2019-5-24完结男人满是暴戾地看着她。湘凝:王爷,我从来都没有背叛过你。轩王扬起那记录他生活的一叠纸:这...